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东江大院旅游景点「惠州东江大院电话」

导读:惠州东江大院旅游景点「惠州东江大院电话」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景区景点 中国各个省的著名旅游景点 广州有哪些经典的红色旅游打卡地?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景区景点

景点名称景点介绍配图丰湖丰湖是北宋时期对惠州西湖的泛称,后来的平湖区是指形成五湖之后,在平湖以南,南湖以北的水域及其有关山地界域而言。总面积0.9平方公里,湖水面积 0.29平方公里。湖西缘叫小黄塘,湖中有北宋陈称创建的陈公堤,有明圣桥横卧其间并与城区相连;湖东缘与城区相望,湖边有数里深宅大院,开门见湖;南有圆通桥与南湖相界,北与苏堤相隔。 鳄湖鳄湖位于平湖西北,冬至烟霞堤,西至新村观榜桥, 南至凤山,北至白鹤含书,面积约0.4平方公里。它包括小新村岭、紫薇山、凤山等。鳄湖是西湖五湖中唯一以动物命名的一个湖,据说早年这里曾有鳄鱼出没。如今鳄湖的名称虽存,却早已不见了鳄鱼的踪迹。 平湖平湖位于西湖北部,北有拱北桥与东江相通,南有苏堤为平、丰两湖为界;西至孤山准提阁;西北至桃花溪,东与城区相连。湖区周长3.6公里,面积约1.0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57平方公里。 菱湖菱湖位于平湖北,面积约0.6平方公里,湖水面积约0.26平方公里。西湖的最大水源——横搓溪,由半径、游塘经游龙山西北注入菱湖。游人泛舟溯湖而上,湖湾曲折,可至杜田、半径。 南湖南湖过去面积很大,与丰湖相通,自古以来山丘、洲渚交错。现湖区北到圆通桥、市一中一带,东枕长寿路,西衔飞鹅岭,面积约0.3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0.17平方公里。 拱北桥拱北桥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二桥,位于平湖与东江之间。北宋惠州太守陈称围湖筑堤时创建,后历代均有修筑。 原功能为西湖湖水满时通过此桥放水入东江,后桥面上亦通车做交通之用。由于惠州四周群山环绕,城中西湖雨水充沛,加之当时水利甚差,此桥在西湖北岸起着泄洪和拱卫西湖的作用,故称拱北桥。 西新桥西新桥位于苏堤之上,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一桥。苏堤和西新桥都是苏东坡资助建造的,始建于宋昭圣二年(1095年),所以西新桥也被叫做“苏公桥”。当时桥用石盐木(柚木)筑成,坚如铁石,桥上有飞楼九间。后曾多次重修。现桥是1983年修筑后的面貌。 圆通桥圆通桥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六桥,明正德中惠州知府甘公亮始建,南湖与丰湖以此为界,历代几经兴废。新中国成立后,于1969年和1983年两次修建。现除原旧桥外,在东侧湖面上又建一新桥,与旧桥合为圆通双桥。 烟霞桥烟霞桥与鳄鱼岛遥遥相对,苏东坡滴居惠州时,曾在鳄湖开辟放生池,并修烟霞堤。当时堤上不曾筑桥。烟霞桥是后人在堤上加筑的,明代中期始见于记载,现在这座桥是1992年重建的。烟霞桥是西湖六桥中的第三桥,曾与永福寺一起构成西湖古八景之一“野寺岚烟”。 迎仙桥迎仙桥是连接芳华洲与元妙观通道,始建于宋代,清代废,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四桥,1986年重建。相传由此赴元妙观接神迎仙,可心遂愿成,故得名迎仙桥。 明圣桥明圣桥又称黄塘桥,在陈公堤中,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五桥,为北宋太守陈称筑堤时同建,当时为石门木桥,明惠州太守李几嗣改为石桥民国又将桥孔改高可通游艇。建国后政府两次修建。现为一座上可通车、下可通船水泥平桥东坡园东坡园占地面积为32000平方米,孤山居其中,东坡纪念馆及朝云墓位于孤山。园内建有啖荔亭、杯酒亭、归醉亭、小圃五味轩、景贤祠、相宜居等景点,并在廊前亭畔设东坡诗词石刻以供吟诵赏析,设《东坡居士》、《造福》等六座雕塑,展示东坡寓惠生活。 