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都是红色印记!漳平这条红色路线,等你来打卡!
庆祝建党百年 传承红色基因
漳平“弘扬红军精神”之旅
漳平市溪南镇东湖古村落—溪南镇下林村南洲书院—象湖镇杨美村红色革命旧址群(3A级景区)
溪南镇东湖古村落
东湖村位于溪南镇东部,距漳平市县城36公里,距溪南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325国道从东湖口穿境而过,距离政永高速溪南出口8公里,交通便捷,古韵悠久,为闽西最美古村落、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美协写生基地。
东湖村是漳平市级革命基点村,也是红色与古色相得益彰的村落。1929年8月,红四军第二、三纵队先头部队攻下东湖山两座民团炮楼,村民踊跃献出粮食、布匹及中药,支持红四军。
此后,开展抗租减息、建立交通站等革命活动,历经组织民兵解放漳平的洗礼。景区坐落闽南式清代建筑30多座,设有运动休闲水库、休闲红色步道等活动项目;设置特色宅院、古村落文化、生态农业休闲等体验区,提供建筑博物馆、写生摄影基地、特色客栈、村居农耕、东湖米粉手工艺示范点、农家乐示范点、品尝东湖苦茶等体验服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革命传统教育浓厚,设有龙岩市党建示范点—东湖“跑腿社”,“红土初心讲堂”获龙岩市党建品牌。
溪南镇下林村南洲书院
下林村南洲书院位于溪南镇南部,距漳平市政府32公里,距莆永高速路口1公里,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南洲书院融红色经典与人文历史为一体,是漳平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宽广、规模最宏大的古代书院,2015年获闽西最书香古书院提名奖,2020年下林民兵仓库旧址南洲书院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林村革命岁月荣光。1929年8月,红四军军长朱德在南洲书院召开群众大会,播撒红色种子;红四军发动溪南突袭战,成为红四军入闽七大战斗之一。1949年6月,下林民兵在南洲书院打响武装解放漳平县进程的第一枪。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漳平解放初期,下林民兵英勇剿匪,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5师253团取得闽西南地区剿匪大捷。景区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南洲书院一期主体工程修复、村民休闲公园、沿河步行栈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设有感化里红色经典专题展厅和感化里人文历史陈列馆。2016年至今,下林村荣获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漳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象湖镇杨美村红色革命旧址群
象湖镇杨美村红色革命旧址群 位于象湖镇中北部,距镇驻地3公里,政永高速出口15公里,交通便利,环境宜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福建老区革命遗址,红军题壁留款信旧址荣福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整洁规范,设施完备,设有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陈列馆、红军纪律馆、红军生活体验区、现场教学区等参观教育场所,展馆图文资料翔实,文物展示丰富。景区开发“听红军故事、唱红军歌、吃红军饭、穿红军服、重走红军路”等体验红军生活的教育内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景区建设列入中国革命老区项目,成为龙岩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岩市党史教育基地、龙岩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龙岩市党员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龙岩市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来源:溪南镇人民政府
编辑:刘慧蕊
审核:赖荣玉
监制:游华东
► 漳平新闻 2021-07-07
► 漳平市领导到部分经济部门调研
► 漳平市领导到市教育局调研
► 漳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龙岩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执法检查 及水环境治理情况调研
► 漳平市为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60个入学名额
► 漳平: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
▼
——四团的红色印记 红色印记
在四团这片热土上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在革命时期也涌现出诸如赵天鹏、周大根等等的为国为民、乃至舍身取义的革命先烈,下面让我们跟着革命先烈的脚步来重新认识一个红色的四团。
赵天鹏银杏树英勇就义
赵天鹏,原名长生、汀洋,今浦东新区泥城镇横港村人,地主家庭出身。读书期间,受到教师影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从师范毕业后,又受到共产党人的熏陶。虽遭父亲百般阻挠,甚至将其锁于家中,但他毫不犹豫积极投身革命。
民国17年6月16日,赵天鹏奉命与周大根、唐兰生一起,前往本县四团镇处决恶霸地主张沛霖。撤离张宅时,赵、唐与周大根失散。张沛霖死后,敌人连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搜捕。天鹏同志和战友撤到泰日,在沿街的一家茶馆,天鹏等同志正想休息一下,此时敌搜捕队踏进了茶馆,后见事情难免暴露,就公开宣布自己是共产党员,张沛霖是自己一人所杀,与其他人无关。在狱中,天鹏同志受尽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咬定杀张沛霖是自己一个人干的。
△根植于古海塘上近700年的古银杏树
