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格萨尔王庙

岭·格萨尔王庙

岭·格萨尔王庙就建在吉苏雅给康多的那块酷似青蛙的巨石旁。据有关资料记载,该庙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当时的林葱土司为纪念自己的先贤,特地在岭·格萨尔降生的地方修建的,同时还委派当地著名的噶玛噶举派寺庙--岔岔寺的-管理,所以,格萨尔王庙便成为岔岔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距大约为一公里左右。据说当时的格萨尔王庙内除塑有岭·格萨尔跨马征战的威武铜像,岭·格萨尔的爱妃珠牡和大将丹玛、辛巴等的泥塑像外,还有被林葱土司世代所珍藏的岭·格萨尔的象牙朱红印章,征战时期使用的铠甲、兵器,总管工绒查察根的家谱,大将年查阿登使用的宝剑,以及岭·格萨尔岳父使用过的轮珠等文物。

 庙内墙壁四周绘制了许多精美的壁画,"神庙四壁的壁画内容主要是:孟布东族〔又写为穆布董族〕的历史及岭六部上、中、下三十员大将、八十名英雄、十三位保护神、格萨尔的十八个妃子、岭葱土司家的历史等。壁画对以上这些丰富内容作了详尽、真实、细微的描绘。

约起!明天高县庆岭乡第三届荷花节开幕啦

幸福家园,荷和百年

醉“荷香四溢”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醉美文武,独领风骚。

醉“乡趣无穷”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纸鸢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童子柳荫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田间、地头、溪边、塘坝,搬包谷、摘葡萄、抓鲫鱼、钓龙虾、扛草龙、舞花船、行中式婚礼,那都是我们曾经年少的时光啊。

醉“食全食美”

全荷宴、银耳莲子羹、春酒三台、麻辣龙虾、有机葡萄、猪儿粑等你来品尝。

活动时间:6月30日至8月30日

(一)开幕式

1.开幕式时间:6月30日9:00—11:00

2.活动内容:文艺演出、民俗表演(中式婚礼文化展示)、大合唱《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和《我和我的祖国》、搬包谷、摘葡萄、抓鲫鱼、钓龙虾、扛草龙等多种形式活动。

摸 鱼 7月初—8月底

掰 玉 米 7月初—7月底

龙虾垂钩 7月初—8月底

莲子采摘 7月中旬—8月底

葡萄采摘 7月初—9月底

李子采摘 7月初—7月底

----地点:庆岭乡花漫岭景区、文武荷田景区

四、地理坐标

1.宜宾——高县——庆岭乡文武村

2.景区导览图

点亮“”

注:本文来源庆岭乡微旅游景区 ,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点击

蕉岭网红太行山森林公园来了一群人, 捋起袖子就....

12月29日上午,蕉岭县关爱老人协会庆祝元旦举行“庆元旦健康之行”徒步活动,组织志愿者前往蕉城太行山森林徒步5公里并沿途捡拾垃圾杂物,助力我县创文活动。

早上8点钟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在溪峰东路关爱老人协会办公室集合后出发,一行30多人(其中有二位小朋友参加)徒步前往太行山森林公园,沿途吸引了不少市民注目眼光。

去到太行山森林公园后略事休息后,在蕉岭县关爱老人协会傅运禄会长带领下志愿者们用自带垃圾袋分头行动捡拾起公园里的垃圾杂物,一群红马甲在山边草丛捡拾垃圾杂物的行动,赢得了在太行山森林公园里休闲的群众一致赞扬。

通过徒步活动志愿者队友们不仅加深了感情增进了认识,而且煅炼了身体,同时也为我县创文贡献一份力量。

据了解,位于蕉城东山村太行山森林公园,前些年在村里一些热心乡贤倡仪下,得到村民和村委会用上级领导支持下,向社会各界筹资建造太行山森林公园道路和避雨亭,许多蕉岭乡亲都曾为太行山公园捐款出力,今天的太行山森林公园建造更加漂亮了,成为蕉岭网红公园,在此,感谢爱心人士及当地东山村委组织修建工作。

通过徒步活动志愿者队友们不仅加深了感情增进了认识,而且煅炼了身体,同时也为我县创文贡献一份力量。

为志愿者点一个

声明:文中我们所转载的部分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云岭陈氏祠堂是如何作为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的?背后的故事都在这里!

