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景区

辽沈战役景区

辽沈战役景区位于抚顺市高湾经济开放区友爱水库北侧,占地300多亩,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2014年4月26日对外开放,是根据辽沈战役的历史背景为蓝本而创作的大型实景表演区。

辽沈战役景区用现实的艺术手法展现1948年辽沈战役恢宏场面,利用600多人的演出阵容,真枪真人演艺,使用军用吉普、大炮、坦克等,每场表演2000多发子弹,200多发炮弹,将史诗般的辽沈战役战争场面从新展现,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让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中去,游客们还可以穿上军装,拿起钢枪参与进去进行战斗,在欢庆胜利时,大家也可以加入欢庆胜利的队伍中来,和着节奏扭起大秧歌唱起歌,找回那久违的革命热情。辽沈战役景区设有观赏型的二人转小舞台、音乐吧、军事展览、辽沈战役图片展,体验型浑水摸鱼、军事训练场、趣味滑道等娱乐设施和农家院特色餐厅。

辽沈战役景区以大型实景演出为主体,配套大型停车场、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特别在山间建立了森林休闲娱乐区,是游客休息放松的好地方。游客可体验六十到八十米长,落差达二十到三十米的森林滑道,也可尝试在山间沟壑内建成的森林吊桥,体验摇摇晃晃的感觉,增加在景区游玩的乐趣。林间娱乐休闲区所用游玩器材均为就地取材,加强对森林的保护,最大限度的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辽沈战役景区为游客设有军事展览、观赏型的二人转小舞台、音乐吧、辽沈战役图片展,军事训练场、趣味滑道等娱乐设施。丰富了游客来景区的游玩时间,感受景区与之不同的乐趣。军事展区陈设各类军事武器,该展区将申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知识普及教育基地。另外,景区提供各种特色餐饮,满足游客用餐需求。游客还可以选择在景区旁边的水库钓鱼,或者参加“浑水摸鱼”游戏来捉鱼,之后享受自己烤鱼的乐趣。

景区地址:辽宁省抚顺市高湾经济友爱水库北侧

乘车线路:乘沈抚城际巴士(雷锋号)2号线、3号线,在皇家极地海洋世界站下车,然后转乘103路或者104路公交车,在辽沈战役景区站下车。

自驾线路:从沈阳出发,经东陵路-双园路,在植物园转入S104,在高湾立交桥,转入高望线即可到达;或者走沈吉高速在抚顺西出口下,走高望线即可到达。

辽沈战役: 迎来新中国第一缕曙光

1948年9月至11月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在辽西和长春沈阳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52天的战略性决战——辽沈战役。这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它连同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迎来了对于中国和全世界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位于我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正是全面展示辽沈战役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每年接待大量来自祖国各地的观众到这里参观学习。

炮声隆隆、硝烟滚滚,历史仿佛就在眼前。伴随着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的生动讲述,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仿佛历历在目。

早在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就确立了“争取东北”的战略思想,并迅速成立东北局开展革命工作。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发生了更加有利于人民解放军而不利于国民党军的显著变化。党中央决定,将战略决战首先选在东北战场。9月7日,毛泽东代中央军委为东北野战军制定了秋季作战计划,即“辽沈战役作战方针”,提出“攻锦打援”战略部署。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挥师南下发起辽沈战役,数十万大军以铁路运输和陆路开进的方式,极其秘密地开赴到锦州地区。10月1日,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由哈尔滨向辽西方向移动,10月5日晚悄悄进驻位于锦州西北20公里的牤牛屯村,开始了锦州攻坚战的战前准备。

10月14日10时,锦州攻坚战正式打响。东北野战军万炮齐发,顷刻之间,锦州这座千年古城,地动山摇,火光冲天,战士们如猛虎蛟龙,从四面八方向前突破……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10万守军,取得辽沈战役关键一战的胜利。锦州解放,像一缕曙光染红了新中国的黎明。为了这个胜利,人民解放军有12000多名忠诚的战士,用生命和鲜血奠基了这座城市的新生。