同年7月2日,天鹏身穿粗布短衫、长裤,脚着便鞋,双手反铐,被押赴四团刑场。从奉城至四团的路上,天鹏镇定自若,视死如归,一路上向路旁的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揭露敌人罪行,还不时地高唱《国际歌》,下午2时左右,被反动派枪杀于现四团卫生院旁的银杏树下,时年25岁。临刑前,他神态自若,不断高呼革命口号,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气概。
苏公公民福店智救刘晓
民福店又名小梅花店头位于今天四团镇民福村境内,抗战期间民福店是中共地下党秘密活动场所,并成立了我党奉贤区第一个支部——民福支部。
土地革命时期,当地一位老农名叫苏锡桃,在民福店开了一家“小民福茶馆”,作为革命活动的联络站,因他爱护革命同志,待人热情,所以大家都亲热地叫他苏公公。
一次正当受中央派遣到上海恢复和重建情报组织,领导党的情报工作的刘晓同志(后相继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中国驻苏联大使、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外交部常务副部长等职)在茶馆里向20多位贫苦的农民和盐民讲述革命道理时。
刘晓(1908—1988)
突然,一阵骚乱,从四面八方来了一群反动警察将茶馆团团围住,叫嚷道:“谁是刘晓?站出来!”苏公公见来者不善就说:“这里没有刘晓!”见警察只知刘晓其名不识其人,大家心中便有了底。只见苏公公挺身而出道:“我就是刘晓!”,接着农民们一个接一个说道:“我是刘晓,我是刘晓!”警察见状敲着枪托怒吼:“究竟谁是刘晓,快讲!”大家又都摇头称自己不是刘晓。警察被惹怒了,窜进茶馆挨个搜起身来。搜身过半,苏公公心想要是把刘晓身上的宣传单搜了出来,那可如何是好。正在这紧要关头,苏公公计上心来,他向靠窗口的青年使了一下眼色咳嗽不止,那青年心领神会一个鹞子翻身跳窗而逃,苏公公指着窗外大喊“小刘,快跑!”警察见“刘晓”夺窗而出,便一拥而上最终将青年抓住。
其实,被抓的青年并不是刘晓,而是苏公公的儿子苏阿根,原来他巧施调虎离山计,将敌人引开,救了真正的刘晓。不久,刘晓也将苏阿根营救出狱,从此,苏公公智救刘晓的故事便在奉贤传开。
革命先驱者略考
△金学成(1902—1990)
金学成又名松涛、笔名任重,四团镇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目前有文献记载的奉贤区第一个共产党员。1927年10月,任中共淞浦特委委员。1938年1月,创办宣传抗日报刊。抗战胜利后创办日文版《改造日报》,编辑《日本问题研究丛书》、《日本史纲》。解放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1955年起,调任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是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四、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
1954年9月时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副秘书长的金学成在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期间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62年时任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的金学成在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期间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90年3月,在沪逝世。
△1953年9月18日
中央人民政府给金学成颁发的任命通知书
△1955年12月21日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给金学成颁发的任命书
△周大根(1906―1938)
五墩村人,民国17年6月16日,周与赵天鹏、唐兰生等人奉地下党组织之命,赴本县四团镇处决恶霸张沛霖。当得知赵、唐被捕后,投书警告国民党当局:“网儿虽大,捕不尽东海之鱼虾;武装虽利,杀不尽我党的同志!”在地下党秘密召开的追悼赵天鹏烈士的会议上,周重申:“网儿虽大,捉不尽东海之鱼;钢刀虽快,杀不尽天下贫民。”
王菊林(1924—2013)
红庄村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8月任浦东人民解放军总队突击连副连长,之后历任解放军89师侦察连连长等职,在部队期间曾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唐兰生(1910—1932)
唐兰生原名苏根清,民福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赵天鹏、周大根接受组织任务赴四团处决恶霸张沛霖,后被捕判有期徒刑12年,3年后因受折磨病逝于苏州监狱。
钱指江(1921—1943)
钱指江原名钱福章,原平安镇北村人。1941年4月参加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奉命打入南汇伪守望队担任区队长,是年秋,策动反正后随五支队南下浙东,在慈溪县常河区任敌工站站长。1943年4月,上虞、慈溪、余姚三县伪中央税警队包围常河区委所在地,突围中中弹牺牲。
唐永林(1926—1947)
五四村人,1940年参加淞沪游击队五支队。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淞沪支队北撤,唐留浦东坚持斗争。1947年1月,唐在平安地区同王菊林、张四楼组建武装小组,时称“三枪一大队”。同年7月唐等人在执行任务时突遭滨海乡自卫队伏击,中弹牺牲。
连城:红军标语留存红色印记 红色印记
宣和乡培田古村落继述堂,遗存红军标语。见证历史,回溯激情
连城红色革命历史深厚,行走在这片红土地上,至今可见为数众多被书写在城乡村落建筑等角落的红军标语,透过这些标语,红色历史的印记仍清晰可见。
连城是红都瑞金、省苏长汀的中央苏区东线重要门户,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据史料记载,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挥师从赣江越过汀江,率领工农红军第四军进驻连城。从此,点燃了连城革命的熊熊烈火,爆发了震动闽西的“连南十三乡暴动”“池溪暴动”“莒溪暴动”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村村打土豪、户户分田地的局面,建立了新泉县和连城县苏维埃政府,全县乡、村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目前,连城有红色革命旧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定革命基点村29个、县定革命基点村144个,是中央苏区的重要县份之一。据了解,红军时期,连城县新泉、庙前、北团、林坊、赖源、四堡等乡镇留下了大量红军标语。这些标语大多出自红军队伍的普通宣传员之手,字体书写水平不高,甚至还有一些错别字,但内容广泛,涉及方方面面,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明确提出当时当地的革命任务,唤醒民众号召民众参加革命,期盼革命早日成功。
