探访辽宁古村落!新堡子——长城脚下的村庄

辽宁日报官方帐号

来源:辽宁日报客户端

“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说的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长城——九门口长城,而九门口长城一部分就坐落在辽西最末端的绥中县李家乡新堡子村,于是新堡子村便形成了独特的“村在长城下,长城在村中”的人文景观,2014年该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长城脚下美丽的小山村。

穿过熙熙攘攘的“九门口”景区向东三五十米,就到了新堡子村的一个自然屯——新台子,仿佛一下子远离了尘嚣,世界安静下来。漫步在被高大核桃树荫遮盖的石头路上,耳畔只有树上的鸟啼蝉鸣,看着年代久远的古宅与青苔斑驳的院墙,远眺敌楼林立的古长城,恍若有携子的妇人在门楼前迎接戍边归来的丈夫,有孩童追逐嬉闹着迎面跑来……感觉如果这样一直走下去,就能走进600多年前的悠远岁月,再见金戈铁马,烽火狼烟。

新台子屯往300米处,有三丈高的,圆柱形的高台,当地群众称点将台,也叫振勇台,也是新台子屯原名。图为修复后的台基石头。

据史料记载,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公元479-502年),扩建于明初1381年,在扩建长城时,工匠们曾在这山坡上搭窝棚暂住。完工后,看到这里野菜野果满山,水土宜人,便在这里盖起房子定居下来,之后戍边官兵夜有带来了家眷,如此便形成村庄,并取名振勇台,后改名新台子,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村里的一砖一瓦都有故事。

300年历史的村路。

小村依山而建,取山下九江河里的石头铺路筑墙,而民居则建在半山坡上,青砖灰瓦,古朴雅致。一栋栋百年古宅,仿佛一册册史书,记载着逝去的光阴与任后人评说的历史。

徜徉在小村古老的街巷上,我们浏览着观赏着感叹着。在村子中央一个古旧的碾房里,记者见到了一个青灰色的大碾盘,碾盘直径有2米,同行的人抱起碾把子奋力一推,碾盘上的磙子发出隆隆的声音,沉重而悠远,好像历史的回声。一位看热闹的村民告诉我们,这个碾子是老辈儿上传下来的,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反正村里祖祖辈辈的人都用这碾子来碾米磨面,“就是现在,村里的老人也喜欢用它磨黄米面,做粘豆包,那味道才正宗,用机器磨出来的面就没那味道”。

村中的古井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兵驻守时所建,现仍完好无损。

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依然随处可见的站台遗址、哨楼、古井、古民居等历史遗迹,见证着辽西边关文化的继承与延续。新堡子村村主任杨庆洪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明清风格的古建筑还有25家,有些已经开发成民宿,每年吸引三五十万游客来此游览,观赏水上长城美景,品尝当地独特的美食,而美食的食材多取自山中。

已开发成民宿的古宅院。

身处莽莽青山中的新堡子村犹如一座大果园,一年三季有鲜果:春季的樱桃,夏季的李子、杏,秋季的葡萄苹果、梨,野核桃、野榛子、野山枣、野山楂、野梨、野杏、野生猕猴桃以及野生的蘑菇灵芝人参等各种野生中药材

记者无意间走进几家敞着门的宅院,却皆不见有人在家。杨庆洪说,村民们或上山摘果去了,或在山下景区卖水果呢,这里的民俗就是这样,出门不锁门,足见民风之古朴淳厚。

如需转载,请与辽宁日报联系。未经辽宁日报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Hash:1a6feaecf9a05327ff8d6079f79cd9dafe8b1b84

声明:此文由 辽宁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