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夜生活、夜经济、夜文化……中国的夜晚正在悄然改变

新华社官方帐号

夜生活、夜经济、夜文化……中国的夜晚正在悄然改变

半月谈记者

珍珠奶茶方便面,火锅米饭大盘鸡……

传统夜市美食飘香,袅袅烟火,然而,高品位夜生活并不拘泥于此,如今还有氤氲书香,星月情愫,引领文化休闲新风貌。

“夜来香”“夜惠美”……

高质量夜经济是一座城市管理智慧和营商环境的综合体现。让夜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需要耐心培育与引导。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山城重庆好风光

夜晚从不缺少故事。历史长河泱泱,生活辽阔纵深,夜文化不必囿于单一形态,经由创新创意,可持续不断走向深层次、高格局。

追求高品位夜生活、淬炼高质量夜经济、塑造高格局夜文化,互为推力,三足鼎立,均为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美好中国夜文明,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对古已有之夜价值的不断探索创新,必将在新时代取得新突破,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1

高品位:夜生活之变

半月谈记者 黎华玲 邓瑞璇 张力元 闫祥岭 潘莹 蔡馨逸

大城市“千城一面”,人们开始反思城市发展的坐标和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促使城市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向和谐社会和绿色宜居方向发展。

白天的经济指标固然重要,夜生活的多元性和独特性同样不容忽视——高品位夜生活,已然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具有活力和前景的标准之一。

穹庐月光绢柔,坊间灯火星明。对于许多人来说,告别忙碌的白昼,属于自己的生活终于随着夜色拉开帷幕。

夜,不止步于烟火

夜生活,当然得有夜间街区。

偏居西南一隅的重庆独具一格,是很难复制的网红城市。这个城市最“红”的,当属山城夜色。

庆城建在河谷、台地、丘陵、低山之上,道路高低不平,建筑错落有致,引人感叹“名城危踞层岩上”。正是因为这样的地形,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造就了重庆“一城千面”的风貌。解放碑、洪崖洞、朝天门长江索道……灯火通明的楼宇、桥梁,倒映在嘉陵江中,影影绰绰,夜色如梦似幻。

不过,重庆夜晚的魅力,可不仅仅停留于美景,更多体现在人们的夜生活中。

去年8月,重庆夜市文化节再度开幕,27个区县、超3万商家参与,40余场主题活动,令山城热闹升级。从用门板、竹竿搭起的早期夜市,到产业集群效应显著的“特色夜市街区”;从以烧烤江湖菜等为主的大排 ,到聚合餐饮、娱乐、文创等多个业态的精致店铺。目前尽管受疫情影响,面对充满诱惑的夜生活,山城始终激情澎湃。

九街是重庆人夜生活中心之一,它位于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是重庆市商务委批准的首批市级特色夜市商业街区。在这里,火锅、烧烤、夜啤酒,早已是重庆人夜生活的标配。“我先前通过网络看到了重庆繁华、魔幻的城市景色,现在亲身体验,从江夜景到九街夜生活,一切都美极了。”北京游客彭彭说。

在九街、解放碑、洪崖洞等区域,唱歌、跳舞、玩魔术的街头艺人逐渐增多,既给城市增添了文化韵味和浪漫气息,又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认为,这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成果,“此类人群的盛衰是一座城市文化发展的晴雨表”。

上海的“锦江乐园夜市”已迈入第六个年头。锦江乐园总经理助理朱伟民介绍,今年的夜市共有摊位51个、小吃150多种,其中新品占比15%左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整体规模较往年有所缩减,但夜市从季节性开放转变为全年不打烊。“乐园做了不少提升内功的工作,比如在开市前对每个摊位的食物进行三轮评定,从食材、单价、口味、装盘等多维度优胜劣汰,着重在性价比上进行改进。”

