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云南出过哪几个将军
导读:抗战时期云南出过哪几个将军 民国时期镇守云南的将军都有谁!
抗战中,滇军中出现了卢汉、孙渡、张冲、鲁道源、范石生这样的抗日名将;也出现了唐淮源、寸性奇、王甲本这样的抗日烈士,却没有出过投降的将军,更没有出现过伪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崇高的民族情操,是滇军的骄傲,也是云南人民的光荣,这就是“滇军精神”,也是“云南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有“滇军素质已成为全国之冠”的赞誉,被蒋介石称之为“国之劲旅”。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共向国内输送兵力约40万,伤亡人数10万以上,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民众伤亡的数字。此外,征送中央军及其他杂项部队之兵,又约5万人。这对当时仅有900多万人口的云南省来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军队的给养完全由地方自筹,云南对整个中国的抗战做出了她最大的贡献。
民国时期镇守云南的将军都有谁!
李鸿祥(1879—1963年),陆军上将,护国名将,云南省长,北京总统府顾问,广东讨袁第一军军长,红塔区人; 谢汝翼(1879—1914年),陆军上将,护理(代理)云南都督,云南讲武堂校长,红塔区人; 金汉鼎(1891—1967年),陆军上将,滇军总司令,江川县人; 唐淮源(1885—1941年),陆军上将,抗日名将,国民党陆军第三军军长,江川县人; 罗佩金(1878—1922年),陆军上将,靖国军第一总司令,云南省长,广西省长(未到任),四川督军,澄江县人; 范石生(1887—1939年),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原河西县人(今峨山县人); 郑开文(1876—1922年),陆军中将,云南陆军宪兵司令,云南讲武堂校长,通海县人; 鲁子材(1891—1920年),陆军中将,护法战争中的神炮将军,江川县人; 李良(1901—1963年),国防部审判日本战犯少将庭长,华宁县人。 陈钟书 1891年出生,云南安宁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六十军一八三师五四二旅少将旅长,1938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台儿庄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寸性奇 1895年出生,云南腾冲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三军第十二师少将师长,1941年五月十三日在山西毛家湾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罗树昌 云南河西县人(现并入通海),1933年委任为滇川黔三省军事督察专员,由于对蒋介石不满,民国26年慨然弃职回滇,被龙云任命为滇黔绥靖公署中将高参,兼中央军官学校第五分校战术教官。1941年任云南兵站总监部中将分监。1944年中央远征军进驻云南,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聘罗树昌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 赵钟奇(1904---1970年) 大理凤仪芝华村人氏,回族,辛亥名将。1904年,26岁的他带着“军事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先后进入“日本振武学校”和“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上海、浙江、江苏发动的起义获得成功,并攻占南京。赵钟奇因战功卓著升为旅长。后来,他奉调回云南,担任云南督军蔡锷的“督军公署代理参谋长”,兼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战术教官和学生队长,不久便晋升为陆军少将。袁世凯“称帝”后,赵钟奇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蔡锷领导的护国运动,战功累累,被提升为陆军中将。 杨杰 大理人,白族,一位国际知名的军事家,生于1889年。他远赴日本,先后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学习,并加入了同盟会。武昌起义前,他回到祖国,投入了起义的暴风骤雨中。他又参加了讨袁的“护国运动”,累立战功,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他又参加了北伐,先后担任国 革命军第六军总参议、第十七师师长、副军长、军长、第十八军军长、右翼总指挥等职务。1928年,他出任国民党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央陆军大学校长、总司令参谋长。 抗战爆发后,他出任驻苏联大使和驻苏军事代表,由于渊博的军事战略知识和独特见解,深受斯大林的器重。1943年,又带领军事考察团到欧洲和美国考察,回国后即担任了国民政府高级战略顾问委员。1949年,他被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从昆明绕道香港准备北上,不幸于9月19日在香港被特务暗杀,年仅60岁。 杨杰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被誉为“战略专家”。他博览群书,对先秦诸子的著作情有独钟,尤其是对《孙子兵法》研究颇深。终其一生,他写下许多军事论著,公开出版的有《国防新论》,还有《国民军事必读》、《大军统帅学》、《军事与国防》、《孙武子》、《战争抉要》、《欧洲各国军事考察报告》、《现代国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如何改造中国》等数十部,对中国的军事研究是一大贡献。 