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骑行景点 - 胶州骑马的地方
导读:胶州骑行景点 - 胶州骑马的地方 1. 胶州骑马的地方 2. 胶州哪里有骑马的地方 3. 胶州骑马的地方有哪些 4. 胶州马术俱乐部 5. 胶州骑马的地方在哪 6. 胶南骑马的地方
1. 胶州骑马的地方
【参考译文】
杜弼,字辅玄,中山郡曲阳人。杜弼幼年时就聪明敏慧,家境贫寒没有书籍可读,十二岁寄居郡学读书。同郡人甄琛时任定州刺史,到郡学考察面试学生,召见杜弼回答问题,应答如回声般快捷,甄琛对他的才智大加赞叹,认为很奇特,并命两个儿子甄楷、甄宽和他交朋友。州牧任城王元澄听说后召他前来询问,深加叹赏,称许他有辅佐帝王的才干。杜弼擅长书写公文书信,往往为当时同辈人所推重。孝昌初年,被推为太学博士。调任光州曲城县令,施政廉洁清明,被远近称赞。杜弼父亲在乡里,被贼人杀害,杜弼服丧六年。仪同窦泰西征,诏命杜弼监军。到窦泰战败自杀后,杜弼和他的部下六人,逃回陕州。
多次升任至大行台郎中,又被引进掌管机要政务,很受信任优待。他曾利用单独与神武帝一起的机会私下劝神武帝接受魏朝禅让,被神武帝举杖将他打跑。丞相府法曹辛子炎问事时称“取署”,子炎读“署”音为“树”音,神武帝恼恨他犯了讳,当面杖责他。杜弼进前劝说道:“孔子说‘征’就不说‘在’,子炎是可饶恕的。”神武帝骂道:“眼看着人家在生气,还要引经据典!”叱令他出去。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来,子炎也得到宽恕。
适逢梁贞阳侯萧明等人带兵进犯彭城,大都督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出兵征讨,诏令杜弼为军司,代理行台左丞。后来魏帝在显阳殿召集名僧讲说佛教理论,下令杜弼升坐主讲座位,没有人能难住他。魏帝叹服说:“这等贤能的人,如果生在孔子门下,又会怎么样呢!”
又以原任官职到郑州做事,尚未出发,被家中食客告发杜弼谋反,经审讯察验不是事实,很久才被宽赦,因此谢绝宾客往还。楚州人东方白额谋反,临海镇被贼帅张绰等所攻打,杜弼率领激励城中人众坚守,终于保全城池。文宣帝嘉奖他,命他代理海州刺史。后来被任命为胶州刺史。杜弼所到任职之处,清静廉洁,被官吏人们所怀念。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据一方的小国朝廷中多有纠正。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听到禅位的议论,还有谏诤之言。皇帝又曾经问杜弼:“治理国家当用什么人?”回答说:“鲜卑人只知骑马驾车,应当用中原人。”皇帝以为是讥讽自己。高德正居要职,杜弼不能谦让他,甚至当众面斥高德正。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说他的短处。又指使主书杜永珍秘密启奏杜弼在长史任上,受人请托,大办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杜弼依仗自己是旧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陈请。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积累处罚他,派使臣到州治斩杀他。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驿马追赶使臣,却没有赶上。
2. 胶州哪里有骑马的地方
匡源(1815―1881),清臣、学者。字木如,号鹤泉,胶州郭家庄人。清道光进士,继任翰林院编修,曾先后任江西、山西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1854年出任兵部右侍郎。1855年任吏部左侍郎,代理礼部尚书。1858年任军机大臣上行走,赐紫禁城骑马。1862年任随称赞襄政务大臣,咸丰帝病危,为顾命八大臣之一。同年,同治帝即位,两宫垂帘听政,慈棺罢匡源官,匡迁居济南。其后应聘为泺源书院山长,兼尚志书院山长,历时十七年。其著作有《珠云仙馆诗人钞》、《名山卧游录》、《奏议存稿》等
3. 胶州骑马的地方有哪些
匡 章,战国齐将领。又叫章子、匡子。齐威王时曾率军击退秦国进攻。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乘机派他率“五都之兵”(常备军)和北 之众攻燕,攻入燕都蓟城(北京),杀子之(燕王哙让位于子之)和燕王哙。齐军因行为残暴被迫撤走。前312年秦军侵齐,打到濮水(经山东郓城至茌平东入济水),齐将声子被俘,他败走。湣王即位,孟尝君为相,联合韩、魏攻楚。他率军在垂沙大败楚军,杀楚将唐沫。
匡 衡 (?-约前32),西汉臣、经学家。字稚圭,东海承县(今山东峄城)人。出身农家,少年好学,世传其凿壁偷光故事。精明博识,为众学者佩服。但因宣帝不喜儒术,仅官至太常掌故,补平原文学。元帝后,遂为博士、给事中,迁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又迁光禄勋、御史大夫。前36年,代韦玄为丞相,封乐安侯。认为民风败坏是因朝廷、官吏腐败,主张整治吏制,举贤良,罢奸佞,崇尚仁义礼让。后因兼并土地及奏劾中书令石显事被免为庶人,卒于家。
