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炉城遗址

冶炉城遗址

冶炉城位于西平县城西南约37.5公里冶炉城村,为棠溪涧所环绕,面积约35万平方米。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冶炉城,在西平县城西七十五里,战国韩铸剑处,晋於此置铁官,唐元和十二年,李塑遗将破吴元济于嵖岈山,进取冶炉城,又破西平是也。”《汝宁府志》载:“冶炉城,在西平县城西七十五里棠溪旁,晋置铁官于此,址犹存。”两千多年来,冶炉城虽历经沧桑,城址早已废弃,但故城轮廓仍在。通过勘探得知,城内文化层一般厚度2.7米,内含陶片、红烧土块灰粒、石块等,从上部裸露文化遗物陶片看,陶片陶质以泥质陶为主,陶色以灰陶为主,纹饰均为绳纹,可辨器型有瓮、盆等。城墙周长1340米,城墙上宽18.5米,基宽255米,残高7.4米,仅存北城门,城门呈方形,宽21米。从城墙的剖面观察,城墙系人工夯筑,夯层厚50厘米、30厘米、20厘米、15厘米不等,圆形平夯,夯窝直径6~7厘米。在冶炉城址西约800米的九女山上,发现大面积的古代墓群,分布密集几乎无卧牛之地。从盗墓者遗弃的陶器残片看:该墓群的时代为战国至汉晋时期,与冶炉城古城建造及使用年代相吻合,应是冶炉城墓葬区。从冶炉城暴露遗迹及采集的文化遗物分析,城址的西部应是冶铁作坊区,东部应为居住区。

古冶炉城为战国铸剑之地,汉至晋于此均置铁官,实为当时重要的冶铁基地,历史上著名的棠溪、龙泉、干将、莫邪等名剑铸造于此。因此,做好对冶炉城的保护,将对我国古代的治金史、兵器史的研究发挥出重要的作用。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