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河南]寻觅圣人足迹?聆听历史回声 侃一侃咱河南人的“八大圣人”
【冬游河南】寻觅圣人足迹 聆听历史回声——侃一侃咱河南人的“八大圣人”
2015-12-02河南省旅游局河南省旅游局
河南省旅游局
微信号 hntacn
功能介绍 河南省旅游局官方微信
有人说:“五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两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南。” 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轻展地图,晋陕交界的中原版图在黄河的滋养之下轮廓分明,历史与文化的痕迹深深地镌刻进每一寸黄土地,岁月把中原涵养成名人的天下,不落的传奇,前朝往事历历在目,史册载辉千秋万代。
冬日的寒气加剧了思念情绪的泛滥,也留给了人们更多踏古怀旧的理由。当物质世界过度膨胀变得臃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渴求倾听内心的声音,希望流浪的精神重新找到归宿。于是自己开始揣摩一种场景,泡一杯暖暖的茶饮,捧一部厚厚的书籍,在字里行间感受异域时空的荡气回肠,蓦地也会恍惚穿越到人生另一种超凡的境界,与先哲古人相约促膝长谈,吐尽胸中块垒,释放种种烦恼。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书籍为我们打开一扇透视宇宙的天窗,信仰更助力我们风雪无阻勇敢起航!人生境界重重,中原圣贤济济。神圣端庄的女娲,一专多长的张衡,医术精湛的张仲景,英姿飒爽的花木兰,才华横溢的吴道子,天资聪慧的唐三藏,学识缜密的司马光,赤胆忠心的陈星聚……斯人已逝,风骨犹存!
聆听名人启发,无论秋冬春夏。历史积淀,文化传承,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散落在记忆里的不朽经典,召唤着我们追寻中原圣贤足迹的名人之旅。
第一站:急中生智的砸缸“儒圣”
名人记事:
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他学识渊博,不仅通史学,音乐、律历、天文、书数,也不在话下。其著作主要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潜虚》等,所著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巨大。
胜迹掠影:
司马光故居位于光山县城繁华地段的正大街中段,这是一座四合院落,闹中取静,典雅别致。现在有东、西两个门,南边设的有司马光生平展览室,北边为后堂民俗展览室,内容体现别具地方特色。院中心为司马井、养粹亭,西院墙下有“司马光砸缸”群塑像,让人勾起儿时课堂的美好回忆场景。千年古柏植于东门外边,故居内收藏有宋代石碑刻、元代石狮等珍贵文物,院内曲径通幽、花草繁茂、小桥流水,古朴秀丽。
名人记事:
张衡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发明了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国际上把他同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齐名并提。
胜迹掠影:
南阳市张衡博物馆是依托张衡墓园建立的专题性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1030件,三级以上藏品600余件,类别有石、陶、瓷、金银、铜铁、书画等。张衡博物馆主要建筑有门楼、综合展厅、古天文馆、模拟地震馆、碑刻长廊、综合展厅等。通过这些展厅、馆,可使观众对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创造发明及文学成就有一个全面了解。古天文馆:其设计是根据汉代“灵台”、揉合中国传统历法数字进行的。
第三站:大济苍生的救命“医圣”
——南阳医圣祠
名人记事:
张仲景是我国的“医圣”,东汉南阳人。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所著医药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学的辨证诊疗体系。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胜迹掠影:
张仲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医圣祠”,有过殿、正殿、东西偏殿、内经楼、灵枢阁、素问馆、医圣井、梅花轩、荷花池、医林会馆等。医圣祠前的一对仿汉子母阙,庄严肃穆,望之顿生敬仰之情。汉阙之间,大门之上高悬有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医圣祠”横匾给人圣地的感觉。医圣祠的第一进院是“医圣林”,医圣林的设计颇有深义,既体现了医学家的群体形象,又突出了张仲景在其中的医圣地位。
第四站:情系两岸的大义“官圣”
名人记事:
陈星聚是晚清时代的台北知府,河南临颍台陈人。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法军进攻台北时,陈星聚置生死于不顾,亲赴阵前督战,取得了台北保卫战的胜利。光绪三年大饥荒,陈星聚慷慨捐粮千石,救济临颍灾民,临颍家乡的人民亲切称呼他为“陈官”。
胜迹掠影:
陈星聚墓园位于临颍县台陈镇台陈村,由于当时清政府追封他三品道台“御赐祭葬如例”的安葬待遇,墓园修建时间长达4年,墓前有华表、碑碣,墓道两侧矗立着姿态各异的石人、石狮、石马、石羊、石猴等,整个墓园古柏森森,庄严肃穆。陈星聚墓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祖国统一的平台、弘扬中原文化的载体。2008年12月,书法家柳国庆应陈星聚纪念馆的邀请为台北首任知府陈星聚纪念馆题了词。
第五站:“开天辟地第一圣”
——周口女娲故里
名人记事: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始祖之一。传说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还有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
胜迹掠影:
西华女娲故里位于西华县北部的聂堆镇,传说女娲和伏羲兄妹相婚而成夫妻,同为人类之始祖。后人特修“女娲坟”,建“女娲阁”以示追念。现建一殿、二殿、三殿、四殿32间,东西廊房18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女娲阁”分上下两层,上供女娲,下供伏羲,神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每逢初一、十五或春秋之际,丰稔之余,游人从全国各地接踵而来,瞻拜馨祝,香火非常旺盛。
第六站:巾帼“武圣”,谁说女子不如男?!