匡 咸,西汉臣。东海承(今山东峄城)人。匡衡之子。因家学渊源,深明经术,历位九卿。平帝元始三年为左冯翊。其家代有为博士之人。
匡 源 (1815-1881),清臣、学者。字木如,号鹤泉,胶州郭家庄人。清道光进士,继任翰林院编修,曾先后任江西、山西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1854年出任兵部右侍郎。1855年任吏部左侍郎,代理礼部尚书。1858年任军机大臣上行走,赐紫禁城骑马。1862年任随称赞襄政务大臣,咸丰帝病危,为顾命八大臣之一。同年,同治帝即位,两宫垂帘听政,慈棺罢匡源官,匡迁居济南。其后应聘为泺源书院山长,兼尚志书院山长,历时十七年。其著作有《珠云仙馆诗人钞》、《名山卧游录》、《奏议存稿》等。
其他匡姓名人有春秋时隐士匡裕;汉大臣匡昌;南朝宋齐间孝子匡昕;元将领匡才,名士匡国策;明大臣匡文贞、匡翼之,将领匡福,医学家匡愚,学者匡如桐;清大臣匡开益等。近当代匡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匡裕民、匡斌,政治家匡吉,数学家匡继昌,力学专家匡震邦,物理光家匡定波、匡光力,通信专家匡镜明,电子专家匡龙海,海洋学家匡国瑞,地球化学专家匡耀求,生物学家匡达人,动物学家匡溥人,植物学家匡廷云,建筑设计专家匡涌、匡振鶠,中药学家匡海学,医学家匡培根、匡调元、匡琴芳,心理学家匡培梓,教育家匡互生、匡亚明,哲学家匡萃坚,历史学家匡珊吉,社会学家匡长福,编辑家匡继先,作家匡文立,美术家匡剑,书画家匡亚夫,作曲家匡天齐,摄影师匡树山,戏剧演员匡冰颖,篮球运动员匡鲁彬等。
4. 胶州马术俱乐部
山东高速路况信息:
截至12月22日07时49分:因大雾,应交警要求:
G15沈海高速日照北、日照南、岚山、鲁苏省界站双向入口禁止七座以上大客车及危化品车辆通行。
G1511日兰高速嘉祥、济宁西、济宁北、济宁、兖州、曲阜南、泗水、泉林、菏泽新区、菏泽南、牡丹、曹县西收费站双向入口临时封闭;高里站兰考方向入口临时封闭。日照、西湖、龙山、莒县东、莒县、沂南、高里、费县、平邑、平邑东收费站双向入口七座客车及危化品车禁止通行。
G18荣乌高速沾化东、沾化西、滨州港、无棣收费站双向入口临时封闭;利津、陈庄、垦利北、垦利、东营北、东营、李庄、下营、昌邑、潍坊北、寿光东、寿光北、寿光西、双岛、北海收费站双向入口禁止七座以上大客车及危化品车辆通行。
G2京沪高速鲁冀站北京方向入口,乐陵南、乐陵西、乐陵北、商河、临邑、济阳北、济阳西收费站双向入口临时封闭;莱芜东、钢城、新泰东、蒙阴、孟良崮、青驼、临沂北、临沂、临沂南、兰陵、郯城、红花埠收费站北京方向入口 时封闭。鲁苏收费站北京方向入口七座以上客车及危化品车辆禁止上高速,新泰东、蒙阴、孟良崮、青驼、临沂北收费站上海方向入口七座以上客车及危化品车辆禁止上高速。
G20青银高速鲁冀站出入口临时封闭,高唐、高唐东、夏津站双向入口临时关闭。峡山、高密、胶州、蓝村、即墨双向入口间隔放行,青岛站银川方向入口间隔放行;青岛站银川方向入口,即墨、蓝村、胶州、高密、峡山、临淄、淄博、周村、邹平、潍坊东、潍坊、潍坊西、昌乐、寿光、青州东、青州西站双方向入口禁止危化品车辆和十九座以上客车通行;齐河北立交G20青银高速银川方向转G3京台高速北京方向匝道临时关闭。
G2001济南绕城高速济南西、济南南收费站入口临时关闭;遥墙、靳家、济阳、齐河东站双向入口禁止危化品车辆和十九座以上客车通行。
G22青兰高速张家坡、沂源东、沂源、鲁村收费站兰州方向7座以上客车和危化品车辆禁止。青岛西、青岛高新、河套、营海、崖逄、辛兴、诸城东、诸城、孟疃、诸葛、杨庄、辛庄收费站双向入口禁止7座以上客车和危化品车辆。青岛西、青岛高新、河套、营海、崖逄站禁止19座以上客车和危化品上高速。
G25长深高速古城、大高、滨州北、滨州、滨城、滨州南收费站双向入口临时封闭;广饶、大王、阳河站双向入口禁止危化品车辆和七座以上客车上高速。
G3京台高速鲁冀站出入口临时封闭,万德、泰安西、泰肥、满庄、宁阳东、滕州、滕州南、枣庄、峄城、曲阜北、曲阜、邹城、峄山站双向入口,德州、德州南、禹城、齐河、平原、平原南站台北方向入口临时关闭;禹城、齐河站台北方向入口间隔放行;K381(齐河北立交[G20青银高速]附近)北京方向主线临时关闭。
G35济广高速天桥、长清、孝里、平阴、平阴南、东平、梁山、嘉祥西、郓城南、郓城、菏泽新北、菏泽新东、定陶、古营集、曹县、豫鲁站收费站双向入口临时封闭;济南北站双向入口,济南站东向入口禁止危化品车辆和十九座以上客车通行。
G3W德上高速聊城北、聊城西、聊城南、莘县北、莘县、莘县南、莘县、古城、菏泽北、鄄城北、鄄城南、鄄城收费站双向入口临时封闭。
S1济聊高速茌平、茌平西、聊城开发区、聊城东、聊城、聊城西、冠县东、冠县、冠县西双向入口临时封闭;齐河南、齐河西、晏城收费站双向入口禁止七座以上客车及运输危化物品车辆上高速。
S12滨德高速无棣东、阳信、德州西、德州北、德州东、宁津、乐陵、庆云收费站双向入口临时封闭。
S14高邢高速高邢台方向冀鲁省界收费站出口间隔放行,高唐西、金郝庄、临清收费站邢台方向入口临时封闭,高唐西、金郝庄、临清收费站双向入口禁止危化品车辆及七座以上客车驶入高速公路。
S26莱泰高速莱芜南、莱芜西、杨庄、范缜、泰安收费站双向入口。
S29滨莱高速和庄收费站双向入口,苗山收费站滨州方向入口临时封闭。高青北、桓台、高青、淄博新区、淄川、博山站双向入口禁止危化品车辆及七座以上客车通行,淄博新区收费站出口分流莱芜方向车辆。