丰湖书院丰湖书院在丰湖西畔,南宋惠州太守刘克刚始建。惠州办教育始于隋朝,《隋书》有州守柳旦开设学校,“大变其风”的记录。丰湖书院历元、明、清、屡有兴废,清康熙年间迁至现址至今,750多年来,一直是惠州最主要的学府,留下不少名人遗迹。2009年重建为综合性园林,成为了当代西湖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碧湖书香”入选鹅城十景。 湖心亭湖心亭位于西湖之丰湖上,因亭筑于湖心,四面环水,故名。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由郡守吴骞倡议,惠城文武官员捐俸修茸。亭为六角形,石木结构,上覆绿 瓦,高3.5米。于亭中可望苏堤横卧于湖水之上,玉塔屹立于西山之巅。 飞鹅岭飞鹅岭在今西湖南湖和丰湖之间,因山形似飞鹅卧于西湖南、丰二湖间得名。山顶可鸟瞰西湖,饱览湖光山色,为西湖名景“飞鹅览胜”;飞鹅岭又为惠城南要塞,成兵家必争之地,在“辛亥革命惠州光复”、“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抗日战争”多段历史中均留下纪念遗址。 平湖门西湖东大门,因为是在五湖中的平湖区,惠州人也叫平湖门。东门的这座牌坊是2001年建成的,是一座仿古牌坊,正面“惠州西湖”四个字是廖承志的墨宝,背面“山水秀邃”四个字是集苏东坡的字。 南门公园南门公园位于西湖南岸,与南湖融为一体,是当代新建的西湖南湖大门公园,占地1万平方米,有莲池、假山等;有东坡引泉塑像,以纪念其在宋代引山泉水老百姓解困的贡献。湖区为水生植物种植示范区,有新景“南庭碧芊”。 挂榜阁挂榜阁,位于红花湖景区高榜山山顶,规划用地6000平方米。于2008年4月8日奠基,2009年1月正式动工,2010年月2月21日对外开放。楼高7层、39.99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仿明清官式建筑风格,花岗石墙面,黑色琉璃瓦,主楼檐角悬挂鎏金风铃。高榜山原名挂榜山,取意于金榜题名、高中榜首之意,挂榜阁因此而得名。挂榜阁的修建主要是为突显惠州崇文厚德、感恩励志的理念。二层安放了从山东曲阜请回来的孔子像以及孔庙微缩景观模型、孔子圣迹图;三层摆设大屏风1座,正面题刻国学大师饶宗颐撰写的《挂榜阁记》;四层用作演出大厅;五层展览名家书画和雕塑艺术珍品,还有挂榜阁新增的人文新景——惠州清代古城模型;六层则可观赏惠州的市容市貌和红花湖的秀丽山水;七层用于藏书, 包括《四库全书》和饶宗颐先生的著作等。 三大殿三大殿在高榜山的北广场,位于高榜山脚下,于2009年4月修成开放。广场上有3栋仿古建筑,一栋主房,两栋侧房,用作茶艺馆,既有上等好茶出售,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环境清雅的喝茶好去处。 故乡园故乡园位于红花湖景区的中心位置,背依高榜山,面朝红花湖,集纪念、休闲、旅游于一体。该园于2007年12月动工修建,2008年4月完工,占地面积 3.2万平方米,分为入口区、纪念广场区和悼诗碑区等。2008年9月27日,在故乡园举行了纪念廖承志同志诞辰100周年祭拜活动,并将廖承志同志 的灵骨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至故乡园墓园处安葬。故乡园内的纪念广场区设有廖承志半身铜像,两座黑金刚花岗岩石碑上刻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于1983年撰写的《廖承志副委员长挽诗》及《怀承志同志》。 永福寺永福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是惠州西湖历史最为悠久、也是最为著名的的寺庙之一,旧有“野寺岚烟”的西湖古景,历朝历代香火颇盛,文人题咏很多。寺址原在西湖丰山南麓,临湖而筑,抗战时毁于战火。2000年12月,易地重建永福寺,座落高榜山下红花湖景区内,占地5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28平方米,于2011年12月11日开光。新永福寺重建设计构思源于敦煌石窟中的第17窟《无量寿经变》图。

