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庄园

常家庄园

AAAA级旅游景区

山西榆次常家引,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成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作为坚持“学而优则贾”的儒商世家,常家非常重视子弟们的学术教育,家族中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除了深邃的儒文化内涵外,这里的艺术含量也很高。分布于各个大院的门式、窗饰、彩绘、匾额、楹联、砖雕、木雕、碑刻法贴等堪称晋商文化精品。

如果说乔家大院使山西的大院文化首次为国人知晓,那么常家庄园则把大院文化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位于太原东南晋中市榆次区的常家庄园,是清代晋商巨贾常氏一族的私家庄园。高大的堡门坐西朝东,名为郭艮吉,门外有条环墙的深宅大院小河,大门口架着白色石拱桥。正对着堡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石板街,所有修复的宅院都在街北一字排开。与宅院相应的还有百余亩集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园林——“静园”,园内有楼台阁榭,还有杏园与桑园,冬天湖上结着冰,春天时,满园杏林飘香。万里茶路:明弘治年间,常氏家族由太谷惠安迁到榆次车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朝,其鼎盛期长达150年之久。18世纪中期,常氏发现俄、蒙对茶叶的需求与日俱增,于是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开始,经陆运、水运、驼运,行程一万余里,最远到达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

旅游提示庄园处处存在细节,建筑、园林皆是精品,尤其是各种雕刻,需细细品味方觉妙处。比如庄园西门鱼跃龙门巨幅石雕;祠堂照壁240个寿字和和堂正院340个方篆家训。影壁都是雕刻珍品。游遍整个庄园,即使走马观花仍需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如果要细细品味,花费一天则是必需的。

交通:从太原市向东南方向沿108国道开车1小时左右到榆次,高速公路上有指示路标。

门票|开放时间:60元

开放时间:8:00-18:30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

类型:古迹民俗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54-2756789;0354-2756906

官方网站:http://www.cnchang.com/

开放时间:

8:00-18:30。

贵和堂为常万达次子常怀玗的儿子常秉郡居住的宅院。常秉郡,生于乾隆四十二年(1778),出生时正是其祖父年至花甲、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按照常万达公为其孙子(十秉)各建一堂并亲自起堂名的家族传闻,贵和堂老宅应建于乾隆末期。所以,贵和堂属于北常的十大老宅之一。大概是由于秉郡出生时,正逢祖父六十花甲,因此赐其一个“贵”字,得名为贵和堂。

在已修复庄园中,贵和堂有五个第一:首先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贵和堂原有八个院落,正院、后院、东新院、西新院、小书院等六个依次排列的院子已得到了修复;其次是得以保存的砖雕、木雕、石雕、彩绘保存完整,艺术品味也最高;三是这里有全庄园乃至全省各民居大院中最大的影壁;四是七开间的后楼是中国民居中最高档次的建筑;五是晋式明清家具陈设 类最齐全,品味也非常高;各种日用、摆设、装饰、器皿、家具多达一千余件套,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常氏起居文化。

常氏宗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常氏后裔中的一支常万玘(后称南常)和另一支常万达(后称北常)则分别建立起自己这一支系的祠堂,村人称之为“南祠堂”和“北祠堂”。由于历史原因,包括南祠堂在内的常家庄园南常部份已毁损殆尽、无法恢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只是常家的北祠堂了。

现存的北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它的修建历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它的院宽25米,七开间,进深长百余米,占地八亩。

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是现存中华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

