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麦盖提景点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特产

导读:喀什麦盖提景点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特产 1.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特产 2. 喀什市麦盖提县简介 3. 喀什麦盖提县政府网 4. 喀什市麦盖提县图片 5.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有多少人口 6.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特产有哪些 7.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特产介绍 8. 喀什麦盖提县离喀什多远 9. 新疆麦盖提县特产

1.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特产

棱柄马鞍菌

棱柄马鞍菌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青海、甘肃、陕西、江苏、四川、云南、新疆、西藏等。形态特征:子囊果小。褐色或暗褐色,菌盖马鞍形。菌盖直径2-5cm,表面平整或凸凹不平,盖边缘不与菌柄连接。菌柄长3-9cm,粗0.4-0.6cm,灰白至灰色,具纵向沟槽。

子囊200-280μm×14-21μm。孢子椭圆形或卵形,光滑,无色,含一大油滴,15-22μm×10-13μm。每个子囊里有8个孢子。侧丝细长,有或无隔,顶部膨大,粗达5-10μm。

扩展资料:

棱柄马鞍菌分类地位:盘菌目、马鞍菌科、马鞍菌属

棱柄马鞍菌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个或成群生长。

棱柄马鞍菌经济用途:此种可食用,但也有记载有毒不宜采食。有时此种菌盖多皱曲,外形又近似于鹿花菌。

2. 喀什市麦盖提县简介

153127开头身份证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但内蒙古自治区没有后面四位数3127对应的区域,只有653127开头的身份证号码,所属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麦盖提县。

麦盖提身份证前面两位(第1-6位)开头号码是653127;麦盖提县的行政代码为653127,身份证开头前6位号码是653127,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麦盖提县身份证号码,即所代表的城市为麦盖提辖区的身份证。

3. 喀什麦盖提县政府网

麦盖提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喀喇昆仑山北麓、叶尔羌河中游,东部隔大漠与和田地区皮山县相连,东北与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相邻,南部与莎车县相邻、北部与巴楚县相邻,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136公里。海拔1155-1195米。位于叶河流域五个县的中心,是毗邻叶尔羌河中游的一颗明珠,故又有“小金三角”之称。

麦盖提县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陆地棉、瓜果、大蒜、圆葱、茴香等。四季瓜果飘香,盛产甜瓜、西瓜、梨、杏、桃、葡萄、红枣、石榴等多种水果,特色产品有有野生胡杨蘑菇、刀郎羊等。

4. 喀什市麦盖提县图片

麦盖提大尾羊又名多浪羊,主要分布于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巴楚县,麦盖提大尾羊是用阿富汗瓦尔吉尔肥尾羊与当地土种羊杂交,经70余年的精心选育而成的。该羊体格硕大、生长发育快、肥育性能好,是一种肉脂兼用的优良品种。

5.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有多少人口

喀什地区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伽师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最大的县:叶城县 面积28928.64平方千米。最远的县:叶城县,距离喀什257公里。最富的县:莎车县,人口和经济在喀什地区各县都是第一。最穷的县:巴楚县,国家级贫困县,自然灾害多发。

6.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特产有哪些

巴楚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1999年辖4镇、8乡。年末总人口242166人(民族228824),农村人口191325人;人口出生率18.13‰,死亡率5‰,自然增长率13.96‰。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1157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1400公顷,耕地面积47460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3286.2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966.7公顷。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距乌鲁木齐市1255公里。巴楚县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南疆4地州的10个县市接壤。巴楚是南疆重要的交通要道,国道314线,省道215线贯穿县境,南疆铁路经过县城。农业特产资源为棉花,是全国植棉大县。土地资源、光热资 极为丰富。全县有胡杨林5万多公顷,是世界罕见的大面积胡杨林生长区。驰名中外的野生植物主要有罗布麻、甘草、巴楚蘑菇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岩盐等。

7.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特产介绍

1、弹拨尔

“弹拨尔”是维吾尔族所有乐器中最长的乐器,乐器长达1米多,琴体像半个水勺,琴体和琴头用桑木或红木做成,用钢丝弦五根,内二弦及外二弦调成同度音,与中弦成四五度关系,音色明净,十分动听。

2、热瓦普

热瓦甫多为木制,外形独特,上部是细长的琴身,顶部弯曲,最下方是一个半球形的共鸣箱,琴面用驴、羊或蟒皮蒙裹,有5-7根弦,通常用最外一弦弹奏旋律,其余各弦作为共鸣弦,用它弹奏出的音乐音色清亮、纯净,表现力强,所以大多用于独奏。热瓦甫不但有美妙的气韵更有美观大方的外形,琴身由很多的牛角片或骨片镶嵌出形式多样的并带有规则性的纹路和图案,显得美观大方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都塔尔

