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李坑旅游景点介绍(李坑里面有什么景点)
适合老人去的旅游胜地有哪些?
三月份适合去旅游的地方:婺源、武汉、扬州、武夷山、三清山等。
1、婺源
三月份是一年一度赏油菜花的时节,从春寒料峭的城市里逃离,来到这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那山、那水、那花、那人家,在山野乡村间,在小桥流水间,在花姿百态间,共赴一场一年一度的花海盛宴。
婺源赏花线路推荐:花海梯田真仙境——江岭,小桥流水古人家——李坑,春江烟雨一扁舟——月亮湾,晓起——美丽的生态村,一脉清溪鸟欢鸣——大鄣山卧龙谷,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
2、武汉
武汉的武大樱花开于三月中旬,至下旬最为鼎盛,花期较短,仅13-20天左右。每年樱花盛开之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旅客如织如潮,有百万以上的游客慕名而来。樱花大道旁摩肩擦踵,樱花纷飞,好不美丽!武大校园内的樱花最早由侵华战争时期占领武汉大学的日本军人所种植,武汉三镇光复后,武大的师生们又引进了更多的樱花品种,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已经形成很大的规模。
每当三月,校园就成为了樱花的海洋,各地的游人们纷纷前来观看,而学校也会在下旬举办樱花节,组织学生们为游客服务,樱花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
3、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成了这个城市的明信片。不过,最引人入胜的还是扬州街头的寻常巷陌。花上几元钱,坐上一辆三轮车,穿行在那些像血脉一样交织的小巷里,过去和现在,一起涌来。
扬州看点:唐代二十四桥的旖旎,北宋平山堂的风流,个园的竹声瑟瑟,何园的一廊贯江南,大明寺的千年钟声。
4、大理
俗话说的好,“大理三月好风光。”虽说大理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但春季的大理无疑是最好的时节。洱海2A景区,堪称云南省著名的高原湖泊,海拔1972米,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暇美玉”。大理古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总是给人一种古朴而幽静的感觉
西藏大概是每个人一生一定想要去一次的地方吧!尤其是3月的西藏,虽还有丝丝寒意,但林芝却以盛开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9年林芝桃花节将在3月 23日开幕,今年桃花季时间为3月15日至4月20日,到那时粉色的桃花染遍林芝的山野。
嘎拉桃花村、波密桃花沟、索松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都是十分适合欣赏桃花的场地;届时,雪山的脚下、溪水里、马路旁、屋舍前,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到处都是花的足迹。
江西婺源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婺源鸳鸯湖景区
鸳鸯湖风景区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赋春镇,在景德镇白沙关公路西侧,离县城紫阳镇43公里。为亚洲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属江西省自然保护区。
婺源灵岩景区
江西省婺源县灵岩风景区是1993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又是1995年经省政府批建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内分灵岩洞、石城古树群、石林奇观三个景区。
婺源汪口景区
汪口村隶属婺源县江湾镇,位于婺源东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全村共有464户,人口1646人,下辖13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耕地3702亩,林地38657亩,面积11.02公顷。
婺源李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有乌镇的建筑景观,又有兔耳岭怪石景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婺源东线上离县城最近的景区。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婺源熹园景区
江西熹园坐落于婺源县紫阳镇汤村街边,地处星江河畔,面水依山,古树掩映。此地原名朱家庄,是朱熹二世祖、三世祖居住的地方。
位于江西省上饶地区婺源县,大鄣山,亦称三天子鄣,地处皖赣边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属黄山余脉。清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
婺源文公山景区
文公山位于婺源县西部,距县城仅27公里,主峰海拔315米,森林覆盖率达99%,大气环境质量远远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山上松、杉、栗、栲、楠、枫等名贵树种繁多,十万亩天然阔叶林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婺源篁岭景区
婺源篁岭景区位于江西省婺源县的一个徽州古村,面积5平方公里,由索道空中揽胜、村落天街访古、梯田花海寻芳及乡风民俗拾趣等游览区域组合而成。景区内徽派建筑特色的粉墙黛瓦高低起伏,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属于典型山居村落。
江湾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乡村,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湾是一座具有丰厚的徽州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村中还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中宪第等明清时期官邸,又有徽派民居滕家老屋、培心堂等,以及徽派商宅,2003年重修的萧江宗祠。
江西婺源地处赣东北,与皖南、浙西毗邻,已被国内外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古村落的建筑,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多、完好的地方之一。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
本人现在李坑玩想去篁岭,应怎样去,坐什么车
驾车路线:全程约29.8公里
起点:李坑景区
1.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行驶1.1公里,右后方转弯进入S201
2.沿S201行驶16.6公里,直行进入云湾路
3.沿云湾路行驶660米,直行进入江湾路
4.沿江湾路行驶390米,直行进入S201
5.沿S201行驶3.9公里,右后方转弯进入文明路
6.沿文明路行驶4.4公里,右前方转弯
7.行驶440米,左转
8.行驶480米,右后方转弯
9.行驶1.5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篁岭村
7月中旬想去旅游,推荐下好地方?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啊,因为你不喜欢乡下地方,那么大城市消费应该会比较高吧,1000应该不能去太远的地方。
如果你想呆省内玩玩,就去泉州吧,觉得那里也算比较发达,还有一些小景点可以玩玩,1000块肯定够用的。
如果觉得不呆省内的话,跟旅行社走,可以去的地方比较多,去旅行社查一查,1000元以内可以搞定的。
如果你讨厌旅行社又讨厌看山山水水的,就看看广州啊,杭州啊,南昌什么的吧,估计1000块钱玩的很不爽,钱钱太少了嘛。广州有好吃的,杭州有西湖,南昌不知道有什么了,城市嘛,都那样,都是逛街。感受一下各个地方的感觉咯。
大概就是这样了,1000块钱不跟团可能有些吃力。不过你省吃俭用,住100块的宾馆,去周边省会钱还是够的。
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1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由婺源县城紫阳镇乘车前往一个景点小桥流水人家——李坑。车程大概十来分钟。现在我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10年,由一个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历史。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拒村子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尧帝为部落首领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职为姓。同时,因远祖唐末由北方迁到南方曾“占得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称为“坑”,便俗称为李坑。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原因是这里的村里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子庄的标志。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到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动不已,分外亲切.
