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山遗址

陈山遗址

宣城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期。向阳镇陈山旧石器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证明,早在6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宣城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

陈山位于宣城市区南15公里,向阳镇夏村行政村赵边村民组,东经118o2',北纬30o53'。遗址东距水阳江约1000米,西南群山起伏,北为平原绿地。陈山遗址处于一条西南东北走向陇岗的东北端,是黄山山脉的余脉,顶端海拔45米,相对高度25米,当地人称之为陈山,亦称老龙山。其上沉积了水阳江的冲积物和其他堆积物。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晚期。地层年龄为81.7-12.6万年,文化时代是旧石器早期至旧石器中晚期。

陈山遗址坐落在向阳砖瓦厂一厂所在地,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含石器的堆积物面积约14万平方米,窑厂的多年取土,使石器地点受到较大破坏,但仍保存了较大面积的含旧石器的第四纪堆积物。1988年,安徽省政府公布其为全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陈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1988年起,安徽省考古所已对陈山旧石器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和多次调查,出土石制品和地面、地层采集品300多件,石器的特征以大型砾石器为主,石片石器很少,主要器型是砍器、尖状砍器和尖状器、刮削器,与我国北方旧石器文化有很大不同。石质的岩性大多为石英砂岩,其次为砂岩和石英岩,只有少量的硅质岩。在发掘时发现,地层中有集中成组的砾石和石制品,显示了就地制造石器、就地使用的迹象。

三次发掘都是依原窑厂取土剖面开挖深槽,又化层平均厚7米,最厚达10米。地层可分为10层,第一层黄褐色粉砂质黏土,出土3件商周以后的文物标本;第二层棕黄色粉砂质黏土,出土石制品7件;第三层褐红色粉砂质黏土,出土石器12件;第四层橘黄色粉砂质黏土,出土石器1件;第五层褐红色粉砂质黏土,出土石器2件;第六层黄色粉砂质黏土,出土石器3件;第七层棕红色粉砂质黏土,出土石器24件;第八层黄红色粉砂质黏土,出土石器5件;第九层浅黄色粉砂质黏土,出土石器2件;第十层紫色粉砂质黏土,出土石器22件。从三次考古发掘的情况看,虽每次发掘的面积不是很大,每层出土的石器数量不等,还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各个文化时期人类活动的情况,但每层都有文物出土。从旧石器出土地点向东1000余米,水阳江东岸的孙埠中学台地是一处面积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文物特别丰富,有石铲、石斧、石锛、石镞、石矛、石钺,还有大量的陶器遗存,有鼎、鬲、鬹、网坠,并有彩陶,时代为新石器直至夏、商、周,也就是说,宣城这块土地上,从旧石器到新石器直至现在,人类活动的历史一直没有中断,它是中华民族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在水阳江流域找到了近10个旧石器地点,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它们代表了长江下游的一种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而向阳陈山旧石器出土地点面积大、文化层堆积厚、遗物丰富,可能是长江下游地区旧石器地点群的中心,这里也可能是一群原始人类的-圈。向阳旧石器遗址群的发现,填补了长江下游地区旧石器时--古只有人类化石。缺少文化遗物的空白,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古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以遗址正中为基点,东、西各130米,南、北各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