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博览苑结合叶氏民居的文化底蕴与空间结构,采用实物、图片、视频及光电等手段,多方位展示非遗项目,通过传承、弘扬、培训、互动、展演等活动复兴传统文化,推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担负起传播与弘扬海西文化的历史重任。

博览苑位于全国十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福州市三坊七巷,坐落在南后街82号叶氏民居内,建筑面积达2321平方米,包含明、清、民国三个时代的建筑风格。结构分为正大厝、四进和一个花厅,正大厝采用“明三暗五”的建筑手法,正看是三间房,实际上被隔成五间,与故宫午门门洞的建筑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博览苑借助展馆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叶氏民居建筑院落,以传统历史街区、古建筑、古民居为场所,突出“老宅子晒老手艺”的保护传承特色,彰显传统文化活态属性;是一个以传承人传习为核心,集现场表演、项目展示、保存维护、研究推广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式、互动式非遗展馆,充分展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成果。

博览苑设有叶氏民居展厅、专题展区、常设展区、戏台、传承人工作室、文创非遗、非遗书吧、非遗数字体验厅等部分,其中常设展区位于一、二进院落,传承人工作室、专题展区和文创非遗展厅设在三、四进院落。

专题展每季度轮换一次。展览包括:“冯久和祖孙三代寿山石雕精品展”,展品所呈现出的精湛雕刻技艺生动展示了冯氏寿山石雕深厚的艺术积淀和传承历程,令参观者赞叹不绝。“丝路非遗系列展——漆缘”,此展览源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漆瓶跨国感人故事,汇聚了近百件明清时期及闽台现当代漆艺精品,展现漆艺承缘载道的文脉传统。此外,博览苑还举办过“珠光留韵宝色增辉——德化古瓷器精品展”、“福建木雕艺术展”、“厦门漆线雕技艺成果展”、“畲族银器制作技艺作品展”、“天趣人意——福州非遗三宝新春联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福建省书法、篆刻作品展”等等。这些专题性展览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为公众从不同角度呈现了福建省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博览苑的展陈内容看,主要包括全省非遗项目分布情况和示意图,项目和传承人的图文介绍,专题非遗展介绍等,力争全方位、多角度向公众展示福建省的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

博览苑现馆藏作品有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木雕、木版年画、漆线雕、影雕、剪纸、漆画、竹编、竹雕、木偶头雕刻等作品500余件。此外,还会通过每年藏品征集和传承人捐赠等方式不断增加藏品数量。作品办理入库手续后,由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作者颁发印有编号的收藏证书。

博览苑的展陈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色:

一是动静结合。通过实物、图文的静态展示和多媒体内容滚动播放、传承人现场表演等动态展示,使整个展陈方式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二是听看结合。博览苑既有非遗传承人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又有表演类艺人形体、唱腔、评说、吹奏等展演形式,使观众通过听和看体验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是互动体验。除了长期现场驻场展演的传承人外,博览苑在节假日期间组织的非遗表演也异彩纷呈。表演期间,艺人们常与观众进行互动,帮助观众从亲身体验中深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博览苑着力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持续运用新科技、新手段、新形式向公众展示非遗保护成果,主要包括:

(一)在四进院落空旷显眼处,运用LED 晶大屏幕,向公众滚动播放国家级以上非遗项目短片、重要活动新闻报道、文化类展演展示等视频资料,给观众以全新的视觉享受。

(二)在辅助参观上,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了智能语音导览系统。使用智能手机的游客扫描展项二维码,即可获得音视频导览。同时,展区能够自动感应播放音频,为贵宾提供导览服务。团体游客跟随导游,可以通过无线耳机获得导游讲解。

(三)设立触摸显示屏,满足观众对非遗精品项目参观考察的多样性、选择性需求。

(四)在一进院落附近开辟独立空间,设置“福建数字非遗体验厅”,将增强现实技术(AR)和虚拟现实技术(VR)融入非遗项目和木偶戏体验剧,将传统展陈方式辅以新的视角,让观众获得全新的体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