S31泰新高速泰安南、泰安东、新泰西、新泰南收费站双向入口临时封闭。
S32菏东高速菏泽西、东明收费站双向入口临时封闭。
S33济徐高速汶上西、汶上南收费站双向入口临时封闭;东平南收费站双向入口危化品车及七座以上客车禁止通行。
S38岚曹高速兰陵北、兰陵西、峄城东、峄城南、峄城西、枣庄新城站双向入口临时封闭。
S7201东营港疏港高速东营港、仙河 孤岛、马场、集贤站双向入口禁止危化品车辆及7座以上的客车通行。
S7801日照港疏港高速日照港收费站双向入口禁止危化品车辆及7座以上客车上高速。
S83枣庄连线高速公路枣庄东城、山亭南、木石收费站双向入口临时封闭。
S85胶州湾大桥李村河北、主线、李村河南站青岛方向入口禁止七座以上客车通行。
G18荣乌高速无棣收费站-鲁北收费站K612+000-K615+740乌海方向车流量大,主线有压车现象,请过往车辆减速慢行。
G25长深高速滨州北收费站-滨城收费站K1278+000-K1285+000深圳方向主线压车,在滨城站强制分流。
G35济广高速长清收费站-殷家林立交K55-K60济南方向因京台高速压车,导致主线压车,请过往车辆谨慎驾驶。
G2京沪高速蒙阴收费站-新泰东收费站K527+500北京方向发生一货车驶入边沟事故,占用应急车道,超车道及行车道可正常通行。请过往车辆减速慢行。
G25长深高速沂水北收费站-沂水收费站K1510深圳方向发生一货车撞击中央护栏事故,占用深圳方向应急车道和一条行车道及天津方向超车道和一条行车道,请过往车辆减速慢行。
S24威青高速辛安收费站-海阳西收费站K131+200威海方向一挂车故障,占用应急车道,行车道和超车道可缓慢通行,请过往车辆减速慢行。
G15沈海高速日照北收费站出口22车道、23车道、ETC车道,入口02车道、ETC车道封闭施工,请过往车辆选择其它车道通行。
G15沈海高速日照南收费站出口22车道因车道施工,临时封闭。
G15沈海高速岚山收费站因出口23车道施工,23车道临时封闭,请过往车辆减速慢行。
G15沈海高速鲁苏收费站出口21车道、27车道、28车道、29车道,因养护施工临时封闭。
G1511日兰高速平邑东收费站车道拓宽施工,出入口各有一车道可通行,请过往车辆减速慢行。
G1511日兰高速兖州收费站因路面施工,出口超宽车道无法通行,请超宽车辆择站绕行。
G18荣乌高速蓬莱西收费站出口超宽车道拓宽施工临时封闭,请出口超宽车辆择站绕行。
G18荣乌高速下营收费站因车道设备改造,出口21车道、入口01车道临时关闭,请过往车辆减速慢行。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12-22,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5. 胶州骑马的地方在哪
一、姓氏源流 司(Sī)姓源出有六: 1、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元命苞》。 2、出自以祖字为氏。据《左传》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 3、出自以人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 4、出自以官名为氏。据《尚友录》载,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周天子赐为官族,其支庶子孙遂为司姓。 5、亦出自以官名为氏。据《世本》载,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名为氏,姓司寇氏,司寇亥就是他的后裔,后改为单姓司。 6、出自复姓简化所改。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空、司功、司徒、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司姓始祖:司成。 二、迁徙分布 (缺)司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关于司姓的来,说法不一,但皆认同是来源于官名。《左传》上说,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司成。在《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司姓是郑国司臣之后,望族出于 顿丘。而《尚友录》上则说,程伯林父在周担任司马,周天子赐以官族,因而得姓。此外,根据《世本》的记载,司姓是卫灵公之子公子郢的后代,郢的子孙当了卫国的司寇,因此就以官为姓氏……等。据《姓氏考略》的考证,司氏的最早繁衍中心,是古代的顿丘,这个地名曾经出现过《诗经》之中。在春秋时代,顿丘是属于卫国的一个邑,到了战国时代又改为隶属于魏国,位置大约在今河南省浚县的西方,这是司姓子孙的发祥地。 三、历史名人 司居敬:元朝时恩县(今山东省平原县等地)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司允德:字执中,元朝时东阿人。自幼失父,伺侯母亲以孝见称。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母卒筑庐墓侧守孝,有鸣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司良辅:代州人,元代儒学正,笃学敦行,高隐不仕,家居教授程朱之学,为一方敬仰的学者。 