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后坡石窟

寺后坡石窟

水浴寺石窟又称“寺后坡石窟”,建于北齐时期,唐宋时有续凿。其位于峰峰矿区寺后坡村西北200米处,与鼓山西麓的北响堂寺隔天宫峰东西相峙。因其规模比南、北响堂石窟小,得名“小响堂寺”。此处共有东西两座石窟,两处摩崖造像,两座北宋的经幢,水浴寺石窟的东面有古建筑群一处,建筑多毁。

在寺院西侧的一处坐北朝南的矮崖壁上,凿有二石窟。东窟凿于北宋初年,进深2.1米,宽2米,高2米。窟内有三壁造像,北壁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西壁一佛二弟子,东壁一佛一菩萨。西窟是水浴寺石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洞窟。该窟始凿于北齐,历经唐、宋均有续凿,为方形、平顶。在窟内正中雕有通窟顶的长方柱,柱后与窟后壁相连,形成“隧道”,以供绕佛礼拜。窟内正壁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四壁刻千佛及供养人。东侧龛内佛头右侧有“武平五年”刻铭,这是响堂山北齐石窟中唯一有纪年的佛龛,为研究北齐石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东西窟之间有“佛双林相”,下方有“宋乾德元年”铭记。在东、西山山腰各有一瘗窟,并有“武平四年”铭记。窟右前有“妙用禅师”灵塔一座。在窟左前有经幢为两座,东西对峙,建于北宋端拱二年(989年)。

水浴寺石窟内容丰富,雕刻精湛,保存完好,并有确切纪年,是研究石窟艺术宝贵的实物资料。

1982年7月22日水浴寺石窟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