中国各个省的著名旅游景点

1、云南丽江: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 。市区中心位于东经100°25',北纬26°86',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距昆明市527公里。

丽江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2、海南三亚:三亚简称崖,古称崖州,别称鹿城。是海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三亚市陆地总面积1919.58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6000平方千米。东西长91.6千米,南北宽51公里,下辖四个区,聚居了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等20多个民族。

天涯海角风景区位于天涯马岭山脚下,距离三亚市区约26千米。游览区,沙滩上有一对拔地而起的青灰色巨石。两石上分别刻有“天涯”和“海角”字样,意为天之边缘,海之尽头。“天涯海角”就是由此得名的。

3、安徽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为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省旅游的主要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最著名的黄山十大名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连理松

4、四川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一条支沟,总面积64297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0%。因沟内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水,是九寨沟的精灵,而九寨沟的海子更具特色,湖水终年碧蓝澄澈, 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

5、广西桂林:桂林市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东经109°36′50″—111°29′30″,北纬24°15′23″—26°23′30″,境域南北长236公里、东西宽189公里。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11.74%

桂林的山水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画卷,乘一叶竹筏漂荡于漓江之上,犹如置身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

6、厦门鼓浪屿鼓浪屿隶属福建省厦门市,位于厦门半岛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面积1.91平方千米,2万多人。

鼓浪屿别名“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鼓浪屿有许多幽谷和峭崖,沙滩、礁石、岩峰,外形奇丽俊秀,其街道纵横交错,清洁幽静、岛上树木苍翠,繁花似锦,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格外漂亮。鼓浪屿有许多浓烈的欧陆风格的建筑,被称为是建筑的博览馆。

广州有哪些经典的红色旅游打卡地?

广州市红色旅游景点

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黄花岗公园)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过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黄花岗墓园北向南,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纪功坊峙立墓后。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园内还建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桥等。建国后政府在墓园外筑起围墙,1961年这里被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结果失败,喻培伦等86人(一说100余人)英勇牺牲,其中华侨29人。

2、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占地18万平方米,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主体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封土。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游览、科普于一园。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横匾上 书-“血祭轩辕”,为董必武所题。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3、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农讲所旧址讲习所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是毛泽东等人于1926在广州举办的广州农动所旧址。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原是番禺学宫,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清代重建。农民运动讲习所由中国共产党人彭湃等倡议,经中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通过开办。自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举办6届。1、2届所址在广州市越秀南-路惠州会馆,3、4、5届在广州东皋大道1号,第6届所址迁此。1~5届主任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第6届1926年5~9月举办,改主任为所长,毛泽东任所长,肖楚女为专任教员,教员有彭湃、恽代英、阮啸仙等。本期招收学员327人,来自当时的-20个省,在此学习有关农民运动、军事、政治等课程,进行军事训练,并到农村实习。 员毕业后奔赴各地从事农民运动,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元帅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遗址性纪念馆。大元帅府旧址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1917-1925年间孙中山曾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8020平方米,由南北两座主体大楼、东、西广场和门楼等组成;两座主体大楼为三层劵拱的西式建筑,南楼设“帅府百年”复原陈列,北楼有“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革命政权”的基本史料陈列和专题陈列。198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请尽早维修座落本市河南的当年孙中山先生大元帅府旧址案。1983年,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被广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广州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中共“三大”会址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是迄今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广州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79年,中共三大会址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日正式修复开放。中共三大会址原为1幢两层高、每层2间相连通的普通房屋,为人字瓦顶的砖木结构,是设有骑楼的典型旧式广州民居形式。但房屋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飞机炸毁。经过新建后,新建纪念馆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两层,全部用于陈列展览;旧民居5号楼将作为临时展厅,展出与中国共产党历史有关的专题展览;5号楼和新馆通过两层的走廊连成一体。