石芸轩书院位于常家庄园后街中段北侧,是中国民居中规模最大的书院,因珍藏稀世珍品——石云轩法帖而得名。书院分前院和后院,是常家庄园里常家子弟学习的地方,前院是围廓式建筑,后院是藏书楼。前院由四亭三廊组成,东廊为“听雨楼法帖”、西廊为“常氏贵墨法帖”、正面廊为“石芸轩法帖”;后院南廊为《四十四帝后御笔帖》,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常氏家族拥有中国民居中最大的书院。名为“石芸轩书院”,该院位于北常后街中端,为园林式建筑,又是常家呤诗作画、陶冶情操和培养族中子第的书廊学府。书院由东、西两院和正面主楼三大部分组成,虽分为三院。整体上却连为一体。前院由四亭三廊组成,东廊为“听雨楼法帖”、西廊为“常氏贵墨法帖”、正面廊为“石芸轩法帖”,皆是中国书法艺术之珍品。石芸轩法帖后有御笔亭四十四帝后帖,均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文物价值。书院正面的主体建筑,为七开间两层“听雨楼”,取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是当年常家子弟呤诗作画,研读史书的场所。

院中苍松翠柏、虬槐劲竹,四季花木与楼、亭、廊、堂交相辉映;奇石点于树下,清池凿于庭中。私塾、小书房、大书院三者连为一体,儒商风骨尽得展现。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受博大精深儒商文化之熏陶,常氏族中一批批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向社会,许多都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商界精英、学界名流。

在构架精美,造型别致,飘逸着儒雅文化气息的大门两侧,围墙上嵌刻的“学海”两个字格外醒目。这两个字,传说是王拳之的手迹,字里行间更见其力透纸背的功力。“学海无涯苦作舟”,常氏将这两个大字赫然刻于书院大门两侧,其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而门帽上“贞而不谅”四个字出自于《论语》,其意是真正儒家在坚持正道讲究原则的同时,要做到不固执,顺应历史潮流。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常家对儒学的基本态度。

前院的四周,建有四厅三廊,这四亭分别以《论语》中的“邻有德”、“志於道”“学而思”、“思元邪”命名,是常氏子弟的琴亭、棋亭、书亭和画亭。正面廊中嵌有书法石刻的遗世珍宝——“石芸轩法帖”。此帖为清太谷隐士杜大统于嘉庆年间书写,汉白玉镑刻。其内容除仿王柔之草书和颜真卿、柳公权楷书的三体《兰亭序》外,占据中心位置的,就是杜大统酣畅隽秀、大气磅晴、自成一体的巨幅匾额用榜书。榜书共35条,每字25厘米见方。

如此大规模的榜书制碑本已世属罕见,而书法技艺又如此精湛秀美,这不仅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 已因为它一破“馆阁体”书碑而惊世骇俗,保留至今更成为稀世珍品。常家用“石芸轩”冠名书院,可见对此碑帖的重视。

常家庄园后花园—静园,被称做中国北派最大的私家园林!此园既被山湖水系连为一片,却又园中有园,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远近高低,自然成趣。

静园占地8万余平米,包含主园区和杏园、狮园、可园、遐园,园中处处体现“静”字特色,静中又有动,亭台楼阁、花园通道间点缀以小溪碧波,而且随处可见的格言警句、砖雕影壁、花木雕刻无不蕴含着主人对高雅艺术的偏爱,常家园林汇集南北园林之大成,既展现了北派园林之豪放,又飘逸着南方园林之妖美,被誉为“北国民居第一园”。狮园中形态各异的群狮、砖雕八卦影壁不可不看,实在让人大开眼界。

观稼阁系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常家庄园景区内建筑,建筑结构采用明三暗五格局,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表达了儒商世家关注民生疾苦、希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人本思想。

山西四大名园:常家庄园——儒商世家

常家庄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被称为“儒商世家”的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

格局

常家庄园是古典汉族民居的典范,其建筑气势恢弘、古朴壮观,表现出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传统艺术品位。始建于乾嘉年间,后多次修缮,占地60万平方米,有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小园林13处,建筑占原车辋村的一半。1947年,因战争被毁多处,后得到修复。常家庄园目前开放为原常家庄园遗存的半条街,共计12余万平方米,不及原面积的1/4。其中宅院4公顷、园林8公顷、附属房屋3公顷,庄墙12公里,形成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

沿革

1488年—1505年(明朝弘治年间),常家庄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常氏繁衍到第五六代时,正值明末清初,晋中商人崛起。清康熙年间开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常氏各户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房屋。