上海书店打造舒适文化空间

“以前去夜市,我看见火爆大鱿鱼、土耳其烤肉就要吃,三头牛都拉不走,去年体检,年纪轻轻得了‘三高’。现在为了健康,晚上偏好轻食,像果蔬汁、谷物酸奶杯等。”辽宁网友碴子表示,以往对于夜市食品她只关注口味够不够香辣,是不是便宜且大碗,现在则更注重健康养生、干净卫生。“在夜市上吃重口味食品容易拉肚子,影响睡眠。”她说。

携程统计,2019年暑期从包含夜游项目的旅游产品预订人数看,上海、重庆、厦门三亚丽江广州、北京、成都西安乌镇是前十大“夜游人气城市”,尤其是上海黄浦江两岸、重庆洪崖洞、北京后海杭州西湖景点,到了晚上人气反超白天,成为夜生活好去处。

夜,不执着于热烈

夜生活不仅有喧嚷热闹,还有宁静清心。

重庆 仓、二厂等文创街区,散发旖旎魅力,吸引人们前往静静度过慢时光,享受小确幸。街区里最有名的当属北仓图书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光线明亮、竹影斑驳、音乐轻缓、茗茶沁心、咖啡香醇,与从全世界淘来的精美图书,在改建后的老建筑中完美融合。站在这座高品位图书馆前,谁能猜到这里曾是废弃的重庆江北纺织仓库呢?

从6月6日至6月30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举办首届上海夜生活节。作为其中一部分,倡导“夜读”的主题板块“深夜书店节”,号召中心城区近30家书店加入。黄浦区一家书店,将周末营业时间延长至深夜12点,夜间购书还有额外折扣。为了方便市民阅读,书店还推出“深夜书桌”服务,花费50元,就能享受专属座位,以及书店提供的茶点。

“在我眼里,都市的夜有一种安静向上的力量。”在上海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值班经理何磊的印象中,上海一直是座繁华都市,直到两年前探访深夜书店的那次经历,令他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另一面。“不同于白天看到的躁动街景,在晚间书店你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沉静的分量。”从繁华夜市拐进书店,喧嚣瞬间消失。“最近晚上来书店的顾客不少,但大家总能心照不宣保持安静。”何磊说。

疫情前,这家书店每天的关门时间为凌晨2点。何磊说,因为书店临近高校、商圈和住宅区,每天晚上很多顾客直到打烊才会离开,如今书店打烊时间提前至晚上12点前。“关店时间提前了,读书的人却并未减少。”何磊负责门店内图书的选品、陈列、销售和维护等工作,一般不会过多关注顾客们读什么书、做什么事。“但有些顾客来的次数多了,总还是会觉得眼熟。”

大型实景神话音乐剧《昆仑之约》在乌鲁木齐上演 丁磊/摄

在书店的这两年间,何磊“眼熟”的客人越来越多。“有的客人很喜欢来这里买书,来的次数多了,偶尔也会和我们交流两句;有的客人曾在半年间频繁来店里自习,可能是为了备考,现在不来了,应该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吧;还有的客人过来不读书,只是为了借网或休息,直到关店才离开……”

匡小姐就是何磊的一位“老熟人”。家住附近的匡小姐常在下班后直接来书店看书。“白天工作太忙,我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给自己充电。”匡小姐说,“相比家里,这里安静舒适,有很多书籍可选择,也有很多同样热爱读书的人,所以我更喜欢在这里看书。”

“夜间书店好像是都市人精神世界的一座灯塔。”何磊说,“当白天的喧嚣过去,这里就成为不少人寻找自我、放松身心的角落。”

文艺清新民宿、情怀乡间农家乐,也成为追求高品位夜生活市民的可心选择。“就想抬头看看满天繁星,在炕上睡一宿,早上听听公鸡打鸣,所以特地开车来崂山找一间民宿住。”青岛市民张先生说。从事外贸生意的他家住市北区,开车到崂山需要1个小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山清水秀,怡然 乐——朴实无华的乡村,好一个纷扰之外的世外桃源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乡间的歌谣是永远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儿时经历过农村生活,每夜枕着乡音入眠,暌违多年,令人心驰神往。除广场舞外,情怀农家乐颇受老年群体青睐。“人老了,喜欢回忆过去。”新疆市民张大妈说,“年轻的时候睡地窝子,拾棉花,吃棒子面,现在常常想来农家乐坐坐,找找以往的感觉,也是忆苦思甜吧。”

