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说|黄浦路名拾趣(3)——老南市区篇

本地资讯创作者,教育领域爱好者

沪说·第105期

辛丑·春分

上海路名拾趣是我们公众号写得最多的序列,一方面上海路名确实蕴含了许多有趣的故知,一方面上海马路的命名实在是一部相当复杂的历史。不过,兜兜转转说了好几个区之后,回到黄浦区还是有点认祖归宗的意思。

而老南市区也是先考出生之地,他生前常跟我说起四牌楼和昼锦路,不过他许也是不知道四牌楼是哪四个牌楼,昼锦路又有什么典故。

公元2000年,黄浦区和南市区合并。当上海道台宫慕久像躲瘟疫一样把上海县城以北的一片河滩既不违背通商口岸条约又不让外国人进城的折中办法,以“租界”安置来华来沪的洋人,他绝不会想到一百五十年后,老县城——南市区竟然以“高攀”的方式加入了原来的洋人租界。

而今,黄浦区面积已经扩展到20.54平方公里,辖区已经包括了大家心目中熟悉的南市区和卢湾区,而从历史角度,黄浦区成为独一无二拥有旧公共租界、法租界和上海县城这三大上海历史地域的行政区,也将为打破这三大历史地域之间难以消弭的边界感。

不过,路名是历史的一种载体,黄浦区的路名让我们常常能回到历史深处。而黄浦、卢湾和南市的道路渊源又如此不同,我们已经在前两期介绍了老黄浦的公共租界、老卢湾和老黄浦的法租界,这期我们就要来看看老南市了。

南市路名的别样风情

老南市区的道路众多,路名也非常有特色,与其他区的道路迥然不同。

首先就是其他区的路名多为XX路,而南市区有很多XX街,甚至XX弄的路名。

其次老南市区的马路路名很少以中国各地地名命名,这在其他区的路名来源大项,在老南市区却不太多见,而多田间地头随地取材的路名。

南市区以独特的样子留在上海的城市记忆中,比如上海地图上的“一环路”,中华路和人民路是上海市区最有个性的马路。在环内是曾经的上海县城。县城墙仅存几段残垣断壁,不过大境阁下的城墙算是保存最好。这里也保留了中国传统的道路命名法,以周围著名建筑命名,就如大境阁边上的大境路。

与大境路相交的露香园路也是一例,露香园是一座曾经存在过的明代园林,但到清代已经废弃,在鸦片战争中因堆放火药失事而灰飞烟灭。露香园面积并不小,据说附近的青莲街、万竹街、阜春街等其实都是露香园内的景点而来。

第三,老南市区的路名往往蕴含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由头,值得回味。例如一条看似普通的乔家路,竟然能串联起上海县城徐、黄、郁、陆、曹等几大家族的如尘往事。

街、弄、坊

南市路名不仅有路,街名也不少,如巡道街、狮子街、净土街等。也有弄,如孔家弄、肇方弄、太平弄、西华弄。老西门还有一条金家坊,算是上海路名里较为少见以“坊”为路名的。

当然,现在道路系统命名,路最多,街其次,弄就更少了。坊也特别稀有,为“牌坊”的简称,例如金家坊,就是金家牌坊,据说在老南市只有两条路以坊为路名,在今天的地图上不易找到,今黄浦区小东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门牌号是大夫坊91号,估计91%的上海人肯定不知道大夫坊在什么地方。

(请注意门牌号)

大夫坊位于复兴东路和东梅家街之间,此地原有“中大夫牌坊”,位于被授予“中大夫”称号的明代名士顾英的宅前,他曾经做到广西府(今云南泸西县一带)、延安府同知(知府助理),广南知府(云南)。

上海县城,县城二字的城,城墙虽拆但轮廓还在,那县在何处呢?从元代建县到清中后期开埠前后这近600年时光,上海县县治一直没动过,而此后几经流转,最后还跑到莘庄去了。这个县衙门所在地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了,格局也完全打破了,但是留了一条“县左街”,提醒人们这附近就是上海县衙门的旧址。

旧县衙以西,城隍庙南边还有一条南北向的馆驿街,看着这路名不免都有点无法正视自己还在魔都的市中心。

以各地地名所取路名

老南市区还是存在一些以全国各地地名所取的路名,但相对较少。据90年代末的一项统计,老黄浦区使用全国各地地名作为路名的比例高达90%,为市区之最,而老南市区则只有10%,排名最后,两者相差悬殊,老南市区内的,一些如西藏南路河南南路实际还是为原租界马路延伸以及名称沿用。