“纪念"八一"拥护苏维埃”——姑田镇中堡村一座百年老屋墙体上存留的红军标语。
红军标语见证中国革命历史。“这些红军标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感召力强,当时作为一种宣传武器,在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发动群众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连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沈小狮介绍,红军标语是当时宣传教育民众、发动民众最为普遍采用的形式手段,每条标语背后是历史与故事的真实再现,也是革命历史的见证。
在当年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红军以标语发动群众,在连城书写下大量的革命宣传标语,这些标语激励着连城人民为创建和保卫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据连城县委宣传部统计,全县15个乡镇仍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的红军标语有400多条(组),为龙岩全市红军标语存留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县份之一。
“这些红军标语历经风雨洗礼,时至今日,人们在阅读时,仍能从中回溯过往的历史风云与激情岁月。”沈小狮说。
濒临消失,现状堪忧
“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共产党是救穷人的党”“革命高潮来了”……在连城县庙前镇庙前村,有座传承百年的孔清祠,这座传统的客家祠堂室内的墙壁上,历经80多年风雨和人为破坏,仍留存有百余条红军标语。
“连城是闽西红军标语分布较为集中的地方之一,而孔清祠保留了全县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红军标语群之一。”沈小狮告诉记者,这些留存的红军标语为后人研究红军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证据。
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连城大多数的红军标语都未能像孔清祠保留得那么好。由于红军标语日常维护和管理方面还相对滞后,不少红军标语岌岌可危,一些存有红军标语的地方濒临消失。朋口镇文坊村多座荒废民宅内存有红军标语,但由于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老屋破败不堪,面临倒塌的危险;一些乡间尚存的红军标语,由于楼房是土木结构,木质楼板多处断裂,墙面也多处受损……
“限于现实条件和保护力度,每年都有部分红军标语消失。”连城县文物局局长伍玲芳说,红军标语大都直接书写在土木结构的祖祠或古厝的内外墙壁等处,普遍存在于偏远农村,大多属无保护状态,加之年代久远,多数标语又都存在土坯房中,日晒雨淋,部分红军标语已模糊不清甚至表面成块脱落,“生存”现状堪忧,亟待保护。
“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史料,是革命先辈留下的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伍玲芳坦言,从土地革命战争以来,连城还存在着大量的红军标语,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生产建设、自然损毁及保护不够等原因,红色标语已损毁不少。“红军标语不同于其他的历史文物,目前尚无更有效的保护措施,大多数只能尽力维持现状,延缓其衰败、消失的速度。”
宣和乡培田古村落进士第,遗存红军标语。
保护传承,教育后人
走进红四军前委机关、政治部旧址(望云草室),斑驳的墙面上,一条“打倒潮州广州去”的红军标语格外引人注意,讲解员带领一批批游客在此驻足,讲解背后的历史与故事。
这条标语是1929年红四军留下,由于当时红军宣传士兵的文化水平有限,把“到”字错写成了“倒”字。
“通过瞻仰这些红军标语,回眸先辈们那段浴血奋战、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我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洗礼。”来此的游客不禁感叹。
“整个新泉整训革命旧址群至今还存留10余条红军标语,这些年我们对现存濒临损毁的标语进行了抢救性保护。”连城县新泉整训纪念馆馆长邹重庆介绍说,依托近年来的红色旅游热,这里每年接待游客量达上万人次,组织党员干部到此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发挥这些标语的革命传统教育作用。
近年来,连城加强对红军标语等红色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对这些珍贵革命文物进行收集整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从2017年开始,我们对全县红军标语进行深入调查。”沈小狮说,在普查、征集、拍摄、汇总全县红军标语图片资料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挖掘、研究、整合。连城县委宣传部还组织编纂了《闽西连城红色标语史集》内刊,书中收录了全县15个乡镇、49个村以及2个社区绝大部分保存尚好的实体标语图片和一组红军漫画。
“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让这些红军标语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沈小狮介绍,红军标语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发展红色经济,皆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记者 赖志昌 通讯员 黄水林 吴钟毓 文/图)
作者:赖志昌 黄水林 吴钟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