锦州解放,长春和平解放,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结束。10月23日至25日,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顽强堵住了国民党军西进南下的退路,取得黑山阻击战胜利。26日拂晓至28日,全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10万余人,辽沈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11月1日向沈阳发起攻击,2日解放沈阳,当天还解放了营口,至此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歼敌472300余人。辽沈战役的胜利,彻底完成了党的七大提出的战略方针,使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达到了胜利转折的顶峰,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进程,也使我党我军拥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

辽沈战役纪念馆社教部主任王竹告诉记者,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全面反映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辽宁省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场馆,纪念馆肩负着把党的历史挖掘好、总结好、传承好的重任,全馆工作人员将立足岗位,担负起这份光荣的使命,细化宣讲内容,丰富宣讲形式,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使辽沈战役纪念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爱国情怀、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阵地。

文字来源 | 锦州日报

摄影记者|王萱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一场战役改变历史,一座丰碑铭记英魂

锦州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多年来的一个愿望,虽然行程很紧,还是抽出了一点时间前去拜访。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让我们对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这场决定未来的战役有了更直观深刻的了解。这是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重要战役,也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生活。展馆通过精心的策划布置,详实的实物和资料展示,把参观者带进了那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

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这一组雕塑。主题雕塑《决战决胜》,采用仿铜高浮雕,以人民解放军突破城垣的瞬间为创作背景,表现出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勇往直前、胜利进军的雄伟气势。前言卧碑以东北地形为创作契机,叠现在冲破倒塌的残垣之上,暗寓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整个雕塑将历史的瞬间凝聚成永恒,居高临下,大气磅礴,极具视觉冲击力。

纪念馆内为四个部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首先参观的是战史馆,主要介绍的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里面陈列着战争时期我军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枪炮以及生活用品等。

东北是一片广袤富庶的土地,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因而也成为各种势力觊觎的目标。几十年来,沙俄、苏联日本、军阀、国民党先后登场,都把这里作为重要的战略根据地,你争我夺,战乱不断。锦州是东北与关内联系的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举行辽沈战役的战略决策等一系列方针,是取得辽沈战役胜利的决定性因素。1948年9月7日,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要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集中主力攻克锦州,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境内加以各个歼灭。东北野战军贯彻执行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针对蒋介石“死守待援”的战略企图,采取“攻锦打援”的战略部署,集中主力25万大军围攻锦州。

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整个战役经历了攻克锦州,解放长春;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营口三个阶段,历时52天,共歼灭敌人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观战史馆之后,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支前馆。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级党政机构,积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援解放战争。东北广大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的伟大号召下,积极动员起来,努力发展生产,踊跃参军参战,奋勇支援前线。东北解放战争中,东北地区共参军160万人,出动民工313万人,担架20万副,交纳粮食450万吨。百万青年参军上战场,男女老少送公粮、缝军衣、做军鞋、照顾伤病员。百万民工冒着枪林弹雨,架桥铺路,运送物资,抢运伤员,军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在广阔的东北战场上,呈现了军民团结战斗的壮丽图景,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该馆最早成立于1959年1月。其前身是辽宁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锦州办事处、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设在锦州老城区古塔脚下的大广济寺古建筑内,即现在的锦州市博物馆院内。1963年10月,第一个基本陈列完成并开放。“文革”初期被迫闭馆,“九一三”事件后被撤销。1978年恢复,修改陈列后重新开放。

1985年4月中央批复修建新馆。新馆坐落于锦州市中心锦州火车站东侧云飞街铁路桥的北面,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北端,新馆于1988年10月31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开馆14年后,2002年底闭馆开始改陈改造,2004年11月2日改陈改造工程胜利竣工并重新开馆。馆名是由叶剑英同志于1978年10月题写的。