1、李翼高故居: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人的下马石。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由于主人的富裕,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因为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方便小姐从屋内往外看。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2、大夫第: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能 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鼓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点。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能起美化的作用。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美,极富装饰趣味。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满欢乐的心态。我们再仔细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人的心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永远畅通无阻。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美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人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好心愿。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许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为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便便乱抛的
3、申明亭:各位游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个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取名“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亭子的功能史书上记载得非常详细:如果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古时候村中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负责,因李坑过去的村规民约颇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难免有争议,家庭有纠纷,遇到这种情况,宗祠就鸣锣在申明亭聚众,村人均可参加评议,对谁是谁非进行公断,排解纠纷,批评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的人。
4、通济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看看旁边的这两条溪流。这是李坑过去“十二景”之一的“两 流清”。其中一条溪流前方有两个小石墩,这条就是公龙,有石墩为龙角。这边没有石墩的是母龙,两条龙在此桥处汇为一条溪流,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按古时候风水村中两水相激本来不利,但这里用通济桥锁住,用申明亭镇住,也就化解了。通济桥跨度约5米,始建的年代已难以查考,不过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5、李书麟故居:这幢民居是“八字门”,别具一格,并正对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一般是建在院子里的。但在婺源,萧墙都建在门外,因为本地人以天为院子,以门前山水为院子,所以把萧墙建于大门口。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书写着‘福’字意味着“开门见福”。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门楼上的雕刻也很精细,进入房子内部后,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条案与众不同,特别长,有4米多长,这在婺源现有的古建筑中可算是罕见的,此外,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6、鱼塘屋:这是一所不知名的书斋,村子里的人都叫它鱼塘屋。从风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砖铺成,当地称‘金砖铺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铺地;二是采用木柱础,不象后来的房屋一律采用石础;三是隔扇很朴素,格心用横直棂子,没有雕饰。连着它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周围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这边是花坛,花坛中的这棵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手栽种,算起来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当年茂盛是树干胸径有0.4米,经一次雷击后现虽只残存半边,但每年都回新枝萌发,红花满树。旁边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树,树干上长满灵芝,使人觉得这里充满了灵气。
7、蕉泉: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眼泉水叫“蕉泉”。这眼泉水虽然流量不大,却一年四季不会干涸,泉水清澈凉洌,甘醇可口。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断流,蕉泉供应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里这是他们的救命泉。这眼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在这有带还流传一个神化故事。传说,李坑村曾有一个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张天师的徒弟,天性聪悟却心术不正。相传张天师养着几条小龙,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条,回家养在墨盒里。张天师闻讯赶来索要,李祈福反问他龙是什么颜色,张天师说是黄色的,李祈福说:我这里有条黑龙,没有你的黄龙。张天师无奈,就把这条龙送给了他。
龙养在墨盒里越来越大,终不是办法,李祈福就想为它找个好的生存之地。一日他来到这里见这石壁上有水渗出,便拔剑直插进去,顿时缝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兴奋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个洞,他趁势往地上一坐,坐出一个大陷坑,水不断流入坑中,形成这个水池。李祈福把龙养在池中,长大以后不断兴风作浪,尾巴一扫把附近的这些房子的马头墙全 平了。大家看,这一带房子都没有马头墙。李祈福听到村民怨声连连,于是把龙带走了,最后把它放入浙江开化的一条江中,至今这条江仍叫乌龙江,而蕉泉也因为曾养过龙,成为古时候人们求雨必拜的地方。
这座宅子的内部摆设,在婺源屋内的摆设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看这中间是一个高高的马头座钟,左右两边,一边是花瓶,一边是镜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静,终身平静”。
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2
今天,我们去的旅游点是李坑古村落。这里,我首先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10年,由一个叫李洞的“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村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帝尧时为部落首领时任大理(掌刑法之官),故以官职为姓。同时因先祖唐未由北方迁江南时,曾“占地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时数典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在小溪(亦称“坑”)两岸,便俗称李坑了。
李洞是个曾任从五品朝散大夫的隐士
