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入三摩地

普陀山入三摩地

“入三摩地”石刻在普陀山共有两处。一处在妙庄严路口,系明董其昌书刻;另一处在慧济寺入口处,刻在山石上,为1882年庆华法师临摹董其昌手迹所刻。

在妙庄严路前段入口处,看到了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董其昌题写的“入三摩地”石刻和“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石刻对联。据记载,一些文化名人、高僧都曾经由此道参禅礼佛。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的白华庵,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众多的高僧、文化名人曾经聚集这里吟诗、品茶、赏月。庵中曾有一处“真歇泉”,并有宋代文学家史浩题写的石碑。现在“真歇泉”古迹仍在,但泉已经废掉;碑则存于一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碑刻。

据普陀山志记载,明崇祯三年(1630)阳春,当时担任礼部尚书的大书法家董其昌,扬帆过海,履足普陀山,宿白华庵。他通禅理,善谈论,“吐纳终日无俗语”,且“精于品题”,到普陀山后,各寺住持纷趋求书。此时,恰逢庵内住持性珠法师筹资修筑的五里长莲花石板路——妙庄严路竣工,董其昌就为其撰写了千字路碑,赞颂性珠法师功德,并题勒“入三摩地”碑,植于路口,笔法洗炼,苍劲有力,非常具有艺术价值。“三摩地”乃梵语音译,意指人脑中“消除一切杂念归心如一”的精神境界。董其昌在普陀山长达三月,书写的碑铭、桥名、路名和庵名多达十余处。只可惜后人保护不善,至今只有“入三摩地”、“磐陀庵”和“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石刻对联三处存世,所以弥足珍贵。

景点位置

妙庄严路前段入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