夜,展现文化休闲新风貌

夜间演出和博物馆之夜,堪称夜生活的高配代表。

西安以其神秘雍容的夜色撼动人心。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秦味夜生活平添了诸多内涵。“昭昭盛世,荣辱兴衰,风雨故事,千古流传。芙蓉美景,今犹在……”沐浴在暮色中的西安大唐芙蓉园,深情缠绵的歌声渐起。大型水舞光影秀《大唐追梦》,以天空、楼宇、湖水为幕,构建亦真亦幻的舞台场景,带领游客“入梦长安,共赴盛唐”。

“自2005年开园以来,大唐芙蓉园以恢宏大气的仿唐建筑、山水和谐的园林美景,向世人展现盛唐风貌,《大唐追梦》的上演更为景观建筑注入了文化之魂。”西安大唐芙蓉园景区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杨涛说。

夜幕降临,灯光璀璨的广州大剧院,远远望去仿若珠江畔的两块砾石,熠熠夺目。今年6月底上演的原创中文歌剧《马可·波罗》,是疫情发生后广州大剧院首个线下演出。“观众热情很高,开票几分钟,前两天的票就售卖一空。”广州大剧院总经理助理陈睿说。

新疆历时3年打造的大型实景音乐剧《昆仑之约》,今年5月底在乌鲁木齐市南部的天山脚下持续热演。到现场一边品味精彩演出,一边欣赏美丽夜景,成为不少乌鲁木齐市民夜生活首选项目。21时许,在自然光中逐渐黯淡的舞台,在灯光闪耀下瞬时生动起来,气势磅礴的西周宫殿建筑群、西域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展现眼前,演员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或翩翩起舞,或纵马驰骋。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东梁村村民胡尔曼·努尔沙哈提看完演出后,很快把演出的精彩画面“晒”到朋友圈。“没想到晚上还能看这么精彩的演出!”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华灯初上,拉萨河畔的宝瓶山响起了久违的歌舞声。6月1日晚,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进行了今年首场演出,为高原文旅产业有序复工复产注入强劲动能。来自河北的游客马原经过测温、清洁消毒、扫健康码等程序后进入剧场。他说:“第一次来西藏,刚好赶上剧场开演,太幸运了。舞美特别震撼,真是一场夜间视听盛宴。”

姑苏千年,博物夏夜”品牌主题活动于6月初发布,6月的每周五、六,苏州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文化旅游会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建民认为,博物馆的这一举措,不仅仅是延长开放时间,而且有利于以场馆和展陈为依托,开发更多夜间文化活动。全国不少地方的文博场所尝试以多种途径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逐渐开始引领新型文化休闲习惯。

“丰富的夜生活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活力和现代化水平。”罗兹柏认为,高品位的夜生活可为城市繁荣带来机遇,给城市居民精神需求提供出口,同时也能彰显城市文化特质,有利于形成标志性城市空间。夜生活,还可以更迷人。

2

高质量:夜经济之思

半月谈记者 白佳丽 汪奥娜

城市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也有寻常巷陌、柴米油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夜经济已成为人们工作之余享受休闲生活的重要载体之一。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表示,市民越来越追求有品质的“八小时以外”生活,夜经济也需要与时俱进坚持高质量发展,并且正如千人千面,要努力形成独特“个性”。如何使其既有面子又有内涵,还有待政府与市场主体进一步审时度势,深耕细作。

