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傅希如带你打卡杨浦老建筑,解读历史往事!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诸多红色地标里,不仅镌刻着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历史记忆,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亲密合作、肝胆相照的诸多历史事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适逢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上海民盟组织建立75周年,民盟上海市委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特别策划制作了两集历史寻访 纪录片《逐梦同行》,以此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让我们追随民盟前辈的足迹,
穿越时间与空间的阻隔,
跟随影视演员胡歌、京剧演员傅希如的脚步,
去结识曾经生活在那里的先贤,
解读发生在那里的往事。
位于复旦玖园的
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
与《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
分别以“爱国”“科学”“信仰”为主题
彼此交相辉映
构成“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
玖园,国顺路650弄的复旦大学第九宿舍的雅称。这里居住过多位民盟先贤,从《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老校长、到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老校长、新中国遗传科学的主要奠基人谈家桢等。
循着幽静的国福路,来到玖园宿舍区东侧,三栋独立小楼相邻而立,由南向北分别为陈望道旧居、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周边杉树映翠。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
(陈望道旧居)
△陈望道旧居 新旧对比图
陈望道先生是卓越的政治活动家,著名修辞学家、语言学家,也是中国民主同盟和复旦大学的老领导。作为学者,他治学严谨、著作等身、勇于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学习的典范;作为民盟上海市委主委,他始终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党派工作的核心,带领民盟组织开创了工作新局面。旧居的二、三层曾是陈望道1956年到1977年在复旦大学的寓所。
修缮后的展馆分为两大主题陈设:“宣言中译 信仰之源”展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中译和影响,彰显上海红色起源地的精神与传承;“千秋巨笔 一代宗师”介绍《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译者陈望道的生平事迹,勾勒作为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思想家、学者的陈望道的光辉人生。
△《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复制件)
苏步青旧居
△苏步青旧居 新旧对比图
苏步青先生是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复旦大学校长。作为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他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苏步青旧居展陈以“数坛宗师 爱国敬业”为主题,以苏步青的生命历程为线索,分七个展厅展示,主要包括苏步青的求学故事、学术成就、育人事迹、参政议政、业余生活等各个方面,展现了苏步青从一名乡间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102年精彩人生。
走进“ 东方第一几何家”展厅,可见苏步青的珍贵手稿、毛主席接见苏步青的照片,展现了苏步青将数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拓新兴学科等贡献。比如,在江南造船厂劳动时,苏步青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了船体放样问题,帮助工人们免于在烈日下艰苦的户外操作,为国家解决了造船难题等等。“数学要有应用,应用数学要面向国民经济,要创造价值。”苏步青的价值观至今仍感染着青年一代。
谈家桢(陈建功)旧居
△谈家桢(陈建功)旧居 新旧对比图
苏步青旧居后面的一栋小楼,就是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主委谈家桢先生居住过的地方。他终身致力于遗传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发现了瓢虫色斑异变的嵌镶显性现象,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为中国遗传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谈家桢(陈建功)旧居展陈以“坚持真理 科学报国”为主题,采用主题展陈为主线、时间先后为辅线的形式展陈,展现谈家桢的学术成就、学科贡献等。
上海这座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城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同盟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众多历史事件。
回首来路,感慨万千;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
编辑:奚宇轩
资料:杨浦文旅
胡歌生日最后一分钟发文拒绝母亲:妈妈,走吧! 胡歌
9月20日,37岁的胡歌在生日当天的最后一分钟发文,怀念母亲。
连续一周,总是梦见你,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不是日有所思。
不知你来梦里见我,要翻过多少座山、趟过多少条河,如果很远、很辛苦,就别来了吧!
我知道这个日子对你很重要,放心吧!我吃了蛋糕、吃了面、还收到了许多的祝福……
回吧!我一切都好,回吧!我不会忘记,你在梦里的叮嘱。
胡歌在微博里“狠心拒绝”母亲:如果很远,很辛苦,就别来了吧。
但无数粉丝为胡歌泪奔,回复他:“你的一切,都是她最深的惦念。”
还有人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说失去了父母,像“心上破了一个洞,再也不会愈合”。
胡歌的这段话,没有特别的感激、煽情,却让很多人眼泪婆娑。
他说总是梦见母亲,不是因为日有所思,而是知道母亲即使去了天上,也依然一直挂念着他。
我知道从唯物论的角度来讲这是说不通的,人走了,那个人的挂念怎么可能还在?
