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级旅游景区
•泛舟水上,在青砖白墙间感受古老水乡的静谧,拍夕阳下的放生桥。
景点介绍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紧靠淀山湖风景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街道小巷间水路纵横,环境十分优雅。镇上有园林古迹等景点,还有众多传统特色小吃和小资店铺,是上海周边游览古镇的首选之地。
朱家角古镇不大,游览古镇步行即可,走马观花游玩一圈大概半天。从南侧出入口进入古镇后,首先会来到珠溪园和人文艺术馆。珠溪园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园林,现在免费开放。人文艺术馆则是一座造型独特的现代化白色建筑,里面用油画和雕塑的形式记录朱家角当地的历史文化。
经过人文艺术馆后便来到北大街上,这里步行的游客熙熙攘攘,街上有很多小吃店铺,著名的阿婆粽、古镇汤圆、酱猪蹄,还有各种精致的糕点都可以在这里吃到。
沿北大街向北慢慢逛,右侧有永丰桥、泰安桥等几座造型别致各不相同的小桥,河对岸是漕河街,街上沿河分布着大清邮局、王昶纪念馆、城隍庙、圆津禅寺等各个景点,可以一一游览参观。街上除了景点外还有很多小资店铺,著名的猫的天空之城书店也在这里。
北大街右侧有一座大桥横跨在主河道上,便是朱家角著名的放生桥。经过放生桥来到漕港河对岸,依然有小水路纵横,河边有小资店铺与各种小吃分布。而朱家角景点里最重点的课植园也在这里,课植园是集江南园林最精华部分修建的精美园林典范,可以进去一观。
特别提示
如果想要深入游玩古镇,可以在镇上住一晚。漕河街和课植园附近有多家特色客栈、青年旅舍和宾馆,价格由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环境古朴优雅。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
类型:古镇古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天
电话:021-59240077
开放时间:
古镇全天开放,内部景点8:30-16: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古镇免费开放,参观古镇内景点及游船可购买景点联票。四景点联票(不含游船)30元,八景点联票(不含游船)60元,八景点联票(含游船)80元。
交通
位于上海市西部、青浦区中南部,自驾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前往
1、自驾:市区—延安高架路—沪青平高速公路入城段(A9公路)—中春路—沪青平公路(318国道)
2、公共交通:人民广场乘沪朱高速快线、朱徐线、上朱线、青岑线、青枫线、青商线、青石线、青商专线、青小专线、青蒸专线、青金专线、松朱专线、沪朱专线、沪商专线、朱家角1路、朱家角2路、朱家角3路到朱家角汽车站下沿祥凝浜路西行至新风路右转,约1小时车程。
上海到朱家角古镇多少公里 上海到朱家角古镇怎么走
上海到朱家角古镇有46公里,朱家角古镇是上海周边古镇最有知名度的一个,不少上海本人地就喜欢周末自驾来这里度假。想要远离喧嚣的闹市,在青砖白墙间感受水乡的静谧,去朱家角古镇是个不错的选择。
上海朱家角古镇怎么去
去朱家角古镇的交通还是挺多方便的,可以在人民广场乘沪朱高速快线、朱徐线、上朱线、青岑线、青枫线、青商线、青石线、青商专线、青小专线、青蒸专线、青金专线、松朱专线、沪朱专线、沪商专线、朱家角1路、朱家角2路、朱家角3路等公交车在朱家角汽车站下车,可以说相当的方便了,周末可以带着一家人前往游玩。
朱家角怎么玩
朱家角古镇不大,游览古镇步行即可,走马观花游玩一圈大概半天。里面也有不少小景点可以慢慢的相关,像珠溪园、人文艺术馆、大清邮局、王昶纪念馆、城隍庙、圆津禅寺等各个小景点都可以逐一参观,如果想品尝美食小吃的话,直接就去北大街,街上有很多小吃店铺,著名的阿婆粽、古镇汤圆、酱猪蹄,还有各种精致的糕点都可以在这里吃到。
朱家角古镇丨规划与保护
青浦区朱家角镇
朱家角镇位于上海最大淡水湖淀山湖的东岸,全域总面积约 136.9 平方公里(含水域)。北临苏州昆山,西望苏州吴江,交通条件便利,处于上海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范围内,G50、沪青平公路等多条区域性主干道穿过,轨道交通 17 号线也于 2017 年通车运行。
朱家角镇历史悠久,早在 1700 多年前形成村落。之后,朱家角的城镇空间体现了各个发展时期的明显特征。在宋元至民国的水运时期,依托密布的河网水系,朱家角以布业著称江南,商贸日趋鼎盛,成为江南巨镇,古镇区平行于“人”字形河网形成“水运河道-商业街巷-民居街坊”的带状发展格局。上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朱家角进入乡镇工业发展时期,城镇的生活空间开始沿祥凝浜路和漕平路拓展,工业仓储用地沿淀浦河和朱泖河进行布局,在古镇区的外围形成了现在的“老镇区”。
2000 年,朱家角镇与沈巷镇合并,同时作为当时上海“一城九镇”唯一以江南水乡古镇风貌为特色的试点镇,朱家角镇进入旅游大发展时期,在上海古镇中知名度排名第一,再次受到世人瞩目。在这一时期,空间呈现出小汽车导向的拓展模式,空间向滨湖地区拓展,形成了新中式江南水乡风格的新镇区。