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原为云岭陈氏祠堂。作为陈氏宗祠,是昔日陈家宗族聚会、议事、开祠堂祭家法及祭祖的地方。

1938年8月新四军进驻云岭后,开明的陈氏族人,将祠堂成为新四军大礼堂,从此陈氏宗祠为抗战作出了贡献,为中国革命的书写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如今这里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参观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军部大会堂是必须要去瞻仰的革命纪念场所。

陈氏宗祠建于清康熙年间,祠堂规模宏大、壮观,建筑面积占地2221平方米。应该说,凡中国古代的大宗祠有的格局,陈氏宗祠的建筑构件、建筑艺术特色、门窗天井的透气风格、雕梁画栋及斗拱栏杆等细部基本都包涵概括。也是泾县保存最大最好的祠堂之一。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祠堂为前、中、后三进,砖木结构,第一进正中设有一排木栅门,厅中有白色石柱两根,衬枋上雕有文曲星、武曲星,笑迎文人雅士,震慑门厅孽徒。祠堂正大门配有一对石鼓,左右两边侧门各安一副骑马石;门厅上方镌刻篆“福、禄、寿、禧”四个大字,夺目怡人;在上是清著名书法家赵绍祖墨宝“陈氏宗祠”白底黑字的巨型祠匾。

门厅后面设有一口大天井,天井四周木柱衬枋上的木雕青狮、白象、天神、人仙等。他们似行似坐,似立似蹲,各持其宝,各施其法、各展其威。中进大厅左右两侧水磨花砖墙上镶嵌着南宋大家朱熹题写的四个木雕大字,赫赫醒目,气氛庄严肃穆。

最后一进是两层楼房,前面有天井、水池。水池上有一座石拱桥,楼房底层的屏门上雕刻着“二十四孝”和戏曲图案,默默地叙述着祠堂文化。整个祠堂三进由低向高,寓有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之意。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部迁至云岭,这里即作为新四军大会堂。军队召开大型会议,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是举行军民联欢和战利品陈列展览的主要场所。

1939年春,周恩来曾在此给新四军指战员作过重要报告,强调新四军要“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陈氏宗祠的后进辟有“新四军在皖南”陈列展。

陈氏宗祠经过几次大修保护,其中最闻名的重要一次维修要属二十年代初,北洋政府时期。

当时,祠堂出现了整体倾斜,面临倒塌。陈氏家族请来四乡八邻的木匠,陈家大老爷有言在先,不动一砖一瓦,谁能“扶正”陈氏宗祠,赏银300大洋。几十个木匠跃跃欲试,迟迟不敢动手。

当时有位木匠叫罗桂志,家住离祠堂约三华里的丁家山村,老家湖北黄梅县人,从小在家拜得名师学过木工手艺,经过勤劳苦学,细心钻研,木工手艺超群,二十岁下江南,起先在青阳木镇做了两年木工,后来来到云岭丁家山开始了木工生活。罗木匠除修建房屋,配置家具外,还承接一些亭台楼阁的建造。罗木匠的木工技艺也越来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

面对摇摇欲坠的祠堂,罗木匠经过实地勘察,认真比对,胸有成竹,当着大伙人的面,自告奋勇声称自己有能力建正祠堂。木匠们投以怀疑的目光,对这位身材矮小的罗木匠既好奇又羡慕。陈家大老爷要求在场的族亲及木匠见证,不动一砖一瓦建正陈氏宗祠赏300大洋,若要损坏墙体和木柱,碰碎砖瓦不仅得不到赏金,还要加倍处罚。罗木匠不慌不忙,从容接受了这项艰巨任务。

第二天罗木匠就请来十几个民工,上山砍下几根大檀木,由民工集体抬下山。同时准备了几根30至50多米的粗麻绳,扶正那天,罗木匠在墙体外埋好檀树桩,从墙体窗户引进,用绳索拴紧祠堂梁柱,在另一头安装好撬棍,罗木匠喊着1、2、3开始,木工用力拨动撬棍,只见倾斜的祠堂在抖动,不一会儿,墙体的中线指标到达指定位置,祠堂建正了!祠堂外响起一遍遍欢呼声,人们奔走相告,纷纷称赞罗木匠创造了奇迹。陈大老爷高兴得手舞足蹈,指示手下大办酒席,以示庆贺。

喜宴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罗桂志木匠被安排在一席最高位就坐,大伙频频向他敬酒,称赞罗木匠技艺超群,名不虚传。罗木匠对陈大老爷的盛情款待感慨万千,当场表示,我只用木匠手艺做了我应该做的事,300元大洋我罗木匠分文不收,由陈大老爷留着,捐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穷困户、灾难户,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罗木匠的慈善义举、慷慨解囊,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罗木匠不仅品德高尚,技艺超群,他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后来罗木匠名气很大,他在云岭村开设了一家木匠铺,带过不少徒弟,他请雕刻师傅专门刻制了一方铁印,凡是罗木匠承包的工程,都要他亲自放样,填好尺寸,盖上大印,交手下施工,谁出了问题就由谁负责。

罗木匠因病逝世于解放初期,安葬于南陵县烟墩乡,他育有一子也做木匠,现已去世,目前两个孙子还在云岭居住,仍然从事木工手艺,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幸福而安逸的生活。

(作者系泾县政协文史委特约撰稿人,《绿色泾县》编辑部专版责编。本文图片由尹建生提供)

转自:宣城历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