司九经:字圣典,宁夏人。清朝将军,官至宣化总兵。一辈子骑马打仗,征川、滇、塞北及西藏,为朝廷平定边疆,过着艰苦的军旅生活,受人赞扬。 司昌龄:字静山(1726-?),贡生,高平石末村人,清学者。其祖为御史,其父司九经曾受业于陈文贞相国之门。司昌龄从小受儒学熏陶,乐善 古。少年时,他曾受业于丹阳名士丁苍恒先生,成年后,潜心著述,至老不倦,二十年足迹不入城市。雍正末年,本地官员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辞不赴试,家里藏书万卷,学富四方,高平学者多拜其为师。纂述凡数百卷,计有《十一史精华》、《古学精华》、《泫文备征》、《紫峰集》、《泫志拾遗》等书。县令曾聘请其主编县志,因年老而婉言谢绝,但其所著《泫志拾遗》多为后来修志者所采纳。归安名士沈树德与之情趣相投,共好古文,交往很深,沈树德曾感叹说“余不遇昌龄,谁知余者,昌龄不遇余亦谁知昌龄也”。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顿丘郡:晋武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浚县一带地区。 2、堂号 淮右堂:宋朝时候舒州团练司超,屡立战功,在蔡州、绛州、郑州、蕲州等地做官。这些地方都属淮河之右,他熟悉淮右江山的险易,所以打起仗来百战百胜。
6. 胶南骑马的地方
徐福,连续骗秦始皇两次的高人
徐福,字君房,秦朝时齐地人,当时的著名方士。其家乡现还不太明确,一般认为是今山东省龙口市徐福镇人,一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人,一说青岛胶南市人。
福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巿”,在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西元前219年,徐巿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巿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西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巿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可能 日本九州),他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不回来了。
后来各史书对徐福出海一事都有所记载,只是对所到达的地方说法不一。《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后汉书》“东夷列传”、《括地志》等书记载为直洲,但具体方位不详。到了五代的后周时,僧人义楚在《义楚六贴》的“城廓•日本”中,首次明确提到徐福最终到达的是日本,今日的秦氏(日本古代渡来豪族。)为其后代,并说徐福到达后,将富士山称为蓬莱。
龙口的传说
2200多年前,秦始皇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永久享有这样的权力,他妄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不断派人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一次,在秦始皇到泰山封禅完后, 东巡路过龙口——当时还叫作黄县,在当地一把手的安排下,方士徐福以地方名流的身份晋见了皇上,并随团继续考察。到了琅琊 (今胶南)的时候,徐福正式上书说渤海中有三神山,里面住着神仙,吃了山里的仙药,个个长生不老, 他愿意赴汤蹈火,为皇上取仙药。秦始皇很高兴,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命他入海求仙。 但没多久,徐福就回来了,说, 他见到了神仙,但是神仙嫌礼薄,需要美好的童男女和各种工匠用具作为献礼,才能得到仙药,秦始皇遂派500童男女随徐福再次出海。
第二年,泰始皇再次东巡,顺便来找徐福,虽然路上遇到了刺客张良用大铁锤袭击,但躲过一劫的他仍按原计划到达琅琊,可惜没见到 徐福。他再见到徐福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后, 他的第三次东巡。徐福依然没有找到仙药。 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本来就要拿到仙药了, 但是海上有大鱼护卫仙山,功败垂成。这次, 秦始皇亲目率领弓箭手到海上与大蛟鱼搏斗,杀了条大鲨鱼,兴冲冲的回去了,想这下子可好了,徐福终于可以拿到仙药了。但是, 他还是没有等到仙药,在返回咸阳的路上, 就病死了,他的手下为了篡位,密不发丧,全国人民都不知道,没有了借口的徐福一时也骑虎难下,于是在公元前210年,他带着浩浩荡荡的求仙团队漂洋过海,寻找虚无缥缈的三神山和灵丹妙药。从此,再未回到中原。
这个故事在龙口是家喻户晓,但它到底是真还是假?徐福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么?