朱家角镇概况
1.朱家角镇在上海市以及青浦区空间区位示意
2.空间结构:“丰”轴链接六区,一环串联多点
(1)六区——六大功能分区
规划将朱家角镇全域划分为六大功能分区,分别是门户水乡区、休闲滨湖区、宜居新社区、健康产业区、新城生活区和水乡村落区。每个分区体现不同的功能与价值,门户水乡区是彰显传统水乡文化与空间特色的城镇门户区,休闲滨湖区是体现朱家角镇作为世界湖区新水乡的重要片区,健康产业区对原有传统乡镇工业进行转型升级、形成围绕健康产业产城融合的综合性片区,宜居新社区、新城生活区是承载朱家角镇宜居生活的重要片区,水乡村落区延续传统江南水乡乡土文化,重点打造幸福宜居的郊野新水乡。
(2)丰轴——三横一纵“丰”字型轴线系统
三横一纵“丰”字型轴线系统联系各个功能分区,同时通过“丰”轴与青浦新城、青西三镇实现区域联动。东西向形成区域联动发展轴线,包括以淀山湖大道为载体、串联区域生活服务功能的淀山湖新城发展轴,以淀浦河为载体、串联文化生态功能的淀浦河生态休闲轴,以沪青平公路为载体,串联旅游会议功能的沪青平区域服务轴。南北向形成城镇内部发展轴线,依托珠溪路形成串联南北两大板块的城镇发展轴。
(3) 一环——郊野联动环
依托绿湖路、淀山湖大道、朱天路和峰甸路构建串联特色乡村的景观环路。通过一环联动城镇与外围田野村落,进一步构建全域水乡。
(4) 多点——郊野村落节点
郊野联动环路串联若干特色休闲乡村,作为外围郊野地区重点打造的特色村落。分别为以淀山湖为特色的淀峰村与淀山湖一村,生态片林景观为特色的安庄村,以特色农庄景园为特色的张马村,以体验农庄为特色的王金村,以三分荡森林景观为特色的横江村和以连片鱼塘为特色的山海桥村。
镇域自然与人文特色
水乡风貌特色
朱家角镇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特色主要概括如下:
清幽古朴的水乡风貌。
朱家角镇位于太湖流域下游,西临淀山湖,其北部有大淀湖、三分荡两个湖泊,淀浦河横贯镇区。朱家角水乡肌理具有细密、连续的形态特征。建筑体量、尺度,街道形态都是以人的尺度建立的,在临河地带形成相对柔和的人性空间。古镇以河道为骨架,依水成街,环水设市,因水成路,傍水为园,水把古镇、石驳岸、居民、商市连结在一起。沿河两岸,室宇丛密,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商务贸易、交通运输都围绕着水进行,构成了典型的清幽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落。古镇的建筑群落保存完好,镇内古香古色的明清时期街市,三泖渔庄、福履绥址等多处古宅,以及放生桥、课植园、城隍庙、圆津禅寺等众多名胜古迹,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韵味。
现状和保护
现状问题1.历史保护规划的实施力度不够,整体保护效果不够理想。
传统街巷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朱家角整体风貌必不可少的要素。随着朱家角历史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一部分历史街巷得到了修缮和改造,但大多数的街巷仍旧面临着各种破坏,包括自然的破坏和人为的破坏,有的街巷甚至被居民出于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改造得面目全非。
在规划实施中,由于政府缺乏统筹协调,造成了朱家角在历史风貌和景观保护上的“支离破碎”,部分街巷之间的风貌产生了较大的落差。而部分规划意图尚未落地或者实施存在一定的偏差,也使得古镇保护的整体效果不够理想。
2.开发建设项目与古镇风貌需进一步协调
部分新开发项目位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虽在规划设计中做出了一定努力,但对传统街区的文脉、肌理和风貌的延续仍不够理想。如部分商业广场,虽然在建筑外观风格上与传统风貌有所呼应,但在体量上却对周边古建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古镇区内部的交通增加了较大压力。
3.旅游开发不足,未形成品牌效应
旅游开发不足。首先是现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能力不足、质量不高。其次,旅游线路单一、组织差,只有放生桥一条路连接南北岸,连通性差,发展不均衡,北大街等局部地区游客过度聚集。游客的舒适感较差,拥挤疲惫。
朱家角尚未形成品牌效应。旅游业以观光型为主,缺少体验型业态。传统文化产业链低端,多数为扎肉、粽子、酱菜、特色糕点的贩卖。缺乏全天候的活动策划,缺乏特色民宿及快捷酒店,游客停留时间短,以周末、节假日及一日游为主。客源相对集中在长三角区域,全国知名度较低。
镇域保护与发展的目标与策略朱家角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总体定位是:将朱家角历史文化名镇打造为世界湖区的历史名镇、环境宜人的生活市镇、绿色生产的特色小镇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镇。
朱家角镇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为:
