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沧州河间美食:河间包肉,想吃么

古城河间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因四方人口杂居,在烹饪方面则相应形成“菜具饮食中和之味”的特点。这个地方饮食文化之盛由来已久,名吃名店可以说比比皆是。位于我市书院街的老瀛州饭店以传承百年的招牌菜--河间包肉,吸引着方圆几百里络绎不绝的食客。这道菜一上桌,一股浓郁的香味立即四散开来,会让人为之一振。晶莹的肉片透着诱人的光泽,配以青葱点缀其间。夹起一块肉片,鲜嫩细腻,十分开胃。南来北往的行人往往要品尝河间的名吃河间包肉。

河间包肉,亦称过油肉。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油而不腻,清香爽口,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在京津一带享有盛誉。至今北京前门大栅栏饭店的菜单上还写着这道菜。

据史料记载,河间包肉的创始人是白寿彩老先生,清光绪年间白老先生因厨艺精湛受聘于天津公馆做专职厨师。上层社会名流及一些富商巨贾、公子小姐经常在公馆出入,对菜点的质量、花色品种的式样要求很高,这也在客观上使白老先生的烹饪技艺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加之其本人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烹饪技艺日渐娴熟,不断提高,很快就成为名厨高手。由他制作溜鸡片,滑溜鸡丝、干炸丸子等在天津上流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慕名而来的食客非常多,天津公馆的生意非常好。有一天菜都卖完了,但是还有一桌客人要求加菜,跑堂的没有办法,只好找到白老先生问怎么办,白老先生到厨房一看,只剩下猪肉和几根大葱,急中生智,把猪肉切成柳叶薄片、把大葱切成滚刀块,放到一起炒熟后这道菜就上桌了。没想到上桌后,客人连连点头称赞,好吃!一连要了几份。由于白老先生制作的包肉清口不腻,鲜嫩爽滑,令人百吃不厌,使这道菜迅速在天津上流社会走俏,因白老先生原籍河间,这道菜顺理成章地被命名为“河间包肉”。

河间包肉传人白玉峰把这门技艺继续发扬光大,其厨艺甚至得到当时在冀中军区政治部机关食堂就餐的朱德、杨成武、林铁、孙毅等领导人的一致肯定。1963年,国家领导入李先念同志在河间视察工作期间,就慕名品尝了河间包肉,对这道菜赞不绝口。1978年5月12日,他和陈永贵副总理再次来到河间的时候,河间县委特意把河间包肉第三代传人白润章请来为领导人做饭。白师傅为李先念等领导人特意做了一道河间包肉,受到了当时各级领导的好评。

河间包肉魅力所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材的考究 和它独有的制作工艺。首先,肉要用上好的猪脊肉,易除筋、腱、膜等,剩下纯精瘦肉,然后将肉切成长6分、厚1毫米、宽4分的柳叶薄片,挂糊。糊是用鸡蛋的蛋黄、酱油、老抽、盐、红薯淀粉等原料调制而成的。辅料是选用新鲜葱白滚刀切成2厘米长的段。调料有:姜末、蒜末适量,醋、酱油适量。锅内放油,当油烧到八成火,放入葱姜蒜米、爆香,下入滑好的肉片、大葱,快速翻炒几下,放米醋、料酒、一品鲜、老抽、水,快速翻炒,呈淡黄色,淋香油、出锅装盘即可。

2007年,河间包肉被列入河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被评为河北省冀字号名吃。

(河间周报)

Hash:2b99d85dc9e09ce00c0b16c698c2151e3f57f7a5

声明:此文由 每日沧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