又比如枫泾路这些在十六铺附近原来老法租界范围内,内马路(中山路)和外马路间有一些,有的如周浦路、真如路(法租界时代称闵行路)现在已经消亡了。

在县城西部有一条盐城路,不过这是1966年改得路名,原名是叫典当路。在县城南部江阴街、柳市路,这是以当地居民籍贯所起的路名,与租界当中纯粹以借地名取路名的逻辑并不完全相同。

另有一条徽宁路,取徽州(今安徽黄山市)和宁国之意,原为两地客商的义冢所在地。当时,有一任上海道台为徽州人,于是就得以免税建会馆,但徽宁会馆的所有痕迹都被战火擦除了。

老南市还有一条保屯路,以山东地名取名,但据说是1980年改名,原为保安路,但为了避免与宝安路同音搞混因此改名保屯路。

老卢湾 和老南市都很熟悉的瞿溪路,取自温州地名瞿溪,但这条路原名叫瞿真人路,许是与附近的某个曾经存在过的道观有所联系。

在东门附近有一条短小的金坛路,以江苏金坛取名,但这里原名警厅路,为淞沪警察厅所在。而其曾经的办公场所最初为苏松太道道台府。

(金坛路47号,据说是苏松太道道台府旧址)

历史的记录

前文说到南市命名道路喜欢就地取材,沉香阁还在,有沉香阁路,露香园不在了,依然还有露香园路。无独有偶,在老县城南侧还曾有个半淞园,是个沪上知名的公共园林,毁于淞沪战争的炮火之下,但半淞园路依然存在。

城内曾有座也是园,为城内大姓乔家所建,清代流转了曹、李两姓,最终变成了蕊珠书院,也是园最终在战火中彻底消失,只留下了一条也是园弄。不过近些年在其旧址之上出现了一座新的也是园。在也是园南侧有条吾园街,是与另一座园林吾园相关,可惜吾园也已经不在了。

还有一些设施、宗教场所也会被纳作路名,但许多年后,物是人非只有路名尚存。如南城的先棉祠,可能是祭祀黄道婆的,有先棉祠街,可先棉祠已经不知所踪。文庙是皇权社会设立学术思想权威的宗教场所,也是各县进行科举第一试选拔的场所,上海文庙附近有文庙路,学宫街,学前街(沿街有敬业中学、市十中学等学府),许多学子还在附近的一条马路上投宿,为了能在这里做个梦,妙笔生花,于是这条路就叫了梦花街。如今,文庙成了图书交易市场的代名词,梦花街则常常能让人想起一碗馄饨。不过这个传说可能并不确切,据说是此地在成为文庙之前,在明代曾为军营,曾有一座“望北楼”,据说以讹传讹变成了“梦花楼”,路以楼得名。

南市区1960年成立之时主要由邑庙区和蓬莱区组成,邑庙为北城城隍庙的雅称,蓬莱则指蓬莱路为中心的南城区域,而蓬莱之名并非海外飞仙而是确确实实取自当地的一座蓬莱道场。只是今天有路,而找不到这个道观了。

据祝鹏《南市部分路名的由来》以宗教设施取路名的还有一粟街,附近原有一粟庵,为康熙时知县曹绿岩所建,庵已改为学校,一粟街路北小区取名沧海苑挺逗的——“沧海一粟”;海潮路,附近原有海潮寺;紫霞路,以蓬莱道院的紫霞阁得名;净土街,以附近的净土庵得名

城南还有普育东路和普育西路,这与上海清末的一家慈善机构普育堂有关。除了这些略带古早风味的地方,少年路取自民国时代的少年宣讲团,为了避免重名而改为黄浦少年路,国货路则与1928年的中华国货展销会息息相关,这都是时代精神的一个缩影。

南市区另有一条南车站路,车站支路,旧为上海南站的通路,在1937年8月被日军空袭炸毁,留下一副人间炼狱的惨痛景象。附近有大同中学,实为当时一同被炸毁的大同大学的旧址。另有一条车站前路,被并入中山环路了。

县城方圆

众所周知,上海著名的11路电车绕着人民路和中华路“环城 运行。这两条路实际就是上海县城的上围和下围。上海原来是水乡,城内外河道纵横,如今几乎没有什么水道了。

有河道填没之后的道路,最容易先想到的,如方浜路,肇周路。城西北角的侯家路,东南角的乔家路其实原来都是河浜,从侯家浜、乔家浜变成了侯家路和乔家路。此外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陆家浜路。

