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定古州宋家庄行走在明清一条街

平定古州宋家庄明清一条街平定县古代聚居形态的典型,中国传统民居是地域文化与人居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一条街作为平定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格局完整、布局紧凑、规模适当。至今仍较完好地保存着明清两代建筑群与古街风貌。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它就像是一块隐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没有经过过多商业化的侵袭,时光的历练使他变得典雅端庄,又似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有着不染世俗的清丽。这里的房屋或气势恢宏,或典雅诗意,或粗犷豪放,或精雕细琢,不论是单座建筑,还是古村整体,都有着非比寻常的魅力。

走进宋家庄古村的瞬间,很容易让人想到陶渊明的一句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个历史文化名村,遗世独立地用它的沧桑感和历史感向来访者诉说着一个个历史故事。 5月3日,由盂县作家协会、太行网络文学社、全媒体三晋直通车一行12人,走进山西省平定县宋家庄村“明清一条街”,体验千年乡村里飘出的人间烟火。 建筑是物化的记忆,是人类沧桑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一种无声的诉说。宋家庄村古民居的这种古雅浑厚独特的美,给人的震撼太强太深,无法用言辞来形容,只能凭想象在时空隧道中漫游。 青石地面,青灰砖墙,把一种民族古韵味儿铺开。沿着明清一条街悄悄地走近这座村落,就像突然翻开了一本尘封己久的古书,她又那么熟悉那么自然地展现在眼前!  古巷深深。沿着青墙白色的砖缝透视过去,尽头有谁?大门的锁早就蚀落,木格子窗或破损,或结网,早已经无法方圆那些陈规旧矩。只有雕刻在难以风化的青石上的花纹图案,依然翩翩起舞,在岑寂中重复演绎着那些让人津津乐道的典故。 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述说当年的繁荣昌盛,每一步,每一景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让你沉醉不知归处的古村。 一大片古旧的青砖大屋,高高低低,构成一幅只有历史剧中才看得到的场景。那一瞬间我确信,这条古朴的路就是一条时光隧道,每走一步就走过几十年,不长的路,我们穿越了上千年。 我们边走边拍,很快来到大名鼎鼎的三槐堂。三槐堂是宋家庄村古建筑的代表,为三进式带跨院的四合院。 穿过前院,来到中院。中院正面有中堂5间,中堂后面建有戏台,戏台与后院正窑相对。得知后院还大有乾坤,一行人穿过中院,四明四暗结构的窑洞出现在眼前。 后院正窑门外,建有明柱廊檐式额坊。窑洞左侧有汉白玉质地的石阶通到楼上。右侧有一个月台,可连接中院一侧 的跨院。沿后院正窑一侧的石阶,缓步而上,后院窑顶前侧两端各建有一座望楼,形状方正,仿佛古堡一般。后院窑顶后侧建有多间房屋,均为廊柱出檐硬山顶结构。细细观察,雕花镂空的窗户,柱、梁、椽上的彩绘等,精美绝伦。所有的建筑符号都透出百年老宅古朴、厚重的气象。 宋家庄村位于平定县城南4公里处,南依石楼玉屏两座山,北仰冠山主峰,南川河傍村而过。村子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俗称'三面阁'的老爷庙建筑在晋东阳泉一带独具一格,明清一条街上高门大宅,老院相连,保存完整的有三槐堂等。村里既有过明清时期靠漕运、染坊起家的巨富,也有为过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做出贡献红色人物。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定传统美食的三八席在这里得以完美的传承。 我们漫步于明清一条街,街道两侧是青砖蓝瓦、错落有致的四合院。抚摸着这些古建筑,历史的脉络似乎也渐渐清晰。据介绍,从明清时期到现在,从这条古街走出了好几位举人和进士。谁家出过举人进士,从一些人家院门口竖立的旗杆便能知晓。因为在明清时期,只有主人功名等级在“举人”以上才能竖旗杆。

一条古街,总有风华绝代的时候,也有它在时光里谢幕的一刻。如今的明清一条街,少了从前的繁华,却多了一丝宁静。一些不愿意离开古村的老人,他们头发斑白,佝偻着身子,坐在院门口,看日出日落。房屋因为年久被雨水侵蚀,颜色也深沉了许多。 古老的街道,一块砖一片瓦都记录了沉沉的岁月,一位白发苍然的老太太安静地坐在黑漆漆的屋子里,也坐进了陈年旧事的记忆里、窄窄的一片天空里,也许她在回想着少女时代的往事,素布翠裙,手执罗扇,依窗而立,闺中独自轻愁,寂寂的流年,深深的庭院,如丝如缕的细雨徒增幽然的惆怅。“窗前细雨日啾啾,妾在闺中独自愁。何事玉郎久离别,忘忧总对岂忘忧”。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以为这就是你的世界。我喜欢游走古村,漫步古巷青石小径,喜欢那种穿越时空与那种--忧郁、伤感、颓废的感觉,置身于其中,感受古村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和荣耀。一扇门使我复活,一条路牵着我返回。临走,我回头望一眼宋家庄村,属于宋家庄村的岁月已老,可老得那么有吸引力,老得那么沉静,足以收纳尽所有沧桑的岁月。

图:赵五明

文:杨志忠

Hash:dbbe18f02e21f5736566ebf58586e0e64b0e5891

声明:此文由 全媒三晋直通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