1681年(康熙二十年)左右,八世常威北上张家口,经营绸布生意,渐次发达,由行商到坐商,开设了“常布铺”,为常家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常威的长子常万圮、次子常万旺、三子常万达相继随同前往。除常万旺不善经商,留居落户张家口菜园村务农外,常万圮、常万达均继承父业。到乾隆朝及其后,两兄弟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跻身于巨商大贾行列,在故乡榆次车辋村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首先建成“世德堂”老院。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常万王圮、常万达分家析产,常家庄园开始大规模建设。常万圮留在村南祖居“世德堂”老院,称为“南常”。常万达在村北重新购地,填平废渠,建起了“世荣堂”,称为“北常”。从此,逐步形成“南常”和“北常”两大宅院建筑群。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近150年连年不断修筑,常家庄园形成了房屋5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7处、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其建筑面积占到车辋村的一半,在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民间以此与祁县乔家大院对比,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另外,常家在太原清徐县的姚家堡还拥有相当规模的宅院和地产。

1948年(民国37年),车辋村所在的榆次、太谷、徐沟三县交界地是晋中战役的主战场,“南常”主院“石头巷”遭到很大破坏,“北常”雍和堂正厅被毁。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常”宅院的全部、“北常”后街西面和南面的宅院,大多分配给贫苦农民居住,部分仍留给常氏后代居住;后街东面北侧的20多个院落收归山西省民政厅所有,安排山西第二残废军人疗养院占用。“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风行一时,常家庄园数以千计的影壁和砖、木、石雕被当作“四旧”破毁。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追求新式建筑,“南常”和“北常”宅院大部被拆除、改造。疗养院占用的“北常”部分宅院,虽然也有部分拆改,但大部分基本保持了原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晋商研究的兴起和深入,成立常家庄园开发指挥部,对其主体建筑按原貌修缮修复。2001年9月29日修缮完毕,正式向游人开放。

文化

儒为名高,贾为利厚。两者界线黑白分明,难以兼容并蓄。然而,山西商人却将儒文化融入到了商贾之中,为经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榆次富商常家,能使家族历经几百年久盛不衰,其成功的秘诀正在于此。”这是笔者在《喜看乔家大院,简说中华晋商》中的一个观点。当我们置身于常家庄园,观其恢宏特色建筑,品其文化智慧内涵,你不得不感奋:晋商常家不愧是商道上结合完美的儒商之家。

儒商,是指经商者不仅熟读儒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以儒恪守的信条,作为品德修养的根本,并将这一根本自觉地运用到商业活动与一切社会活动中去。也就是用儒家思想指导商业实践,并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明确的儒家伦理道德,实现其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这在十四条《常家家训》中亦有生动的体现。

漫步常家庄园,映入你眼帘的是规模壮观的常家祠堂,书香浓郁的石芸轩书院,文化辉映的贵和堂宅院,浓艳秀美的十亩杏林,清澈灵秀的大小湖溪,神韵毕现的各色山石,相映成趣的郁郁林木,传神点睛的楼阁亭榭,还有那彰显风骨的名人石册,佳对神品的楹联匾额,独具特色的雕画艺术。这,无不体现出主人的经济实力、文化品位和智慧财富。以饱满热情关注常家庄园的耿彦波先生向我们介绍说:儒商常家,一是恪守儒家节俭诚信为本的持家、修身、兴业之道,一贯恪守儒家的敬业精神。二是处事待人坚持以“和为贵”的平等观念,表现了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良好品质。三是注重教育,尊重儒学,保持良好的商业道德和做人原则,使其精英团队不断优化,经营方略高人一筹。四是捐助政府,为国尽忠,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输财任事,体现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治世思想。经笔者考证:从清乾隆年间八世常千获赠皇家修职郎开始到清朝灭亡,常氏有“功名”的男人132人,受封的女人100余人,仅诰命夫人就多达17个。从八世到十六世,常氏考取从进士到秀才者,多达146人。其中进士1人,举人10人。被誉为“常门鸿儒”的常家十四世常赞春,是集书画家、作家、教授于一身的鸿儒大家。以书法名重一世,曾在山西官场供职数年的常旭春,在辛亥革命后,辞官从商,担任保晋公司第四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要职,直到日寇入侵。据常家后代远居加拿大任山西同乡会会长的常崇敏老先生介绍:现常氏后代中任正副教授以上职务者达70余人,其中现成都大学就有一位。