他来此建村后注重教育,培育人才。据村谱记载,李洞的儿子李仁曾遵父命创建“盘谷书院”。此后,自宋至清几百年间,全村出了18名进士,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还出了一位状元,叫李知诚,出任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达32人,并有1名饱读诗书,能文善诗的文士留下传世佳著29部。除以上外,村民的主流还是明清时外出经营的商人,他们的木材、茶叶生意做到了南京、姑苏、上海、广州等地,他们积攒了钱财回来,除了建造住宅处,也修宗祠、桥、路、亭、寺院等,使得李坑这个不傍大河通道,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山村,慢慢以展成为一个建筑类型很发达的革子,有大小宗祠12座,庙宇观阁17座,桥亭路亭17座,还有书院、私塾、文峰塔、公共园林等,当年号称“婺东第一村”。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村参观。
[车至李坑路口]
游客们,请下车。步至中书桥]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中书桥”,它是婺源现存最古的桥之一,建于北宋未年,是座单孔砖拱桥,长4米,宽2。5米,高3米,砖拱上铺青石板。为何取名“中书桥”呢?据史书记载: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村人李侃中进士后,官至中书舍人。他在京城为官多年回乡省亲,一日漫步村边,见这里行人挑担来往于溪上的木桥时,有摇摇欲坠之感,孩童嬉戏奔走过桥时更令人感到害怕,于是捐资建造了这座稳重大方的砖拱桥,桥落成后,村人为感谢他的恩德,就以李侃的官职定名为“中书桥”。
[步至李坑村口]
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原因是这里的村落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水口是婺源村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修筑水口碣拦截财气,培植水口林,有的还建起水口桥以锁住灵气。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庄的标志,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至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动不已,分外亲切
[引游客进村]
各位游客,有人说,步入李坑时,仿佛走进“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里,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这条穿村而过的小溪,由东向西缓缓而流。现李高村260多户1000余人口,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这种建筑布局说明,李坑村过去很讲究风水,因为堪舆术说:水向西流必富。古时候李坑人选择在水由东向西流的溪畔构筑房屋,这就把他们所希翼的美好愿望,从村落布局的形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下面,让我们来观赏一下李坑的古民居吧。从表面上看,李坑的老房子和婺源其它村落的古民居一样。大多是粉墙、青瓦(时间一长变成黛色)。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一种朴素淡雅的美感,屋顶采用马头墙的建筑造型,即房屋的左右两侧筑起风火山墙,高出于屋顶。同时为避免山墙檐距双向坡顶的屋面高差过大。采用了随屋面坡度层层跌落的形式,因为它形似马头,故俗称为“马头墙”。马头墙檐角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画出民居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走向李翼高故居],我们去叩开这幢古屋。这幛古民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请看,要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湛,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期望多子多孙。
[步入大门后]
为进一步向外人显示1、李翼高故居: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人的下马石。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由于主人的富裕,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因为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方便小姐从屋内往外看。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2、大夫第: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能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鼓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点。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能起美化的作用。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美,极富装饰趣味。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 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满欢乐的心态。我们再仔细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任的心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永远畅通无阻。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美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人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好心愿。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许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为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便便乱抛的
3、申明亭:各位游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个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取名“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亭子的功能史书上记载得非常详细:如果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古时候村中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负责,因李坑过去的村规民约颇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难免有争议,家庭有纠纷,遇到这种情况,宗祠就鸣锣在申明亭聚众,村人均可参加评议,对谁是谁非进行公断,排解纠纷,批评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的人。
4、通济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看看旁边的这两条溪流。这是李坑过去“十二景”之一的“两涧流清”。其中一条溪流前方有两个小石墩,这条就是公龙,石墩为龙角。这边没有石墩的是母龙,两条龙在此桥处汇为一条溪流,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按古时候风水村中两水相激本来不利,但这里用通济桥锁住,用申明亭镇住,也就化解了。通济桥跨度约5米,始建的年代已难以查考,不过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5、铜绿坊:“铜绿坊”建于清代中叶,主人李聘如是在安徽芜湖经营铜绿生意起家的,因此村中人称他的故居为“铜绿坊”。铜绿坊仿官厅建筑风格,在大门后另外设置了一座仪门,当地称“中堂门”,平时中堂门关闭不开,常人一般从两侧出入,如有达官贵人光临,则打开中堂门迎接。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铜绿”。“铜绿”的化学名称叫“缄式碳酸铜”,是一种有毒的绿色晶体,可做杀虫剂。古代制取铜绿的方法很特别, 糯米蒸成饭,裹在铜上,时间一长,饭霉烂,剥下来铜的表面上就生成铜绿,然后刮下来在加入一些其它的化学元素制成。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着这座宅子的内部摆设,在婺源屋内的摆设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看这中间是一个高高的马头座钟,左右两边,一边是花瓶,一边是镜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静,终身平静”
