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回到家乡必吃的美食!好吃到炸!

薛家窝头

百年传统、宫廷贡品―里坦薛家窝头清朝道光年间,直隶省顺天府大城县里坦(古)镇,薛氏独辟蹊径,制做窝头。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选材配方,制做的薛家窝头,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光绪末年,太监总管李莲英(大城籍人),把薛家窝头作为贡品送给慈嬉太后,慈嬉品尝后,大悦,称之为"黄金塔",并亲书匾额赐给薛家。此事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记载。薛家窝头,是根据中国古医学,医食同源的原理,以糜子米、大黄豆为主要原料,辅以其它配料,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粗纤维、细口感。食用后有降低血脂、胆固醇、高血压及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经常食用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及新陈代谢机能。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般面食难以相比的。

螺丝豆腐

《朱家螺丝豆腐》是一道中国民间传统家庭美食,由豆腐烹饪而成。朱家螺丝豆腐是保定传统风味小吃,原产自"朱玉和豆腐房"。这家豆腐房买卖不大,可名气不小,很多大饭店、熟肉店都经销朱家螺丝豆腐,当年还是保定六味斋六味名吃中的一味。朱掌柜是唐山丰润人,祖上就做豆腐生意。发展历史民国前,朱玉和全家从丰润搬到保定,在大旗杆对过,省府前街一带租了间门脸,挂了个匾叫"朱玉和豆腐房",买卖十分红火。当时,槐茂的老掌柜和士宝斋的老掌柜都是豆腐房的老主顾。民国时,曹锟在直隶总督府办公,也常派人买他们的豆腐。朱玉和去世后,其子朱宝琪带全家到双彩街42号,继续做豆腐生意。1958年公私合营,朱玉和豆腐房合进了蔬菜公司,后来因豆子供应不上,螺丝豆腐等产品也就停产了。朱玉和也调到了肉联厂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下,朱家豆腐房又重新开业,朱家螺丝豆腐这一传统风味名吃又恢复了青春。

抚宁老髦肉

抚宁老髦肉创始于1871年,在百余年的历史中,以色鲜、味香、洁净、防腐而闻名于冀东,成为抚宁著名的地方熟食。抚宁老髦肉,系以创始人王锡符的绰号"老髦"而命名。其色棕黄,肉质净,具有弹性,料 深入,质嫩不绵,清香滑口,熏味香醇,伏日不招蝇、腐败,耐于贮存,便于携带,且风干而不变质。据清雍正六年《王氏家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王巨贤由山西平阳洪洞县迁到坟坨管理区的旧县村落户。几代相传,至王增这辈,虽然人丁兴旺,但是皆无功名。王增(1873---1958)9岁时随祖父王锡符迁到抚宁县城西街,典房居住,以煮猪头为业。起初日煮一两个,买卖也不太兴旺。心灵手巧、善于思考的他,经过反复试验,精心制作,不仅色泽鲜艳,味道鲜嫩可口,销量大增,后来每天可煮十余个。由于王增口音不太清晰,每天将煮好的熟肉背到鼓楼根下叫卖:"烧肠、烧肉喔!"当地人听不清,都听作"髦肉喔"。天长日久,人们便给他起个外号叫作"老髦",他熏制的猪肉得名"老髦肉"。1917年后,王增不断探索,改进制作工艺,使得"老髦肉"味美适口,肥肉不腻,颇受顾客赞誉,连奉军大帅张作霖也经常派人来关内买"老髦肉"用以馈赠亲友。因此,"老髦肉"在东三省及京津一带名声大振。"老髦肉"的加工制作非常讲究,选肉严格,不鲜的不要,过肥的不要,清洗认真,不得留下残存毛根,猪肉和猪头、下水配比适量,确保老汤纯净。

五百居香肠

五百居香肠河北大名县著名的传统风味名吃。五百居香肠创业于1812年。色泽纯正,条杆匀称,香味醇厚,肥瘦适宜,甜咸兼备,软滑利口,食而不腻,越嚼越香,回 味悠长,独具一格。而且经久耐放,就是炎夏酷暑也不腐不蛀。五百居香肠制作讲究,选料严格精细,用六成 瘦的蝉肉,去骨去皮,肠衣不腐烂。五百居香肠创业于一八二一年。当时,山东济南府的王湘云来大名谋生,先给当官的当厨师,后见大名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商业、饮食业发达,可做生意。于是他便在城内道前街 关帝庙西边开设了店铺,制作香肠及熟肉制品。因大名距济南府 约五百里路,故取店名"五百居"。由于他制作的香肠味道鲜美,成为当时官府佐餐和宴会上不可缺少的上等食品,行销省、 府、道、县衙中,"五百居"便成了名贵香肠的美称。解放前独 家经营一百多年,一九五六年并入国营,为邯郸个"八大地方风 味美食"。现在,"五百居香肠"是创业人第四代孙王桃成夫妻个体经营。他们继承祖传技艺,讲求质量,坚守信誉,长期保持独特风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香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五百居香肠"成了当地干部群众迎宾待客的必备佳味美品,近年还人有把"五百居香肠"寄往香港。从目前的销售情况看,"五百 香肠"大可经营,而且会日益兴隆,畅销不滞。

Hash:96f70a633a0036c38767dceeee1b4802a608e555

声明:此文由 浅浅的时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