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零陵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24年,时为泉陵侯城,后为泉陵县邑。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为零陵郡城。唐代建子城,城厢格局形成。宋嘉定间,刺史赵善谧增修里城,绍兴、开庆、景定年间三次修葺,筑砖质城墙,增两廓。明洪武六年(1373年),拓建砖石城,城厢周九里二十七步,高三丈余,阔一丈四尺五寸,雉堞2942个,城门,永州古城门、城墙遗址,永州古城门、城墙遗址简介,永州古城门、城墙遗址-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古城门、城墙遗址旅游指南
老北京的痕迹——西便门城墙遗址
我也是第一次到这里游览,转完以后感觉确实值得一看。西便门城墙遗迹,是老北京内城的西南角城垣,历史的沧桑岁月让它仅留100余米长的残迹。1987年北京市文物局把城墙进行了修复,保留7处断面遗迹,并修复了敌楼,改造周围环境,修建了“首都建设世纪碑”,使之成为现代文明、古代文化交融的北京城中一处景观。这座景观坐落在北京老二环由南向西拐弯处的马路快行线与慢行线之间,游人走地下通道可以看见出入口。
具体方位:公交,地铁长椿街站,下车往西即是---
红色地标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公元1153年,大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已经习惯了金中都的繁华生活,于是将金国的首都从白山黑水边上迁到了山环水绕的中都,也就是燕京,从此开启了北京作为中原王朝首都的历史。
公元1276年,蒙古忽必烈灭亡南宋,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大元,将首都定在了北联朔漠,南抵黄淮的北京,这里第一次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在元朝时,刘秉忠按照《周礼考工记》的记录,大肆营建了北京城,取名大都,这奠定了日后北京城的雏形。
1406年,燕王朱棣问鼎天下,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开始营建新的北京城,到1420年,北京内城全部修建完成。正统年间,国家财政充足,将原来北京城城墙加固,在夯土外包砖,并修建了9个城门的防御体系,南城墙从东到西依次为: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并在城池四角增设四个高大的角楼作为防御工事。
公元1644年,白山黑水来的满族人越过山海关,建立了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清朝,他们将繁花似锦的北京城再次定为首都,原封不动的继承了明朝留下来的北京城。1911年,清朝覆灭,民国时代,大量的外地人迁居北京城里,导致城市人口暴涨,为了方便出行,对北京城墙进行了小规模的拆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京再次成为首都,更大规模的人口涌入北京,使得北京整个城市拥挤不堪,北京城墙已经严重影响北京城市的发展,于是政府作出决定,拆除老北京城墙,到1969年底,北京城墙基本拆完,仅保留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德胜门箭楼和崇文门东边一段残破的城墙和角楼。
提起崇文门这段保留下来的城墙,还有一段轶事,崇文门东边为北京火车站,车站在城墙两边建立了很多民房供铁路职工居住,很多房屋直接以城墙为靠墙,而这段城墙的位置又因为在火车站范围里而得以保存,躲过了被拆毁的命运,这也正应了那句古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也是城墙毁坏非常严重。
进入新千年,国家物质生活日益丰富,随之而来的是精神层次的提高,进而也就从新审视了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北京城,于是就开始着手恢复老北京城的样貌,将这段隐藏于棚户区的明代城墙作为起点,开始修建一座以明城墙为主体的公园,城墙周边的居民积极响应号召,携手共建明城墙遗址公园。
经过几年的建设,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初步建成,一条长1.5公里的城墙矗立起来,很多城墙城砖都是北京市民捐赠,虽然无法恢复到原貌,但是残存的城墙也是一种诉说。
城墙马面
明城墙的东南角楼也得到了修复,成为明城墙遗址公园的一部分,在角楼里边有一个博物馆,展示了北京城内城九个城门和外城七个城门的原貌图片,还以图片,实物和模型的方式展示了北京城城防的旧事,似乎在向参观者诉说了古老北京的厚重历史。
在城墙南边,开辟了绿地,种植了很多槐树、月季、桃树等树木作为点缀,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花红柳绿、鸟语花香,行人往来,乐在其中。
东南角楼
城楼模型
拆拆建建,对对错错,此一时彼一时,拆有拆的理由,建有建的道理,这600年的城墙,见证了游牧民族的盛衰,见证了中原王朝的兴亡;她用厚重的城墙,抵抗英法联军的炮火,抵抗着八国联军的枪炮,抵抗着日本的蛮横入侵。
今天,她又将以包容的精神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北京城城墙遗存-西便门城墙遗址公园 闲走北京
西便门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桥区的三角地,是围绕明北京城城墙遗存而设立的公园,为西城区的区属公园。
公园内的明北京城城墙遗存在2013年作为"明北京城城墙遗存--西便门段"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明城墙在建国后被毁,现在残存下来的只有正阳门、正阳门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城角楼、内城的南城垣和西城垣残段。其中东南城角楼、内城的南城垣位于崇文区,也已经被辟为遗址公园,正阳门、德胜门箭楼也都对外开放。
西便门早在1952年就被拆除,是北京城第一个被完全拆除的城门。但阴差阳错的是,紧挨着西便门城楼东侧却有一段195米的城墙保存了下来,成为珍贵的明城墙遗址。1988年对这一段残存的城墙进行了修复,在原来的夯土墙外,包上了一层城墙砖,但保留7处断面遗迹,并复建了一座城楼。
城墙旁还立了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明北京城墙遗迹维修记》,看落款,发现这篇碑文“来头”不小:“侯仁之撰文,刘炳森书丹”。若干年后,这块碑也将成为珍贵的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