1.以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融合” 为目标,改善水乡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发挥绿地、林地、耕地、湿地、水面等的综合生态功能,构建多层次、功能复合的生态网络,维护生态安全,发展生态休闲型农业生产,提升朱家角镇生活环境品质。
2.有序实施城镇修补和有机更新 提升古镇居住环境品质。
坚持以人为本,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作为改善居住环境、建设宜居城镇的有效途径,通过古镇历史环境保护和街巷环境整治改善,全面提升古镇居住环境品质,配套完善相关服务设施,通过城镇修补和有机更新等手段促进社区活力的再生,使居民在物质环境与精神生活两方面能够保持归属感和自豪感。
3.以水乡文化为依托,发展综合度假旅游。
传承淀山湖地区丰富的江南水乡文化内涵,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优势,通过创建朱家角古镇国家 5A 级景区,推动商旅文互动融合发展,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度假区,努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湖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文化保护控制线1.文化保护控制线划定
朱家角镇内划定文化保护控制线,面积共计 571.8 公顷。其中历史文化保护线面积 179.7 公顷,公共文化服务控制线面积 3.4 公顷,自然文化景观控制线面积 388.7 公顷。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 对文化保护控制线实施分级管控,将历史文化保护线范围纳入紫线,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
2.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共 14 个,包括一个市级文保单位——张马村的泖塔和 13 个区级文保单位,分别为关王庙、九峰桥、云虹桥、放生桥、泰安桥、中和桥、福星桥、课植园、城隍庙、大清邮局旧址、涵大隆酱园、童天和国药号和席家住宅。保护文保单位及其控制范围内的建筑风貌和空间格局。
3.历史文化风貌区
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内的区域)主要是包括古镇和老镇在179.7 公顷的区域, 根据《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将该风貌区划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两个等级。
其中核心区主要指人字水系两侧 34 公顷的范围,该范围是保护建筑、保留历史建筑较为集中,空间格局保存完好,风貌特征明显,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对该区的控制应重点保持街区原有的街巷网络和空间格局;对现有道路和街巷进行改建时,应保持或者恢复原有道路和街巷格局和景观特征;对河道进行整治时,应保持或恢复沿岸的历史景观特征和历史景观要素。同时,不得新建工业企业,现有妨碍本风貌区保护的工业企业,应当有计划迁移。另外,严格控制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新建、改建活动。
核心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后应当在体量、色彩、空间、格局、景观特征与周边历史风貌相协调,地上建筑面积总量不得超过现有地上部分建筑面积总量。建设控制范围是指核心区之外的区域,总面积为 145.7 公顷。对该区的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在高度、体量、色彩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控制,要求与本风貌区的风貌特色相协调,区内新建、扩建、改建道路、街巷和河道时,应当与本风貌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
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范围规划图
4.自然文化景观控制线
规划将镇域范围内五个特色乡村的村庄风貌保护控制范围纳入自然文化景观控制线内,分别为淀峰村、淀山湖一村、安庄村、张马村和王金村,自然文化景观控制线面积 388.7 公顷。其中,淀峰村与淀山湖一村是位于淀山湖沿岸的特色渔村,滨湖生态景观良好,渔业水乡特色明显;安庄村内拦路港以西分布有极具特色的水上森林景观,同时靠近拦路港两侧分布有大规模生态片林,水、田、林、湿地等生态资源突出,很好的体现了原生态的江南水乡特色;张马村、王金村基于自身的水乡基地, 开展寻梦园、蓝莓园等多个特色休闲农庄,特色农业优势突出。
