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泉水葛氏析居水车,于元致和戊辰年(1328)建“井山庙”,塑葛仙翁像于井座上。清顺治辛丑年(1661)清政府为断绝郑成功粮草,颁布迁海令,百姓内迁,祠庙被毁。康熙庚戊年(1670)村民复归故里,葛氏爰合陈、潘、谢四姓,重建斯庙。乾隆戊申(1788)陈元培父塑神像。井山庙位于水车境内东岸的一座小山山顶上,山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
“井山庙”现存的布局应是清早期的风格,但有少数构件当为元明遗物。
井山庙建于山顶,台门座北朝南,单檐硬山顶,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立颊单门,用人余塞板构筑,石门槛一道。
正殿歇山顶,面阔3间,通面宽9.8米,通进深8.6米,东首垂脊无存,正脊堆塑麒麟,祥云宝珠顶脊饰。7架梁前后单步梁。檐廊用卷棚顶,柱头科用偷心造,昂上复置一斗三升,承托挑檐枋。明间平身科用4攒,檐柱明间内金柱,梭形木柱,余皆为方形石柱。明间中心用八角藻井,八卦叠阶式,9昂重叠,呈降龙状,层层收缩归结于明镜,镜中绘“阴阳鱼”太极图。内额有平身科,后檐廊无卷棚,留有佛厨残迹。全部梁架用彩绘。正中神像座椅下有水井一口,覆以石板,故称“井山庙”。
门厅面宽5间,通面宽13.4米,通进深3.25米。东西两厢房通面宽9.1米,通进深2.9米。
“井山庙”始建年代较早,因地制宜,小巧玲珑,特别是正殿,用石木共建,藻井粗犷,为八卦垒阶式,正中神像座下有水井一口。该庙大殿的建筑风格为县内唯一的,为研究我县的祠庙建筑提供了特殊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