6、李书麟故居:这幢民居是“八字门”,别具一格,并正对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一般是建在院子里的。但在婺源,萧墙都建在门外,因为本地人以天为院子,以门前山水为院子,所以把萧墙建于大门口。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书写着‘福’字意味着“开门见福”。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门楼上的雕刻也很精细,进入房子内部后,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条案与众不同,特别长,有4米多长,这在婺源现有的古建筑中可算是罕见的,此外,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7、鱼塘屋:这是一所不知名的书斋,村子里的人都叫它鱼塘屋。从风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砖铺成,当地称‘金砖铺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铺地;二是采用木柱础,不象后来的房屋一律采用石础;三是隔扇很朴素,格心用横直棂子,没有雕似。连着它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周围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这边是花坛,花坛中的这棵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手栽种,算起来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当年茂盛是树干胸径有0、4米,经一次雷击后现虽只残存半边,但每年都回新枝萌发,红花满树。旁边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树,树干上长满灵芝,使人觉得这里充满了灵气。
8、蕉泉: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眼泉水叫“蕉泉”。这眼泉水虽然流量不大,却一年四季不会干涸,泉水清澈凉洌,甘醇可口。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断流,蕉泉供应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里这是他们的救命泉。这眼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在这有带还流传一个神化故事。传说,李坑村曾有一个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张天师的弟子,天性聪悟却心术不正。相传张天师养着几条小龙,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条,回家养在墨盒里。张天师闻讯赶来索要,李祈福反问他龙是什么颜色,张天师说是黄色的,李祈福说:我这里有条黑龙,没有你的黄龙。张天师无奈,就把这条龙送给了他。龙养在墨盒里越来越大,终不是办法,李祈福就想为它找个好的生存之地。一日他来到这里见这石壁上有水渗出,便拔剑直插进去,顿时缝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兴奋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个洞,他趁势往地上一坐,坐出一个大陷坑,水不断流入坑中,形成这个水池。李祈福把龙养在池中,张大以后不断兴风作浪,腾云是尾巴一扫把附近的这些房子的马头墙全铲平了。大家看,这一带房子都没有马头墙。李祈福听到村民怨声连连,于是把龙带走了,最后把它放入浙江开化的一条江中,至今这条江仍叫乌龙江,而蕉泉也因为曾养过龙,成为古时候人们求雨必拜的地方。
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3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几天.勤劳李坑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安居乐业 平平安安的好兆头 村里都要举行中秋舞龙的活动。 中秋舞龙从村头开始,带头的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挥着一个圆圆的龙珠 后面由十几名汉子举着纸扎龙灯跟着龙珠舞动,时而高 时而低 时而盘旋 纸龙灯的里面有几十支红色蜡烛照亮着 从远处看去就像传说中的一条巨龙 一位老人带着几个后生在后面敲锣打鼓。每到一家,主人就会燃放,烟花,据说你家的鞭炮 烟花能放多久,纸龙灯就在你家门口舞多久 就意昧着你家来年平安 幸福。整个舞龙过程要走遍全村的每一户人家,一般会持续到凌晨的2点到3点结束。
李坑名品。这道菜采用黄山特产山珍花菇与石鸡同蒸。花菇是9菇中的上品,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并有降血压、减少胆固醇及抗癌作用。此菜堪称山珍之巧配,甚为名贵。
具体做法:把石鸡腿入开水锅中略烫洗净,用姜汁、精盐、甜酒、味精拌和腌渍入味,水发花菇去蒂洗净;把石鸡腿排齐在碗中,花菇放在其上,加入熟猪油、鸡汤,上笼旺火蒸15分钟取出,扣入盘中即成。
此菜食之9鲜甜润,酥嫩爽口,回味隽永。
创制于婺源县李坑村,为著名风味菜肴,始于唐代。《朱子语类》载:“ 婺源俗,岁暮二十六日,烹豕一只祭家先。亦以炙肉及以鱼佐之。”具体做法:取五花肉洗净,切成厚半寸、宽约巴掌大小,用竹串之投放佐料(桂皮、茴香、胡椒粉末、白糖、酱油)中稍浸,然后放在刚燃过的糠灰上两面翻动炙烤,烤至肉油滴入火灰即成。烤熟的五花肉,形体收缩,焦黄略红,外脆内松,其味特香。
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寻找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中国最美乡村
默认分类 2009-04-16 19:05 阅读34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最美乡村的头衔给了婺源,一批批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作为一个中原人,我也去过皖南的古村,长长的青石板路,高高的风火墙,气派的八字门楼……比起皖南,我还是相对喜欢婺源。虽然少了些徽商的传奇,但这里的村庄更多的是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原始和古朴,在这里能让人体会最纯粹的乡村气息。
李坑VS理坑
李坑和理坑同样都是婺源的村庄,一个在东一个在北。两个村的发音相同,当地人为了有所区别,有大理坑跟小李坑的叫法。
李坑村中的村民多姓李,据村志记载,大约在北宋大中年间就已经建村,到如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李坑人认为河水可以养人、聚财,所以都将房屋建在了横穿整个村落的河流旁边。远远望去,民居宅院沿河依山而立,白墙黛瓦、参差错落;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成了一幅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行走在错落有致的古民居中,众多的巷道都用青石板铺成,在其中漫步,两边是高大的风火墙壁和重重叠叠的马头墙,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人会有种身在古代的感觉。
中国的河流大都是从西向东流,唯有李村这条小河从东向西流去。小河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石头垒成的“小堤坝”,将河水带来的财气凝聚。小河一年四季清澈见底,河水滋养着世世代代的李村人。在这条河里有当地有名的婺源红鲤鱼,游完村子后,在村中随便一家农户用餐,他们都能烧制出味道鲜美的鲤鱼大餐让你享用。
比之李坑村,理坑虽然也是小河流水的景观,但整个村落却显得更加有文化内涵。建于南宋初年的理坑村是典型的宦官名村,村中历代出了不少做官之人,现今还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府第。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等等,这些官邸的坐落凸显了一些大户人家的气息。村中90%的村民都姓余,因崇尚理学,“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便把村名变为理坑。村民多重视读书做官,从村中人家的建筑就可以看出这家人的地位,做官、经商、读书人的房屋设置均不一样。经商的人家因为地位低下,大多没有门槛;做官人家的府邸非常讲究,依官位大小铺设高低不同的门槛;相比而言,读书人就没那么讲究,房屋设置也比较简单,我想这大概也是为显示他们的清高和与众不同吧。
