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红宫、红场是海丰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24000多平方米。她是大革命时期,以彭湃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并以红宫、红场为中心形成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成了中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红宫、红场于1961年国务院批准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宫、红场的革命史迹与彭湃的革命功绩日月同辉。彭湃1896年10月生于海丰县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1924年他受中共中央委派到广州首创农-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主任。他领导了海陆丰人民实行土地革命、成立总农会、领导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府。彭湃1929年8月24日在上海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8月30日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年仅33岁。红宫与红场相邻。红场原址是明代“社仓”,面积12150平方米。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前在该地兴建“红场”,作为庆祝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的会场。1927年12月1日,彭湃和红二师等领导在这里召开了有5万多人参加的“海丰人民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宣告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红场内,广场中间立彭湃同志的铜身塑像,该铜像于1986年10月纪念彭湃烈士诞辰90周年时,由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铸造,由徐向前元帅题字。铜像高3.2米,加上花岗岩垫座通高5.5米,座北朝南,气势昂然。红场内建有纪念亭,是纪念1928年元月由叶镛、徐向前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与由董朗、颜昌颐率领的南昌起义军红二师在这里与海丰工农革命军会师。纪念亭碑名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红宫紧邻红场的西侧。红宫原为明代学宫,于明洪武十二年(1329年)海丰知县郑源所建,面积185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灵星门、拱桥绊池、前殿、大成殿(又称“文届”)和两厢配殿,两厢配殿现保存有许多革命文物。大成殿是红宫的主体结构。1927年11月把会场四周都刷以红色,场内则用红布覆盖墙壁,代表红色政权,从此改称“红宫”。红宫内的大成殿,是当年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址。也是后来苏维埃政府活动地点。红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内现保存的革命文物有600多件。这些文物向我们展现了当年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不曲不挠、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革命圣地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人民南路13号。红宫原为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宫,始建于洪武十二年(1379),坐北朝南,现保存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等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240.7平方米。发展1927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夺取了政权。11月18~21日在学宫大成殿召开了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311名,中共中央委员彭湃同志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师长董朗、-表颜昌颐等同志在大会上发表演说。会议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等8项政治纲领,宣布成立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当时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此后,革命政权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红场旧址在红宫东侧,原为“东仓埔”,占地22000多平方米 ,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彭湃同志号召在此地兴建红场大门和司令台。大门门额上浮塑“红场”二个大字,为彭湃手书,两边浮塑有“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的对联,红场中央设有传声台。1927年12月1日在这里召开了5万多人参加的大会,庆祝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年1月2日董朗、颜昌熙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与叶镛、袁裕、徐向前等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在此胜利会师。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汕尾市海丰县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类型:历史建筑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8:30-16:30门票信息: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