故里之争
5月16日,离一年一度的龙口市徐福文化节还有两天的时间,这次已经是第七届了。届时,将在徐福园广场上为两座徐福雕像举行揭幕仪式,其中一座送给韩国济洲岛,立在徐福展示馆。龙口人一直认为徐福的故乡应该是龙口。
最早记录徐福事迹的是《史记》,作为当时西汉武帝时太史令的司马迁,距离徐福东渡的时间只有七八十年的时间,定是因为此事影响甚广,所以他在自己的不朽著作里记录了当时求仙这一盛况:“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司马迁说徐是齐地人。
在龙口市西北部有个徐福镇,镇因秦方士徐福而名,镇上有仿秦古祠——徐公祠。徐公祠不大,不过一个四合院,里面有徐福的雕像,和中外因徐福而进行的文化交流展示。“这里以前有个小庙,是当地人为纪念徐福建的。庙前就是徐格庄,据说就是徐福的老家。”徐公祠的管理人员李树植说。平时来这里参观的人并不多,但是,每来一个,李树植都会这样热情的告诉游客,龙口就是徐福的故乡。
司马迁没有说出徐福的籍贯。那龙口人为什么认为徐福的故里是龙口呢?这源于 《汉书·地理志》的记载:“ 东莱郡有县十七 ……,徐乡。”关于徐乡的由来,元代研究齐国史地的学者于钦在《齐乘》中说:“徐乡,盖以徐福求仙而得名。”《齐乘》被史学界推为善本,是全国名志之一。“乡”在秦代是一个行政区域单位,而徐乡县在汉代就是指黄县,今龙口市,龙口市保存了很多有关徐福的遗迹。譬如,徐姓是黄县的大姓;城东绛水河畔有一登瀛村,传说徐福东渡瀛洲时,就是从这里集结童男女开始启航的;风景优美的屺岛上立着徐福的雕像,屺岛原叫寄岛,因当年徐福东渡时,将母亲暂时安置在这个岛上而得名,当然,这也只是个传说。
但是,有关徐福的故乡还有另外一种说法。1982年6月,江苏赣榆县进行了一次地名普查,在县城北金山乡南一公里的地方发现一个叫“徐阜”的自然村。据当地人说,“徐阜”原名“徐福”,明清时仍称“徐福村”。另据出土文物可知,赣榆县在战国时属齐地, 秦时属琅琊郡。由此,位于今江苏赣榆县城北金山乡南一公里的徐阜村,也称是徐福故里。
这两种说法在目前史学界上争论颇多, 因为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一时争论不止。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纪念徐福活动的展开。
徐福东渡的原因
徐福,古称徐,以方士为业。古代的方士虽然在官方的正史中是以搞迷信为生的“三教九流”式的人物,但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懂得诸如医药、炼丹术、占星术、航海术等科学技术, 他们的行业特色决定了上可以接触帝王贵族,下可以联系平民百姓,在当时社会上是比较受瞩目的一群。而徐福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自战国至汉初,山东沿海的方士入海求仙风盛,多是为了迎合统治者长生不老的愿望。
但关于徐福东渡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他屡次出海,没求到仙药,却依然能在秦始皇的暴政下安然无恙。为何他能逃脱,而和他同时代的其他方士却因求药末果而被驱逐呢?龙口市文化局副局长、龙口市徐福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曲玉维认为,这一方面说明徐福当时的才能卓著,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他的东渡之旅不仅仅是求仙药这么简单,还有其他政治目的。
求仙药说。这是目前最为通行的说法。在秦代方士是很流行的。在齐地和燕地,这样的方士很多。战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时,便有大批齐、燕方士入海求蓬莱仙药。和徐福同时代的方士也有很多,像卢生、韩终、侯公等。徐福作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个,为始皇入海求药,是可能的。
避祸说。“秦始皇暴政,一部分人敢于揭竿而起,另一部分人就消极抵抗,在沿海地区,就有很多人向海外移民。徐福是知识分子, 他不满秦的暴政,但又无能为力, 于是表面上热衷于寻找仙药,实际上是寻找合适的机会移民。”山 东师范大学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朱亚非教授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汉书》中说:“徐福、韩 终之属多赍童男女人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唐代诗人汪遵《东海》诗也写道:“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舟 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作者把徐福入海不归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的武陵郡渔人避秦乱而移居桃花源之事。
复仇说。也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是为了报秦亡齐国之仇,消灭族之恨而策划的一次叛离始皇恶政统治的行动。
海外开发说。当时邹衍的大九州观点十分流行,认为在海外还有很大的疆土。 邹衍的大九州学说引导和鼓舞沿海的航海家、探险家积极地开发海外。秦始皇所向往的正是:凡是日月所照的地方,都是他的疆土;凡是人的足迹所到达的,都是他的臣民。于是,为 了扩大自己的版图,就打着求仙药的幌子,派徐福出海,实际上,却是为了实现自己疆土四至的理想。《吕氏春秋·为欲篇》也指出了当时秦国统治者的理想:“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不敢乱矣。”东至扶木就是东至扶桑,即后来所说的日本。这应该就是秦始皇对国家版图的宏伟目标。因此, “秦始皇东巡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东至扶桑的理想,而徐福探海东渡正是实观始皇理想宏愿的具体行动。直到后来,秦始皇老了,身体渐渐不行了,才更偏向于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曲玉维说。
徐福东渡何处
但是,秦始皇最终没有得到长生不老的丹药,而他满怀希望派出的求药团也一去不回。徐福带着三千人的队伍,长途跋涉,寻找传说中的三神山,最终,找到了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自立为王, 再也不愿意回家乡了。《史记》中 说,“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那徐福最终去了哪里呢?