仅有“吃买”还不够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分析,大部分夜间游客的游玩时间为1至4小时,79.8%的夜间游客游玩时间超过2小时。夜间经济消费品类中,餐饮消费占比超七成,逛公园、逛夜市、逛街“三逛”领衔户外夜间休闲活动。

坐落于海河之畔的天津“摩天轮夜市”,身后便是网红摩天轮“天津之眼”,一入夜,各类食品小店开门迎客,吸引食客驻足。在安徽合肥,罍街是夜晚最具烟火气的地方,这个曾经脏乱差的“山寨”夜市,现以崭新的面貌成为市民“逛吃”新去处。

5月16日,游人在天津市南开区奥城夜市街区内行走

“五一”假期后,中国城市的夜晚又开始热闹起来。夜经济不仅成为经济社会复苏的“晴雨表”,也成为疫后的大众“欢聚场”。在各大短视频App上,关于夜经济的段子一度走红,老话题有了新热度。

北京、上海、天津、成都、西安等地陆续出台推动夜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激发城市活力、解决就业问题以及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除了“吃买”,夜经济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牛磊认为,目前我国夜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她认为,夜 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人们日间消费方式的纵深化,虽逐渐在向“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夜间消费市场拓展,但大多仍以夜游、夜市和美食街为主,娱、体、展、演等消费市场还有待提升。

上海在去年4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打造“海派夜经济”,强调丰富业态种类,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供给。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将做好引导、协调工作,推动更多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选择,并以发展夜经济为契机,全面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

6月19日晚,一名摄影者在上海青衫夜市的灯光全息互动展上拍摄

广东出台的《广东省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政策措施》提出,发展文化和旅游夜经济,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重点打造“文旅+演艺”模式,探索博物馆夜间开放,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和其他消费热点,并着手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

在天津,今年5月,市商务局印发了《天津市发展夜间经济十大工程(2020—2022年)》。“我们希望逐渐摆脱夜经济就是餐饮小吃、大排档的思路,形成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市场,将夜经济与旅游经济、网红经济相结合,引入体验式、娱乐式、互动式的多元业态。”天津市商务局市场建设处处长徐凤成说。

夜经济的“硬币B面”

当下我国的消费正在复苏,夜经济成为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信心的激活剂之一。但对标“高品位夜生活”,夜经济要满足高质量诉求,还需直面现实矛盾与问题。

牛磊等专家认为,当前夜经济文化内涵不足,消费场景尚显单调。“业态同质化严重,结构单一,存在盲目跟风问题。”牛磊说,一些地方的夜经济缺少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很多特色街区新鲜劲儿一过,人流量就大幅下滑,说明业态不够丰富,产品创新不足。”合肥罍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俊杰说。

部分地方的夜经济,还没有在规范化与“烟火味”之间找到平衡点。过去不顾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脏摊儿”模式已行不通,一味追求规范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折损夜经济的“市井气”与“烟火味”。有受访市民就表示:“整整齐齐、千篇一律的夜市,根本没有吸引力。”

夜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引发一些市民不满。如露天大排档、啤酒广场等带来的废弃物和油渍;露天烧烤等产生的烟尘直排;人群活动带来的噪声污染,以及过度亮化造成的光污染等。有专家认为,在夜经济发展规划阶段,就应该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最大程度减少污染和扰民事件的发生,把对城市环境的滋扰降至最低。

此外,经营者作为夜经济主体,也存在诸多担忧。有受访者表示:“夜晚经营的限制多,政策变化大,就怕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夜间摊位租金、补贴,以及税费减免力度等,都影响着小经营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耐心培育夜晚“烟火气”

多位专家、从业者认为,真正让夜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需要政府耐心培育与悉心引导。

发展夜经济,首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案。将经营模式、商户类 别和经营环境相结合,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和建设夜间经济街区。只有形成集聚效应,实现业态互补,才能“越夜越热闹”。同时,应对地铁口、公交站、道路改造等进行配套规划,实现人员引流,设计游客动线,通盘考虑各项工作部署,以及协调交警、城管、消防等部门共同支持。