徽派建筑独特的砖雕、石雕、木雕在这里随处可见,几乎家家户户房屋横梁、大门上都雕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八仙过海、琴棋书画、各种花朵……应有尽有,能让人眼花缭乱,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徽派建筑中的精品。
上晓起VS下晓起
婺源的田园风光不能脱离山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村子,有村子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溪流。“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诗就是晓起的写照。
晓起还分下晓起和上晓起。上晓起多为官家建筑,这些官宅气派堂皇,走进去大多前后都有天井,厅堂宽敞。大门口的三级高阶,房屋中美轮美换的木雕和门楼上精美的砖雕图案,炫耀着主人高贵的身份。村头青石护栏的古道 古亭以及梁柱间族人高中进士的捷报还依稀可辨。江家的江氏宗祠大气宽敞,很容易让人想象上晓起村当年的显赫与繁华。
下晓起村边水口十几棵数百年老树和村小学后成片的古樟树林,如今已经开发成“名贵古木观赏园”。这片古樟树林汇集了几百株古樟、古枫,据说还有国家一级树种红豆杉。一棵树龄高达1500年之久的古樟更是枝繁叶茂,树干粗壮需几人才能将其合抱。这些古树的存在和村民们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分不开的,如今这些古树不仅可以保持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晓起这个村庄增添了许多旅游资源。下晓起村中也颇多明清古建,不过这些都是商家的民宅,没有气派的大院,风格却也各具特色。村内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下晓起村有经商的传统,所以在这里见到的店铺比其他地方的村落都要多一些,往往一条街巷里就有好几家。
上、下晓起之间有一条千年古驿道相连,青石板路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连接着两个村庄,不由感叹官商看似泾渭分明,却也是经脉相连。
春天的油菜花VS秋天的红叶
到婺源赏景,最美的莫过于两个季节——春天和秋天。 春天漫山遍野花开,恰是婺源旅游最好的季节,尤其是3月和4月。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古村的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群,五种颜色,和谐搭配,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卷。 这是一个摄影的黄金时节,每到这两个月,婺源就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摄影师前来,宾馆饭店都住得满满的。往往天刚蒙蒙亮,这些摄影师就扛着大包小包的器材往外跑,田间山头各处都能发现他们的身影。这样的美景往往能让摄影师迷醉其中,在乡间一待就是一整天,只为了记录一天中照耀在婺源田野乡村中最美好的光线。
如果说春天的婺源水彩画上的主色调是明亮的黄色,那秋天的婺源水彩画上的色彩则是跳跃的红色。不同于春天的柔美,秋天的色彩多了些刚毅。高高低低的树被秋意渲染上了一层红色,田间的庄稼还没有收获,或黄或绿,再加上灰瓦白墙散落在各处的徽派民居,水彩画的层次更加丰富。
作为一个旅人,我也游历过祖国其他的山山水水,但我骄傲的发现,没有一处能比得上婺源。如果你终于有一天厌烦了钢筋丛林中车马喧哗的生活,想感受乡间的安详与静寂,身处千年文化“古徽州”中的婺源最是值得花数天时间逗留的地方。
提示:婺源没有火车站、机场,不通火车和飞机,须要进入婺源只有先火车、飞机到婺源周边临近的城市,然后再汽车到婺源。
九江、景德镇到婺源是全程高速,建议选择景德镇进入婺源最快捷,其次是九江。
许昌出发线路:许昌-武汉(京珠高速)-黄石(黄黄和黄小高速)-黄梅-九江长江大桥-景德镇(九景高速)-婺源(单程1000公里 右)
江西李坑旅游景点介绍(江西婺源李坑景区介绍) 李坑旅游景点
江西必玩的几个地方,你会推荐哪里?
我会推荐滕王阁、三清山、李坑、庐山等多个地方,这些地方各具特色,有古代建筑,也有自然风景还能乡村景观,是去江西旅游时不可错过的好地方。
江西是一个旅游大省,是一个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地方,如果去江西旅游,我会推荐大家去江西的滕王阁,它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更有霸气壮观的外形,曾多次出现在古代诗词中,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人们了解江西古代文化的好去处。
一、三清山
三清山是江南必玩的旅游景区,他是一个拥有美丽自然风光的好去处,而且那里的道教人文景观也极具特色,山体更是呈花岗岩地貌,又有多种奇峰,怪石,还有云海飞瀑等多种奇观,去这个地方旅游能体会登山的乐趣,也能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有机会感受那里浓郁的道教文化 ,如果有机会游人还能品尝三清山特有的道家玉液。
二、李坑
李坑也是江西旅游时必去的旅游景点,它位于江西的婺源,它有着“最美乡村”之称,这个地方有古朴原始的古村气息,而且有独特的徽派建筑,在这个旅游景区旅游观光,会有一种宁静又祥和的感觉,特别是每年春天附近的油菜花大量开放的时候,人们行走在油菜花海中,品味乡村的独有魅力,会有种别样的感觉。
三、庐山
庐山也是江西必玩的旅游景区之一,这是一个四季云雾弥漫的美丽地方,每年夏天是去庐山观光旅游的好时候,在庐山不但能看到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观,更能看到瀑布宏伟壮观的景色,个人行走在庐山之中,感觉自己进入了神仙之地,呼吸着富含富氧离子的新鲜空气,感觉无比的惬意。庐山不但有壮丽的山景,更有茂密的森林,早起登山还有机会看到美丽日出,那里美丽的风景会让人深深陶醉。
江西婺源李坑介绍3个具体的景色
婺源是一个美丽又宁静的小县城,李坑是小县城里许许多多“醉美”乡村中的一个,特色一:清山秀水、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特色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特色三:农家风味回味无穷、农家住宿实惠方便。其实不光是李坑,婺源每一个乡村都是风景很美的,每一处都是风景,尤其是现在油菜花开的正好!“油菜花开金色铺满地似海,恰逢踏青赏花好时节。”
江西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江西旅游必去十大景点如下: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现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有着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是国内著名的三山之一。庐山不仅风景优美,还是夏天避暑的最佳之地,尽管山下温度很高,但牯岭依然在30℃以下,牯岭镇上还有各国别墅,以及庐山会议旧址等。
三清山,位于上饶市玉山县,现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是一处道教名山,与黄山同为姊妹山,这里也是大美黄山的缩版。三清山是一座被埋没的仙山,名气远远配不上它的实力,尤其是三清山的著名景观,东方女神与巨蟒出山,堪称三清一绝。
3、上饶-婺源乡村风景区
婺源,是上饶市的下辖县,有着最美的乡村之称,现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李坑,四面环山的水乡村落,村中遍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都是是著名的徽派建筑。江岭,观赏油菜花最佳的地方。篁岭,是一座距今近六百历史的徽州古村,篁岭梯田更被网友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
井冈山,位于吉安市井冈山市,现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井冈山不仅是红色景点,也是一处丰富的自然景观,而最为著名的特色景观,就是笔架山处的杜鹃花开,在每年的四月份左右,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仿佛进入花的海洋。
龙虎山,位于鹰潭市贵溪市,现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是国内的四大著名道教名山之一。龙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奇观,不仅有丰富道教文化与自然景观,森林覆盖面积较广,雨量充沛,气候温润,是中国国内景点中,名列前茅的天然氧吧。
武功山,位于萍乡市芦溪县,现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武功山享有户外天堂,云中草原之美誉,而武功山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年九月中旬举办的帐篷节,在山顶露营的超级之多,这里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云中草原,白云深处,山峰一座一座,绝对让你回味无穷。