徐福东渡是否到了日本,这是诸谜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 有学者认为,三神山一般是指日本国。日本还保存有很多有关徐福的遗迹,如徐福登陆地、徐福祠、徐福冢、徐福井等。其佐贺市、新宫市等地都被传为是徐福当年登陆日本的地方。 但也有学者认为徐福最终的目的地是韩国。因为韩国也有有关三神山和徐福东渡的传说和曾活动的遗迹。此外,还有说去了南洋的,也有说到了海南岛的,更有说到了美洲的。这种说法认为,徐福东渡是先到了日本,后来又到了美洲,并在美洲自立为王不归。檀香山遗留下带有中国篆书刻字的方形岩石, 旧金山附近有刻存中国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这些古代文物是当时徐福这批秦人经过时所遗留的。而墨西哥湾地区有批居住山区的黄种人,据称是秦采药人的后代。
曲玉维认为,徐福历经十年的准备,而且从小生活在沿海,一定会选择一种安全可行的航海路线,一方面要保证淡水和粮食的供应,一方面要避免大的风浪,所以他决定沿岛而行,最终的路线便是:从家乡北海岸的黄河营古 港启航东渡,经辽东半岛到朝鲜半岛,最后到达日本的北九州。
两千多年来,徐福到底去了哪里,依然争论不休。因为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其他地方,他们都怀念徐福。感激徐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在这些地方,世代传说着徐福教当地人种水稻、凿水井、制造农具、传播医药、纺织等知识的故事。尤其在日本,徐福集团的到来,给日本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日本从一直徘徊中的原始社会推向了奴隶社会。 于是,两千多年前徐福那次复杂的东渡,虽然让他如履薄冰, 但是今天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那次东渡成了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端,徐福也成为三国人民友好的化身。”朱亚非说。
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徐福其人以及东渡之事的研究,始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都曾有人在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
在近现代,早在“五·四”运动前夕的1918年,陶亚民先生首先发表了《徐福事考》一文,王辑五先生把研究徐福与研究中日海上交通史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当时一些著名史学家,如汪向荣、卫挺生等,也参与了这一研究。1981年,汪向荣先生再论“徐福东渡”,又重新掀起了徐福研究的热潮,而且一改其年轻时认为司马迁在《史记》里只是原原本本地记载了“方士们的不真实的宣传”,认为“徐福是实在的人物,他的入海是为了逃避始皇帝的虐政,是有计划的海外移民。”他还指出:若对中日关系史和日本古代史发展过程进行认真观察、探讨的话,也不 轻易地否定这一传说。近二十年来,这一研究取得了不少瞩目的成绩。一些中国有影响的史学元老和中青年史学工作者也对这一课题颇感兴趣。如复旦大学的吴杰教授、辽宁大学的孟宪仁教授、天津社科院的王金林教授、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的王勇教授等,都曾立著论述。另外象台湾的彭双松教授、日本的梅原猛教授、壹岐一郎教授、水野明教授等也都对这一课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然而,由于《史记》对徐福求仙事的记载“语焉不详”,使得这个历史事件成为一宗千古疑案,史学界不少人把它看成是一只烫手的山芋。近些年来,虽然有人试图从考古学、人类学、航海史等多角度来佐证这一历史事件,但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要说认同,只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确有徐福其人,二是确实下过海。至于其出身在何处,在哪儿出海,出过几次海,东渡的目的是什么,最后到的“平原广泽”究竟是什么地方,这一切还都是目前争论的焦点。因此,有些史学家就提出,单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徐福与日本的关系,容易陷入空论与臆测。
徐福“文化”的影响
其实,徐福传说,虚虚实实,历来是浮于中日两国史学界的棘手“谜案”,但又是游离于历史与文化之间的热门话题,徐福成了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一种独特文化。
在中国,自汉以下历代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撰文赋诗的不在少数。一生喜好探幽访奇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其《古风》(三)赋的正是“徐 载秦女,楼船几时回”;宋朝欧阳修的一首《日本刀歌》更是烂熟于中日人民心中;元朝的吴莱热衷于徐福传说,他泛舟东海,寻访古迹,写下了著名的《甬东山水古迹记》,把徐福在舟山群岛中的遗迹,一一记录下来,并写下了《听客话蓬莱山紫霞洞》、《听客话熊野徐福庙》等诗篇;明朝的宋濂、李东阴;清时的黄遵宪等也都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流传千古的诗篇。
