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澄海这不起眼的小山头竟藏着一处汉代建筑遗址?吸引了不少专家前来!
澄海龟山本是一处再普通不过的小山丘,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却发现了2000多年前先民的印迹,丰富的出土文物展示了当时龟山上较全面的生产生活景象。
在澄海区博物馆有一个常设展览,这就是《龟山汉代遗址展》,展出部分龟山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展出最多的就是大量的建筑材料,出土的板瓦最大的达到50多厘米长,30多厘米宽,筒瓦也有30多厘米长,有关专家从这些大规格建筑材料推断,当时整个建筑物的规格也是比较高的。
龟山出土的建筑材料不仅规格较大,而且不少还带有纹饰,主要有卷云纹、箭镞纹,这一类纹饰在南越王墓也发现过,在我国北方同时期出土的瓦当也有这类纹饰。
据介绍,龟山原是一座呈龟形状的山岗,位于韩江出海水道东溪河西岸,1988年至1992年,有关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
在龟山遗址之中,还出土了生活器皿和生产工具,从中可以看出先民生活生产的情况。出土文物中有很多铁质生产工具,包括铁斧、铁锉等,甚至还有铁渣。据介绍,汉代的盐铁是由政府专营的,在龟山遗址中出土大量的铁渣,说明此处建筑物极有可能与当时的官府有关。在建筑形制方面,遗址发掘的有三合院,也有长方形的院落,还有圆形的祭坛,形式比较丰富,其中不少明显受到中原建筑形制的影响。
通过考古发掘和文物展示,一幅汉代先民的龟山生活场景就依稀可见:当时人们利用水路边的低矮山冈营造平台,筑建各种用途的瓦房,打造各种工具,制作各种器物,猎杀食用动物,甚至还可能食用过水中壳类……
经过多次考古发掘,龟山山顶及其东、西、南面都有文化层堆积,分布范围近2万平方米。南面约4000余平方米的面积保存较为完好,已经发掘的有500多平方米。其出土文物可分为前后承接的三期文化,时间跨度为西汉前期后段至东汉。
龟山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潮汕地区汉代建筑遗址的空白。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选择在澄海龟山这里安居乐业,修建府第。透过这些展品,我们可以触摸历史,感受先民智慧。
龟山遗址的发现和部分发掘是潮汕考古的重要成果。有关单位计划将进一步发掘龟山遗址,对遗址和其分布范围进行定性,以此更好地弄清遗址的性质,发现其价值。
来源:汕头橄榄台、民生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