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的特产是什么?
导读:井研的特产是什么? 井研的特产是什么? 民国时期四川省有多少军阀?
井研的特产是什么?
四川井研:西部盐城 在峨眉山下、大佛身旁,有一片绿色的原野。这里因凿井煮盐年代久远,所产盐精美洁净,于是,有了一个古朴的名字——井研。 井研,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自隋开皇十一年置县,迄今已历1450余年。悠悠千余载,这片幅员840平方公里的热土,孕育了众多的“鸿儒俊杰”。既有“状元宰相”的美谈,也有“九子十翰林”的佳话;既有辛亥元勋熊克武的忠勇,也有经学大师廖季平的风雅。 早在唐、宋时期,这里盐业兴起,逐渐带动百业兴旺。井研人首创“卓筒井”取卤制盐,开创了我国盐业开采史上的新纪元,制盐从此成为井研的支柱产业。至明清时期,井研因“盐利冒于西蜀”,而美名远播。 井研的岩盐资源十分丰富。国家地质普查表明:西部地区最大的威西盐矿就在井研。境内岩盐储量100亿吨,占威西盐矿总储量的57%。矿区面积达600平方公里,埋藏浅,易开采,纯度高,盐层平均厚度达到14米,属一级矿产品位。全国著名的盐化工专家们惊呼:“这是一座可供开采上千年的‘金山’!” 这里还有储量丰富的页岩、石灰岩、天然气和煤炭资源。 这里崇尚职业技术教育,拥有朴实勤劳、训练有素的23万劳动力资源。 井研是四川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畜牧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农业大学在这里建立了博士工作站。全县每年可提供生猪、肉牛、山羊100万头,肉兔和鸡鸭1000万只,兔皮500万张,水产品1万多吨,水果3万余吨。乾隆年间引进的梅湾台柚,果香若兰,营养丰富,是清朝时大陆与宝岛台湾相交相融的历史见证。 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往往浓缩成几处古迹、几件文物;自然的恩赐,也常常表现为灵秀的湖光山色、美丽的田园风光。这里有与大佛比肩的唐代佛龛——千佛岩;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雷畅故居;这里有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竹园烈士陵园;这里有乐山境内最大的人造湖泊——大佛湖。 井研自古是川南通衢。这片大佛身后的广袤沃土,区位优势突出。岷江支流茫溪河贯穿全境,213国道纵贯南北,305省道横穿东西。这里距成都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乐山大件码头和乐山火车站只需30分钟。 这里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高压电网纵横交错,可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电;直径达720毫米的天然气输送管道贯通全境,可保证所有用气供应。优质的金融服务、高效的通讯及网络信息服务,更使广大企业家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丰富的资源和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催生了井研盐化、食品、轻纺、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井研生产的肉类产品畅销新加坡、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川猪出口”的历史性突破;井研开发的“哈哥”兔肉系列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被誉为“中国第一兔干”;井研已成为四川省最大的猪鬃、肠衣加工出口生产基地;井研制造的小农机加工机具,其市场份额占到全省的60%! 历史与现实,人文与自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昭示着崇高的追求,透射出不屈的精神!如今的井研,思想更开明,观念更开放,服务更周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旗帜下,推进“重工、强农、兴城、活商”,建设“诚信井研”,治理投资环境,招商引资,移植大树,借势发展。 大风起兮春潮涌,正是扬帆破浪时。目前,井研人正抓住四川省和乐山市把井研确定为盐化工基地县的历史机遇,加快盐卤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努力打造西部盐城。筑巢引得凤凰来,真诚邀来天下客。大陆希望 团、香港大中华公司等知名企业也纷纷落户这块美丽的金土地。 蓄势待发的井研,正敞开胸怀,张开双臂,恭候着您的光临!
民国时期四川省有多少军阀?
在抗日战争时期,川军部队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寇血战,保家卫国,打出了川渝人民的血性。不过过去还有一句话叫做“天下已乱蜀未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由于川蜀地区地形封闭,所以民国时期的四川(含重庆)军阀混战现象十分严重。
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抗战时期蒋介石的中央军控制四川军政之前,四川境内出现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军阀,发生了大小战争400次以上,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内战发生,可谓“内斗频繁”。
因此,民国年间的四川(含重庆)是军阀最多的一个省,也是混战次数最多的一个省。四川各军阀的部队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军纪较好,有的则军纪败坏,吃喝嫖赌,还有所谓的“双枪兵”(吸食鸦片),但军队数量庞大,绝对是西南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四川军阀们混战所需的粮饷基本来自于本土的财政,各军在各自的驻防地区征收粮饷税收,由此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阀防区(割据区域)。他们在自己的防区内为所欲为,自由征税、任意扩充军队,你方唱罢我登场。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曾经也介入了四川内战,但很快就被川军驱逐了出去。经过一系列血雨腥风的醒风血雨的混战后,四川省内渐渐形成杨森、邓锡侯、田颂尧、刘湘、刘文辉、刘成勋、赖心辉、刘存厚等八个大军阀头子。
刘湘是四川军阀混战的最后胜利者,他原本是抵抗滇军入侵的川军第2军军长兼北路军总司令,后来成为四川境内势力最大的军阀。在1933年的“二刘之战中”,刘湘把堂叔刘文辉赶到了西康省当主席,自己宣布“统一”四川,其“四川王”之称由此而来。但实际上,当时的四川境内仍有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刘邦俊等势力,但四川军阀混战的格局基本结束。
可惜“四川王”刘湘死后,川军一时群龙无首,境内再也没有出现影响力大过刘湘的军阀。抗战爆发后,川军大量开赴前线抗日,从成都自夔门(今重庆奉节)而下,浩浩荡荡的川军队伍扛着死字旗一去不复还,被大量消耗在了正面抗日战场上。同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则趁机进入四川,逐渐控制了四川的军政。
Hash:518084469c15c901b09fc1548d93156c0aea905a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