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将教育部将劳动课程设置为高中必修课

“劳动重回育人目标之中让学生真正明白:劳动最光荣!

让学生真正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

让学生真正明白:实践出真知。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方案明确劳动为必修课程,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为2分,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3年内不少于40小时。

教育部的方案是落实在今年3月国务院推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真正明白:劳动最光荣把劳动列入高中的必修课,应该说是教育很重要的回归。现在,学生几乎全部的学习时间都用在了文化课上,基本与劳动无缘,导致了教育的“偏科,使一些学生对“劳动者最光荣”这一基本认识都产生了怀疑,价值观都出问题了!

学校通过开设劳动课,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目的性、计划性地安排学生参加日常生活的各项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接触到劳动者的酸甜苦辣,分享获得劳动成果的快乐,真正的体验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真正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幸福,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走向幸福的彼岸。

2.真正明白:天上不会掉陷饼!由于高中学习任务紧,连家务事学生都很少干,长此以往,许多人已经忘记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靠父母辛苦的劳动而来的。长期下去,会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只想吃好的,穿好的,享受好的,没有意识到这些好的成果,是怎么得来的,没有劳动意识,没有责任感。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劳动独特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淡化、弱化。

通过开设劳动课,培养青少年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高中阶段学习虽然紧张,也不能断掉这三年。通过各种劳动场景、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成果等客观存在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的劳动观念,艰苦奋斗的品质。

3.真正明白:实践出真知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学生学的知识也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中探究出来的。劳动教育不仅能磨练青少年的坚定意志、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培养学生诚信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力。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经历劳动的过程。让学生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发挥潜能,还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劳动课也确实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现在的高中学生来说,通过劳动课程的开设,让他们参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获得感,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谢谢阅读,一家之言,欢迎转评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f021b21ae5a94e5b90e19ca0d16841ec113f1bbb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