长期以来,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锦州市乃至全国对外接待的“红色名片”和“城市客厅”,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特别是新馆开放以来,辽沈战役纪念馆相继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辽宁五十佳景。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历史的丰碑,是人民的怀念。馆藏丰富的文物和史料,成为辽沈战役研究和展示中心。革命纪念性建筑与现代园林融为一体,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文化旅游的胜地。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东北军民 紧密团结,并肩战斗,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雄伟业绩。历经战争的长期考验和锻炼,人民解放军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不屈不挠,英勇奋战,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充分体现了高度的革命热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中,5万余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眠在白山黑水,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英烈馆以版面序列间隔,分割出两个孤形空间,通透深邃,寓示着英雄精神的升华。在效果上突出崇高静穆。内容上分领导人题词;英模风范,彪炳千秋;英烈风采,永垂青史和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四个部分,着重表现了卢锡勤等 91 位全国战斗英雄和朱瑞等 50 位烈士事迹,体现了后人对英烈们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悼念之情。

全景画是博物馆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将绘画、塑行、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视听效果,真实、形象地再现历史的某一场面。现在,世界上约有48幅全景画,大型的更是屈指可数。中国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全景画是我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行列。

《攻克锦州》全景画,画面高16.1米,周长122.24米,总面积1968平方米,重量达4吨。巨幅的环形画面,将观众包围在看台上。这是全景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形式的一个特点。看台距离画面13米,这个距离使观众无法辨别地面塑型中的形象和画布上的形象之间的差别,并产生广阔的视野,从而使全景画获得最好的视觉效果。所有的绘画都有边缘,是一幅幅独立存在的,使观众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幅画。而《攻克锦州》全景画的巨大环形画面首尾相接,边缘被多种方法巧妙地遮住,和地面塑型结合在一起,使观众觉得面对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有广阔空间的真实的景观。这是全景画重要的艺术手段,也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再现了1948年10月14-15日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31小时激战。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英烈们令人回肠荡气的壮举,使观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为了使画面更加丰富,攻克锦州全景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人民支前、塔山阻击战等内容组织在画面中,使攻克锦州全景画表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性。攻克锦州全景画馆还采用了现代立体音响技术,把解说和表现战争的声响合成,当观众欣赏全景画时,能同时听到和画面形象相一致的方位传来的解说声、爆炸声、喊杀声、马达轰鸣声,使全景画表现的战斗气氛更为浓烈。

艺术家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高度写实的油画技巧,把宏大战争场面,组织在一个环形画面中。这个多视点的构图安排得十分妥帖,山川、河流、建筑、战斗描绘得历历在目。艺术家运用绘画的透视法则创造了开阔的空间,还巧妙地运用丰富多变而统一的色彩,创造了一个符合季节、时间和战场气氛的巨大的空间环境,准确地表现了锦州地区深秋季节下午2点的色调气氛,以及特定时间内阳光照射下处于不同方位中的地面、房屋、山坡和天空的色彩变化。同时,艺术家运用色彩的远近透视,将空间层次推远,从而使画面产生了动人的空间感。处于不同位置上各种物体的尺度变化,以及地面塑型上的物体尺度都安排得十分合理,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开阔的空间形象。《攻克锦州》全景画的从近处到极远处,从顺光到逆光部位的绘画手法,都极其清晰有力,特别是离观众较近的人物形象,采取了粗狂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画的北面,表现的是我军北突击集团第2、第3纵队及第6纵队17师、炮纵主力是封锁敌军机场,攻打合成燃料厂,攻克配水池、亮甲山、突破北面城垣等战斗场面,突出描绘了爆破英雄梁士英雄梁士英舍身炸碉堡 ,赵兴元率战士浴血奋战,捣毁敌人“第二凡尔登”,尖刀排长李世贵率先登上城垣,黄德福在炮火、浓 烟中,高举红旗屹立如山,董来扶驾驶“功臣号”坦克向敌人阵地冲锋的英雄形象和壮烈情景。众多的支前群众冒着枪林弹雨抬担架、救护伤员。