7、上饶-龟峰风景区
峰,位于上饶市弋阳县,现为国家五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有着江上龟峰天下稀与天然盆景之称,景区主要以丹霞岩石景观为主,山势不高,移步异景,奇观迭现,兼有山的雄浑与水的清丽。在龟峰七分景色,三分想象,很容易能够看出石观的奇异形象。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位于景德镇市昌江区,现为国家五A级景区,是中国陶瓷专业博物馆,在这里可以古窑的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瓷器的制作流程等。这里有明代著名的葫芦窑,大名鼎鼎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都是诞生于此,还有宋代龙窑。
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位于赣州市瑞金市,现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瑞金是一座红色革命之城,隐藏着许多动人的革命故事,而游览瑞金不可错过的几处景点。
10、南昌-滕王阁风景区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东湖区,现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是国内四大名楼,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有着西江第一楼之称,是省会南昌的著名城市地标建筑,因诗人王勃,在此留下滕王阁序,滕王阁而闻名于世。
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1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由婺源县城紫阳镇乘车前往一个景点小桥流水人家——李坑。车程大概十来分钟。现在我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10年,由一个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历史。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拒村子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尧帝为部落首领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职为姓。同时,因远祖唐末由北方迁到南方曾“占得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称为“坑”,便俗称为李坑。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原因是这里的村里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子庄的标志。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到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动不已,分外亲切.
1、李翼高故居: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人的下马石。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由于主人的富裕,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因为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方便小姐从屋内往外看。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2、大夫第: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能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鼓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点。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能起美化的作用。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美,极富装饰趣味。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满欢乐的心态。我们再仔细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人的心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永远畅通无阻。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美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人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好心愿。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许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为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便便乱抛的
3、申明亭:各位游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个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取名“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亭子的功能史书上记载得非常详细:如果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古时候村中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负责,因李坑过去的村规民约颇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难免有争议,家庭有纠纷,遇到这种情况,宗祠就鸣锣在申明亭聚众,村人均可参加评议,对谁是谁非进行公断,排解纠纷,批评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的人。
4、通 济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看看旁边的这两条溪流。这是李坑过去“十二景”之一的“两涧流清”。其中一条溪流前方有两个小石墩,这条就是公龙,有石墩为龙角。这边没有石墩的是母龙,两条龙在此桥处汇为一条溪流,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按古时候风水村中两水相激本来不利,但这里用通济桥锁住,用申明亭镇住,也就化解了。通济桥跨度约5米,始建的年代已难以查考,不过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5、李书麟故居:这幢民居是“八字门”,别具一格,并正对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一般是建在院子里的。但在婺源,萧墙都建在门外,因为本地人以天为院子,以门前山水为院子,所以把萧墙建于大门口。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书写着‘福’字意味着“开门见福”。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门楼上的雕刻也很精细,进入房子内部后,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条案与众不同,特别长,有4米多长,这在婺源现有的古建筑中可算是罕见的,此外,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6、鱼塘屋:这是一所不知名的书斋,村子里的人都叫它鱼塘屋。从风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砖铺成,当地称‘金砖铺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铺地;二是采用木柱础,不象后来的房屋一律采用石础;三是隔扇很朴素,格心用横直棂子,没有雕饰。连着它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周围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这边是花坛,花坛中的这棵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手栽种,算起来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当年茂盛是树干胸径有0.4米,经一次雷击后现虽只残存半边,但每年都回新枝萌发,红花满树。旁边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树,树干上长满灵芝,使人觉得这里充满了灵气。
