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

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

AAAA级旅游景区

汉张留侯祠,俗称张良庙。是东汉末年,汉中王张鲁为纪念一代谋臣,汉初三杰之一张良而建。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本姓姬。秦始皇灭韩后,姬公子为报丧国之仇,重金聘求力士刺客,于博流沙欲以大椎击始皇,错中副车。事败后,避难至下邳,更名张良。

静卧于秦岭南坡紫柏山麓的张良庙,青山环抱,溪涧萦绕,实为人间仙境。曾是早期道教活动的胜地之一,陕南道教活动的中心。

经历代整修扩建,占在1.4万多平方米的张良庙如今有大小九个院落,殿、堂、楼、阁、亭、廊、桥、榭等多类古建筑,150余间房舍。主要景观有牌楼、进履桥、大山门、三清殿院、二山门、大殿院、北花园、拜石亭、迴云亭、南花园、第三洞天、草亭、云梯和授书楼等。其中屹立于大殿后山岭之巅的授书楼是庙内的最高建筑,掩映在紫柏青松间,急隐忽现于云海雾涛之中,犹如一座飘临凡界的仙阁。庙内布局匠心独运,建筑雕梁画栋,古韵依旧,香缠雾绕中似有仙踪可觅。古往今来,名人雅士皆醉心于此,对张良的惊叹和敬仰难计其祥。现存摩崖题刻51处,碑题39通,楹联40余幅,匾额面,如此丰富的人文景观亦令人叫绝。更有奇物,祠庙院内独有的拐竹可谓世间罕见。此竹主干近根部多有数节弯曲,离地三、五尽后便呈常态。倘将此幼竹移栽他处,即如普通一般,再不弯曲。

早在1965年,张良庙就被陕西省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张良庙紫柏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紫柏山又被列为陕西省三大名山之一,成为开发汉中市旅游资源的龙头。

该景区是由张良庙、紫柏山组成,集山岳、峡谷、洞坦、泉溪、云海、森林、高山草甸、珍奇动物、稀有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古代建筑、园林、摩崖石刻、古战场遗址、古文化风情、宗教文化于一体,形成陕南最大最独具魅力的旅游度假地,1993年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

张良庙,又名汉张良留侯祠。195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陕南融南方园林之秀丽与北方殿堂之宏伟于一炉的最大古建筑群,也是中国早期道教活动圣地之一,国家3A级景区。祠分九院,殿、亭、楼、阁俱全,雕梁画栋,典雅俏丽,规模宏大,技艺精良,可谓巧夺天工,举世罕见;四周五岭(光华、苇陀、青龙、凤凰、柴关)环抱,二水(青羊河、野羊河)夹流,松柏蓊郁,修竹摇曳,众鸟和鸣,泉音似琴,终年云缠雾绕,宛若“世外桃园”、“人间仙境”。当地有“张良庙赛过北京、柴关岭雾气腾腾”之说。

紫柏山,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景区风光秀丽,坑坦连片,溶洞奇特,山峰突兀,具有东险西秀,南奇北绝的特点,自古有“七十二洞、八十二坦、九十二峰”之说,相传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辟谷修道之地,也是道教活动圣地,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紫柏归来不看草”之说。

门票价格: 旺季:80淡季:45

咨询电话: 0916-3922786

邮编: 724100 景

区地址: 留坝县留侯镇

参拜张良庙

参拜张良庙

中国有诗圣、兵圣、商圣......,张良最适合谋圣的称号。论谋道,张良不是名气最大,可能大家出现在脑海里的智谋人物有 诸葛亮、 姜尚、范蠡、 萧何 ,未必会想起张良。主要是张良早早引退,不远引起世人关注,再一个是后世的文艺作品的宣传,如《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的渲染,名气也最大。

张良作为智谋人物,是历史上全身而退且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

张良的关键词:张良姓姬,出身牛掰,韩国五朝宰相家庭长大。刺杀秦始皇成功,隐姓埋名叫张良。从此研究学问,救项伯,给黄公略捡鞋被授书。在江苏沛县遇见刘邦鸿门宴楚河汉界,四面楚歌,封侯。商山四皓

统一天下后刘邦论功行赏,封张良三万户食邑。张良推辞,说,臣在留地与陛下相识,作为纪念,把留地封给我就ok了。看这马屁拍的 。儿子不解,张良说道:论军事韩信厉害,论治国萧何厉害,但他们都是专才,陛下是通才,知人善用。真正的帝王是孤独的,没有亲朋。不受封表示没有野心,不会对帝王构成威胁。所以该退了。

张良庙在G316旁边,从西安出发,走姜眉公路,途径衙岭。

秦岭山中还是清凉滴

分水岭

相士马跑一盘棋,老将在中笑嘻嘻。

空气清新,通透度不错

留坝县城标志性建筑--烟囱式温度计。

想当年位于大山深处的张良隐居处,在秦岭陈仓道和褒斜古道之间,靠近褒斜道。

门前的照壁是真家伙,保护的还可以,门前的大货车呼呼地。

上面就是授书楼

316国道和张良庙

花园

水是活水。

上山的路

茶香是穿着棉袄在拜张良。你热吗?

