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美食:故乡的扁食冒汤(图)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大自然的博大孕育着物产资源的丰富,每个地方的物产各不相同,也决定着他们的饮食千变万化。
在晋西北兴县这块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那些扶犁耙、持锄头、背庄稼的兴县人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品种繁多的兴县美食:莜面圪烙、荞面圪坨、豆面抿节、油糕粉汤等就是一个个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特别是风格各异的扁食冒汤、羊杂碎,一窝丝烙饼,压猪头肉……正以昂扬之势走出吕梁之门,扬名三晋大地,也就是这些兴县婆姨女子们把食粮细作的技术发挥到一个淋漓尽致的缩影。
这些兴县美食,与其说是一种口味,莫如说是一种人文,一种难忘的记忆,一种让人分享到地域亲情文化的延续温暖。
走近兴县县城,县城不大,但县城繁华,幽静,整洁,新楼遍地开花,高楼拔地而起,商业街,商厦比比皆是,宾馆豪华气派;大街小巷,饭店随处可见,装饰精美,东家是“兴县特色羊杂碎”的饭店整洁,西家是“兴县正宗扁食冒汤”的饭馆亮丽,街道四周,空中飘着一股股咸麻酸辣,鲜香可口的小吃美味,诱惑着人们口水直流,不得不注意起这地方特色的兴县小吃。而富有特色的兴县小吃中,扁食冒汤更是一绝,制作技艺誉名省内外。
在兴县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兴县扁食冒汤兴起的时期,在清代乾隆九年,在京做官的兴县籍人孙嘉淦春节期回兴县探亲。探亲期间,他访亲问友,朋友们招待他的是粉丝羊肉汤和羊肉萝卜馅扁食。粉丝羊肉汤内调辣椒、花椒、干姜、黄油、葱丝、芫荽等调料。扁食是羊肉胡萝卜或猪肉大白菜馅子做的。孙嘉淦吃到老家的两种风味饭食,称赞不绝,直吃的肚子鼓胀才罢休。有天,孙嘉淦饭后沉思片刻说:粉汤吃起来虽然风味可口,但品种太单调,若能把扁食与粉汤融为一体那该有多好。次日,朋友有意将小巧玲珑的扁食混在羊肉粉汤内,端给孙嘉淦吃,孙嘉淦吃过后感到饭食特别美味可口,香味余穷,便伸出拇指连声赞叹:妙极了!妙极了!
打此后,富有地方特色小吃的“兴县扁食冒汤”就这样流传下来。
再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兴县婆姨,心灵手巧,她们不仅会绣花、刺绣、剪窗花,而且饭做得是那样的美味香甜。民以食为天。兴县婆姨,以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创造出了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杰作。为了让“兴县扁食冒汤” 味美、可口,具有特色的民间小吃,在祖先流传下来那原汁原味的“扁食冒汤”上,她们又精心添加了一种调料“青红丝”。
青红丝用鸡蛋制作,她们将鸡蛋分别捣碎在三个海碗里,再将三个碗里分别放许些绿、红、黄颜色的洋胭脂儿,然后用筷子将鸡蛋与洋胭脂搅匀,这时候她们拿起勺子将蛋汤盛在炒瓢内,摊薄、待熟后取出,切成细丝,再将三种不同颜色的蛋丝搅匀放入竹篮里,红里夹绿,绿里拌黄,看着好,吃着香。
不过,在那“特定”的年代里,家家户户粮食青黄不接,故乡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平日里哪能享受到这顿美食呢,只能在春节时人们美美地才能饱餐一顿。
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故乡人终于富了,莜面圪烙、荞面圪坨、豆面抿节、油糕粉汤等成为故乡人的家常便饭。扁食冒汤,不仅成为家家户户招待客人上等饭食,而且是故乡人逢年过节,添红遇喜,庆贺丰收不可缺少的盘中餐。这些美食,由传统做法向现代做法转变,那原汁原味的美食里又融汇华夏美食之精华,香飘万里,闻一闻让你馋的流口水,尝一尝让你香到心尖尖,想一想让你魂牵梦绕,听一听让你的食欲油然而生……
