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和兴支部暨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日三堂)

中共和兴支部暨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日三堂)

中共和兴支部暨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日三堂)位于高陂镇和兴村,年代为1927—1937。中共和兴支部暨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日三堂),位于高陂镇和兴村田段,始建于明朝末年崇祯年间(1628—1644),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两进三落廊院式带两翼横屋。坐北朝南,前堂(俗称下厅)宽9.5米,深4.6米,三合土地板。前堂高5,中共和兴支部暨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日三堂),中共和兴支部暨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日三堂)简介,中共和兴支部暨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日三堂)-龙岩市永定区中共和兴支部暨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日三堂)旅游指南

体悟初心使命 传承红色根脉 媒体记者团参观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

12月16日下午,“学史力行办实事 担当作为开新局”——济南党史学习教育融媒探访活动采访团,来到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瞻仰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旧址,从党史中体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根脉。

今年6月29日,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正式开馆,位于济南市五龙潭公园东南侧,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除序厅、尾厅外,分为“社会变革、历史选择”“点燃星火、彰显初心”“工农运动、异军突起”“土地革命、前仆后继”“信仰弥坚、铁血担当”“重建省委、抗日救亡”六个部分。展厅内,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集主题展览、声光电互动体验于一体,全面展示了山东党组织的早期历史,突出展现了王尽美、邓恩铭两位中国共产党创建人的光辉事迹。截止目前,已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在全省、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阵地作用。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创新形式丰富载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陆续举办了“不惜惟我身先死——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专题图片展,共巡展7场;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自7月起举办了“初心如炬 光照千秋——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专题图片展,共巡展10场;自10月起,举办了“伟大的壮举 英雄的诗史——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专题图片展,共巡展3场,全面实现了党史宣传工作“六进”;制作了《济南红色故事》第二季、《我们的节日》、《山东革命文物展播》系列党史短视频共8集;协助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制作了6档专栏节目和一部党史专题纪录片,还与市中区魏家庄街道党工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将位于经四路万达广场北侧的魏家庄街道党员政治生活馆二楼打造成红色场馆,设计制作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图片展固定展——《光辉的历程》和新中国历史图片展固定展——《中国巨变》,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学史力行办实事 担当作为开新局”——济南党史学习教育融媒探访活动,由中共济南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舜网承办,2天内,2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全面探访展示我市党史学习教育的进展和成效,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凝聚力量。

今天我们重温党的光辉历程,中共一大会址!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追寻红色的回忆,探寻精神的密码,翻开那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10月30日下午,我校六名青年团干随队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简称中共一大会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楼下客厅举行。在这里,空气因为历史的厚重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青年团干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

我们翻阅了90多年的历史画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就是在这里,90多年前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13名党员代表在这里召开了中共“一大”,指明了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纲领,并制定了党章和奋斗目标。

走进会址,回顾历史,铭记奋斗历程,不忘初心。

一大会址在秋日暖阳的映照下庄重肃穆。参加一大会议的十三位代表巨型铜雕,一件件饱经沧桑的珍贵史料、一张张定格历史的资料照片、一个个再现原貌的模拟场景,都让每一位参观者放慢脚步,用心去体会、去品味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从泛黄的报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们感慨万千。空气因为历史的厚重变得凝重和肃穆,我那年轻的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平添了一份责任。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1921年。

在一大会议室原址,这个18平方米的房间按照当年会议场景复原布置,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路走来,细节中处处标注着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来自历史的信念和激情,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颠扑不破的真理。98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骄傲和自豪。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走出会址,展望未来,担当崇高使命,矢志奋斗。党的十九大在新的历史阶段绘就了伟大梦想的新蓝图。盛会绘蓝图,逐梦正当时。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工作岗位上勇于担当创新干,马不停蹄接力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断前进

心得体会

“青年大学习”第七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开始啦!

