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级旅游景区
千佛岩石窟兴建于唐代,主要龛窟建造于盛唐时期,清代和民国时期开凿少量龛。1956年夹江千佛岩石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经四川省文物局复查后再次重新公布千佛岩石窟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千佛岩石窟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夹江千佛岩石窟位于夹江县漹城镇西2.5公里的大观山下,位置在东经103°32′26″,北纬29°45′12″,海拔420米。滨青衣江北岸,东起聚贤街小牌坊、西至纸博馆围墙、北至大观山顶、南至青衣江北岸、长约1.2公里、宽约0.7公里,海拔高度为380至520米。摩崖造像位于沿江石壁之上,滨青衣江东岸,石龛造像集中区延亘600余米。造象最高者离地面约20米,红砂石质,深浮雕,现尚存162龛,佛像2470尊。主要内容有:净土变、观音龛、地藏龛、说法庄严龛、毗沙门天王龛、一佛二菩萨等。其中最大者龛高340厘米,宽220厘米,深180厘米,一般龛面积约一平方米左右。
夹江千佛岩石窟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1、历史价值:千佛岩石窟的造像及造像题记,最早镌刻开凿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是盛唐期间佛教在川西盆地传播、发展状况的见证,是川地现存唐代摩崖造像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千佛岩石窟系民众自发镌刻,较川西其他摩崖造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表现在龛体内容的组织和造像的艺术手法之上。
千佛岩摩崖造像除具有唐代造像的特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专家称为“新异的盛唐体”。除此以外,千佛岩造像在音乐舞蹈艺术、镌刻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实物证据。
2、艺术价值:
千佛岩石窟造像生动、活泼的表达了盛唐时期人物形象。从镌造艺术上看,千佛岩造像风格多样,地藏变龛采用大刀阔斧的简洁写意;净土变龛采用精细的工笔;弥勒佛龛的圆雕采用写真;力士金刚则采用抽象夸张的手法。
千佛岩造像十分生动。虽然塑造的是神,但却具有活脱脱的人情味和各自的性格特征。在这里,处于佛教最高地位的佛祖没有冷漠的神态,而具有宽容慈祥的面容。头戴披风,身着袈裟,脚穿草鞋,憨厚朴实的地藏形象,独具风格。千佛岩的观音却有着不同的丰姿:圣观音容貌俊秀,娴静虔诚,手拿净瓶,丰肩裸臂,一双智慧的眼睛中显示出悲天悯人、欲笑又忍的神态,显得亲切又不失尊严;千手观音结跏趺坐于莲台上,俊美的脸上射出庄严的目光;数珠手观音身着无袖天衣,亭亭玉立,飘然欲动,恰是唐代美女的化身。
保护范围:东至千佛胜景牌坊,西至天生桥,北至1号龛所在岩体向北外延30米、濯缨堤向北外延35米,南至青衣江河岸。占地面积约2.72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停车场东界,南至依凤山北坡海拔550米以下,西至手工造纸博物馆西侧围墙,北至距大观山公路南侧10米为界。占地面积约127.24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