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云落屯悬棺葬

松桃云落屯悬棺葬

云落屯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在屯的南端,山势险峻,峭壁如削,松江沿山脚蜿蜒而下。在百十米高的绝壁崖上,有数十个方形壁龛和无数个小石孔。据专家考证,这些壁龛是西晋时期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先祖遗留下来的悬棺墓葬。

仙人岭:松桃悬棺葬遗址所在地。唐代张鶿《朝野佥事》载:“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戏一月余,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既终身不复祀祭。初遭丧,三年不食盐。”据有关专家考证,云落屯悬棺葬遗址,是西晋时期的苗人葬俗。1980年8月,松桃苗族自治县文化馆协同贵州省博物馆对残存的两龛进行考古清理,清理出木棺二具:一为“船棺”,一为“风箱棺”。船棺一头大,一头小。大头宽0.49米,小头宽0.26米,长1.99米,高0.25米,棺壁厚0.08米,无棺盖,底部半园,形似小舟。棺内残存两具人头骨和下肢骨二节及一个半边陶土。经鉴定,人头骨为男性,年龄在中年以上;一为女性,中年,可能是一对夫妇合葬棺。风箱棺为倒棱台体棺,上大下小,呈矩形,上宽0.73米,下宽0.64米,高0.54米,棺内人头骨一具,无棺盖。两棺均以整木刳制而成。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碳十四鉴定,风箱棺为西晋时代遗物。两棺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1982年2月25日,云落屯悬棺遗址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松桃民间,流传者这样一个优美的故事:一天夜晚,神仙天灵相公乘坐一匹神骏自梵净山饮宴归来,神骏奔驰力乏,行至松江河畔,即伏地喘息。天灵相公小憩片刻,正欲挥鞭起程,不意雄鸡报晓,东方发白,神骏受旭日金光照射,紧闭双目,收拢四蹄,竟化着一方巨石。天灵相公无可奈何,遂将予中马鞭化着一朵祥云,快怏而去。神奇的传说,为云落屯平添了几分迷人的情趣。云落屯南端,山势险峻,峭壁如削,碧绿如带的松江河沿山脚蜿蜒而下。在百十米高的绝壁临河的山崖上,有数十个方形壁龛和若干个小石孔。

每逢骄阳当空,照耀绝壁时,人们隔江翘首,不仅壁龛清晰可见,还能窥见洞中陈列着的几只木箱式的物件,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仙人借”古迹。据说以前,每逢天早水涝,五谷歉收,神仙为了拯救苍生,就会在此显灵,贫苦人家要跟仙人借米,只要将借条粘贴于岩壁,然后焚香祈祷,放置山脚的箩筐里就会装满米谷。仙人将借条深藏在壁龛内的木箱中,待到秋后借粮人归还了粮食,仙人就将借条撒入江中。借条困承受了天香夜露的滋润,入水后化着游鱼而去。世代流传的《仙人借》故事,更增添了云落屯在人们心日中的神密感。

唐代张鷟在《朝野佥事》中记载:“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戏,一月余,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既终身不复祀祭。”松桃在历史上属五溪地,云落屯后侧“仙人迹”的悬棺葬与《朝野佥事》记载的葬俗相同,都属于一种“二次葬”,这是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古老的葬俗。

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文博部门先后两次对“仙人迹”进行考察和清理,从其中的两个壁龛中发掘出两付以整木刳制而成的木棺,象船形的称“船棺”,象风箱形的叫“风箱棺”。经鉴定,“风箱棺”的制成年代为西晋(公元300年左右)。“船棺”内残存两具人头骨和二节下肢骨,还有随葬陶器,是一对夫妇合棺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