出发!我校6名团干参加2019年云南省青年人才上海培训班

供稿:云南省青年人才上海培训班昆明冶专学员

编辑:杨菮乾 郭伟

从1919到1949|中共一大会址馆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物故事

100年前的五四运动, 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一个伟大的政党开始孕育。 70年前的开国大典, 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个崭新的国家从此屹立。 从1919到1949—— 30年浴血奋战, 只为那不改的初心,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30年英勇奋斗, 只为那崇高的使命,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919 丨五四运动

五四时期的漫画传单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召开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列强不顾中国的反对,将战前德国山东的权益全盘交给日本。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立即在人民群众中,首先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愤慨。

5月4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这过程中印刷了大量的传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五四漫画传单中的一种。

1920丨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1920年春,应上海《星期评论》社邀请,陈望道悄悄回到老家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

为了保密,也为了避免乡亲们的打扰,他躲到了家中破陋的柴房里,全神贯注、夜以继日地工作。母亲心疼儿子,特意裹了粽子送来,外加一碟红糖,嘱咐儿子趁热吃。为了不打扰埋头忙碌的儿子,陈母转身走出柴房。她不放心儿子,在屋外站了片刻,关切地问儿子,是否还要添些红糖。“够了,够甜了”,陈望道的答复很是干脆。可是等到母亲进屋收拾碗碟时,却只见陈望道满嘴乌黑。原来,太过专注的陈望道,竟把墨汁错当红糖蘸着吃了。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在陈独秀、李汉俊等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的努力下,同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初版1000册很快售罄。9月又印行了第二版,封面改为蓝色。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从此鼓舞无数青年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原件现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21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一大会址是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建于1920年秋天,地处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这里是一大代表李汉俊和他的哥哥李书城的寓所。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和2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会议。7月30日晚,会议受到法租界暗探袭扰,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最后一次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1950年,上海市长陈毅提议,并经市委讨论决定寻找中共一大会址。1951年,几经周折,中共一大会议旧址被找到,随后根据相关史料和亲历者的回忆,进行修缮复原。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修缮完成,建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1922丨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是一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

宣言既坚持了一大纲领所规定的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即党的最高纲领,又制定出了党在现阶段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初步阐明了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从党的一大确定直接搞社会主义革命,到二大确定首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党的战略方针的一次重大转变。

1923丨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共三大后创办的机关刊物《前锋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随后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机关刊物《前锋》杂志,瞿秋白任主编,以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为指导,专事宣传国民革命运动。但在形势所迫下,《前锋》杂志仅出3期就遭停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收藏有原件。

1924丨红色学府

于右任题写的《上海大学章程》

“文有上大,武有黄埔。”1922年10月23日成立的上海大学,在瞿秋白、邓中夏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主持下,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学府、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重要阵地,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青年。

1923年12月,上海大学评议会通过《上海大学章程》,并根据章程制定了《上海大学章程细则》,对校务方面的重大事宜及各个方面工作作出详细规定,上海大学首任校长于右任为《上海大学章程》题写名字。原件现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25丨五卅运动

五卅运动时期中共创办的《热血日报》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5月30日,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五卅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份如同这个运动一样令人热血沸腾的报纸《热血日报》。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公开出版的日报,由瞿秋白主编,郑超麟、沈泽民、何味辛等人组成编委会,在汹涌澎湃的五卅运动期间共出版了24期,展现出强烈的政治鼓动性和鲜明的革命态度,6月28日被军阀政府强行查封。原件现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26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上海邮政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使用的警笛、哨子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进军上海,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先后发动组织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起义因准备不足而失败,第三次起义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后取得胜利,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在第二、三次武装起义时,上海邮政工人也参加了起义。这只警笛和哨子是邮政工人在举行武装暴动集合队伍时使用的,由时任邮政工人行动委员会主席的沈孟先保存,警笛上海制,哨子英国制。1959年沈孟先将两件文物捐献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27丨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时朱德使用的手枪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朱德任起义军第九军军长。这是他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M1896式警用型毛瑟手枪。该枪由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枪长268毫米,有效射程50米,10发固定弹匣供弹。此后,朱德带着这支手枪转战南北,并在手枪弹匣一侧刻下了“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的字样。

1928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的决定,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图为画作《井冈山会师》。