终上所述,如果说徐福,作为一个历史命题还有诸多难解之谜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文化名题,早已在历史流变的进程中形成,并为中日韩乃至东北亚人民所接受。谁也不是提出徐福文化的始作俑者。而是事实告诉我们,徐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状况,对中日韩三国的交流与交往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在日本古代史上,绵延了6000多年的绳纹文化,在公元前三世纪前后突然中断了,日本列岛的文明进程,从石器时代一下跃入了金石并用时代,这一作用,来自于列岛以外的移民,是外来的大规模集体移民带来了新的文化。而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徐福出海求仙事又正发生在这一时期,这又不得不引起历史学家们的关注。但是,《史记》中对徐福去向的记载只有“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这么几个字,这平原广泽是哪儿?谁也不知道,以后又无令人信服的考古资料可以佐证。在日本,有文字记载的史料在公元七世纪才出现,对于古代文史,大多是以口碑形式流传下来的,其可信度也有限。因此,要确切地弄清是哪些集团从中国大陆带去先进文化,着实是有困难的。当时的中国正置列国纷争,连年征战,老百姓为逃避战乱,纷纷蹈海东渡。移民集团到达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又何止徐福一个。就在史学界,关于倭人始祖问题,历来也有“吴人后裔说”,“太伯后裔说”,“越人后裔说”,“徐福后裔说”,“骑马民族后裔说”等诸多观点,影响着日本历史发展的外来文化有吴越文化、齐鲁文化、通古斯文化等。因此,考察徐福文化的源头,真正的涵义在于文化的认同 和归属,这一认同和归属又以广泛的血缘交融为基础的。“徐福”仅仅是这一时期大陆移民集团的代名词,是一种文化源头的象征。
另外,自战国至秦汉,王侯将相大多热衷于神仙之道,故在历时几百年的入海求仙活动中,出现了像安期生、羡门高誓、韩众、卢生、少君等一大批方术之士。光是徐福入海求仙时就有三千童男女及无数百工相随,有几十条乃至上百条的船出海,就这一群体而言,也不可能首尾相随、同时出发、同到一个目的地的。因此,在中国一千多里的海岸线上,在日本有近30个地方都有徐福的传说,也就不奇怪了。徐福就成了这些方士群体、求仙队伍的代名词。我把其称为共名的徐福。
徐福与日本历史结合起来,从纯历史学的范畴到形成一种文化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流变的过程。自司马迁《史记》记载以后,东汉班固的《汉书》、晋陈寿的《三国志》、南宋范晔的《后汉书》都记载有徐福出海求仙的事迹,且不出《史记》内容的窠臼,所说徐福到过的祖州、瀛洲、夷洲、澶洲、 屿、蓬莱、方丈等地,均是虚无缥缈的。
徐福传说与日本之接轨,大约开始于隋唐时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日本派小野妹子来华,次年,隋炀帝派裴世清出访日本,裴世清在日本九州一带看到有一个风俗同于华夏的“秦王国”,于是就猜想,这大概是传闻徐福止住不归的“夷洲”,但又无法确定。之后,有人则把这个“秦王国”直接比定为日本。如明人薛俊蓍的《日本考略·沿革考》(成书于公元1530年)中说:“先秦时,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不得,惧诛止夷、澶二洲,号秦王国,属倭奴。故中国总呼曰‘徐倭’”。用肯定的语气直接说徐福到的夷、澶二洲“属倭奴”。
到了唐代,中日交往日趋频繁,人们发现日本的文物制度类似中国,颇存上古遗风,于是逐渐将徐福东渡之地锁定为日本。
在徐福与日本古代史结合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义楚的《义楚六帖》中的记载。五代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日本醍醐时代的真玄宗高僧弘顺大使(即宽辅和尚)来中国,与我国的义楚和尚相识,相交日益深厚,宽辅把流传在日本的关于徐福求仙到过日本的传说讲给义楚听,后来义楚把宽辅的这一口述内容,记载在他的《义楚六帖·城廓·日本》中:
“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山,亦名蓬莱,其山峻,三面是海,一朵上耸,顶有火烟,日中上有诸宝流下,夜则却上,常闻音乐。徐福止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在中国,徐福求仙到达日本,最终到达富士山的记载始见于此书,但这一记载也仅仅是一对异国友僧的交谈内容,也只是传说而言。然而,就是这样一则不经意的谈话记录,却成了以后徐福东渡到达日本的依据,传承授受,一直沿袭到了现在。
