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献县:片粉

舌尖上的献县:片粉与粉条

舌尖上的献县:山药

舌尖上的献县:榆钱、榆树

舌尖上的献县:四味茄

舌尖上的献县:油渣

舌尖上的献县:献县的羊汤

片粉起源于汉代,据说是由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发明,流传至今大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吧。片粉分干、鲜两种,干的又叫粉皮,全国各地均有制作的工厂和作坊;鲜的叫片粉,主要流传于河间肃宁、献县,鲜片粉就成为了我们这一带有名的小吃

过年了,我们的年货里少不了片粉。

常想起小时候每到年根底下父亲做片粉时的情景来。把红薯淀粉和明矾按一定的比例配好,放入大缸中加水搅拌,调成糊状。一口大铁锅里,水汽蒸腾,把一种专门做片粉的铁质模具(我们当地叫算子)放入铁锅里,用勺子把调配好的淀粉糊舀到算子里,然后迅速地转动算子,淀粉糊便在算子中慢慢地变成了固体,附着在算子上,然后麻利地把算子从锅中取出,放到凉水中冷却。左手托起算子,右手将片粉抠出来,对折,码放在篦子上。锅下大火熊熊,锅内算子飞转,随着算子被从锅中不停地取出,放入,循环往复,篦子上的片粉一叠叠地增多。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在过年时节都要做好多片粉,或自食,或走亲访友。

包子、包饺子、炒菜、炖菜、凉拌菜,都少不了片粉的身影。把软软的富有弹性的片粉切成小丁,和韭菜、肉丁或是鸡蛋混合,放上调料,蒸包子或包饺子的馅子就做好了。透亮的片粉,弹力十足,加上翠绿的韭菜的陪衬,不用蒸包子或包饺子,只看着这色香味俱全的馅子就想吃上几口。

在家乡,红白事上最常用的就是片粉菜,这片粉菜也是大多数人最爱的一道美食。猪肉的汤汁和片粉算是一对绝配。把透明的片粉切成菱形的小块,放入汤汁中,不用加任何调料,就足以让人百吃不厌。夹一块放入口中,片粉的劲道爽滑,加上猪肉香味的浸渍,不油不腻,令人胃口大开,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

片粉菜还有最简单的一种做法就是凉拌。把片粉在开水中焯一下,切成小块,放上酱油、醋、香油、芫荽、葱花等作料,作为下酒菜或是佐餐菜,也会令你回味无穷。

如今片粉这种美食渐渐地远离了我们的餐桌,只是在红白事上才食用。但那片粉大多是用土豆粉制作而成的,我总感觉没用红薯粉做出的片粉劲道,偶或有一两次吃到了挺劲道的片粉,总有人说那是加了食用胶的,于是从心里就生出一种怪怪的感觉。

现在我们当地种红薯的少了,而且红薯也大都是红瓤的,淀粉含量少,所以那每到快过年时家家户户做片粉的情景是没有了,做片粉已经成了一种商业行为,十村八村有一两家而已。

惟愿片粉这种名吃走出我们这狭小的天地,让它名扬四方。

Hash:d103658a409225a0813d22125edebc63f29ef9c9

声明:此文由 今日献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