秋光潋滟,庭院深深通幽处——常家庄园

常家庄园

秋光潋滟,庭院深深通幽处。

世间有这么一处地方,那里有着繁荣美盛的历史脚印,也有着庭院深深的幽静之所,那就是山西境内的——常家庄园。数百年的人文滋养,数代人的血脉浇灌,让这里非同一般的儒雅和文化,深深地烙印在这处民间巨宅的每一块影壁花墙砖雕彩绘之中。

秋光潋滟的季节,当您漫步于这片小天地中,红尘的喧嚣会远远地离您而去,铺面而来的历史斑驳印记,则会让您沉醉在儒雅的情怀之中,久久地不愿醒来。

而此时,若是有一场秋雨来袭,您可别慌,一定要站在屋檐之下,看这大气雄伟的古老庄园经历秋雨洗礼后,远处青翠愈翠,近处庭院更深,口鼻间都是清新的空气。这个时候,您一定会感到尘世的烟火都被这里洗的干干净净,整个人的灵魂也会焕然一新。

常家庄园

——时光迷蒙,百年浓墨重彩处。

今天,我们只要驱车一段时间,就有机会拨开历史那厚重的迷雾,走进常家庄园的深处,领略那两百余年绵绵不绝的浓墨重彩……

常家庄园位于山西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

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常氏在商儒互长,商业日益兴起之际的明末清初,开始了在车辋故里的宅第修建。常万达兄弟的事业如日中天,宅第建筑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万圮由南向北,建成一条街,俗称西街;万达在村北购置土地,建起一条新街,俗称后街。遂有常家两条街之称。经之后近二百年的完善,这两条街,深宅大院百余处房屋四千余间,楼房五十余幢,占地六十万平方米。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恢宏,蔚为壮观。另有七处园林,名花古木,高阁低亭,曲廊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实现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园。现已修复的四万平米宅第,八万平米园林,虽只占原规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园风格,再现了昔日风采。

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家庄园

——法帖余香,入石三分遗墨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到常家,可不仅仅是“行”,还要去“读”,您既要“行”在常家先人留下的沧桑历史中,还要“读”懂这儒脉文宗留下的袅袅文墨香气。

石芸轩书院

石芸轩”书院,可以说是常家的一道亮丽风景。在“学而优则贾”思想指导下,走出了一个个享誉一方的文化名流,一代代、一批批优秀的商业精英。书院正面的画廊上嵌着书法石刻中的瑰宝——石芸轩法帖,书院也因此而的名。

书院从结构上可划分为三院,从布局上则连为一体。院中苍松翠柏、虬槐劲竹,四季花木与楼、亭、廊、堂交相辉映;奇石点于树下,清池凿于庭中。私塾、小书房、大书院三者连为一体,儒商风骨尽得展现。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受博大精深之儒商文化之薰陶,常氏族中一批批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向社会,成为了令世人瞩目的商界精英、学界名流。

东廊为又一稀世珍宝——听雨楼法帖。收集了西晋到清中叶50多位书法家的作品,其中贺知章的《千字文》郭子仪的《后出师表》等已久不传于世。转过石芸轩法帖两旁的小门,西南是从夏禹到清宣统44个帝王后的墨迹亭。

走进石芸轩书院,也就是走进了常家书画金石博物馆。常氏名人碑刻,社会名流碑刻。传世稀珍—石芸轩法帖,四十四帝后的遗墨帖。这些巧夺天工的瀚墨书香;这些神飞灵动的诗词歌赋;这些世代相传的奇珍异宝展示着常家作为儒脉文宗的历史见证。