徐福文化历史流变中的另一突出现象就是徐福逐渐由人到神,徐福的史实记载内容逐渐被作为文人的创作而加以发挥,并且不断加以神话。徐福则逐渐成为一种不折不挠、无所不能的精神象征。这一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要数宋代李舫的《太平广记》中一段有关徐福的记载:徐福,字君房。不知何许人也。秦始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数有乌衔草覆死人面,皆登时活。有司奏闻始皇。始皇使使者赍此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云是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一名养神芝。其叶似菰,生不丛。一株可活千人。始皇于是谓可索得。因遣 及童男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寻祖洲不返,后不知所之。逮沈羲得道,黄老遣福为使者,乘白虎车,度世君司马生乘龙车。侍郎薄延之乘白鹿车,俱来迎羲而去。由是后人知福得道矣。又唐开元中,有士人患半身枯黑,御医张尚容等不能知。其人聚族言曰:“形体如是。宁可久耶?闻大海中有神仙,正当求仙方,可愈此疾。”宗族留之不可。因与侍者,赍粮至登州大海侧。遇空舟,乃赍所携。挂帆随风,可行十余日,近一孤岛。岛上有数万人,如朝谒状。须臾至岸。岸侧有妇人洗药,因问彼皆何者。妇人指云:“中心床坐,须鬓白者,徐君也。”又问:“徐君是谁?”妇人云:“君知秦始皇时徐福耶?”曰:“知之。”“此则是也。”顷之,众各散去。某遂登岸致谒,具语始末,求其医理。徐君曰:“汝之疾,遇我即生。”初以美饭哺之,器物皆奇小,某嫌其薄。君云:“能尽此,为再餐也,但恐不尽尔。”某连啖之,如数瓯物致饱。而饮亦以一小器盛酒,饮之致醉。翌日,以黑药数丸令食。食讫,痢黑汁数升,其疾乃愈。某求住奉事。徐君云:“尔有禄位,未宜即留。当以东风相送,无愁归路遥也。”复与黄药一袋,云:“此药善治一切病,还遇疾者,可以刀圭饮之。”某还,数日至登州。以药奏闻。时玄宗令有疾者服之,皆愈。
整个故事可谓神乎其神。
至于徐福东渡与中日关系的意象结合,则在历代的文学创作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三月,入唐僧空海回国途经越州,朱少乘、朱少瑞、鸿渐等人赋诗相送,唐僧人鸿渐写了一首《送空海上人朝谒后归日本国》:
禅居一海隔,乡路祖洲东。
到国宣周礼,朝天得僧风。
山冥鱼梵远,日正辱楼空。
人至非徐福,何由寄信通。
这大概是文献所见“祖州”、“徐福”与“日本”的意象结合的最早史料。
在此前后,以徐福求仙为题材的诗文也常出于名人之手笔,李白写过,皮日休写过,朱少瑞写过。在日本最有影响的要数宋代苏轼的《海漫漫》与欧阳修的《日本刀歌》。明清时期随着与日本交往的更加频繁,此类题材的诗文更是屡见不鲜,曾任日本大使馆参赞的黄遵宪写的《日本国志》中记载着徐福求仙事;曾任宁绍兵备道的薛福成在其《出使日记》中记录了其去新宫访徐福墓的经过。
名人题留,佳作倍出,虽然,不少作品对徐福描述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但这是徐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过去我们却因其是文学、是传说,并不是史实而被忽视,即惑只作一些佐证材料来加以引用,没有能够集中地、深入地、多角度地加以研究,发觉其更深的内涵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历史上曾都通过各种形式,各民族之间互相交流、交融,形成一个个复合的政治文化联体。
隋唐时期,是日本与我国交往的第一个高峰期,日本曾向我国派遣了二十多批遣隋使和遣唐使,我国也曾派遣过大量的迎送使节,两国友人、僧侣、学者之间的交往,时常以徐福文化作为一种友谊的象征而互相传颂、赞赏。日本的弘顺法师与我国的义楚和尚以谈徐福传说来颂扬中日人民的传统友谊;日本天台宗僧圆载,来华留学约40年后回国,他的好友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为他饯行,曾写有一首《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其中有:“无限属城为裸国,几多分界是澶洲”的诗句。也以徐福求仙事来揭示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无学祖元的第四代徒弟中津绝海来中国留学。明太祖知道后就在英武楼召见了他。谈话间,明太祖问起日本 野徐福庙古迹,中津绝海法师即席作了一首《应制赋三山》绝句:
熊野峰前徐福祠,满山药草雨余肥。
只今海上波涛稳,万里好风须早归。
明太祖看到这首诗后,兴致即起,当场步中津绝海诗韵和了一首:
熊野峰高血食祠,松根琥珀也应肥。
当年徐福求仙药,直到如今更不归。
1402年,明惠帝派遣禅僧道彝天伦和一庵一如出使日本,二位法师在日本碰到了中津绝海高僧,中津绝海捧示朱元璋御赐诗轴向两位中国法师求和诗。道彝天伦和一诗:
采药秦人旧有祠,春风几见术苗肥。
老僧曾到中华国,御笔题诗赐远归。
一庵一如也和诗:
挂锡龙河古佛祠,一生高洁厌轻肥。
赋诗诏入金銮殿,携得天香满袖归。
Hash:5c37c13a7685314006f703e8445f0a1e7aa84d6c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