但挂念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到,却也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而且母亲对胡歌的挂念并不是单方面的。
在日日夜夜、年复一年的陪伴中,它早已成为了一种双向的连接,不会随着母亲的死亡而终结,就像母亲给她留下的生活习惯一样,母亲走了,但这些都还在。
所以,我们总会相信,即使千山万水、人间天上,有些人即使走了,但那份情也会一直都在。
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我们学余光中的《乡愁,老师深情朗读》:“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后来,我们又学《红楼梦》选段《林黛玉进贾府》,忽然有同学问:“老师,林黛玉为什么总是哭?”老师说:“单凭林黛玉自幼丧母这一点,她就有理由哭上一辈子。”
那个时候,我们隐隐感觉到了某些东西,但“死亡”尤其是“父母去世”这样的词好像还离我们太遥远,看到朗读《乡愁》的老师湿润了眼眶,我们也只是感觉有些好奇。
但,今时今日,我们已经成年,那样的诗、那样的情景,日渐成为我们正在经历或害怕经历的事情。
从小到大,胡歌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好孩子”。
担任过《阳光少年》栏目主持人、给电影《宝莲灯》配过音,参与过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MV录制,中学时就已经是上海家喻户晓的小明星了。
后来,胡歌同时考上中戏和上戏,人物百科里说他“因为家庭原因选择留在上海”。
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家庭原因究竟是什么,后来胡歌在《鲁豫有约》中说自己家境不好,如果衣食无忧,他肯定会选择去北京。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胡歌的母亲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就得了癌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五个人挤在一个30平米的弄堂房里。
从初中开始,他就做群演补贴家用,通宵拍戏赚70块,连2块钱的车费都舍不得花,走几个小时的路回家。
2005年,刚刚毕业那一年,胡歌就以一部《仙剑奇侠传》横空出世。
他一夜成名,有人说仙剑成就了胡歌,但我们都知道,无胡歌,不仙剑。
成名后的第二年,胡歌就遭遇重大车祸。
同在这辆车上的经纪人不幸去世,他本人也受伤严重,经历了十多次修复手术,容貌仍然难以恢复,前途未卜。这令他一度非常绝望。
反而是母亲,一直选择乐观,鼓励他说:
“车祸是上帝在你脸上开了一扇窗,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你的内在。”
后来,胡歌再次谈到母亲,他说,虽然母亲去世,但他总是会觉得,母亲就在那里。
还曾发微博配图儿时和母亲的照片:献给一位远方的女士。
胡歌和母亲的关系完美吗?并不。
关于胡歌的母亲,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她是一位严母。
她从不夸儿子的演技,只说扮相可以,因为她认为严格是对儿子最好的教育。
也正因如此,胡歌多次在采访中表示“我是个不自信的人”。
早年还有传言,母亲拆散过胡歌与杨幂、薛佳凝的恋情,尤其与薛佳凝那一段令胡歌非常心痛。
胡歌单身至今,母亲也有很大的原因。
甚至有网友猜测,母亲去世,胡歌与薛佳凝能否破镜重圆?
我们与父母的羁绊,不管是痛苦还是幸福,注定都是这一生都说不完的故事,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
最近,有一部日本电影,名叫《母亲去世时,我甚至想吃掉她的遗骨》。
电影名字听起来有些吓人,但日本人一向喜欢在名字上做文章。
例如《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等等。
《母亲去世时,我甚至想吃掉她的遗骨》讲述的是聪与母亲在一起的最后时光。
改编自宫川悟史随笔漫画《母亲亡故时,我想吃了她的遗骨》。
故事的开始,孩子们在拣妈妈的骨灰片。男主聪忽然发现妈妈的骨灰好漂亮,顺手拿走了一块。
晚餐时,大家开心地吃着饭,装作都不伤心的样子,更不愿意谈论起妈妈。
但是还是不自觉就怀念起了妈妈。
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妈妈做的“梅干”最好吃。
原来以为人死后会很害怕,会出现鬼啊、丧尸啊、幽灵啊。
但是,轮到自己的亲人时,聪就这样直接拉开棺材盖看着妈妈的脸和她说话,好像妈妈还活着一样。
话还没说出口,平静的他忽然情绪失控:“妈,说点儿什么啊!”