7、蕉泉: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眼泉水叫“蕉泉”。这眼泉水虽然流量不大,却一年四季不会干涸,泉水清澈凉洌,甘醇可口。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断流,蕉泉供应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里这是他们的救命泉。这眼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在这有带还流传一个神化故事。传说,李坑村曾有一个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张天师的徒弟,天性聪悟却心术不正。相传张天师养着几条小龙,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条,回家养在墨盒里。张天师闻讯赶来索要,李祈福反问他龙是什么颜色,张天师说是黄色的,李祈福说:我这里有条黑龙,没有你的黄龙。张天师无奈,就把这条龙送给了他。
龙养在墨盒里越来越大,终不是办法,李祈福就想为它找个好的生存之地。一日他来到这里见这石壁上有水渗出,便拔剑直插进去,顿时缝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兴奋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个洞,他趁势往地上一坐,坐出一个大陷坑,水不断流入坑中,形成这个水 池。李祈福把龙养在池中,长大以后不断兴风作浪,尾巴一扫把附近的这些房子的马头墙全铲平了。大家看,这一带房子都没有马头墙。李祈福听到村民怨声连连,于是把龙带走了,最后把它放入浙江开化的一条江中,至今这条江仍叫乌龙江,而蕉泉也因为曾养过龙,成为古时候人们求雨必拜的地方。
这座宅子的内部摆设,在婺源屋内的摆设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看这中间是一个高高的马头座钟,左右两边,一边是花瓶,一边是镜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静,终身平静”。
江西婺源李坑导游词2
今天,我们去的旅游点是李坑古村落。这里,我首先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10年,由一个叫李洞的“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村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帝尧时为部落首领时任大理(掌刑法之官),故以官职为姓。同时因先祖唐未由北方迁江南时,曾“占地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时数典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在小溪(亦称“坑”)两岸,便俗称李坑了。
李洞是个曾任从五品朝散大夫的隐士
他来此建村后注重教育,培育人才。据村谱记载,李洞的儿子李仁曾遵父命创建“盘谷书院”。此后,自宋至清几百年间,全村出了18名进士,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还出了一位状元,叫李知诚,出任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达32人,并有1名饱读诗书,能文善诗的文士留下传世佳著29部。除以上外,村民的主流还是明清时外出经营的商人,他们的木材、茶叶生意做到了南京、姑苏、上海、广州等地,他们积攒了钱财回来,除了建造住宅处,也修宗祠、桥、路、亭、寺院等,使得李坑这个不傍大河通道,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山村,慢慢以展成为一个建筑类型很发达的革子,有大小宗祠12座,庙宇观阁17座,桥亭路亭17座,还有书院、私塾、文峰塔、公共园林等,当年号称“婺东第一村”。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村参观。
[车至李坑路口]
游客们,请下车。步至中书桥]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中书桥”,它是婺源现存最古的桥之一,建于北宋未年,是座单孔砖拱桥,长4米,宽2。5米,高3米,砖拱上铺青石板。为何取名“中书桥”呢?据史书记载: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村人李侃中进士后,官至中书舍人。他在京城为官多年回乡省亲,一日漫步村边,见这里行人挑担来往于溪上的木桥时,有摇摇欲坠之感,孩童嬉戏奔走过桥时更令人感到害怕,于是捐资建造了这座稳重大方的砖拱桥,桥落成后,村人为感谢他的恩德,就以李侃的官职定名为“中书桥”。
[步至李坑村口]
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原因是这里的村落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水口是婺源村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修筑水口碣拦截财气,培植水口林,有的还建起水口桥以锁住灵气。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庄的标志,村中有人出远 门,家人必送至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动不已,分外亲切。
[引游客进村]
各位游客,有人说,步入李坑时,仿佛走进“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里,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这条穿村而过的小溪,由东向西缓缓而流。现李高村260多户1000余人口,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这种建筑布局说明,李坑村过去很讲究风水,因为堪舆术说:水向西流必富。古时候李坑人选择在水由东向西流的溪畔构筑房屋,这就把他们所希翼的美好愿望,从村落布局的形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下面,让我们来观赏一下李坑的古民居吧。从表面上看,李坑的老房子和婺源其它村落的古民居一样。大多是粉墙、青瓦(时间一长变成黛色)。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一种朴素淡雅的美感,屋顶采用马头墙的建筑造型,即房屋的左右两侧筑起风火山墙,高出于屋顶。同时为避免山墙檐距双向坡顶的屋面高差过大。采用了随屋面坡度层层跌落的形式,因为它形似马头,故俗称为“马头墙”。马头墙檐角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画出民居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走向李翼高故居],我们去叩开这幢古屋。这幛古民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请看,要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湛,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期望多子多孙。
[步入大门后]
为进一步向外人显示1、李翼高故居: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人的下马石。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由于主人的富裕,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因为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方便小姐从屋内往外看。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2、大夫第: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能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鼓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点。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 ,还能起美化的作用。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美,极富装饰趣味。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满欢乐的心态。我们再仔细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任的心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永远畅通无阻。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美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人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好心愿。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许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为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便便乱抛的