另外,安庄村、张马村、王金村范围内有历史保留下来的圩田景观,圩田景观反映出江南地区农耕水利的先人智慧,代表了农耕文明的繁茂昌盛,是江南水乡村落地区村庄的历史记忆和特色景观。
对这类地区规划的功能定位为彰显江南水乡乡土文化、发展郊野特色休闲旅游的重要载体。规划对该类地区的水乡村落格局进行整体保护,包括进入村庄的路径、河道水系的水面与岸线、村庄院落与河道、街巷的空间关系、村落传统的江南水乡建筑风貌等。
在此基础上配套特色化的生态休闲体验设施,如特色民俗、旅游接待、特色商业餐饮等,发展郊野特色旅游休闲功能。利用圩区开发旅游休闲项目,如钓鱼、农业体验和团队训练等。
5.公共文化服务控制线
公共文化服务控制线总面积 3.4 公顷。其中,规划保留老镇内的朱家角影剧院,并在新镇中心位置新增一处占地 1.8 公顷的文化设施,作为新镇的文化活动中心。
镇域文化保护控制线规划图
古镇更新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朱家角古镇用地现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居住用地占比例较大,其中多以三类居住为主; 主要商业服务集中在河道两侧成线状分布,为外来游客提供服务较多;工业主要沿漕河港两侧以及东栅河两侧分布,许多亟待改造与置换。
未来古镇区的土地利用规划,重点将原有的大部分三类居住用地调整为特色二类居住用地,同时在居住地块内部增加广场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减少,原有职业学院、成人学校等搬迁。沿人字形河道两岸以及祥凝浜路两侧增加商住混合用地。原有工业用地功能升级,主要转变为旅馆用地和特色二类居住用地。社会停车场在保证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在祥凝浜路西侧增加一处。
道路交通规划古镇区内现状道路网结构简单,断头路较多,支路数量较少,未形成有序网络,漕港河两岸交通联系较差。核心保护区步行线路主要沿人字形河两侧呈线性排布,可选择性较小。
古镇内街巷空间格局和步行交通方式是江南水乡传统风貌的组成部分,本规划保护和延续传统的街巷空间格局和步行交通方式,规划形成连续的步行区域,以维护历史文化风貌,营造安全、舒适和愉悦的居住生活和观光旅游环境。
在步行系统方面,规划保留原有传统街巷,并在允许范围内新增步行巷道与现状街巷相联系;打通尚都里东侧、国家粮仓沿漕港河两岸的滨河步道;在特色居住地块内设置小型的人流集散和休憩广场。
在车行系统方面,规划在古镇区外围组织环路,减少古镇区的通过性交通;提高支路网密度以增加各地块的可达性;在核心保护区外围尽可能开辟辅助车行支路,应对古镇区内出行困难与消防隐患等问题。
社会停车场在保证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在祥凝浜路西侧增加一处。为了集约用地和避免大型停车场地对于传统城镇空间尺度的消极影响,应尽量采取地下停车方式。
公共设施规划目前古镇区内的基础教育设施包括珠溪中学、朱家角东湖中学、珠溪小学、朱家角胜利民办小学、朱家角镇中心幼儿园、胜利街幼儿园。文化活动设施包括朱家角人文艺术馆、王昶纪念馆以及大清邮局旧址。社会福利设施主要是青浦辅读学校。行政管理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管理站、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朱家角派出所、朱家角土地管理局、朱家角国税局第十一税务所。
针对古镇的定位与发展要求,规划在增加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旅游设施的基础上,针对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有以下措施:
(1) 教育设施
保证古镇基础教育,保留东湖中学、珠溪中学、朱家角镇中心幼儿园、朱家角小学,青浦辅读学校远期可以考虑搬迁。
(2) 文化活动设施
挖掘文化底蕴,保留朱家角人文艺术馆、王昶纪念馆以及大清邮局旧址。增加民居院落式的主题性文化展示场所。
(3) 行政管理和社区服务设施
保留原有公安局、税务局等行政管理设施,原有交通运输管理站以及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搬迁,社区服务设施保留现状。
住房改造和发展规划规划主要对不同类型的现状居住用地,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保护利用和改造。
对于“人”字河两侧的传统居住采用保护利用的原则进行修缮整治,形成特色居住片区;保留古镇区内的多层居住区,采取措施使其与传统风貌和谐,并整治多层居住建筑的外部环境; 胜利街、东市街东南端的部分工业、仓储用地调整为特色居住用地,并结合周边的多层居住片区,相应地配置居住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
绿化和公共空间规划现状绿化以住宅院落内部绿化为主,绿化覆盖率较高,但公园绿地比重较小,拥有少量古树名木; 现状公共空间主要是珠溪园、银杏广场、放生桥南桥头空间、城隍庙庙前广场、胜利街与东湖街交汇处的小广场等。
规划保护现有各种类型的公共空间,包括古镇区内的主要街巷和街巷收放空间,并积极提供新的公共空间。滨水空间步行道交汇处、桥头空间等等人流集聚区设置小型公共空间,增强空间层次变化, 充分利用滨水景观,形成有趣味、方便利用的公共空间网络。