常家庄园

——怡情雅致,常家小径徘徊处。

读完文墨香气,我们不妨真正的闲适下来,来到常家庄园另一半绿色的图画里,也就是被称为“中国北方最大私家园林”的常家园林。秋日漫步其中,近看杨柳堆烟,远看青山隐隐,身边伴着迢迢流水,儒家独有的雅致氛围,给身心带来了难得的安宁和恬静。

静园

常家子弟,少则在家修心砺志,稍长便外出经商,奔走大漠,人人身经百事,看尽沧桑。故回归之后更加追求道家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修造了占地120余亩的私家园林——静园。

从常家的层层院落转出,一步踏入静 园之中,紧绷的心情刹那间得以放松。这里亭台错落,风清水辙,四季花草伴着奇石,南北相融透着灵性。无论是登高远瞩,还是湖边小憩、幽径遣怀,都有一种置生命于山水之间的感觉,真所谓入世学孔孟,出世学老庄。

观稼阁是静园内的标致性的建筑。五层楼高的观稼阁飞檐翘角,俊俏倜傥,遥望似闻铮铮琴韵之音,近觑则高而不傲;不管远观近觑,万木丛中观稼阁都显得分外妖饶。登楼远眺,极目处是吕梁、太行,自胸怀万里,恬天淡地。北观万顷良田,看草木荣枯,知时事盛衰,感人生荣辱。观稼阁前一池十亩春水静若碧玉,岸边依依垂柳轻摇万种风情。远观近望一步一景,景随人移,人随景动,一切师法自然,自然而然中便使自己的生命得到超越和升华。

从观稼阁缓步而下,一路逶迤东行,千年枣树,潺潺的琴溪,清澈见底的小石潭,野趣横生。狮园中形态各异的百头雄狮,杏园中的花木奇石,可园中的山水人物写意,等等融山入水的点缀,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再想象一下这人间仙境般的景致,如逢冬日的雪霁、春时的飞红、秋末之静谥,又会比这夏日之葱翠凭添多少诗意呢?由此,也可以体味来到常氏家族虽晨浮商海却又能淡泊心志的真谛。也难怪昔日儒士誉整座园林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的“八可”庄园。

常家庄园

——传世三雕,照壁窗花木石处。

如果要深入到常家庄园的内部,最好在庄园小住几日,又会得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常家庄园精工细做的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作品。与石芸轩的那些碑刻一样,具有传世的艺术魅力。

1

木雕作品

主要体现在梁枋、檩条、爪柱、斗拱等主要构架和撑木、挑头、梁垫、雀替、挂落等构件上。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平平安安,福禄寿喜,鹤鹿回春。百世其昌等等吉祥的意愿,转化成为有形有图的木雕作品。

2

石雕作品

常家庄园的石雕用材分青石与砂石两种,青石主要用于柱础和门镇石狮石鼓、石墩、石栏板、垂带、旗杆等。由于青石质地细腻,雕刻起来易于流畅,尤长于局部细致入微的刻画,所以庄园中的这部分石雕作品,一般来说,画面充盈,紧凑饱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富于装饰性,题材呈现多样化的风格。

狮子是庄园青石雕刻的又一大类别。众多的门墩石狮,经清代民间艺术家的大胆想象、沿承、夸张,这一艺术品成了宅第建筑中不可替代的装饰像,无论体量大小,均威武、高贵而又憨态可掬。为增强装饰效果,庄园的狮子形象大多头大脸阔,额隆颊丰,箕口肉鼻,前额突出,从秃顶式的头部到项背披有漩式鬣毛。胸饰缨络华饰,脖上挂有铃铛,形态俯首缩足。雌狮掌抚幼狮,有的还背负其子;雄狮脚踏绣球或嘴衔彩带,背负绣球,较多地汲取了民间传统舞狮艺术的成分,富有较强的乡土气息和喜庆风格。

