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果徐氏宗祠

公果徐氏宗祠

公果徐氏宗祠位于铅山县,时代为"清雍正六年(1728年)"。

徐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雍正六年(1728),以徐宗堂(进士,任萍乡督学)和徐宗琬为首,举全族之力,重修宗祠。将原部分木柱更换成石柱,扩大了房基面积,始为现在范围。民国中期,国民党第三战区曾占用宗祠作为军事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宗祠作为村小学教学场地,直至1986年新校舍建成后迁出。村小学迁出后,因无人使用,宗祠逐渐荒废。2007年,徐氏后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集资对宗祠再度修葺。

宗祠青砖外墙,内外粉白,两侧用三阶风火山墙,内部为一院落两进一天井,六柱五开间。宗祠大门用当地产的冷青石做门框,上嵌匾额“徐氏宗祠”。

进门后为一露天院落,中铺过道至前厅。前厅用前后两坡阴阳瓦屋面,中厅前檐柱为八菱形石柱,下垫八方形雕花柱础,穿插枋间雕刻花卉图案,并置雕花斜撑,雕刻精美。前轩廊用“一枝香法”,明间均圆形石柱,减柱造法,五架抬梁,石柱上阴刻三副行楷对联,字体苍劲,内容分别为:“出使仰行旌赠剑争傅吴季札,尊贤隆下榻班荆尚有汉陈番;庙貌重新愿继继绳绳世代绵延同葛藟,华堂兴在思赫赫濯濯祖宗灵爽记荷湖;山势接鹅湖七子才名齐北斗,家声副麟种六朝文望重南洲”。这些对联讲述了徐氏先祖徐孺子的高品轶事、“荷湖”先人永盛公的嫡传美德、徐氏一脉六朝七才子的光辉事迹等主题。

次间用穿斗木构,梢间用木墙围出正房。枋间雕花极尽奢华,多为花卉图,檩条多用栌斗支撑、云板装饰。两侧厢房为单坡向内屋面,小青瓦覆盖。天井后两侧为横巷,边墙处开门洞出入。后堂又称“东海堂”,三个大字雄浑苍劲。

前檐柱用圆形石柱,下垫八方形雕花柱础。前轩廊仍用“一枝香”法,明间减柱,五架抬梁,石柱上又刻三副行楷对联,内容分别为:“东海遗风亲承祖武,北城美德世蔚人文;数典难忘下榻称贤推汉武,开基有自酬庸赐弟记明时;述祖德颂宗功佑启承文世泽绵绵垂柏翳,入礼门由义路浚先接武家声叶叶振荷湖”。后堂后步架中间置神台,供奉徐儒子及开基祖等众先祖神像。

公果徐氏历史名人诸多。在清朝时期有岁进士徐宗堂和徐光啟,恩进士徐廷變和徐廷瑛、徐清溪、徐兆英、徐应昇、徐应箐、徐世岗、徐应铨、徐邦洖、徐邦洙、徐光麒、徐廷耀、徐廷瑜11位秀才。民国期间有铅山四大才子之一、鹅湖中学首任校长徐拔群,铅山县参议、石塘区区长徐光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亦是才人辈出。

徐氏宗祠坐落在公果村南侧,坐东南朝西北,宽17.36米,深35.9米,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23平方米,建筑结构简练,彰显大气,木构雕花精美,又不失灵秀。

2014年6月,徐氏宗祠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