用地布局规划图
水系规划图
公园绿地规划图
空间景观骨架图
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
基本原则
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保护朱家角镇各类、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传统工艺、传统产业、民风民俗等口述和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先为保护非物质遗产提供文化展示、科学研究的设施场所。
朱家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达的经济支撑起兴盛的文化,经过多年蕴积,朱家角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和人文因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水乡生活文化,并遗留了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朱家角得天独厚的珍贵资源。
古镇民风纯朴,依然保留着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活动,这些传统习俗和活动承载着浓浓的文化底蕴。朱家角千百年来依托密布的河道水网铸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特色,珠里兴市、摇快船、拳船、划龙船、灯游船、丝竹船、荡湖船、蚌舞、田歌、江南丝竹、吹打乐、莲湘舞、舞龙、秧歌、腰鼓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朱家角名人辈出,有清乾隆学者王昶、清光绪御医陈莲舫、清光绪名医小说家陆士谔、清末实业家蔡承烈、清末民国南社女诗人陆灵素、清末民国昆曲艺术家夏焕、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等。与知名人士相关的传说、习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体现了朱家角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深厚的积淀同时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朱家角行医的陆士谔写小说,富豪马氏重“课读”,私人兴办“一隅小学”。米寂极品、熏青豆牛踏扁青豆、酱菜、粽子、扎肉、糖藕、蜜清醇酒等特色食品与送灶君,上正梁,婚嫁、回门、催生、十二朝,做寿等也体现了朱家角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化。民间藏书也是朱家角的特色之一,体现了朱家角深厚的文化底蕴。
保护与利用方式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保护、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可以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群众基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和竞赛活动,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积极继承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与本地居民生活和游客活动结合,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结合古镇区的整治,对沿传统街巷建筑进行功能置换, 布置有关展示、表演场所,为传统文化提供适宜的空间,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出处《青浦区朱家角镇总体规划(2017-2035)》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之上海朱家角古镇
简介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是长江冲积形成的平原,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就形成了村落,宋、元时期形成了集市,地势平坦,较为适合耕地种植,其耕地面积达49066亩,被列为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从众口流传的“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只角”,就可以看出上海朱家角古镇的名声与盛景。古镇大街都是河道,弯弯曲曲,九曲回肠。是上海这座大都市里的一抹宁静,值得被小心保护、细细珍藏。丰富的历史文化、古典优雅的建筑、精美的刺绣、古董诗词画作、精美手工品、数不清的美食特产等,都在等着你哦~您还在等什么呢?
