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墓

李广墓

AA级旅游景区

李广墓在甘肃天水,是当年北击匈奴的边疆,也是伏曦的故里。刚到天水时,并不知道李广墓在这儿,后来看到城市简介,才决定去一趟。

甘肃的景色有个特点,就是缺水,全是黄土旱地,无论是塬子上的小镇还是处在峡谷里的城市,居民都有接雨水的习惯,不然生活用水不够的。河川里只留下千百年来一道道洪水冲刷的痕迹,残留在谷底沟壑里的只有涓涓细流,孱弱地流淌在干涸河床上,却怎么也无法填补整体上的枯竭。风一吹,扑面而来的漫天的黄土,弥散于你周围每一寸空间,让路人透不过气来。缺水以至杂草都长不到一个春秋,不要提树了。到处都是裸露的黄土,皱巴巴的像枯裂的皮肤。干硬的土块,岩石般地矗立在山颠,那份苍凉在远古时就已经凝成,只是岁月依然在不停地在上面肆意琢刻着。一眼望去,整个高原没有突兀的山峰,原上裂开的一道道巨大的沟谷,就是城市所在,因为水往往积在低处,天水就在一片水比较多的狭长谷地。渭水河流过整个城市,与四川不同的是那里因为找不到不平地,才把城市建在谷地,这是因为需要水。

天水还是很热闹的,伏曦庙就坐落在闹市区的一个小巷深处,如今成了天水市博物馆,年代太久远了,除了那个八卦图,看不出有什么与伏曦有联系的物件了,只能作为凭吊古人的一个场所。

在现代的城市寻找古人的踪迹,显得有些迷茫。打听李广墓在哪,许多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看着他们连连摇摆的脑袋,才知道,李广这个名字早已与这个城市不相干了。连找了几个人,才有个中年司机说他小时候去过,不知还有没有了,我只得承诺来回都搭他的车,而且随便他找,于是他痛快地打开车门。车子走过一条又一条街,最后上了一座桥,向城市边缘的山坡爬去。拐了几弯,进了一个到处是杂院的居民区,我正疑惑着,司机说了声找到了,车子在一所小学校门口停下,门口挂了块牌子,字迹早已模糊,依稀是2元/人。由传达室收取,由于当天休息,校园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我和司机径直进去了,这是所希望小学般的院落,条件十分简陋,低矮单薄的校舍就挤在不远的土墙边,中间是一小块黄泥操场,我们环顾四周,终于在小操场对面一棵老槐树下面,发现了李广墓,墓的风格与南京东郊民国年间的墓很相似,看了墓碑,才知道清末重修过,半拱型石砌的墓主体有一人多高,立在墓前在石碑大约有三米。我默默走了一周,无法把自己的感觉与近二千年前的汉代联系在一起,唯有碑上"汉将军李广墓"的字样,幽幽地暗示着墓主人-坎坷不平的一生,也许我的到来是想打破时光的阻隔,找一个与这位古人最近的距离点,只是斯人已逝,空余怅惘,这种怅惘在这里感受得更浓烈罢了。