上海县城原有东西南北十个城门,这些城门和城墙虽然都不存在,但也留在了路名之中,其中新东门福佑门的福佑路、小西门尚文门的尚文路(尚文路上有龙门书院旧址,此为上海中学之前身也),以及大南门跨龙门的跨龙路,至今还是老城厢里的重要道路。老西门仪凤门和小东门宝带门附近还有仪凤弄和宝带弄。老北门海门的晏海路则已经并入河南南路。

晏海门大致位置

城南还有一条迎勋路,不知所谓。笔者认为迎勋应该原来写作迎薰,迎薰常用在南城门上,所谓“紫气东来,薰风南至。”各地古城常有迎薰门,而迎勋路确实是上海县城南部,南北向的道路。

城北的三牌楼路、四牌楼路,据说是真有三块牌楼和四块牌楼。据薛理勇以及祝鹏的讲法,四牌楼原为老文庙内的建筑,小刀会起义失败之后,被占作军事用地的老文庙被摧毁殆尽,四牌楼路即为原来老文庙里的一条甬道,这四座牌楼上写“崇礼宣化、泽民、集庆”均为士大夫精神的指引。今天的文庙则在西边重建。

三牌楼路的故事则更离奇,相传为明代刘氏族人在县衙西侧立起来的三座牌坊,应奎坊、昼锦坊、清显坊。意思是一个人考取功名、衣锦还乡,最终富甲一方的人生胜利组模型,其中昼锦坊横向的道路取名昼锦路。

三牌楼街在上海县衙门西边,四牌楼街在上海县衙门东边。县东街和县西街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应该是学院路了。而县前街则变成了光启路。

除河南南路纵贯县城之外,还有光启路、光启南路(原名南门大街、阜民路)。这条路顾名思义,取自上海地区曾经的最有名的人士,徐光启,徐光启的旧宅,“九间楼”就在光启路上。不过,今天的九间楼显然不能满足 我们对深宅大院的幻想,只剩下最后这一进,连九间楼都凑不齐——战乱时毁坏了两间,并且在特殊年代失去了其所有外部的特征。如今,虽然名列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九间楼就像一幢普普通通的中式民居。

横穿老城厢的复兴东路,原先并不是一条路而是西门大街、东门大街和太平街以及填平河道之后裁弯取直的产物,复兴路是个挺有趣的话题,以后我们有机会沿着复兴路走一走。

诗意南市 vs 市井南市

老南市的路名有一些富于诗意,如凝和路、紫霞街、松雪街、天灯弄,天灯弄的深处就是上海市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书隐楼

宁安路、大吉路、和顺街(旧名为火神庙街)、永泰街、安澜路、多稼路,象征着美好的生活愿景。

也有些路名充满了市井气息,如面筋弄、火腿弄、篾竹路、糖坊弄、桑园街、外咸瓜街、豆市街,一听就知道这里从前是干什么的。不过最多的就是XX码头路、街。

地图上仍然能找到的码头街有:盐码头路、新码头街、王家码头路,公义码头街、赖义码头街、利川码头街、会馆码头街、丰记码头街、油车码头街......将来只会越来越少而不会多了。

姚家弄、毛家园路、黄家路、曹市街,俞家弄,老城厢百家姓,说的是这里曾经的名门望族。

老南市:凋落中的城市记忆

当然还有一些路名如同密码一样,我们似懂非懂地看着他,或许这里曾经是一座桥,外郎家桥街,旧仓桥街,南仓街,旧仓街,这或许是粮仓所在地吧。但我觉得南市区最无解的一条路应该是:

王家嘴角街。

因为拆迁的关系,这条短短的路上几乎没有任何门牌号,也没有路牌,唯一的地址是......

而最无厘头的弄名,笔者觉得当属白漾弄,因为它不仅有白漾弄,还有白漾一弄,白漾二弄共计三弄,梅花三弄,白漾也有三弄。不过呢,白漾三弄已经不存在了,已经被整体开发,仅作为历史地名保留。

老南市曾经稠密的城市网络,已经有好多地方被切出方形的一大块建造雷同、高大、奢靡的滨江楼盘,许多弄堂马路因为城市肌理的改变而失血进而死亡。这正是老南市正在失去特色的地方,

可能没有类似的统计,但老南市地区的城市道路路名的废止数量一定是在各区名列前茅,也许不需要过五年,文中提到的许多马路、弄堂都将成为历史。笔者最近才得知,所谓Shimao滨江的shimao二字竟然是出自开发商自己的名字,唯有苦笑。

Hash:de5a753b48140deb0337e74ee45e1827ae213049

声明:此文由 天袁地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