名人记事:
花木兰本姓魏,是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人,公元578年4月,突厥入侵幽州,木兰便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她是中国古代女英雄,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影响波及全世界。
胜迹掠影:
河南商丘虞城县是“中国木兰之乡”。花木兰祠始建于唐于唐代,该祠大门内东侧有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木兰祠占地万余平方米,大门过道两侧,各有一泥塑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木兰闺装像,献殿内塑有木兰戎装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府、名人撰文、题诗、书画及60余通香火碑。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木兰生日),周边的官府带领乡民前来致祭,后发飞展成连续五日的香火古会。
第七站:妙笔丹青 疾舞“画圣”
名人记事:
吴道子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他创造了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胜迹掠影:
画圣祠位于禹州市西南鸿畅镇山底吴村。这里山水环抱,风景独特,整体建筑为仿唐风格,有三进院落,由碑林苑、东西厢房、陈列馆、吴道子墓等组成。碑林苑保存着名人志士拜谒后留下的墨宝,石碑达数百块,充分表达着他们对吴道子的崇敬之情,也是一个书法艺术的宝库。西厢房以连环画的形式再现吴道子的生平事迹。陈列馆为歇山式建筑,内有吴道子塑像一尊,只见他手持劲笔,和颜悦色,一副沉浸在书画创作中的喜悦神态。新修的吴道子墓呈圆形,墓前碑文集古今名家之墨宝。山下有兰河,乘游艇可观看吴道子垂钓台。
第八站:披荆斩棘 佛门“智圣”
名人记事:
玄奘是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他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也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胜迹掠影:
位于洛阳偃师陈河村的玄奘故居是一座古香古色的院落。院落中的每间屋子都陈列着玄奘的文物、书籍和他到天竺取经的连环壁画。在东厢房里,悬挂着一幅从石碑上临下来的玄奘取经图,图上的玄奘慈眉善目,双眼平视,呈现出乐观向前、无所畏惧的神态。他身背藏经篓、竹篓的每一格里,都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卷卷经书。藏经篓高过玄奘的头顶有一尺左右,上覆一顶竹笠,竹笠的一端系有一盏油灯,油灯直直地悬在玄奘面前。这幅图再现了玄奘西行奋斗十七载的形象,使人在参观故居时,对这位唐代高僧更加热爱和敬慕。
精选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写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写评论
加载中
以上评论由公众帐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评论功能详情
远古的秘密!福建万寿岩遗址:聆听18万年的回声 回声
18.5万年前,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约4万年前,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在这里完成。
这些“远古的秘密”曾长久封存于福建三明一座寿桃形孤峰——万寿岩中,20多年前却差一点灰飞烟灭。
幸运的是,三明万寿岩遇到了负责任的文物工作者、有担当的领导干部,更引起了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的高度重视。于是,这个宝贵的人类家园被从炸药包和挖掘机的威胁中抢救下来,从而有了今日的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走近万寿岩,聆听18.5万年前传来的远古回声,探寻20年来其保护发展历程,人们收获的不仅是古洞传奇,更有如何沟通历史与未来、协调经济发展与文脉接续的深刻启迪。
炸药包下“挖宝”
从三明市区驱车约30公里,就到了岩前镇岩前村。空旷的平地之上,万寿岩昂然挺立,船帆洞、灵峰洞、龙井洞等洞穴藏身其中。
1999年,福建省博物馆文博研究人员陈子文来到万寿岩时,带着一项关键任务:他和当地考古人员必须在一个月内给出结论——万寿岩是否值得保存下来?