3、申明亭:各位游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个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取名“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亭子的功能史书上记载得非常详细:如果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古时候村中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负责,因李坑过去的村规民约颇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难免有争议,家庭有纠纷,遇到这种情况,宗祠就鸣锣在申明亭聚众,村人均可参加评议,对谁是谁非进行公断,排解纠纷,批评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的人。
4、通济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看看旁边的这两条溪流。这是李坑过去“十二景”之一的“两涧流清”。其中一条溪流前方有两个小石墩,这条就是公龙,石墩为龙角。这边没有石墩的是母龙,两条龙在此桥处汇为一条溪流,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按古时候风水村中两水相激本来不利,但这里用通济桥锁住,用申明亭镇住,也就化解了。通济桥跨度约5米,始建的年代已难以查考,不过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5、铜绿坊:“铜绿坊”建于清代中叶,主人李聘如是在安徽芜湖经营铜绿生意起家的,因此村中人称他的故居为“铜绿坊”。铜绿坊仿官厅建筑风格,在大门后另外设置了一座仪门,当地称“中堂门”,平时中堂门关闭不开,常人一般从两侧出入,如有达官贵人光临,则打开中堂门迎接。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 “铜绿”。“铜绿”的化学名称叫“缄式碳酸铜”,是一种有毒的绿色晶体,可做杀虫剂。古代制取铜绿的方法很特别,用糯米蒸成饭,裹在铜上,时间一长,饭霉烂,剥下来铜的表面上就生成铜绿,然后刮下来在加入一些其它的化学元素制成。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着这座宅子的内部摆设,在婺源屋内的摆设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看这中间是一个高高的马头座钟,左右两边,一边是花瓶,一边是镜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静,终身平静”
6、李书麟故居:这幢民居是“八字门”,别具一格,并正对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一般是建在院子里的。但在婺源,萧墙都建在门外,因为本地人以天为院子,以门前山水为院子,所以把萧墙建于大门口。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书写着‘福’字意味着“开门见福”。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门楼上的雕刻也很精细,进入房子内部后,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条案与众不同,特别长,有4米多长,这在婺源现有的古建筑中可算是罕见的,此外,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7、鱼塘屋:这是一所不知名的书斋,村子里的人都叫它鱼塘屋。从风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砖铺成,当地称‘金砖铺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铺地;二是采用木柱础,不象后来的房屋一律采用石础;三是隔扇很朴素,格心用横直棂子,没有雕似。连着它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周围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这边是花坛,花坛中的这棵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手栽种,算起来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当年茂盛是树干胸径有0、4米,经一次雷击后现虽只残存半边,但每年都回新枝萌发,红花满树。旁边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树,树干上长满灵芝,使人觉得这里充满了灵气。
8、蕉泉: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眼泉水叫“蕉泉”。这眼泉水虽然流量不大,却一年四季不会干涸,泉水清澈凉洌,甘醇可口。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断流,蕉泉供应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里这是他们的救命泉。这眼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在这有带还流传一个神化故事。传说,李坑村曾有一个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张天师的弟子,天性聪悟却心术不正。相传张天师养着几条小龙,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条,回家养在墨盒里。张天师闻讯赶来索要,李祈福反问他龙是什么颜色,张天师说是黄色的,李祈福说:我这里有条黑龙,没有你的黄龙。张天师无奈,就把这条龙送给了他。龙养在墨盒里越来越大,终不是办法,李祈福就想为它找个好的生存之地。一日他来到这里见这石壁上有水渗出,便拔剑直插进去,顿时缝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兴奋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个洞,他趁势往地上一坐,坐出一个大陷坑,水不断流入坑中,形成这个水池。李祈福把龙养在池中,张大以后不断兴风作浪,腾云是尾巴一扫把附近的这些房子的马头墙全铲平了。大家看,这一带房子都没有马头墙。李祈福听到村民怨声连连,于是把龙带走了,最后把它放入浙江开化的一条江中,至今这条江仍叫乌龙江,而蕉泉也因为曾养过龙,成为古时候人们求雨必拜的地方。
江西婺源李 坑导游词3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几天.勤劳李坑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安居乐业 平平安安的好兆头 村里都要举行中秋舞龙的活动。 中秋舞龙从村头开始,带头的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挥着一个圆圆的龙珠 后面由十几名汉子举着纸扎龙灯跟着龙珠舞动,时而高 时而低 时而盘旋 纸龙灯的里面有几十支红色蜡烛照亮着 从远处看去就像传说中的一条巨龙 一位老人带着几个后生在后面敲锣打鼓。每到一家,主人就会燃放,烟花,据说你家的鞭炮 烟花能放多久,纸龙灯就在你家门口舞多久 就意昧着你家来年平安 幸福。整个舞龙过程要走遍全村的每一户人家,一般会持续到凌晨的2点到3点结束。
李坑名品。这道菜采用黄山特产山珍花菇与石鸡同蒸。花菇是9菇中的上品,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并有降血压、减少胆固醇及抗癌作用。此菜堪称山珍之巧配,甚为名贵。
具体做法:把石鸡腿入开水锅中略烫洗净,用姜汁、精盐、甜酒、味精拌和腌渍入味,水发花菇去蒂洗净;把石鸡腿排齐在碗中,花菇放在其上,加入熟猪油、鸡汤,上笼旺火蒸15分钟取出,扣入盘中即成。
此菜食之9鲜甜润,酥嫩爽口,回味隽永。
创制于婺源县李坑村,为著名风味菜肴,始于唐代。《朱子语类》载:“ 婺源俗,岁暮二十六日,烹豕一只祭家先。亦以炙肉及以鱼佐之。”具体做法:取五花肉洗净,切成厚半寸、宽约巴掌大小,用竹串之投放佐料(桂皮、茴香、胡椒粉末、白糖、酱油)中稍浸,然后放在刚燃过的糠灰上两面翻动炙烤,烤至肉油滴入火灰即成。烤熟的五花肉,形体收缩,焦黄略红,外脆内松,其味特香。
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