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虹螺山

小虹螺山

AA级旅游景区

小虹螺山在夹道沟的东侧,山势雄奇,岩石怪异,林木葱茏,溪流淙淙,高桥河、大兴堡河皆发源于此,主峰鹰北顶海拔717.2米。风景区地处小虹螺山东部,在石灰窑乡三台子村境内,距市区二十公里。

龙泉寺,位于小虹螺山东麓山脚下,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中部山崖如龙头高耸,两侧山梁如龙须缠绕,龙头之下,石洞幽深,清澈甘洌的清泉从龙口中喷出,恰如龙吐天浆,俗称龙脉。在乾隆至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年)龙泉寺已成为东北名寺,此寺曾存有明朝重刻的大藏经670部,6740本。寺内建有殿堂、寮房数十间,舍利塔十余座,最高的一座高四丈多。现在的龙泉寺是1996年复建,为葫芦岛市佛教协会所在地。龙泉圣水为上等矿泉水,是酿酒和制作饮料的宝贵资源。泉边的千年古松遒劲挺拔,上面缠着崇敬者系下的红带。

沿河谷上行,沿途有两块奇石值得一观,一块是竖着的狗石,人称“天狗望日”,一块是蹲着的猴石。石猴沟前面还有一条深沟,是小虹螺山最富神韵的景点——“上石湖”。瀑布飞流直下,像天幕垂空,高约80米,雨后更加喧腾呼啸,震耳欲聋。沟内溪水终年不绝,因而冬季结冰形成数百米的冰河、冰湖和冰瀑。每年春末夏初,周围的杜鹃花芬芳吐蕊,锦带花风舞婆娑,千株竞秀,姹紫嫣红。

翻过一道山梁,是哑吧沟,继续攀登,到三节楼即是上清官,是用花岗岩条石建造的石屋,第一层是三大间,称为上清宫;第二层是三小间,称为碧云阁;第三层是一个独间,称为瑶池宫。有石刻,建于大清宣统六年九月。

与上清宫一山之隔,是范道洞。这是一个天然的石洞,曾有一个姓范的道士在此修练。据说,他曾收养—个双目失明的幼童,周围的人对他很祟敬,传说他羽化升天了,至今洞旁还留下大量的石条、石柱等建筑材料,只可惜“壮志木酬身先去,留下石才在人间。”

沿山路下行,是一个很大的石峰,称“梳妆楼”。要上“梳妆楼”,必须要攀登这座三丈二尺多高的一线天梯,它的顶端是一个平台,是一个军事了望台,当年辽国的萧太后率兵亲征在这里驻马东望。

翻过一道岭,走过一道沟,是望海寺遗址。这里断壁残垣清晰可见,当年烧香的石香炉尚有一半立在那里。庙附近有一株大松树,树龄已难推测,树皮已经剥落,大树顶端的枝干偏向南方,虽不对称,却是一种奇缺之美,因此称为“青龙探海”。

离这里不远,有一个透龙碑,碑首和脾肤还很完整,只是碑身一分为三,上面的小字已残缺不全。望海寺遗址宽阔而平坦,周围的山岚也不算高,但此处却风光如画,环境宜人。当你登上东面那块巨石——“望海台”,便可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了。这附近的山顶上象形石很多,有形象逼真的“猪八戒”,有背着孩子的“送子娘娘”,有桃石,有现代伟人石,还有一对卧着相互拥抱的情侣。

小虹螺山上历史遗迹丰富,明朝正统七年,曾在小虹螺山上修筑辽东长城,至今仍有遗迹。在盘道沟西山,辽东长城长约6公里,残墙高1.5米,烽火台高l0米,现保存完好。明朝后期,国运衰微,长城以南的连山、高桥为明朝守地,以北的新台门、钢屯则任蒙古骑兵驰骋。站在梳妆台上可一览辽东长城遗址,发思古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