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汹涌浪潮,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始做起饭店生意。无论是街头还是巷尾,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宛如雨后林中的香菇,遍地散落着。那粗犷悠扬的叫卖声,声声悦耳。在这些固定的推点上,饭馆里,尤以“兴县扁食冒汤”者为甚,盛夏的生意也不衰,到春冬季节炉火更旺了。
当饭馆开营的时候,身着白褂的店老板纷纷将门口摆有两个大铁锅,锅旁放置一张大桌子,桌子上摆有三个大竹篮,一个是盛有晶莹雪白的细粉丝,一个是盛着精巧别致的小扁食,另一个是盛着色质鲜艳的青红丝,周围依次摆放着用蓝花海碗盛着羊肉丝、海带丝、葱丝、芫荽丝……五彩缤纷,煞是好看,诱惑着各路顾客。服务员大都是身材得体的年轻美貌女子。中午来临时,顾客们如期而至,纷至沓来,女孩子满面春光,笑容可掬。“贵客从哪来,请进屋?”女孩们道别,客人走进店内,围桌而坐。“贵客来几碗?”,“每人一碗,品尝品尝兴县风味。”,“好,请稍等!”穿戴整洁的师博很快将水烧得翻滚,先将事先准备好的细粉丝,桃壳似的小扁食按食人数,适量下锅,一般一碗冒汤下扁食十个。煮熟后盛在海碗内,舀上羊内,撒上青红丝、海带丝、鲜葱丝、鲜芫荽,再将胡椒、花椒、生姜、食盐、味精、醋、辣椒、香油等调料汤盛入碗内。“好,饭来啦!”女孩子笑盈盈地边喊着边将热气腾腾的饭碗端在客人面前。碗很大,如盆,女人说,这碗太大,吃不了。而男人们却说,俺们就喜欢这样大的碗,碗大表明这里的人实在、厚道呢!他们总是能把这一大盆扁食冒汤一扫而光,会吃的还要将汤喝个精光。扁食冒汤讲究的就是碗大,汤要厚,辣椒要旺,碗上漂着一层油旺旺的辣椒油,有雅兴的还要再加一些调料。挑一根细如麻的粉条,入口细嚼,香郁筋道,口感颇佳,再吸一口热汤,呀,人已是汗流满面了,客人边吃边擦着汗,一碗饭食不经意间吃个尽光。痛快,我常喻扁食冒汤如男人,厚道,才能靠得住,女人找丈夫,都认为厚道的男人靠得住,故乡的扁食冒汤就如厚道的晋西北的男人。“老板,再来一碗,”客人亮着嗓门喊着。“好唻!”店老板便很利落地将一碗冒汤又端到了客人面前。
如果遇上县城有集市,顾客如潮水般的不断涌来,这时候,饭馆已经爆满,店里没有座位,便有客人在门店前持币排队等待美餐。但店老板依然保持着和对待一个客人的丛容,桌上的调味品一样都不能马虎。有人端着碗站着吃,当然多是男士,女士们还要等,直等到有座位了,才坐下慢慢品嚼,细嚼慢咽,方有回味,她们是悟出了吃东西的真谛。看着一位位顾客饮食中的一脸满足,店老板内心由衷的欣慰,一脸阳光灿烂。“老板,准备食品袋,来两碗,带回家让家里人品尝品尝这兴县风味”。“好唻”!客人饭别后,老板很利落地将几碗扁食冒汤盛在食品袋里。“吃好了,下次来啊!”老板总是在客人临走时这样热情洋溢地与顾客打着招呼。
不过,在兴县诸多“扁食冒汤”饭店中,其冒汤味道是有区别的,无论是张家的,还是李家的,或是王家的,还是杨家的,味道是虽不同,但吃了哪一家的都是会感到胃的滋润和心的舒爽。
在兴县的街道上,张家、李家、王家、杨家都一样地悬挂着老字号的招牌,店老板亦是一勺一匙地调着冒汤。四方顾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顾客们不停地品评着张家店与李家店的味道差异的和口感区别,可王家店和杨家店的老字号老板同样还是从容地用勺子调着香味,做出兴县冒汤的另一种可口,美味、舒心。
这时侯,人们在想,在这诸多老字号的饭店里,又是哪家祖先在一百五十年前给孙嘉淦官人曾美食过那碗扁食冒汤并赞叹不绝的呢!如果这家饭店现在有知的话,该是何等骄傲,何等气派,何等荣耀!亦将会记入历史的诗册,美名留传。
兴县扁食冒汤,那恒古不变,数之不尽的款式,那独特的味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的付出与千百年来的聪明智慧的结晶,已深深根植在乡亲们的记忆深处,已成为远行游走的一份永远牵挂,是深藏游子心底的绵绵乡愁,是故乡的一张名片,是游子对故乡的认同感与一份向往。
故乡的扁食冒汤,那缕缕难忘的味道,带着亲情,带着地域文化积淀,带着人们对故乡的温馨记忆,在舌尖上舞蹈,馨香绵长。(文/刘振频 图/芳芳 马海龙)
Hash:b61b2a8a46d955faeef217fed6b7844544db4d71
声明:此文由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