1929丨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录

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大会由陈毅主持。会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会议总结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的经验教训,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通过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由八个决议案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决议。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系统地回答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强调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决议所规定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这一独特的党的建设的道路。这些原则,不但很快在红四军得到贯彻,而且随后在其他各部分红军中也逐步得到实行,并对以后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0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左联”机关刊物《萌芽月刊》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茅盾、郁达夫、夏衍、蒋光慈、田汉、柔石等50余人出席。成立大会上,鲁迅作了讲话,第一次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左联”顽强战斗,左翼文化运动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萌芽月刊》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之一,鲁迅、冯雪峰主编。该刊刊登了“左联”和其他左翼团体的消息,着重介绍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和文学作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挥了积极影响。原件现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

1931丨龙华二十四烈士

龙华二十四烈士遗物

1931年1月7日,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以王明为代表的新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四中全会后,林育南、李求实、何孟雄等在汉口路东方旅社天津中山旅社秘密聚会商讨抵制王明错误领导的对策。由于叛徒告密,1月17日至21日的5天内,林育南、何孟雄等36人先后被捕,押往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

2月7日深夜,林育南、何孟雄、龙大道等24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枪杀,其中包括柔石、胡也频、殷夫、李求实、冯铿等左翼革命作家,史称“龙华二十四烈士”。烈士遗体被埋于附近预先掘好的大坑里。1950年上海市民政局在原地挖掘,发现了牺牲的烈士遗骨和遗物,遗物中有此绒线背心。原件现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32丨“一 · 二 八”淞沪抗战

第19路军颁发给顾景炎的感谢状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并借口发动进攻。第19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率领下,发起英勇反抗,打响了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双方激战持续33天,日军始终未能得逞,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嚚张气焰。第19路军的爱国壮举,得到了全国各界民众的极大赞誉和全力支持。

中共中央坚持力主抗战的方针,号召上海民众武装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中共江苏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全力以赴领导上海各级党、团组织、工会和民众反日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活动,支援第19路军抗战。这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收藏的第19路军颁发给上海知名士绅顾景炎的感谢状。

1933丨远东反战大会

红军代表在远东反战大会上的书面报告 《中国革命的工农红军》

1933年9月30日,远东反战大会在上海霍山路85号秘密召开。会议选举宋庆龄为执行主席,毛泽东、朱德、鲁迅等为名誉主席。会议决定成立远东反帝反战同盟中国分会,并通过多项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决议。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召开的,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中华苏维埃在国内国际的声誉和知名度,而且吸引和动员了中国各阶层爱国人士参与到反对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运动中来,预示着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统一战线将要形成,为后来中国革命从民族革命斗争向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过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红军代表在此次大会上的书面报告单行本。

1934丨开始长征

陈云著《随军西行见闻录》

受“左”倾教条主义影响,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从瑞金出发,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长征之路,开始了一段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1934年10月18日,陈云同红军五军团从江西曲利出发,踏上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陈云是长征中许多重大事件、重要战斗、重大会议的亲历者。他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与博古、李德等“左”倾教条主义者进行了斗争。遵义会议之后,抢渡金沙江。陈云被任命为渡河司令部政委。这样的亲身经历,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935年5月,陈云奉命回上海恢复中共地下组织,同时设法联系共产国际。在上海的一个多月里,陈云开始撰写《随军西行见闻录》,但没有写完。1936年3月,陈云在莫斯科完成了此书,在中国共产党于巴黎创办的《全民月刊》上连载,接着在莫斯科出版了单行本,并很快被传回国内。

这本书文笔生动细腻,详细记述了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和大量细节故事,从正面向世人展示了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严守纪律、信仰坚定、不畏艰险的形象,对广泛宣传当时人们还并不是十分熟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英勇长征的壮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著是党内最早向外界介绍长征的一本书。原件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35丨遵义会议

红军总政治部通令 (进遵义城口号及注意事项)

1935年1月7日,红军在长征中占领贵州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红军作战指挥和军事路线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这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收藏的红军总政治部通令(进遵义城口号及注意事项)。

1936丨长征胜利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营以上干部牺牲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翻过大雪山,走过荒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937丨七七事变

戏剧时代出版社1937年发行的 《保卫卢沟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附近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史称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七七事变爆发后,上海文艺界人士以戏剧为武器,积极投身抗日斗争。为唤起民众抗日救亡的激情,一批戏剧、音乐电影界的艺术家夜以继日,集体创作了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8月7日,《保卫芦沟桥》在蓬莱大戏院公演。9月,戏剧时代出版社出版了《保卫芦沟桥》剧本。原件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38丨《论持久战》

