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塔,又称文峰塔,位于汤阴县东南城墙旧址上,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文笔塔是一座喇嘛式砖塔,高约25米,耸立在高5米,边长7.5米的白石底座上,塔身整体呈圆锥形,通体用青砖砌成。
文笔塔,塔身整体呈圆锥形,通体用青砖砌成,塔顶用的则是特制的锥形砖,所有的青砖都是经水磨而成,光滑圆润。塔身下部仰钵体上接平面八角形砖砌塔座,每一面都按照方位分别用篆书镌刻着八卦符号。塔身下部覆钵造型,这也是其类似喇嘛塔之处,覆钵之上为七层圆锥体造型塔身,每层之间有两行砖砌界檐加以分割。第五层西北方向开壶门,楣题:“俯视天中”,联文:“甲子运回奎宿婺,文笔影入壁波澄”。上款为:“乾隆甲子初夏”,下款字迹风雨剥蚀严重,无法辨认。上部塔刹形式与塔身协调,整体为毛笔笔头造型。整塔线条修长,装饰简单,突出了文笔的文化内涵,为当时社会尊崇儒家思想的标志体现。文笔塔于1978年11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当地的老人说,因为这座塔看起来特别像一支倒立的笔锋,所以起名叫文笔塔。每天太阳出来照在塔身,笔锋的影子会投映在县城大南门城墙边的天然大水坑中,人们都说这是笔锋在砚台之中饱蘸浓墨做文章。自从建成了这座文笔塔后,汤阴每年都才人辈出,元代汤阴出现了历事七朝出将入相的元勋阁老许有壬,明朝汤阴涌现出了礼部尚书元守直、工部尚书李鐩等定国安邦的国家重臣。人们传说,汤阴得文笔魁星双塔护佑,加之大水坑清泉滋润,文风极盛,将会造就 “三斗芝麻 (七品县官)、两斗盐 (五品知府)”的人才。所以,这座文笔塔就成了汤阴人民心中的文殊菩萨 。
文笔塔还有个美丽的传说,这个传说与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有关。相传,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2年)岁末,岳飞在临安(今杭州)大理寺遇害前,挥毫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掷笔抛纸之际,一阵狂风骤起,笔砚纸随风飘入云端,飞过江河山川,飞跃城镇乡野,落在了岳飞故乡汤阴县,纸张变成了校场,笔锋变成了文笔塔,笔帽变成了现在的奎光阁,砚台变成了一个大水坑。后来,汤阴人民就把这几处名胜古迹当成岳飞精神的载体,也把它们作为继承岳飞、提升汤阴文化精神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