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岭位于辽宁东部,本溪市区南偏西80公里处,距其西北方向的辽阳市50公里,是本溪和辽阳的东西界山,南北则是连山关和下马塘和镇分界点,山高海拔969米,因山高而被称为摩天岭,也叫大高岭、太高岭或高岭。战争年代,它是军事要地,和平时期又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摩天岭巍峨雄浑横亘于辽东,自古即被喻为陆上屏障。仰视其峰脉,峻峭磅礴、峰壁如削,山高、石险、林密,既有成片的红松、落叶松,又有柞、桦、楸、椴、槐、曲柳等乔木组成的杂木林。灌本纵密、百荤丰茂。野兽穿行、群鸟飞窜、山鸽掠影。《全辽志》卷六、艺文下,有王之浩《高岭》五官律诗一首:“连山青嶂合,车马亦能通。涉献凝登汉,穿森乍蔽空”。可见山势之齐。又因四季变化,山色也各有不同。春日里山花怒放,布谷催鸣,山体一片翠绿。仲夏之际,山阳炎炎似火,山阴寒冷如冰。清康熙年同,左都御史,诗人揆叙曾过摩天岭吟诗“炎官过火山#正当空,峻岭摩天地势雄,区磴回环青霭处,乱山高下绿萌中。沈沈云合浑忘暑,栩栩身轻想御风,却笑白衣劳转战,只因异域尽来同”。如果说这是诗人的个人感觉,那么民国年间,诗人张之汉游摩天岭留诗道:“摩天群峭郁苍苍,勒马来登万仞风。山里桃花山背雪,一般风景有炎凉。”这并非文人夸张,而正是夏日对摩天岭的客观描述。如1974年6月(阳历),农历芒种时节,当人们正在铲头遍地时,响晴的天,突然摩天岭上空疾速飘来一块乌云,不一会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半个小时后雪过天晴景色如初。可见气候之异常。秋季来临,山中红叶闪闪,黄叶翻飞,山货野果缀满枝,呈现山的充实丰厚。仲秋时节,皓月当空,月光似散文诗似交响乐,令人着迷。冬日崇山峻岭。银装素裹,山陡雪滑,山野中时有野猪、猴子、狐狸、山鸡出没。这是当地村民狩猎的好季节,在没膝深的雪地、林间追逐猎物,可谓领有一番情趣。
摩天岭除主要峰脉具有特色外,其余脉峰石各显风姿。在山北面,下马塘的金家村杨家街小北山上,山高不足百米,而山头上有一“石人”,夏日藏于密林间,冬季才露真面目。夜观,简直一巨人站在山顶。小北山往西是辽阳的李家村,东边与八里长山相连,八里长山,山高50米左右,但山脉长4千米有余。为此人称“八里长山”,长山脚下是下马塘通往辽阳甜水镇的公路,也是从北面上摩天岭的通道之一。当然还有许多没有发现的奇峰怪石佳景,这就为我们开发留下了广阔的前景。
摩天岭有佛有道,但它却以军事要塞闻名,成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摩天岭昔日在山腰建有蟠龙寺和五峰观,可见佛、道早已占居此地。尤其是五峰观前山道险峻真可谓“一夫当观,万夫莫开”。因此,摩天岭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都战事繁多,史书有载。
古代,隋唐时,唐太宗李世民曾亲征高丽(今朝鲜),高丽王曾镇守摩天岭,后被大将薛仁贵率兵攻破,这段历史不仅史书有载,在古典小说《说唐》《薛家将》等书中都有传奇故事。在当地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唐二主征东”、“薛仁贵擒拿盖苏文”等传说。
近代,影响叫大的有两次战争。一是众人甲午战争。1894年10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1月12日军第一军第十旅团的一个大队,在金田少佐带领下进攻清军,清军守将聂士成以“巨炮当其冲,张旗帜丛林间,鸣鼓角为疑兵,时出载东”打得日军惊慌失措,败回连山关军营,同月26日,天降大雪,聂士成乘雪破敌营,清军收复连山关,直到第二年4月,中日签订 马关条约》时,日军也未能攻克摩天岭。这也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唯一未能攻破的地方。另一个是日俄战争。1904(清光绪三十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6月30日,日军第一军第二师团占领摩天岭,7月4日,俄军乘大雾向摩天岭发起进攻,日军拼力抵抗,战斗十分激烈,双方伤亡都很大,最后俄军被击败。17日,日军正式占据摩天岭。日本的著名作家,当时的战地记者二叶亭四迷,曾于8月22日在日本发表了《摩天岭-》的纪实性报道。
现代史上,1936年7月5日,抗联一师西征受阻后,返回途中,师部保卫秒年连一路经摩天岭,获悉日本前来堵截,便在山坡上埋伏起来。中午,日军饭时,抗联战士,向他们出击,十几分钟后,50名敌人,只有一个鬼子和一个翻译官逃跑,其余全被击毙。不久敌人大队人马上来围剿。一师参谋长李敏焕在战斗中头部中弹牺牲。入夜,在当地群众带领下,部队突出重围,返回根据地。摩天岭大捷威震东北,给日军沉重打击,鼓舞了东北的抗战士气。1985年市政府在这里修建了李敏焕烈士纪念碑以示纪念。
这就是摩天岭独特的人文资源,它既是一部战争史,也是一部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