6、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园坐落于广州市水荫路113号,先烈路的北面,总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陵园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中阵亡将士,于1933年由华侨捐资建成的。整座陵园建筑规模宏伟,布置严谨,造型庄重典雅,南北走向的墓道形成一条十分明显的中轴线,主体建筑均用花岗岩石砌成,是一座富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陵园。陵园作为中国近代史人民斗争业绩的见证,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国内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陵园主要建筑有:凯旋门、战士墓、抗日亭、英名碑、先烈纪念馆、将士墓、将军墓和先烈纪念碑等处烈士纪念建筑物,以及浮雕墙,航空纪念碑等景观。陵园有一座花岗岩砌成的仿罗马纪功式建筑凯旋门。门楼建于1932年,位于沙河顶、先烈路和水荫路的交会处,高13.4米,宽11米,占地面积40.7平方米。

7、广东革 历史博物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陵园西路2号的烈士陵园内,馆址原为1909年设立的广东咨议局,在大东门外,于1959年10月1日首次对外开放。广州近代史博物馆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分馆。博物馆分为主楼、荷花池和石桥三部分,主楼占地2500平方米,楼高两层,属于砖木、钢梁柱结构的西方罗马式议会建筑,大门为弧形门廊,正中筑有4根仿歌德式柱。1998年,原通往中山三路的大门被拆除,进出博物馆均须使用烈士陵园正门。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文献13000多件,历史照片13000多张。其中特别珍贵的是1927年广州起义时署有“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的两条标语:“打倒帝国主义”、“工农兵起来,拥护苏维埃政府”及当时用过的指南针、怀表和中共广东区委办党校用的教材《训练材料第二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潘学吟的毕业证书,陈毅在粤北领导游击战时用过的皮箱。

8、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广州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位于广州市文明路194号至200号(原为文明路75至81号)。是一座四间相连的三层楼房,砖木结构,木楼板,坐南向北,四间内部有门互通。每间宽4米、深12.8米。1924年中共的机关没有公开,用“管东渠”(即“广东区”的谐音)的化名向-局登记,后来“管东渠”就成了广东区委的代号。民族解放协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处初期也在二楼办公,门前曾挂这两个单位的牌子作掩护。广东区委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地区区委之一。1922年,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成立,负责人是谭平山。1924年,10月,周恩来接任区委委员长的职务。1925年春,由陈延年担任书记。区委原管辖广东、广西两省,至1926年初扩展到福建南部、云南、贵州以及南洋一带。区委设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工委)、农民部(农委)、军事部(军委)、妇女部(妇委)、监察委员会和秘书处等机构,并成立主席团(常委会),加强集体领导。

9、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位于增城正果镇白面石村,一个建于半山腰的小院建筑,院内有东西两排,每排4间瓦房,院子四周有围墙.曾于1940年4月~1942年5月,作为增城,龙门,博罗三县中共县委所在地,主要领导增城,龙门,博罗等地党组织开展工作,为广东东江地区抗日斗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被定为增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宏扬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正果镇政府于2006年开始对该址进行修复,投入资金近50万元.修复工程以“建新如旧”原则进行,重建的“中心县委”完全尊重旧址的原貌,建筑风格仍按照以前的客家土楼四合院的样式,室内布局仿照旧址,甚至 重建用的部分砖,木柱等材料都是旧址原来的,以尽最大限度使建成后的“中心县委”旧址保持原貌,以保证革命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10、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位于万福路190号二楼,曾于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这一短暂期间作为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办公和周恩来、邓颖超居住的地方。1926年,周恩来同志曾在这里领导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的共产党特别支部,派遣共产党员到军校和军队工作。这栋楼房始建于1922年,是地产商嘉南堂的产业,楼下是西华银行,为混凝土结构。二楼由当时的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租赁。进入二楼的铁闸大门后是大厅,这里是会议室,军委经常在此召开会议。大厅左侧是军委的办公室,至今仍保持原貌的几张办公桌和手摇电话机,让人可以想象当年聂荣臻、黄锦辉等人在此办公的情景。大厅靠马路的一侧,摆设了一套西式的沙发,两旁还有几张靠背酸枝椅和茶几。这是军委的会客室,军委书记周恩来和邓颖超当年经常在此接待客人,向警予、李富春、蔡畅常来此作客,胡公冕、宋希濂、陈恒乔等黄埔军校师生亦曾到此拜访周恩来。

