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圣人足迹 聆听历史回声——侃一侃咱河南人的“八大圣人”

【冬游河南】寻觅圣人足迹 聆听历史回声——侃一侃咱河南人的“八大圣人”

2015-12-02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旅游局

微信号 hntacn

功能介绍 河南省旅游局官方微信

有人说:“五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两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南。” 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轻展地图,晋陕交界的中原版图在黄河的滋养之下轮廓分明,历史与文化的痕迹深深地镌刻进每一寸黄土地,岁月把中原涵养成名人的天下,不落的传奇,前朝往事历历在目,史册载辉千秋万代。

冬日的寒气加剧了思念情绪的泛滥,也留给了人们更多踏古怀旧的理由。当物质世界过度膨胀变得臃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渴求倾听内心的声音,希望流浪的精神重新找到归宿。于是自己开始揣摩一种场景,泡一杯暖暖茶饮,捧一部厚厚的书籍,在字里行间感受异域时空的荡气回肠,蓦地也会恍惚穿越到人生另一种超凡的境界,与先哲古人相约促膝长谈,吐尽胸中块垒,释放种种烦恼。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书籍为我们打开一扇透视宇宙的天窗,信仰更助力我们风雪无阻勇敢起航!人生境界重重,中原圣贤济济。神圣端庄的女娲,一专多长的张衡,医术精湛的张仲景,英姿飒爽的花木兰,才华横溢的吴道子,天资聪慧的唐三藏,学识缜密的司马光,赤胆忠心的陈星聚……斯人已逝,风骨犹存!

聆听名人启发,无论秋冬春夏。历史积淀,文化传承,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散落在记忆里的不朽经典,召唤着我们追寻中原圣贤足迹的名人之旅。

第一站:急中生智的砸缸“儒圣”

——信阳司马光故居

名人记事:

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他学识渊博,不仅通史学,音乐、律历、天文、书数,也不在话下。其著作主要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潜虚》等,所著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巨大。

胜迹掠影:

司马光故居位于光山县城繁华地段的正大街中段,这是一座四合院落,闹中取静,典雅别致。现在有东、西两个门,南边设的有司马光生平展览室,北边为后堂民俗展览室,内容体现别具地方特色。院中心为司马井、养粹亭,西院墙下有“司马光砸缸”群塑像,让人勾起儿时课堂的美好回忆场景。千年古柏植于东门外边,故居内收藏有宋代石碑刻、元代石狮等珍贵文物,院内曲径通幽、花草繁茂、小桥流水,古朴秀丽。

第二站:爱数星星的天才“科圣

——南阳张衡博物馆

名人记事:

张衡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人。他发明了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国际上把他同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齐名并提。

胜迹掠影:

南阳市张衡博物馆是依托张衡墓园建立的专题性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1030件,三级以上藏品600余件,类别有石、陶、瓷、金银、铜铁、书画等。张衡博物馆主要建筑有门楼、综合展厅、古天文馆、模拟地震馆、碑刻长廊、综合展厅等。通过这些展厅、馆,可使观众对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创造发明及文学成就有一个全面了解。古天文馆:其设计是根据汉代“灵台”、揉合中国传统历法数字进行的。

第三站:大济苍生的救命“医圣

——南阳医圣祠

名人记事:

张仲景是我国的“医圣”,东汉南阳人。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所著医药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学的辨证诊疗体系。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胜迹掠影:

张仲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医圣祠”,有过殿、正殿、东西偏殿、内经楼、灵枢阁、素问馆、医圣井梅花轩、荷花池、医林会馆等。医圣祠前的一对仿汉子母阙,庄严肃穆,望之顿生敬仰之情。汉阙之间,大门之上高悬有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医圣祠”横匾给人圣地的感觉。医圣祠的第一进院是“医圣林”,医圣林的设计颇有深义,既体现了医学家的群体形象,又突出了张仲景在其中的医圣地位。

第四站:情系两岸的大义“官圣”

——漯河陈星聚纪念馆

名人记事:

陈星聚是晚清时代的台北知府,河南临颍台陈人。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法军进攻台北时,陈星聚置生死于不顾,亲赴阵前督战,取得了台北保卫战的胜利。光绪三年大饥荒,陈星聚慷慨捐粮千石,救济临颍灾民,临颍家乡的人民亲切称呼他为“陈官”。

胜迹掠影:

陈星聚墓园位于临颍县台陈镇台陈村,由于当时清政府追封他三品道台“御赐祭葬如例”的安葬待遇,墓园修建时间长达4年,墓前有华表、碑碣,墓道两侧矗立着姿态各异的石人、石狮石马、石羊、石猴等,整个墓园古柏森森,庄严肃穆。陈星聚墓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祖国统一的平台、弘扬中原文化的载体。2008年12月,书法家柳国庆应陈星聚纪念馆的邀请为台北首任知府陈星聚纪念馆题了词。

第五站:“开天辟地第一圣”

——周口女娲故里

名人记事: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始祖之一。传说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还有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

胜迹掠影:

西华女娲故里位于西华县北部的聂堆镇,传说女娲和伏羲兄妹相婚而成夫妻,同为人类之始祖。后人特修“女娲坟”,建“女娲阁”以示追念。现建一殿、二殿、三殿、四殿32间,东西廊房18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女娲阁”分上下两层,上供女娲,下供伏羲,神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每逢初一、十五或春秋之际,丰稔之余,游人从全国各地接踵而来,瞻拜馨祝,香火非常旺盛。

第六站:巾帼“武圣”,谁说女子不如男?!

——商丘花木兰祠

名人记事:

木兰本姓魏,是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人,公元578年4月,突厥入侵幽州,木兰便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她是中国古代女英雄,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影响波及全世界。

胜迹掠影:

河南商丘虞城县是“中国木兰之乡”。花木兰祠始建于唐于唐代,该祠大门内东侧有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木兰祠占地万余平方米,大门过道两侧,各有一泥塑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木兰闺装像,献殿内塑有木兰戎装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府、名人撰文、题诗、书画及60余通香火碑。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木兰生日),周边的官府带领乡民前来致祭,后发飞展成连续五日的香火古会。

第七站:妙笔丹青 疾舞“画圣”

——许昌画圣祠

名人记事:

吴道子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他创造了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胜迹掠影:

画圣祠位于禹州市西南鸿畅镇山底吴村。这里山水环抱,风景独特,整体建筑为仿唐风格,有三进院落,由碑林苑、东西厢房、陈列馆、吴道子墓等组成。碑林苑保存着名人志士拜谒后留下的墨宝,石碑达数百块,充分表达着他们对吴道子的崇敬之情,也是一个书法艺术的宝库。西厢房以连环画的形式再现吴道子的生平事迹。陈列馆为歇山式建筑,内有吴道子塑像一尊,只见他手持劲笔,和颜悦色,一副沉浸在书画创作中的喜悦神态。新修的吴道子墓呈圆形,墓前碑文集古今名家之墨宝。山下有兰河,乘游艇可观看吴道子垂钓台。

第八站:披荆斩棘 佛门“智圣”

——洛阳玄奘故居

名人记事:

玄奘是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他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也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胜迹掠影:

位于洛阳偃师陈河村的玄奘故居是一座古香古色的院落。院落中的每间屋子都陈列着玄奘的文物、书籍和他到天竺取经的连环壁画。在东厢房里,悬挂着一幅从石碑上临下来的玄奘取经图,图上的玄奘慈眉善目,双眼平视,呈现出乐观向前、无所畏惧的神态。他身背藏经篓、竹篓的每一格里,都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卷卷经书。藏经篓高过玄奘的头顶有一尺左右,上覆一顶竹笠,竹笠的一端系有一盏油灯,油灯直直地悬在玄奘面前。这幅图再现了玄奘西行奋斗十七载的形象,使人在参观故居时,对这位唐代高僧更加热爱和敬慕。

精选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加载中

以上评论由公众帐号筛选后显示

Hash:2958681e06515b1161215efc1d3e1f8d335433a9

声明:此文由 河南省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