多位从业者表示,更期待加强政策扶持。希望政府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其降低经营成本,拓宽经营渠道。政府也应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验收。

要真正推动夜经济成为“夜来香”“夜惠美”,就应当引导其向富有人文内涵、体现城市底蕴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以夜间旅游消费为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既有需求端消费升级的迫切需要和坚实基础,也可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一条可行路径,科技、教育、时尚等新元素的注入,将如催化剂一般与基础资源发生化学反应,为文旅休闲产业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全新动能。

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认为,可支持发展22时后夜间到家服务经济,在居民聚集的生活区域,发展餐饮外卖等“互联网+生活服务”,扩大传统夜间经济的服务范围,把方便快捷的夜间服务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

此外,需要改善城市夜晚交通,方便市民出行,并提供其他良好的基础服务保障。所谓“民生的嘴巴、城市的脸蛋、商家的动力”,夜经济要更好发展,有待各方助力形成活力,勾勒出城市夜晚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3

高格局:夜文化之兴

半月谈记者 刘懿德 魏婧宇

静夜念思,永夜抒怀,夜晚总是别有一番风味。

夜的风韵,是佳话故事的浪漫婉转、星空的诗意盎然、光瀑的暗夜呢喃。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大地从不囿于夜文化单一形态,持续不断挖掘更深层次、打造更高格局。

夜晚从不缺少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漫漫长夜成为许多故事发生的舞台。

夜深人静,有凿壁借光的勤奋;巴山夜雨,眷念“共剪西窗烛”;夜半朋友尚未赴约,独自“闲敲棋子落灯花”也别有一番雅趣;与其感叹人生苦短,不如拥有一份“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洒脱。朦胧的夜晚,为挥洒诗性提供了舞台,成为《韩熙载夜宴图》士人聚会的背景,《聊斋志异》花精狐怪登场的契机。在古代文艺作品中,多姿多彩的夜晚从不缺少故事。

宋朝取消宵禁制度后,城市中夜市兴起,文艺作品中的夜晚有了另一番模样。《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热闹的夜晚,“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无人机拍摄的苏州网师园夜景

夜色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媒介。譬如古代盛行放莲灯这样的浪漫文化活动,小伙子把写好的诗放入莲灯,期许被姑娘捡到,或得芳心暗许,类似现在的“漂流瓶”交笔友。彼时,子女婚姻多由父母张罗,刻意布局,“门当户对”,而“月朦胧鸟朦胧”的夜色无疑为青年男女不经意间邂逅有缘之人、自由恋爱提供了渠道。

< p>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一首《夜夜夜夜》唱出了多少失恋之人的忧愁怅惘——你也不必牵强再说爱我,让我漂流在安静的夜空里。无眠长夜茫茫,有情人身陷其中迷失张望,聚散漂流,是为了未能抵达的彼岸。

夜晚并不沉闷,这一时刻孕育着别样的风情与想象力。关于夜晚的故事,从古至今未曾断绝,直到今天,夜晚也在讲出精彩的文化故事。

在六朝古都南京,星宇霓虹亮起之时,高楼大厦间传来阵阵丝竹声。今年夏天,南京举办了“遇见夜金陵”系列文艺展演,越剧、民乐、魔术等领域的艺术家们,突破舞台演出形式,将表演带到街巷广场,让艺术气息在人间烟火中流动。

“五一”期间,苏州沧浪亭街上,浮生市集悄然开启。行人漫步在夜色四合的街巷中,看着身着古风服饰的老板忙里忙外,仿佛人在画中游。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实景演出昆曲《浮生六记》,非遗与世遗携手,呈上精美文化大餐。

若说夜晚和诗词歌赋般配,不如说夜晚和我们对美的无限向往绝配。

星空中的诗意

“天上的星星会说话”。在宁静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也审视自己。畅想九天揽月,手摘星辰,中国人对灿烂星空的向往,延绵至今。