当时,争论已到白热化阶段。万寿岩蕴藏丰富石灰石资源,福建省属重点企业三明钢铁厂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山体上采矿。见矿山开采严重影响万寿岩景观,1998年起,当地村民不断向有关部门呼吁保护万寿岩山体及洞穴古迹。
一方是投巨资买断开采权的企业,一方是坚称“山里有宝”的村民。“矛盾最尖锐时,村里老人干脆坐在埋了炸药的开采点上。”时任岩前村党支部书记王源河说。
“政府必须尽快把问题搞清楚:万寿岩是不是文物?是文物就要保护,不是文物就应该尊重企业的开采权。”时任三明市副市长严凤英回忆。
在周围山体持续的爆破开采声中,陈子文他们开始了紧张的“限期破案”工作。
终于,考古人员在万寿岩发现了2000余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船帆洞挖掘出距今约4万年、面积达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铺地面。古人类可能是为应对洞中潮湿环境的这个发明创造,堪称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
“这样的人工石铺地面,非洲发现过一处,我们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二处,是国内首次发现。”时任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说。
万寿岩遗址的发现,把福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万寿岩因此被称为“闽人之源”。遗址中出土的石制品,也为闽台史前文化同源提供了新证据。
关键时刻一锤定音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就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习近平在批示中强调,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因为这一批示,三明钢铁厂立即停止了在万寿岩的采矿爆破,福建省文化部门展开了对遗址区域进一步的发掘、考证和保护工作。2001年,万寿岩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如今,每次看到万寿岩伟岸的身躯屹立在天地之间,郑国珍和陈子文禁不住感慨万千。“经济建设与遗址保护的矛盾尖锐,在这关键时刻,批示一锤定音,对万寿岩遗址的保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陈子文说。
事实一再证明,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冲击波与启示录
20年前,当考古队来到万寿岩时,黎立璋是三钢下属分厂厂长,和工人一起到现场查看过。他记得,当时有工人开玩笑说,早知道放几炮炸掉算了。但公司领导说,矿石有价,文物无价。
“经估算,停止在万寿岩爆破开采,整体影响公司长期效益20亿元以上。”如今是三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黎立璋说。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认为,那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像现在这么强。保护厦门鼓浪屿这样漂亮的“万国建筑博物馆”,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而万寿岩这样的遗址,在一些人眼里“无非就是古人居住的一个山洞”,因此,当年紧急批示保护万寿岩的重要决定,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开创性实践。
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说,审视万寿岩遗址保存下来的过程,受到的最深刻教育是,要用历史观念和群众眼光看待发展。“当下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做出抉择的时刻,如何保护、研究和利用好万寿岩,对我们做好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会带来启迪。”
当地群众的生活和观念也因万寿岩遗址的保护而悄然改变。
一些村民参加了遗址挖掘保护工作,文保意识更强了;更多村民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发展模式”。“以前万寿岩周围破破烂烂、尘土满天,现在老百姓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任岩前镇党委书记王小坚说。
让历史一代代传下去
站在万寿岩遗址前,现为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的郑国珍总会想到这样一段话:“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万寿岩遗址的年代,距今18.5万年至3万年。在考古专家看来,这一远古人类家园极为少有、弥足珍贵,应继续加强科研,并加以活化利用。
郑国珍想象:“我们可以在万寿岩建一个古代天文台,感受18.5万年前的星空,还可以在遗址周围复原3.5万年前的动植物,感受人和万物的共生关系。”
2019年,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导览手册上写道:“恢复生态,保护文物,延续文脉……使碧水、青山、溶洞、森林、田园、古文化融会贯通,是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目标。”
三明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小彦介绍,三明森林覆盖率78.73%,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享有“中国绿都”等美誉。伴随着万寿岩遗址保护工作,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已成为三明市民共享生态福利的写照。”他说。
目前,三明以万寿岩为主要空间载体,借力优质的山林环境,编制实施《万寿岩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努力把考古文化资源与挖掘当地文化结合起来,把遗址保护与岩前镇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岩前镇党委书记蔡明泉说,镇里不断加大文旅招商引资力度,人气越来越旺。百姓也从农家乐、休闲采摘、特色民宿等项目中受益,有了更多致富门路。
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陈丽珍表示,力争5年内把万寿岩打造成南方特色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人类研学旅行基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9年12月,万寿岩遗址国际学术交流会在三明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前来参与学术交流和考察。“很多外国专家对万寿岩遗址的保护高度肯定。”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馆长余生富说,未来要让万寿岩被国内外更多人所熟知。
“小时候,万寿岩是我们玩耍的神秘去处。离家后,万寿岩是我们挂在嘴边的乡愁。”在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里,岩前镇“90后”女孩张琳告诉记者,希望为古老的万寿岩注入更多青春气息,让历史文化一代代传下去。(新华社福州5月19日电)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编辑:刘惠嘉
审核:江晓媛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