3

砖雕作品

除了雕花、雕窗、雕照壁、雕八卦云鹤之外,常家庄园最让人惊叹的是,把千古美文用砖雕的形式,镌刻到了城门楼的两壁。使客人尚未进门,就感受到了眼前的这座大院。常氏传人,尤其是常赞春、 常煦春特别喜爱诗、词书法。所以在他们在世的时候,就命令工匠巧夺天工把这两幅传世美文雕刻在常家大院的大门两边。使我们后人可以看到,不仅仅领略到这两篇美文的深刻内涵,可以看到这种砖雕艺术作品的惊人动魄的力量。不仅仅是一座财雄天下的晋商古堡,更是一座傲视朝野的艺术画廊。

此时,庭院新雨淅沥,人间恰好又值清秋,气温宜人,正是游玩常家的好时节。而若有晴日,则是秋日高悬、风高云淡的滋味,再佐以这百年庄园的风情和韵味,岂不正是一桌异常丰盛的旅行“盛宴”?

自驾线路:

常家庄园位于晋中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距离省会太原市中心38公里、太原武宿立交桥晋中高速出口25公里、太长高速榆次口4公里、太原武宿飞机场28公里、游客可通过以下方式到达:

1、大同朔州五台山方向游客

大运高速武宿立交桥晋中出口下,沿太榆路、108国道至榆次东阳镇右转;或转太原南环绕城高速至小店再转入太长高速榆次出口下,沿108国道南行1公里至榆次东阳镇右转。

2、北京石家庄阳泉方向的游客

太旧(石太)高速太原武宿立交桥晋中出口下,沿太榆路、108国道至榆次东阳镇右转;或太旧(石太)高速至晋中转榆祁高速 (S60)再转太长高速(G55)榆次出口下,沿108国道南行1公里至榆次东阳镇右转。

3、郑州晋城长治方向游客

晋焦高速——长晋高速——太长高速榆次出口下,沿108国道南行1公里至榆次东阳镇右转。

4、西安运城临汾方向游客

大运高速祁县出口下至东观,沿108国道向北行驶至榆次东阳镇左转;或至晋中转榆祁高速 (S60)再转太长高速(G55)榆次出口下,沿108国道南行1公里至榆次东阳镇右转。

声 明

内容来源:常家庄园(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之山西常家庄园

众所周知,汉民居最“土豪”的庄园

当属——常家庄园,是被称为“儒商世家”的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

常家庄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晋中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距离山西省会太原市中心38公里,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常家庄园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

常家庄园

常万圮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

常家庄园

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常家庄园主要建筑和景观:分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

据当地人介绍,以前完整的常家庄园,就是一个单独的村庄,在村庄的四周不但有城墙,而且还有护城河。至今我们在庄园的景区门前还可以看到残存的护城河。

常家庄园的建筑设计:结合了江南园林的风格,不仅如此整个庄院还都透露出一股儒雅的气派,充满了文化底蕴,单看这里的建筑就足够震撼人心。

常家庄园

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在当时三晋民居建筑中屈指可数。

常家庄园

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王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常家庄园

常 家庄园之恢弘,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到的。跨过二丈五尺宽的拱型石桥,穿过七丈二尺高的堡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长达650米长的清代街道。长街的南北宅 院紧靠,无一条横向通道,形成了“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 关闭如一堂”的格局。洋洋洒洒60多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

经过200余年的陆续修建,不仅其宅院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井然有序的中华礼仪传统,而且有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余亩融儒、佛、道文化于一炉,庄园集南北风格之大成的园林。这一特色,为北方民居所罕见,在诸多晋商大院中更是绝无仅有,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在当时被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虽然现在常家庄园的面积不到当年的四分之一,但当我们在岁月的河床里寻觅时,坐落在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仍可让我们感受到常家昔日的雄风和不同凡响的儒雅。

当你漫步园林深处,看着各座小院里精致雅观的挑檐牌楼,精雕细琢的影壁花墙,你会忍不住驻足前行,是被其精良的工艺及建筑物上的吻、兽、雕花护脊等吸引,步入常家庄园就像翻开一本无声的史书,向人们诉说着常家往昔的荣衰。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品当地特色美食,赏美景,共享这大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