11、竹园涌抗日游击队旧址 

在新塘竹园村里,有一幢两进的大房子,一棵被当地人称为“富贵子树”的大树长在房子的中央,这就是增城竹园涌抗日游击队旧址.游击队旧址所在的房子。

12、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园西路三元里村北面。馆内陈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统地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

13、广州起义纪念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起义纪念馆,即广州公社旧址,为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广东省立公安局,位于中国广州市起义路200号之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张太雷领导发动的广州起义而建立的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所在。广州起义失败后苏维埃政府随即废止。虽然广州公社仅存三天,却是中国大城市里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1949年解放军攻占广州后,公安局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所接管,并于此设立广州市公安局。195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把南楼辟为广州起义陈列室,对内开放。1987年,广州市公安局移交了旧址的南楼、中楼及门楼等建筑给文物部门,后对旧址进行维修复原,成立了广州起义纪念馆。叶剑英曾为此题字“广州公社旧址”。因广州市公安局办公场所有限,直至2005年底,广州市公安局才向文物部门移交了余下的旧址北楼和拘留所。2006年开始重新修葺纪念馆,在此期间在旧址北楼挖出炮弹、手枪等文物。

14、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广州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位于广州市万福路190号2楼。是1926年 5月至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的办公室和周恩来、邓颖超居住的地方。楼为混凝土结构,分前后座,前座四层是万福路190号,后座三层并有天台,是东横街13号和15号。前后座之间有天井,每层天井都围有铁栏杆。该楼是南华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1922年动工兴建,次年竣工。旧址楼下,原为南华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开设的南华银行。二楼由军委租赁,面积147.76平方米,花阶砖地面,从马路西侧有楼梯直上楼上。二楼门口装着一扇铁闸,进大门后为大厅,军委经常在此召开会议。大厅左侧有几张办公台、1部手摇电话机,军委聂荣臻、黄锦辉等在此办公。大厅摆着一套西式梳化,几张靠背酸枝椅和茶几,这是军委的会客室,军委书记周恩来和邓颖超经常在此接待客人。

15、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心区越华路小东营5号(现已经改为15号),是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决战的总指挥部。这次起义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愤怒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制。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建筑为坐北向南的青砖大屋,原是清朝官员的住宅“朝议第”,四进三开间,单层、两面坡顶素瓦,大门是岭南建筑中典型的趟栊门;院内每进之间均以天井、花园相隔,均配属晚清岭南典型的民居建筑形式。在20世纪20年代被同盟会员李章达先生买下大屋。1953年李章达先生逝世,1955年,李章达夫人尹映雪、儿子李诵刚遵照李章达先生的生前遗愿,将房屋捐给国家。

16、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位于东皋大道一号(现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在这座宽敞、幽静的大院中,有一幢整齐美观的米黄色楼房,这座楼房原是广州商团副团长陈恭受的花园别墅。在大革命时期,它曾经是广东80万农会会员的战斗指挥部——广东省农民协会(简称“省农会”)的所在地。1924年10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镇压了商团叛乱后,将此楼房没收充公。1925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89号)迁到这里,续办了第三至第五届。省农会自成立后至1927年“四.一五”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前,便以此为大本营,率领全省农民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1925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发布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宣言》,选举产生了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制订了省农民协会章程,统一了农会的名称和旗帜。