漆黑的夜空繁星闪烁,夜空下的天文爱好者,眼中同样闪烁光芒,为识别出每一个星座欢呼雀跃。每年夏天,许多“追星人”会聚集到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安图镇附近的草原上,这里远离城市光污染,为天文爱好者提供了极佳的观星条件。

“城市里看不到太多的星星,这次来草原,满天的繁星特别震撼!”来自山东的小天文爱好者张应悦说,“我找到了天蝎座、飞马座、蛇夫座,在夜空中看星座的乐趣,是在书上或手机上得不到的。”

据《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社长李鉴介绍,随着中国天文科普的发展,以及航天事业发展的带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星空,中小学里出现了不少天文爱好者。

明安图观测基地拍摄的星空 连振/摄

《天文爱好者》杂志社自2005年发起星空大会,先后在青海云南江苏内蒙古等地举办,累计吸引全国各地天文科普和教育工作者、天文爱好者共2000余人次参加,已成为全国性的观星交流盛会。

13岁的北京女孩马林泉,是已有10年资历的天文爱好者。这位说话腼腆的小姑娘,谈到星空时变得滔滔不绝。“仰望星空时,我感到时间与空间的无穷,让我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但我不会因此自卑,我要进一步探索星空。”她说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不亚于璀璨的繁星。

71岁的吴世英是湖北十堰郧阳区的一位农民,1987年观看了一次日偏食后,便迷上了“追星”。在大山深处的家中,他在房顶建了一座小小的天文台,还资助当地的小学和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建设远程天文教育基地。

如今,吴世英不是在家中 领小学生们观星,就是在全国各地“追星”。他说,和无穷的宇宙相比,71岁不算什么,观星使人思想活跃、心态年轻。

守护夜晚的一抹黑

“夜太美,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三天三夜三更半夜,跳舞不要停歇……”

如歌词所唱,随着夜间生活的火热和夜间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方亮起霓虹灯,但也有不少地方选择在适当时候关闭灯光,还夜晚以本真。

据2016年发布的“世界人造夜空亮度地图集”显示,因为灯光形成“人工白昼”,地球上约4/5的人生活在光污染之下,超过1/3的人即使在最晴朗的夜晚也看不见银河。

为治理光污染、保护夜之黑暗,一项名为“暗夜保护”的工作正在我国多地展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于2015年成立星空工作委员会,致力于开展暗夜保护工作,科普暗夜文化,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暗夜保护区和暗夜公园,为社会提供探测和欣赏星空的地方。

参与暗夜保护工作的专家任小东说:“城市的灯光无法熄灭,但是希望在有条件的地方,能够留住一片暗夜,让大家看到璀璨的星空。”

2014年,中国第一个暗夜公园在西藏阿里建立,目前国内已在西藏阿里那曲,山西太行洪谷,江苏野鹿荡,江西葛源建成暗夜保护地。

近年来,暗夜保护工作从深山草原逐渐走向城市,许多城市在规划城市照明方案时,提出控制光污染的措施。

浙江杭州市于去年发布的《杭州市区城市照明总体规划(修编)》中,提出“黑天空”的概念,是首个将黑天空概念引入城市照明规划体系的中国城市。

据规划编制组负责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光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王小冬解释,之所以提出“黑天空”这一概念,是想把看星星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安静的夜晚还给动植物,“让该亮的地方亮起来,也要让该暗的地方暗下去”。

根据规划,杭州将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良渚遗址保护区、森林公园核心区等9类地区设置黑天空区域,这些区域可设置功能性照明路灯,但是完全不设置景观照明灯,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让城市的一部分天空暗一点。

在夜生活、夜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忘守护自然之美。各地开展的暗夜保护工作,正在将星空璀璨的夜晚还给大众。

(完)

Hash:09faf9c09deff1cb4be0ccfdc09f8938c9c05416

声明:此文由 新华社新媒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