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黄洋界 | 森严壁垒·众志成城

导 语

红色革命旧址,见证峥嵘岁月,历经百年沧桑,依旧傲然矗立。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之际,我馆特设置《“红色印记”革命旧址红色文化专栏》,让大家触摸历史的温度,汲取前行的力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洋界,了解这个独特而又神秘的地方。

★森严壁垒 ·众志成城

1928年8月下旬,湘赣两省敌军趁红军主力远在湘南未归,而井冈山根据地内力量空虚之际,通电合谋,调兵遣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二次“会剿”中最大的一次进犯。

其时:湘敌吴尚第八军第一师全部及二师一部,计4个团的兵力从8月26日起就已向大陇、茅坪推进。赣敌第三军九师王均部和二十七师两个师的警卫团,二十六团的一部以及刘士毅部共3个多团的兵力分永新、黄坳向井冈山推进。湘赣两省敌人共出动兵力计7个多团,企图分进合击,一举捣毁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但是,摄于我红军声威,实际上直接向我军事根据地发动进攻的仅湘敌吴尚部3个团,赣敌王均部1个团,其余均远窥战火不敢贸然出击。

也在此时,留守根据地的红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获悉湘赣两省敌军将在近期内“会剿”井冈山的情报后,立即同边界特委负责人在大井召开了红军机关、医院负责人及伤病人员代表联席会议,讨论作战方案。

朱云卿

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撤,认为敌人兵多装备好,来势凶猛,我军主力不在山上,人少粮缺,武器差,敌我力量过于悬殊,要坚守下来困难很大,不如把伤员转入深山,大家分散到大山里打游击,等主力部队从湘南回来再收覆失地。另一种意见是守,主张守的同志认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党和红军经营十个月的根据地,山上有许多军队和地方的重要机关,并且有几百名伤员,难以隐蔽,如果丢了,影响很大,士气必受打击。虽然我们人少武器差,但有山上山下群众的支援,又占据有利地势,只要我们发动群众,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守住井冈山是不成问题的。会上,坚持守的同志占绝大多数,也得到了三十一团团部领导和特委负责人的肯定。团党代表何挺颖站起来说:“目前是全国革命的低潮时期,许多地方的起义都遭到失败。我们必须以生死与共的决心来坚守井冈山,保卫这块根据地,只要井冈山这块根据地还保存着,井冈山这面红旗不倒,就一定能逐步扩大我们的胜利,为全国人民带来更大的希望”,何挺颖的讲话统一了军民守山的思想。

何挺颖

会议决定:根据敌情,必须集中力量,坚守五大哨口,保卫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将守山主力放在黄洋界哨口,对付逼近黄洋界的湘赣敌军主力。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硃砂冲四个哨口由王佐率领三十二团二营、三十一团特务连和酃县赤卫大队共同把守。三十二团一营由袁文才率领在山下骚扰敌军后方,同时,特委机关在山上各区、乡发动群众准备作战物质,协同作战。团长朱云卿命令驻守在永新西南山区的三十一团一营营长陈毅安率部队火速回井冈山待命。

陈毅安

一营长陈毅安,接团长命令后,遵照团长指示,留下二连连长张宗逊率二连留守永新九垅山,以牵制敌人。陈毅安率一、三两个连,背好三天的干粮,日夜兼程于29日下午赶回井冈山。一营的两个连一到山上,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立即在大井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上次会议精神,分析了敌我形势,讲明了守山的意义,坚定了大家守山必胜的信心。

朱云卿团长具体的部署了黄洋界哨口作战任务:三十一团一营一、三连和大小五井的暴动队、赤卫队等地方武装守卫黄洋界。兵力部署:哨口西侧主要工事上由一个连守卫,阻击从大陇方向来犯的湖南敌军;哨口北侧工事放一个排守卫,防御从茅坪方向进犯的江西敌军;后山顶上的瞭望哨口,布置了两个排,作为预备队,监视山下敌军动向,掩护前面的两个工事;大小五井的赤卫队、暴动队、妇女会、儿童团等作为疑兵(任务有:举红旗、喊口号助威、在油桶里放鞭炮等)隐蔽在附近山头,协助红军作战。

会后,各部迅速展开紧张的准备工作,担任主要任务的三十一团一营和五井的地方武装连夜赶赴黄洋界哨口进入阵地,各连排长立即查看地形,分配任务。妇女会的女同志组织了后勤队,负责送水送饭,看护伤员;农民组织了担架队、运输队,向各个哨口运送各种作战物质;儿童团也担负起了站岗、放哨的任务。井冈山上大小五井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投入战斗行动。经过一夜的战前准备,在原有工事基础上的五道防线得到了全面加固修筑,全山军民众志成城、严阵以待。

文稿:李 骏 摘自李骏著《黄洋界》

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

图片:李 骏 

审校:李归宁

审核:饶道良

(全文完)

END

Hash:f246f933a93f58bd284d074e6ff3f789ff319353

声明:此文由 博物馆世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