17、杨匏安故居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匏安故居位于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省轻工业厅大院内广东制糖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办事处的巷里,原为香山县今属南屏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亦是杨氏子弟到广州读书的邸舍,该祠原为一座二进的坐北朝南建筑,面宽约13米,上挂有“泗儒书室”横匾,前座与后座中间的天井两旁均有厢房,厢房上有0,右侧厢房外有附祠,但现仅存前座,还增加了临时建筑,与其原貌相去甚远。杨匏安民国七年(1918)举家迁至广州,住进杨家祠,开始在广州宣传唯物论和社会主义。杨匏安的著作介绍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政经济学,在社会上很受欢迎。杨家祠就成为杨匏安活动的主要场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刘尔崧、冯菊坡、杨殷、苏兆征等人经常到此开会,研究工作。此后,刘少奇、张太雷、李立三、穆青等共产党员亦经常到此研究党在广东的工作。杨家祠亦成为大革命时期我党、团重要的活动场所。

18、花都革命烈士陵园 

花都革命烈士陵园花都区新华镇体育馆11号,比邻花都区著名学府秀全中学,占地面积10206平方米,是为纪念自辛亥革命以来的花都籍革命烈士而建,1994年11月被中共花都市委、花都市政府确立为花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正门原来朝南,因为南边正好是秀全中学校区,通行不便,后来改北门为正门。烈士陵园被朱红的铁栅栏围着,大门也是栅栏式的铁门。进去以后是一个水泥小广场,广场周围悬挂了一些双拥宣传栏。平时一般空着,清明节或者烈士公祭日用作停车场。广场过去是一个三间四柱的水泥牌坊,牌坊上有胡文汉先生撰黄国强先生书的对联,正面是“碧血沃河阳凛凛英风存浩气,忠魂凝菊石铮铮铁骨铸丰碑”,“生为人杰死作鬼雄千古仰,泽被山河德昭日月万民钦”,横额“英灵永存”。反面是“故土已腾龙山水同欢歌舜日,新花长吐艳城乡竞富慰英魂”,“一脉馨香巴水流芳名不朽,千秋德泽丫山焕彩业长兴”,横额“日月同辉”。

19、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楼高三层,总面积约700平方米。这里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所在地。广东区委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地方区委之一,管辖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南部、香港、云南、贵州以及海南甚至深入到南洋一带,成为当时最大的区委。1924年10月,周恩来回国后接任区委委员长一职,1925年2月,由陈延年担任书记。区委机关设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农民部、军事部、妇女部、监察委员会和秘书处等机构。当年,陈延年、周恩来、彭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驱曾在这里办公,领导广东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一楼开有中药铺、杂货铺、鞋铺、小吃店等4个店铺为区委的工作做掩护。1925年上半年,这里专门设立监察委员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地方纪律检查机构,开辟了中共纪检工作的先河。2019年,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沙基惨案“毋忘此日”纪念碑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基位于沿江路与六二三路交接处,沙面东侧。沙基惨案是中国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之一。1925年5月,英国日本上海镇压-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派邓中夏、杨殷、苏兆征、林伟民、李启汉等人到香港和广州沙面租界的工会以及工人群众中进行-的准备工作。1925年6月19日,香港的海员、电车工人、印刷工人首先-,接着其他行业的工人也纷纷响应,-人数达25万人。工人声明拥护上海工商-合会对五卅惨案提出的17项条件,并针对英帝国主义在香港执行的歧视华人政策提出了“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选举、劳动立法、减少房租、居住自由”六项要求。有10万多名工人在苏兆征等人的率领下回到广州,广州英、美、日洋行和广州沙面租界的工人也加入了-的行列。6月23日,10多万工人、商人、学生在东较场举行-,要求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会后-到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

Hash:f0b3361a40947ae2f2c62b88e113796364830d1e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