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赫哲族博物馆位于同江市三江口“同三”公路零公里起点标志处东侧的天然林中。该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70平方米,2002年8月竣工对外开放。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是在赫哲族传统居住的撮罗子、地窖子基础上抽象设计出来的圆柱形尖顶式砖瓦结构。博物馆圆柱形外墙上金黄色浮雕生动地再现了赫哲族迁徙、御敌、狩猎、捕鱼、信仰(萨满)、艺术六个方面的场景。馆内为三层结构,馆藏文物1500余件。一楼主要以渔猎两大自然环境的展示为主。馆内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亲笔书写的馆名。二楼共十个单元,展示赫哲族悠久的历史和在开发边疆,捍卫边疆,尤其是在清代抗俄和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同时还展出了赫哲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赫哲族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楼主要展示同江市发展的成果。
赫哲族博物馆始建于2000年10月份,于2002年10月份正式向游人开放。博物馆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70平方米,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3万多人次。赫哲族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一座藏品较丰富,风格独特,能较为全面展示和介绍赫哲族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渔猎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民族博物馆,2006年被国家民委批准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本馆建筑风格是根据赫哲族的古老民居地窨子,马架子和撮罗子抽象设计而成的。博物馆圆柱形外墙浮雕生动地再现了赫哲族迁徙、御敌、狩猎、捕鱼、信仰、艺术六个方面的场景。馆内为三层式结构,有1个开放式展厅和10个壁橱式展览单元,展出面积约1100多平方米,现有文物及各类展品1500余件,展出的850余件展品中,有赫哲先人使用过的石斧、陶罐等,还有鱼皮衣裤、桦皮船、托日乞(托日乞是赫哲语,即狗拉雪橇)和118张反映赫哲族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生产生活的照片。
一楼主要以渔猎自然环境展示为主,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亲笔书写的馆名,有反映赫哲族民俗风情的6根彩绘柱及1根图腾柱。赫哲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现有人口4600余人,世居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富饶的三江流域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世界著名的湿地之一,她养育了赫哲族,也孕育了赫哲族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在解放前赫哲族的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在山林水域从事渔猎生产。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他们不仅以鱼、兽肉为食,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鱼皮、狍皮和鹿皮等兽皮制成,用鱼皮做衣服是赫哲族妇女的一大特长。由于赫哲人擅使犬,历史上对赫哲族曾有过“使犬国”的称谓。
二楼共十个展览单元,展示了赫哲族悠久的历史和在开发边疆、捍卫边疆,尤其是在清代抗俄和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同时还展出了赫哲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赫哲族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后,步入现代社会,但赫哲族生产仍以渔猎为主,在党和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已成功实现了向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转化。在长期的渔猎生产中赫哲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赫哲族无文字,但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目前在同江市赫哲人中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
三楼是同江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成果图片展。
这些年来,我馆在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同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建馆的宗 ,始终不忘收藏、展览、研究、利用的原则;并依托赫哲族博物馆,就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各类文化的交流,民族间的团结及地域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做了一些实际的工作。
该馆既能让您了解赫哲族的历史和今天,又能让您认识同江市这颗塞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