传统的都塔尔,构造与弹布尔相似,外形像个长柄的大水瓢,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制作材料多采用经过自然干燥的桑木、杏木或核桃木,规格尺寸按照男士、女士和儿童的不同分类而定,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大的柄上用丝弦缠17个品位,小的有14个品位,适合男女弹奏。演奏时右手五指并用,缺一不可,或拨或挑,或挑或扫,弹奏出来的琴音声音虽小但音色却很柔美,弹奏者尽可通过琴声淋漓尽致的抒发感情,所以维吾尔族的妇女尤其喜欢用都塔尔自弹自唱。

都塔尔是一个伴奏极佳的乐器,它除了在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中作主要伴奏外,还演奏过有名的曲目《木夏乌热克木卡姆间奏曲》、《艾介姆》和《幸福的时代》等。

4、卡龙琴

卡龙琴是维吾尔乐器里弦最多的古老民间弹拨乐器,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形状酷似扬琴,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近似古筝,但比古筝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它盛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喀什、和田、莎车一带和哈密等地。

5、艾捷克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古代的波斯。因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所以又名多朗艾捷克,是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的弓弦乐器,现盛行于新疆的南疆一带,主要用于演奏民间歌曲和木卡姆曲调。

艾捷克外型独特别致,琴筒呈球形,琴的内侧用蟒皮蒙裹,使共鸣体形成两个半球形,在它的周围有发音孔,音域约三个八度,有1─3根主奏弦,在琴杆下两端设有5~10根共鸣弦,音色具有板面振动与皮面振动相结合的效果。演奏时,将底柱立于左腿之上或夹于两腿之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拉奏,因演奏的手法上吸收了提琴、二胡的指法和弓法,所以可奏出多种美妙好听的滑音、泛音、和弦和裝饰音。

6、萨它尔

萨它尔又称“塞他尔”,波斯语“萨”为“三”、“它尔”是“弦”,意思是3根弦的乐器。萨它尔的外形与弹拨尔相似,因音色明亮,常常用于独奏、合奏或做为演唱“十二木卡姆”的伴奏乐器。据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古维文手抄本)中记载,早在十四、十五世纪,维吾尔族民间就有了这种乐器,到20世纪50年代,萨它尔已遍布全疆各地,并成为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拉弦乐器。

萨它尔是维吾尔族民间艺人演唱“十二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弹奏萨它尔的艺人大多席地盘腿而坐,将琴放置 在左腿之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由于指板较长,音位宽,左手常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弦,小姆指使用的较少,食指在演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级进还是跳进的旋律,演奏者都习惯用它按弦。在弹奏过程中,弓、指法的技巧既多又丰富,但最常用的弓法主要有连弓、分弓、长弓、短弓、顿弓、跳弓和碎弓,指法主要有揉音、擞音、打音和滑音等。

7、胡西它尔

胡西它尔,原名“艾西它尔”,是维吾尔族的弓拉弦鸣乐器。“胡西”维吾尔语是“欢乐”或“非常悦耳好听”的意思,“它尔”的译文是琴弦,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悦耳的弦乐器”。久已失传,近年才得以复苏,形似曼多林,音色脆亮,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8、唢呐

唢呐别称“喇叭”,据相传,唢呐最初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是古代波斯语"Surnā"的音译。它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后经过不断发展改进,不但丰富了演奏技巧,而且提高了表现力,现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广泛应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的伴奏中。

9、达甫

达甫亦称手鼓,也译为“达卜”, 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打击乐器之一,并被誉为维吾尔乐队中的“灵魂”,鼓框木制,圆而扁平,周围装有许多小铁环,表面蒙以羊皮、牛皮或蟒皮,其中以蟒皮音色最好。它的发音清脆响亮,声音力度变化幅度较大,技巧灵活,可以起到烘托各种不同乐曲情绪的作用。有了它一切都有了激情。手鼓的发音清脆响亮,在乐队中起着统一节奏和速度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总指挥。同时它的声音力度的变化幅度较大,技巧灵活,携带方便,可以起到烘托各种不同乐曲情绪的作用,因此,维吾尔族尤为喜爱。

10、纳格纳鼓

纳格纳鼓即“铁鼓”,在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因鼓身用铁铸成,故称“铁鼓”,又有“冬巴”之称。据说古代人们把它系在马鞍上当作战鼓。大约在9世纪以后,它才成为维吾尔族的打击乐器。