授书楼下的姜小哆

道士攀谈,一切都是原貌。

石径

石鱼

处是 第一到,第三没人争

全身而退的典范。

珍贵|百年前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张良庙是这样

(图为恩斯特·伯施曼)

恩斯特·伯施曼 (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国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柏林工业大学前身)教授,中国建筑摄影鼻祖,全面考察和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人。1906 年至 1909 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伯施曼跨越 14 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留下了 8000 张照片、2500 张草图、2000张拓片和1000页测绘记录。1932年,伯施曼受邀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通讯研究员。1933年至1935年间,被特聘为中国传统建筑遗产顾问。出版有《中国建筑》《中国祠堂》《塔》《普陀山》等作品。

本文摘自恩斯特·伯施曼所著——《中国祠堂》, 恩斯特·伯施曼早梁思成、林徽因20年,是全面考察记录中国古建筑第一人,此书是 研究中国祠堂建筑开山之作,书内由250余幅百年前祠堂珍贵照片、测绘草图,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位于紫柏山的庙台子

张良庙紧紧依靠着周边环境,却又不受其束缚。让山丘成为张良庙内涵的一部分,体现了张良庙不仅在外观上与自然相融合,在思想内涵上也与自然相通。同时,每处建筑仍然遵循着中国建筑艺术严谨的规则。

牌楼,庙台子的入口

牌楼坚实高大,是祠堂的第一道入口。从整体看,牌楼庄严肃穆,雄浑稳重。但细看其顶部,又别有一番灵动、浪漫的韵味。整个牌楼浑然一体,中央开间的高度高于左右两侧的开间。正中设置的拱形门是进出的通道,左右开间各虚设一扇窗户,窗上用烧制的陶土拼接成秀丽的图案,纹路变化多端,像提花地毯一样细腻丰富,使左右开间风格活泼,毫无沉闷之感。中央开间的横枋上有一块牌匾,牌匾位置垂直居中,落于左右开间窗户的拱形窗檐之上。这块入口正上方的牌匾上题有祠堂的名字:

汉张留侯祠

庙台子大山门内景

大山门是祠堂建筑群真正的入口,进入大山门即来到1号主庭。

庙台子 1 号主庭,左边为二山门,中间是供奉灵官与财神的亭子,右边为鼓楼

2号主庭的前殿,也就是二山门的后面,有一座小前庭,正对山门的是拜殿,然后是留侯殿。拜殿是留侯大殿前面的神殿。

拜殿

留侯殿

留侯殿旁边的小门直通一条小径。这条小径延伸到远处,与一条向上的台阶相连。张良庙最引人入胜之处是靠近西北道路花园,这里有供各级官员休息的房屋,还有记录张良事迹的石碑。

花园内的拱桥和鱼池

花园内的鱼池、松柏和小径

这座花园也是通向位于山崖顶端最重要的殿宇的必经之路。上山沿途有许多用石头或木头建成的小型殿宇,构造不一,有六角屋顶、四角屋顶、圆顶,用砖瓦或稻草遮盖。沿路向上走经过斜坡,登上陡峭的层层石阶,终于到达山顶上的空地,这里就是神人黄石公为张良授书之地。为了纪念此事,这座两层高的殿宇取名为“授书楼”。

从花园望向小丘上的授书楼:草亭(左上)、 授书楼(右上)、拜石亭(授书楼正下)和石亭(拜石亭右)

庙中随处可见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所题的诗作,有的写在纸上,有的刻在木头或者石碑上。这些文人利用在此停留的间歇创作诗歌,并将诗歌写成字体俊秀的 书法,赠予寺庙作为纪念。他们往往会亲自或者请人将自己的诗刻在石头上,他们给庙里捐香火钱的事迹也会被刻在石头上。正如中国人自己所说,现在这里的这些作品与其他著名祠庙内的诗词一样内涵丰富。这些诗词不仅体现了这些古代英雄的崇高地位,也证明了他们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更展现了中国人渊博的知识和富有生命力的诗歌艺术。

花园内客房的露台。草亭(左上)、拜石亭(中)和客房(右)