画的南面,表现的是南、东突击集团第7、第9、第8纵队在炮纵一部配合下,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突击,攻占敌军罕王殿山、老爷岭和紫荆山等据点,尖刀连、突击连抢占突破口,迅速突破小凌河等处城垣。前赴后继,“四竖红旗”的勇士们的形象,各纵队冲进城区,向纵深勇猛穿插,攻击敌人防守据点,与敌人展开逐街逐巷争夺,攻占敌第6兵团司令部、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歼灭老城残敌的场面,在画中都得以充分体现。全景画再现了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10万锦州守敌,攻克了战略重地锦州,取得了辽沈战役关键性胜利的战斗过程。

参观即将结束,我们来到辽沈战役纪念塔脚下。塔顶是一座持枪振臂呐喊的青铜铸就的战士全身塑像,高6米,重18吨。塔身正面镶嵌着朱德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上刻录着五万多位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许许多多模糊的身影浮现在眼前。昔日的烽火硝烟已经远去,我们静静地感觉时光的流逝,心中感慨万千。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流血牺牲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这无数的烈士铸造了新中国的基石,历史不能忘记,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书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壮烈故事,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辽沈战役纪念馆携手志愿者 唱响礼赞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的精彩乐章

传承志愿文化 引领志愿服务 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

辽沈战役纪念馆携手志愿者

唱响礼赞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的精彩乐章

锦州新闻网讯(才永凤、记者宋春玲)“我是1943年生人,1965年开始先后在锦州市财政局、锦州市革委会等多家单位工作,退休前是锦州市医药公司的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兼第一副总经理。2013年开始我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已经当了6年的志愿者,算是志愿服务的“老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能继续为社会大众提供志愿服务我感到很荣幸,同时,我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辽沈战役纪念馆提供志愿服务的还有不少“新人”,我也会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共同做好咱们纪念馆的志愿服务工作,通过我们志愿者的努力,擦亮辽沈战役纪念馆这张锦州的“城市名片”。” 今年已经76周岁的讲解志愿者杨志洪老师说。

家住锦州市国和里的杨文利老师,退休前曾任锦州市食品公司冷冻厂的党支部书记,在辽沈战役纪念馆从事志愿讲解工作也已经6年多了。他说:“志愿者工作圆了我儿时的梦想,更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在我60岁以后的人生中,志愿讲解成为了我生活的主项,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至少到80岁!我想说,志愿者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也给我带来了快乐……”

辽沈战役纪念馆自2004年开始招募培训首批讲解志愿者,协助本馆宣教人员做好观众接待和陈列讲解工作,充分发挥在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中的阵地作用,开展志愿活动和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2016年暑期开始,先后举办四期以“红色记忆 薪火相传”为主题的“小讲解员公益培训”活动,全市共226名优秀小学生成为讲解志愿者队伍的新生力量。他们走进辽沈馆,走近红色资源,接受红色传统教育,讲述并传播红色故事,在社会各界获得好评如潮。他们的年均讲解场次多达534场,成为我市志愿服务社会的新亮点。通过少年儿童对志愿活动的参与,辽沈战役纪念馆进一步扩大了志愿者影响力,壮大了志愿者队伍,对发扬志愿者精神、促进和谐社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的构成更加多元化、社会化,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军事爱好者、历史学家、大学生等多样职业、多种素质的有生力量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讲解志愿者共251人,其中成人讲解志愿者25人。在他们当中涌现了许多优秀代表,他们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定期为市民及外地观众提供志愿讲解服务工作,增加社会和谐,提高市民文明程度,传递正能量信息。特别是杨志洪和杨文利老师一直坚守志愿讲解工作岗位至今,年平均讲解服务400小时以上。他们热爱讲解工作,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认真履行所签协议,出色地完成了各年度志愿者工作。他们的坚守与辛勤付出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辽沈战役纪念馆将充分发挥纪念馆宣传阵地作用,向各地来宾宣传锦州城市形象、宣讲历史文化。同时,将“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我先行”的理念纳入社会教育工作中,携手广大志愿者做志愿文化的传承者、做志愿服务的引领者、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践行者,唱响礼赞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精彩乐章;以更高的服务水平、更佳的服务态度,为锦州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