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悟寺

云悟寺

云悟寺原名云雾寺,明代嘉靖年间建寺于云雾山西端,海拔1508米,因山高林茂,终年云遮雾绕而得名。明清时期,以云雾寺为主体,依山而下兴建寺庙三座,为上山的脚庙,分别为上寺、中寺、下寺,一山四寺连为整体。后脚庙被毁,现仅存遗址,在上寺前,尚存一株明万历年间了空禅师亲手栽植的高12米、干径2米的罗汉松,虬枝苍劲,荫天蔽日。民国时期,一代高僧能海法师曾在这里静修,翻译藏文经典。

1943年,能海法师据佛学义理,将原“云雾寺”改为“云悟寺”,并由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亲自题写寺名嵌于寺庙山门之上。寺侧建有能海法师舍利塔一座。值得一提的是,寺庙的殿宇风格与寺庙的佛像造型既有藏地密宗特色,又融汇有汉地显守特征,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艺术造诣。现又新建了千手观音殿、方丈殿、接引殿。全长1300米,高度208米的高空观览索道飞架南北,山门口108级石梯金声不断,云悟寺已成为巴蜀知名度很高的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