是的,看着逝去的亲人躺在那里,我们总感觉他们的生命还在,仿佛昨天。
但躺在那里的人,却永远不会再回应了。
镜头一转,回到了聪小时候。
因为没有钱,聪偷了商店的零食,老板威胁他,赶快让家长来,不然送你去警察局。
接到电话的阿聪妈妈,是这样一路飞奔过去的。
当老板跟聪说“还有15分钟你妈妈就来了”时,聪的妈妈忽然出现,连老板都被吓一跳。
据说,父母为孩子创造出的世界纪录可多着呢。
聪15岁时,患了急性白血病。
妈妈每天从很远的地方搬着锅来医院,只为儿子能吃上最喜欢的咖喱饭。
妈妈告诉他,没事的。
母亲自信又强大的样子让他想起了拳击选手。
他就这样相信了母亲。
长大后,聪成为一名补习教师。
晚上回到家经常都是一两点钟,母亲却还在一片振奋中没有睡意。
母亲说看到他回来的那一刻,才会有困意。
母亲开着车,半路胃疼,但不忍心打扰聪,翻开手机盖又合上。
因为,她知道聪现在肯定是在画漫画。
而之前聪曾经说过,他喜欢画漫画,从不让任何人知道。
母亲去医院检查,非常害怕,拉上了聪。
出结果那天,她穿上漂亮衣服,戴上珍珠项链,希望有一个好结果。
但很可惜,医生说是癌症晚期。
但是,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聪,没办法想到最坏结果,满脑子想的都是不着边际的事情,比如母亲今天为什么会戴项链。
他觉得母亲一定会康复,她的身上一定会有奇迹出现。
于是,那段时间的聪像是打了鸡血,做各种傻事告诉自己奇迹会在妈妈身上出现。
但是母亲最终还是走了,那一刻,他想吃掉母亲的遗骨。
漫画里做出了解释——那个瞬间我有着想把母亲变成身体一部分的强烈想法。
父亲一下子老了很多,他说妈妈走后,每晚都会梦到她,早上醒了就会在被窝里找她,但哪里都找不到。
现在的父亲总是哭得像个孩子,只想自己快点儿死。
哥哥在大海边忽然情绪失控大喊:“我怎么可能不难过,我不像你,(至少妈妈走的时候)你还能一直陪着她。”
看着对面的父亲,哥哥说:“你死的时候我会陪着你, 因为不想再遗憾。”说完疯了一样脱光衣服跳到大海中去。
原来,失去至亲,每个若无其事的面孔背后,都是这样伤感。
聪的妻子在母亲的遗物中找到了当年聪得病时,母亲为他百次请愿的卡片。
医疗机构打电话问他是否继续冷冻精子。
原来,15岁那年,母亲骗他说把精子装进瓶子病就会快点儿好,只是担心儿子失去生命。
原来,母亲也曾那样害怕过。
原来,她那时的强大和气魄全是装出来的。
聪一个人跑到厕所里,哭着喊出:“谢谢你,妈妈!”
人生最难过的事,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萧亚轩的母亲患子宫癌,她曾在演唱会上求粉丝为母亲祈福,更是一度陷入悲伤的情绪中,哽咽道:
“请上天再给我妈妈一个奇迹,让我再有一个孝敬她的机会。”
她还曾经到台湾宜兰三清宫三跪九叩800公尺,愿以自己10年寿命换来母亲健康。
母亲去世时,她磕了108个头,场面相当感人。
46岁的萧蔷面对母亲去世,她说人生第一次面临有生命的个体在自己眼前逝去,竟然就是最爱的妈妈。
她一直重复:“妈妈就在我怀里走的,那时我正在帮她擦澡拍背,然后她就不动了……”“我最想荣耀的人就是她,可是现在我觉得好孤单。”
梁静茹也曾多次在微博发文“想爸爸”,字字句句都是伤情与落寞:
在他的坟前,我会想起那一年念高中的我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长大,就接受了目睹他在棺木里在医院回家那一幕的心痛。
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从不曾忘记跪着迎接你的棺木到家门,我和弟弟哭的心都碎了,对未来的依靠没有任何一个人。
我们都知道梁静茹从马来西亚来到台湾,从青青少女变成歌坛天后,这些年她经历过很多坎坷,慢慢变得强大。
但是,《掌声响起来》这首歌,她每唱必哭,因为那是她父亲最爱的歌。
而每次,看到此情此景的我们,也会忍不住泪眼朦胧。
《知乎》上有个话题:“如何面对父母的去世?”
下面的评论,光是看看都会想哭。
有人说想到了自杀; 有人说总是莫名其妙的哭泣,心里缺了一块; 有人说知道有生死,但就是无法相信死去的人是自己的父母,愿意替父母去死; 有人说好想他们;有人说想拥抱,只能把手伸向风中; 还有人说,时间的流逝,快要忘记父母的模样,这感觉好像再次失去了他们......电影《母亲去世时,我甚至想吃掉她的遗骨》中有这样一幕,聪一直缠着妈妈买零食,妈妈终于生气,假装丢下聪一个人向前走了。
孩子的反应是什么呢?
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快速追过去,一把抱住妈妈一边哭一边说:“我可害怕了,可害怕了。”
那是他第一次知道离开妈妈的滋味,短暂的分开像是永别。
而当我们终于能牵起他们的衣角时,不管是柔弱的童年时代,还是身强力壮的中年,又或是缓缓走向终点的老年,我们都会像个孩子一样安心。
好像那个衣角就是全世界。
我们总觉得中年生活艰难,总觉得父母尚未老迈,总觉得在一起有爱,但也有许多委屈。
我们总觉得来日方长,可仔细想想,其实用不了多久,就是后会无期。
老舍写过一篇文章悼念母亲,当时因为战乱和工作原因,他知道母亲去世的消息时,母亲去世已经整整一年: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最后,我想说,珍惜父母,他们是我们这一生最难舍的羁绊。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大家好,我是一个每天看电影、刷剧、写文章、与业内媒体人聊八卦、谈人生的小姐姐。
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我吧,需要你的支持,感谢感谢感谢。
本文首发《伊姐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