顾品珍(1883—1922年),昆明人,出身医药世家。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送日本留学,初入东京振武学校,并加入同盟会;后转至陆军士官学校。 顾品珍是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和1915年云南护国首义的主要将领。护国战争结束后,顾品珍奉命留川,驻节资中。1921年2月9日,顾品珍率所部进入昆明,4月20日再兼任云南省省长,成为云南近代史上主持滇政的第一位昆明籍人士。 顾品珍主持滇政期间,实行休兵息民的方针,他力除积弊,严惩贪污和行贿者,执法不避亲。顾品珍还派出部队大力清剿蒙自、开远、建水、通海一带的土匪。顾品珍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出师北伐的号召,于1921年9月10日、9月22日、11月10日、18日四次致电孙中山先生,代表滇军表示完全赞同和全力支持,并汇报了出师计划。顾品珍于16日将省长职务交由政务厅长刘祖武代理,以便率领滇军“专力疆场,躬亲前敌”。孙先生复电顾品珍,赞扬他“体国公忠,洵属超越流辈,毋任欣佩。所委各司令皆一时干城之选,底定中原,胥于此举是赖。” 1922年2月,土匪头子吴学显、普小洪等人借助军事实力,企图回滇复辟。此举严重干扰了孙中山先生挥师北伐的战略部署。顾品珍亲临前线指挥布防阻击。3月25日,顾品珍在路南天生关鹅毛寨遭吴学显所属黄诚伯匪部包围袭击,突围不成,举枪自尽,享年39岁。 1923年4月9日,孙中山先生以大总统名义,发布了《褒扬顾品珍令》,指出:“前云南总司令顾品珍,忠诚纯笃,勇略冠时,治军有方,勋劳夙著。护国、护法无役不以,艰阻备尝,志气弥厉。本人大总统特任为云南总司令,绥辑军民,有功边徼。前年自请率师北伐,董率将士,为国驰驱,不幸中道殒于寇乱”;决定:“顾品珍着追赠陆军上将,照上将阵亡例给恤,由军政部查照定章办理,生平事迹并宣国史馆立传,以昭崇报,而示来兹。” 李根源(1879一1965年),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县人。 1905年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时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教育长)、总办(校长),是参与领导辛亥革命云南重九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滇军名将。民国元年(1912年)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衔,曾任国民政府众议院议员,次年任参众两院主任。1916年担任北伐军部参谋,1917年任国民政府陕西省省长,1918年参加了著名的护国斗争,任驻粤滇军总司令,授陆军上将衔,一等文虎章。 1922年入京任国民政府航空督办,1923年任 农商总长、署理(代理)国务总理。北洋军阀曹锟以5000元一张选票贿选之事发生后,李根源对北洋政府及时局深感失望,曾官至国务总理的李根源,失去了用武之地,1923年隐居苏州,住在苏州十全街。 在苏州期间,李根源母亲阙氏病逝,李根源于1928年买下苏州吴县(现为吴中区)小王山百亩山林,安葬母亲,并在小王山守墓10年。据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的村民都很尊敬李根源,对他非常客气,因为他做了大量的好事。兴办医院、修桥补路、开展农村改进会等等。李根源为母亲守墓期间,不少好友来此探望相聚,小王山被称为“小隆中”,其志在天下之意可谓昭然。好友前来,不妨吟诗作画,李根源就长年雇请一石匠,将故友知交的诗文题字,刻在小王山各处石崖上,使得小王山变成了文化山,包括章太炎、于右任、张大千等240位名人题刻共达550余条,现存150余条。在小王山,稍不留神,你脚下就是一位名士的铿锵题词。 抗日战争中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云贵监察使、国策顾问等职。因其正派、刚直,德高望重,在国民党中素有“李国老”的尊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行政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5年7月6日病逝北京。他临终要求,葬于苏州小王山母亲墓旁,与母为伴,再次显示出李根源之至孝。这样一位讲孝道、有抱负的云南老乡,在全中国也并不多见。若干年过去了,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云南人。因为,苏州当地百姓早就把李根源当作苏州人了。 鲁道源,字子泉。民国陆军中将。1900年出生于云南昌宁珠山一个望族家庭。1916年考入云南讲武堂第十三期习步科。将军22岁任唐继尧部近卫第四团中尉排长,之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兵团司令等职。他相继参加了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及反攻常德、常衡会战、南昌会战、湘北九岭战役、赣北、赣江诸战役,迭著战绩。1942年7月,升任第58军军长。1945年9月,第九战区成立南昌前进指挥所,鲁兼主任。同年9月14日,他代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接受南昌、九江地区日寇笠原幸雄的投降。1948年9月授陆军中将衔。1985年3月12日,鲁道源将军病故于台北。 李汝炯(1899—1990年)民国陆军中将。纳西族,字伯庚,云南丽江人,生于1899年4月2日。云南讲武堂第15期炮科、日本士官学校第21期炮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8期毕业。