放生桥是上海最长、最高的五孔放生桥,是慈门寺僧放生之地,在桥的周边禁止渔人撒网捕鱼的,农历初一是朱家古镇专门定下的放生日期。一直延续至今,如果您在农历初一到古镇游玩就会看到很多老人在此放生积福。桥的下方就是坐船的渡口,河道两岸是明甭风格的民居,虽然古镇水系发达,可是桥并不多,宽敞的河道里,有很多游客泊在河畔,站在桥上一览古镇全景,古镇独特的魅力铺面而来,让你仿佛穿越时空,来到古镇旧时,街道上传来的叫卖声,深刻体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芸芸众生,我们只是其中的一员,在此桥上又在等待着与谁插肩而过,回眼万年呢?
课植园位于北首西井街,如同一个小型的拙政园,园名定为“课植”寓意为“课读之余,不忘耕种”之意,表达农业耕种和读书学习需要一起前进,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完美境界。园内假山怪石、绿树成荫、红砖绿瓦、小溪曲桥,共有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格局错落有致、独具匠心。
人文艺术馆
人文艺术馆分为6个展厅共两层,采用色彩鲜艳的油画和生动形象的雕像的艺术形式,分别展示了朱家古镇的历史文化、商镇市井和民俗传说,将朱家角的历史文化与商业旅游相结合,提升了朱家角古镇的文化内涵。
童天和药房
北大街的童天和药房与上海百年老店童涵春堂同宗是古代大药房,是江南著名的国药号之一。里面有一个土灶台,是古时候药童帮助客人煎药的地方,过去让堂的制药工具也整齐的摆放在陈列室内供游客参观。
圆津禅院建于元代,清顺治年间扩建修葺,寺内原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吸引众多文人雅客前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画墨宝,可惜年代久远,再加上朝代变更、战乱等,如今留下的少部分珍品分别被南京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青浦县博物馆收藏。如今的圆津禅院已经是被多次重建还原过的禅院了,还是值得一看,支持一下我国佛学。
大清邮局
大清邮局位置非常隐蔽,在一条很窄的老街上,不注意的话不太容易发现,里面也分为两层,介绍了我国邮政的来历和历史,基本可以追溯到秦、宋、明朝时期成立的驿站了,而更久之前的,比如商代,奴隶主为了保守秘密,会非常在残忍的在奴隶头上“写信”,而旧朝代的驿站也基本上只负责传递朝廷官方信息、战报之类,民间服务的基本没有,直至从清代才正式建立了邮局。馆内还摆设有一些古董字画和旧的信件、书籍,可以仔细观赏。
美食和工艺品
朱家角古镇街道两边有很多朴实的农民在卖自己家做的扎碲、阿婆粽、腐乳、米酒、走油蹄膀、年糕、牛肉干、米饼、乌梅、麦芽糖、八仙果、姜糖、状元饼、臭豆腐、东坡肉等,只多种你想象不到的美食,物美价廉,分量足简直是吃货的天堂。还有各种小巧精致的手工工艺品,是这些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您可以细细挑选,留作纪念品或者送给亲朋好友,都是不错的选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