毛泽东著《论持久战》

抗战全面爆发后,“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开始弥漫,搅乱人心。

为进一步总结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当时存在的各种错误观点,指出抗战胜利的道路以及争取胜利的方法,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题为《论持久战》的演讲,系统阐述了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

演讲文稿不久以单行本出版,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这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收藏的1938年版的《论持久战》。

1939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刘少奇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为适应抗日形势变化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党员数量迅速增加。对此,刘少奇大力支持,但同时也担心如不能及时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引导,势必会影响到党员队伍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党的事业的发展壮大。

1939年7月,他在延安马列学院作公开演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该文公开发表后,得到全党同志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政治觉悟的重要文献。演讲很快出版单行本,并一版再版,成为刘少奇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经典著作,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及教育和鼓舞一代代共产党员具有重要作用。这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收藏的版本。

1940丨百团大战

号外《八路军在华北获得空前大胜》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为打破日军在华北的“囚笼”政策,命令八路军于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主动发起了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战,初期战报统计共达105个团,因此称为“百团大战”。

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日伪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3万余人,破坏铁路线470余公里,公路1000余公里,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的作战,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这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收藏的宣传《八路军在华北获得空前大胜》的号外。

1941丨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N4A)臂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将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新四军在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1941年1月,为削弱中共在南方的抗战力量,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奉命北移的皖南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千余人与敌激战7昼夜,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在突围中遇难。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周恩来为此悲愤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很快,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在重新设计新四军臂章时,设计者庄五洲在新四军英文缩写“N4A”上方左右两角各加了一个五星,中间标明“1941”,以纪念皖南事变中的死难烈士。原件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42丨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

朱亚民领导浦东反清乡斗争时 使用过的手电筒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

1942年8月,日军发起对浦东的大规模“清乡”围剿。中共浦东地委派朱亚民率领一支11人的精干武装坚持在浦东开展反“清乡”斗争。到1944年,这支部队发展成为新四军浙东纵队淞沪支队,朱亚民任支队长。这是当年朱亚民率领的浦东游击队在上海农村坚持开展反“清乡”斗争时使用过的手电筒,原件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43丨大生产运动

山东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织的羊毛袜子

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发生严重经济困难。

为了战胜困难,坚持长期抗战,中共中央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展农业生产,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商业,基本实现了经济自给自足。其中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大生产运动成绩尤为突出。这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收藏的山东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织的羊毛袜子。

1944丨民主联合政府

中共代表林伯渠致国民政府代表的信件

1944年初,国共双方重启谈判,林伯渠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来到重庆,同国民党方面进行了半年多的谈判,并在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该主张得到了中间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一致拥护,迅速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斗争目标。这是1944年11月刊发的林伯渠致国民政府代表的信,原件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45丨毛泽东思想

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徽章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为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争取光明前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当时全党121万党员。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确定了“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拟定了在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前和之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两个具体步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是上海工人代表张妙根等7名党员作为代表,赴延安参加中共七大,并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领用的徽章,原件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46丨周公馆

周恩来在《政协文献》上的题词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为进一步开展谈判及统一战线工作,中共代表团设置了驻南京和驻沪两个办事处。驻沪办事处设于思南路107号(今思南路73号),对外称“周公馆”。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内战爆发。时任《大锡报》副主编的钱小柏,于同年11月去南京采访,并出席了周恩来在南京举行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在招待会上,中共代表团准备了一些《政协文献》向记者们分发。当时许多在场记者都不敢拿,钱小柏不仅拿了一本,还请周恩来在书的扉页上题词。该文献现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47丨挺进中原

解放军南线反攻形势图

经过一年的作战,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8月,刘邓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先后跨越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千里跃进大别山,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进插入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随后,陈毅、粟裕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挺进豫西。三支部队进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这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收藏的解放军南线反攻形势图。

1948丨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纪念章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场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消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为纪念这一伟大的事件,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在战役结束后颁发了这枚纪念章,授予参加淮海战役的中原野战军指战员、支援前线立功的民兵及后方人员。原件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49丨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在接着举行的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

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950年7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第一套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该套邮票共4枚,图案以开国大典为元素,表现了欢庆胜利的热烈气氛。原件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来源: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