1924年7月从日本回国,1926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19师上校参谋,1929年任中央军校上校教官,1931年任陆军炮兵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1932年任炮兵第1团团长,1937年10月任炮兵第1旅少将旅长,1940年2月任宝鸡陆军特种兵联合分校主任,1946年6月任重庆行营军务处长,1949年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第1处中将处长兼专业法庭审判长,同年12月在重庆陆军大学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教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1990年1月5日在南京病逝。 杨 蓁(1888-1925) 民国陆军中将。云南昆明人。云南讲武学堂毕业。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后历任护国军支队长、靖国联军总参谋长、滇军第三卫戌司令、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参谋、大本营秘书等职。1925年春,奉孙中山之命,赴范石生军任总指挥,率师入桂讨伐叛军。同年6月,在广西遇刺身亡。 田钟谷(1882-1925) 民国陆军中将。云南洋濞人。云南讲武堂肄业,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后历任护国军第一支队队长、旅长、靖国军参谋长兼第二军军长、广州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参谋、滇桂联军独 第二旅旅长等职。1925年夏入桂,染瘴成疾,于同年11月在南宁病逝。 缪嘉寿(1883-1928) 民国陆军中将。云南昆明人。云南武备学堂毕业。曾任巡防营管带、云南讲武堂执事官,民国成立后,历任云南军政府高级参谋、总司令部总参谋长、陆军制革厂厂长、督署军需课长、兵部总监兼步兵第九旅旅长、军事院参谋部第二部长、云南省财政厅厅长、云南陆军第二卫戌总司令。1920年后长住上海。1927年移居香港。1928在香港病逝。 赵又新(1881-1920年) ,民国陆军上将。原名赵复祥,云南顺宁人。1904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国后,在四川新军中任教练官,后回云南。1911年参加云南起义。后历任李烈钧部旅长、云南讲武堂校长、护国第一军第二梯团长、靖国军军长等职。1920年与川军熊克武、刘存厚部混战,退至泸州,10月8日被川军杨森部击毙 唐继尧(1882-1927)滇军将领 ,陆军上将。云南会泽人。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新军参谋官、管带等职。辛亥革命后参加云南起义。民国成立后,历任贵州都督、云南都督、靖国联军总司令、肇庆军务院抚军长、护法军政府元帅(未到职)等职。后与北洋军阀妥协。1922年回滇任省长。1927年2月因部将龙云等举行“兵谏”,被迫去职。5月23日吐血而死于昆明。 刘祖武(1886-1922) 滇军将领,民国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1904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参与创办云南讲武堂。辛亥革命 时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后历任云南护国军梯团长、代理云南督军、云南省代省长等职。1922年2月因患白侯症病逝。 庾恩旸(1884-1918) 民国滇军将领,陆军中将。云南墨江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在滇军中任职。1911年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后历任云南军政府参谋部部长、贵州军政府参谋总长、总统府谘议官、云南讲武学校校长、云南督军府高等顾问、云南军政厅厅长兼宪兵司令官、靖国第二军总司令官等职。1918年2月在贵阳毕节遇刺身亡。 龙云(1884~1962)爱国民主人士。原名登云,字志舟。彝族。1914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历任云南都督府副官、NB158飞军队长、大队长、团长、柳州警备司令。1926年起相继任云南省务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滇黔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主张抗日,主持修建滇缅公路,组织滇军北上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过贡献。1945年,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48年12月去香港。1949年8月13日,与黄绍?等44人在香港发表《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表示脱离国民党,拥护中国共产党,对和平接管云南做了不少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朱培德(1889-1937年),字益之,云南禄丰县黑井镇人。国民党要员,早年参加护国运动,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政府主席、参谋总长、一级陆军上将等职。1937年病故。1931年12月,朱培德升任陆海空三军参谋总长。1935年4月,国民政府颁布新的军衔制,朱培德被授予一级上将,成为全国八大一级上将之一。中国国民政府时期,于 1935年将上将区分为特级、一级和 二级三等。特级上将又称五星上将,只授予蒋介石 1人;一级上将又称四星上将,授予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等8人。
即:【蔡锷】→【唐继尧】→(【顾品珍】)→【唐继尧】→【龙云】→【卢汉】→【李弥】
Hash:80a2e558e1822bddbe67b9cbd067e7a764edef3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