稠密的树荫遮蔽于墓地上,在夏日燥热的黄土高原上显得格外清凉幽静,对戎马一生、饱经磨难的灵魂来说不失为个安妥的归宿地。李广陇西成纪人,天水地处汉代西部边疆,他自刎后,可能就地安葬了。此地不远就是戈壁荒漠。遥想当年,大漠飞沙,长河落日,纵横驰骋,弯弓射虏,将军智勇无双的英姿,让人叹喟不已。人曾言:"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其威名早已遍及朝野,但他的一生并不是很顺。汉文帝曰"子不遇时"。真不遇时吗?其正值刘彻当政,国力日盛,开始北击匈奴,扩张疆土,一改文帝时的坚忍、避让。"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积厚的实力终于让刘彻有了显耀的机会。然李广一生大小七十余战,从没带兵过万,手下又俱是老弱残兵,其受用程度可见一斑。那么李广无才 ,非也,武帝不识其才,亦非也。李广以良家子从军,历任武骑常侍,陇西都尉,至郎中令,精于骑射,智勇善战,每到危急时必有奇谋,常转危为安,死地而后生,且治军简约,与部下甘苦与共,兵将皆乐为其效死命,仍上将之才也。显而易见是武帝知其才而不信任、不重用。具体为何呢?世人知道的最多一个理由是,卫青、霍去病与刘彻有亲而得宠,对于李广的遭遇来说是个决定性的因素,但这决不致于他最终自杀的结局。那让我们从头看看李广一生的经历和言行,或许能找到他命运的一些答案。李广年青时"冲陷折关及格猛兽"且勇而有略,才气无双,这"略,才"指的是军事、战术上的,并非说其待人处世上的。为什么这样说,请看,当李广数次以少击多,偶尔被擒,又恃其胆略单骑逃返,却"当斩,赎为庶人";击左贤王,四千对四万"军几没,罢归""功自如,无赏";直到最后一次,从大将军卫青出塞,以步卒弱旅接敌,失去向导,迷路,终因耻于对峙刀笔吏而自杀。从这几点分析,能看出上司对李广是非常冷峻而苛刻的,没有一点体谅、爱护的表示。说明李广与上层的关系很一般,甚至可以说上层领导隐隐有一丝嫌弃他。武帝曾说他"数奇",就证实了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也暗示了他的性格特征。看来李广爱护下属却不会与同僚相处,不擅长于官场上的人情世故,利益关系。也有可能是专注军事而不屑于和刀笔吏应酬。从现在的眼光看,李广是个不善言谈的技术型人才。而汉武帝却是一个偏宠亲亲的人,当时朝野上下的风气自然受到影响,"大将军青欲使敖与俱当单于",临战时,卫青把立功的机会让给亲信,令李广作侧翼,就是一个例子。这种环境下,李广的境况可想而知。且正当国力强盛,刘彻用人的余地又很大,李广更没有机会了,处在岳飞的时代,或许会有担当重任统兵数万的可能,当然会不会有岳飞的下场,另当别论。于是在李广的一生中,公事公办,这看似公正的幌子,却为他带来无数次不公平的结果,其本质也是不合理的。然而就在官场上没有背景和朋党的情况下,李广却因小事而报复区区一个霸陵尉,更证明这人没有什么政治远见,没有深谋远虑的心机,从没反思过自己的境况。他最终不-侯,却言"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这句无奈的话更加重了他一生的悲剧色彩。虽然他爱护下属和百姓,后世得到了应有的名声,却无法弥补性格缺憾带来的个人遭遇。想想三国的关羽,也是体恤士卒而傲慢公卿的人,李广却是没有刘备那样的大哥的。其结果往往是得势不得名不得实。可是悲剧并没有因李广的自杀结束,这种耿直、质朴、有血性却又缺乏城府的性格贯穿了李广后面几代人身上,弟李蔡不对狱,自杀;子当户为天子而击走韩嫣;子李敢为报父仇,而被霍去病借游猎而暗杀于甘泉宫;孙李陵从贰师将军李广利带五千兵卒抵挡单于八万,且又是救兵不到,这时,上代人的惨遇终于在李陵身上起了反应,他没有再回去重复"当死,赎为庶人"、"不对狱、自杀"的情节,而是不加深虑的降了。悲剧终于有了结局,"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为耻焉"。才气与耿直换得苛刻的公正,朝野的鄙视和冷漠终于得到万民的响应而共弃之。李氏的安慰在哪里,在敌人匈奴那边。"单于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没有文化沉积的民族收留了没有城府的壮士,这绝对是再合理不过的结果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强盛可以不需要李广之辈,但这绝不是这 个民族的荣耀,容纳不下耿直与质朴的民族,不仅失去了淳厚,也失去了博大的胸怀。汉文明在进步,文化在繁荣,一直繁荣到五胡乱华,一直进步到蒙古人的种族高压,一直昌盛到清军的圈地跑马。强悍尚武和耿直真诚不只属于粗鄙的莽夫,文化什么时候成了书斋里的游戏、文人显示地位的装饰,那么就该到头了。不要怪一代雄主把文化当成了点缀,请看末世的帝王有几个是好汉。不过汉民族毕竟是与众不同的,毕竟文明的进步可以造就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既能征战沙场、经世济国又能周旋于庙堂之上的还是大有人在,唐代的李泌不是来去自如、适时而进吗,郭子仪不是享福而终了吗,明代刘基不是安然而退了吗,晚清的曾国藩不是名成一代大儒,善始善终了,然而他们过于世故老道,没有了李广们血性男儿的气概,那是一个民族的青春朝气所在,丢弃了将失去锋锐,失去冲锋陷阵的勇士,多了扬州城头面对清兵跳城自杀的懦夫。李陵不是孤单的,还有后来同样碰死在他碑上的杨继业。李广不是孤单的,还有现在他坟莹旁朗朗读书的孩童,不善言辞的将军是爱士卒百姓的,在这纯真的孩子中间或许能找到同样质朴的交流与安慰。

茂盛的技叶间漏下点点斑驳的阳光,映得我脚步也显得有点破碎,山坡下的城市依旧喧闹忙碌、车水马龙,泛起的烟尘渺渺地飘荡在黄土高原上,仿佛这远古逝去的情节,淡淡地弥漫开,消失于人间,却融入了苍天厚土。

地址:天水市城南石马坪

类型:古迹陵园/墓地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3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信息来源:秦州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