纳格拉鼓形状看起来像一个花盆,鼓面蒙有骆驼皮或牛皮,六个纳格拉为一套,每套分大中小三组,每组两个,一奏高音,一奏低音,相差4—5度,用木捧敲击。每逢喜庆的节日,弹奏者便会登上屋顶,敲起欢快的纳格拉,吹起琐呐,伴着鼓声人们翩翩起舞,跳起狂热的萨玛舞。这鼓声不仅为节日增强热烈的气氛,且极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8. 喀什麦盖提县离喀什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937.2公里

起点:库尔勒市

1.库尔勒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行驶130米,右转进入延安路

2) 沿延安路行驶370米,右转进入迎宾路

3) 沿迎宾路行驶1.1公里,左转进入石化大道

4) 沿石化大道行驶5.0公里,过右侧的阿吉大厦约160米后,直行进入交通西路

5) 沿交通西路行驶40米,过右侧的金叶大酒店-多功能会议厅约210米后,左转进入北山路

6) 沿北山路行驶1.7公里,左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440米,直行进入吐和高速公路

3.沿吐和高速公路行驶545.2公里,过胜利渠桥,直行进入吐伊高速公路

4.沿吐伊高速公路行驶14.5公里,直行进入吐和高速公路

5.沿吐和高速公路行驶90.3公里,直行进入吐伊高速公路

6.沿吐伊高速公路行驶820米,直行进入吐和高速公路

7.沿吐和高速公路行驶59.1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吐伊高速公路

8.沿吐伊高速公路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吐和高速公路

9.沿吐和 高速公路行驶40.7公里,稍向右转进入三岔口互通

10.沿三岔口互通行驶2.4公里,直行进入三莎高速公路

11.沿三莎高速公路行驶156.2公里,朝麦盖提/喀什/S1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麦盖提立交

12.沿麦盖提立交行驶1.2公里,过麦盖提立交约800米后,直行进入麦喀高速公路

13.麦盖提县内驾车方案

1) 沿麦喀高速公路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麦喀高速公路

2) 沿麦喀高速公路行驶20米,直行

3) 行驶10.9公里,左转进入S310

4) 沿S310行驶2.3公里,右转进入建设南路

5) 沿建设南路行驶530米,左转进入刀郎西路

6) 沿刀郎西路行驶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麦盖提县

9. 新疆麦盖提县特产

作为拥有深厚文化背景的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突破了以往民族民间舞创作中对地域特色进行身体的单一叙述和反复表达,或以耳熟能详的音乐及动作进行编创,使作品产生一代或几代人的共鸣,从而抵达“共情”。

选择以人们较为陌生的绿洲文化型中的麦盖提县“刀郎人”为切入点,运用艺术化处理将淳朴的民风民俗夸张放大,将“绿色生命岛屿”上的独特情感呈现在观众眼前。随音乐的缓缓步入,舞者以一横排的不同姿态映入,肩部的独特抖动自然的徜徉在音乐中,不同短剧的出现同领舞者产生互动,在追光的造势下,营造出绿洲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对音乐和舞蹈的热衷。

动作细节之处的拿捏,整体与局部恰到好处的运用,使原生形态舞蹈再次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一次次的跺脚配合身体前冲的动势,在静动结合的肢体中不断将“热情”推向高潮,最终在舞者的阵阵呐喊中将“伊甸园”的文化经典大放异彩。

一场热情洋溢的“麦西来甫”袭来,画面由一人和多人形成对比,在灯光的照耀下介入原生态民歌,领舞者在二十多秒的时间里缓缓舞动,注视着远方。此时,肢体“动却又不动”,仿佛整片绿洲被搬上舞台,在思绪中赋予的享受瞬间淹没了喧哗。

这一幕,只能用震撼来形容,突破了视觉上的冲击成为内心的碰撞,没有肢体的肢体成为舞台的有力言说。当舞者铺满舞台时形成强烈对比,一望无际的草原仿佛就在眼前,在“跺”和“顿”的步伐中,配合上身的刚劲舒展,游牧民族的身体印记一览无余。

静、动的交替,低、中空间的交错,相同动律中的不同动作体现,独立又融合,画面不断的移动、接连,组成新的片段,将营造的虚境转实境,在刀郎独特的身体律动中,犹如在田间地头无拘无束的穿梭,其主要动律派生而出的成串动作语汇在舞台上自由伸展,使新时代的光荣和梦想扩张至整个舞台,最终首尾呼应,在渐弱的音乐里,结束了这场身体带来的情感震动。

Hash:e078166e4b1a94a852138df2e6fd358d98e05382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