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铺遗址

中子铺遗址

中子铺细石器遗址位于四川省位于广元市朝天区东北部中子镇营盘梁,是108国道和金牛古道的必经之地,距陕西宁强县界10公里,距朝天城区25公里。中子镇是历朝军兵从秦国入蜀的必经之地。兵家的军营多驻扎在此山包上,故称为营盘梁。

营盘梁地处嘉陵江支流潜溪河中游,是一条不甚宽阔的河谷台阶地带,海拔660米,营盘梁是一座独立的石山包,高约60米,表面积约13000余平方米,潜溪河绕过此山包向南流入嘉陵江。河谷四周均是高山,海拔1100米至1600米。潜溪河谷是古代金牛道的一条辅道。从中子铺上山,过南垭口,从大安河翻过梅子垭至新店子,接金牛正道至广元。因此中子镇是历朝军兵从秦国入蜀的必经之地。兵家的军营多驻扎在此山包上,故称为营盘梁。

遗址发掘

1990年4月、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队在中子铺营盘梁进行大面积发掘,共发掘出土石核、石叶、石锛、石片、石柱、刮削器等文物共2万余件,其中有细石器标本1400余件、可供观察的细石器标本500余件,经14C测定该遗址年代距今4000—7000年之间。发掘者认为中子铺遗址包括了早、晚两期文化遗存,其中以细石器为代表的是遗址的主要内涵,大致年代为距今6千年至7千年左右,并建议将其命名为“中子铺文化”。

中子铺细石器遗址出土或采集的细石器多以黑色燧石为原料,另有少量的石英岩;石叶和石片的产生主要采用间接法,同时也采用直接法打片;细石核类型包括楔形石核和锥形、漏斗形、柱状石核等,后者在数量上略多于前者,其中楔形石核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核底多呈刃缘状,与我国北方地区细石器中楔形石核多为侧边刃的特点不同。中子铺遗址的细石叶十分典型,基本上是用间接法产生,两侧平行,远端多向内弯,背面有一至三条纵脊,形态有尖尾和平尾之分。细石器工具类型以弧刃刮削器、条形尖刮器、直刃长刮削器以及石核式刮削器为主,也有少量尖状器,此外带刃的小石片也较多。该遗址与细石器共存的还有绳纹夹砂红褐陶片。这些陶片火候很低,陶质疏松,器形大致有罐、碗、小三足器等类型,具有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文化的某些特征。

2019年,中子铺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至营盘梁石山包顶部四周自然土坎,面积约1,3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至营盘梁山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