授书楼所在小丘的石阶

来源:张良庙

编辑:张 露

责编:尚小靖

审核:王 勇

汉中游记:张良庙访古

位于陕西留坝县秦岭南坡紫柏山麓的张良庙,左右双溪夹流,四周青山环抱,松柏蓊郁参天修竹涌翠滴绿,山巅云雾缭绕,自然风光如画。张良选中如此钟灵毓秀之地辟谷修道,足见其慧根独具了。

张良字子房,系战国七雄中韩国(今江苏邳县)人。先祖五世相韩,功不可磨灭。韩被秦灭,张良复仇心切,于博浪沙(今河南阳武县)椎击始皇未成,遂更名改姓逃匿下邳,巧遇仙人黄石公桥上坠鞋,张良三次拾履敬奉。黄又三次约会,察其胸志,认为“孺子可教”而授予《太公兵法》,后辅佐刘帮成就一代帝业,被封为留城(今江苏徐州留城)侯。但张良谢封辞禄,功成身退,跟随仙道赤松子(黄石公)隐居紫柏山修真养性,羽化成仙。后人修庙纪念,皆称“汉张留侯祠”。张良庙占地14200平方米,楼殿亭阁、厅廊室舍156问。与子房相关的牌楼、进履桥、三清殿、云梯、授书楼、拜石亭等建筑群倚山而立,气势恢宏,是陕南规模最大,自然风光绝佳的游览胜地。

经进履桥,进大山门,一座重檐八角楼端立正中,这是道家神祗中王灵官的殿宇。前方为三清殿,内有上清、中清、下清三大天神。下清即太上老君。相传公元前十世纪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至今陕西周至县楼观台,讲述《道德经》五千言。张遭陵据此经创立了道教,尊老子为教祖。

寻访中进入一个四合天井殿院,正殿大堂上端坐的便是丰颖谦和、聪慧睿智的张留侯金身塑像,仿佛还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正殿背后花园有一石凿泉池,名日“洗心池”,劝勉诚心求仙访道者必先涤去杂欲邪念,所谓“诚则灵”也。取典于黄石公圯桥授书故事的“拜石亭”就在花园西南角,亭前耸立着一通赫然夺目的“英雄神仙”巨碑,与石亭、竹篁、殿宇相辉映,令人生发出“亭前留竹影,小住即仙乡”之感悟。由此步云梯登攀,三弯两折可达授书楼,仰视凌空欲飞,高耸入云,如锷刺天。登楼凭栏俯瞰,群峰吐岚,云海沉浮,楼阁参差,亭台隐现。楼中黄石公手执云帚,正向张良孺子援书。

据《留坝厅志》载,紫柏山72洞,82坦。洞系天然石窟,坦为山腰小坪,洞坦相间,树庙交错,形成独特的山林石刹景观。其中第三洞天,洞口石门枋框成,洞内有南阳玉方桌石凳,是张良辟谷修仙时与赤松子下棋、诵经的地方。

洞外崖壁上有一条大鲤,相传鲁班弟子赵巧精心雕凿,不知何年飞来;亦有“碧波仙子”观奕归而化身之说,顿具几分神秘。

沿曲径石阶南下,无陡峭之险。须臾五云楼突兀而现。楼前南花园泻入一泓湖水,碧荷婷婷。湖畔一株梭罗神木,据传来自月宫仙境。主杆伸出三枝,挺而壮秀,得“汉三杰”美誉。另有两株奇松,表皮假像战袍铠甲,故名“铠甲松”。更奇的还是楼后的一片竹林,每株下部弯来折去,上部笔直端庄,代代如此,留下千古之谜。

正欲小憩,偶见一头石牛静卧竹林。此牛来自何处?一说东汉张道陵之孙张鲁在紫柏山建立天师堂,终日诵经,青烟袅袅,木鱼钟罄响彻天庭,老子喜闻教兴,令青牛驮送经典,刚到紫柏山下,狂风大作,青牛化为石牛;又说秦惠王欲吞蜀,特凿石牛,置金尾下,佯言石牛拉金,愿赠蜀王。蜀王贪财,遣众兵凿石山开道迎牛,秦遂灭蜀。后闯张良辟谷,石牛自寻主人,特为张良作骑,世人称为“仙牛”。两说皆情趣盎然,传之甚广……

游览至此,感慨万千。这里确是一方不施铅华的净地。《红楼梦》中有“一杯净土掩风流”之辞,即使是老子道主,最多不过赢得一方石碑、一座石塔而已。或许,人们之所以记住张良的名字,是因为留侯祠历史文物的存在,正所谓“人以庙传,庙以人名”。(枫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