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景点 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

1. 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

海上丝绸之路:若从明州出发(今宁波)北上有新罗日本;南下经过温州泉州台湾广州崖州、交趾、麻逸(菲律宾)、占城、真腊、三佛齐、暹罗、奎隆(今印度南部地区)、记施、西拉夫(今伊朗境内)、米罗国(今科威特)、勿巡(今阿曼境内)、佐法尔(今也门境内)、亚丁吉达(位于沙特)、勿斯里(位于西奈半岛)、埃得哈布(位于埃及)、摩加迪沙基尔瓦、克利马内陆上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正式开通了条从国通往欧、非大陆陆路通道道路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分两条路线:条由阳关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简单说陆上丝绸之路主要几条路线组成:1、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乌鲁木齐-伊犁-苏联(俄罗斯)境内-罗马2、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帕米尔高訽-亚3、西域南路:西安-楼兰-且末-尼雅-和田-喀-帕米尔高訽-亚-西亚

2. 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 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明朝时期成为综合贸易之路。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元、明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3. 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

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汉武帝以后,商人出海贸易而开辟出来。路线:广东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4.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秦汉时期,以南海为中心起点在广州和泉州,途径100多个国家地区,终点在如今的东非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海上通道。

《汉书》中对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记载:

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为儋耳、珠厓郡。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亡马与虎,民有五畜,山多麈麖。兵则矛、盾、刀,木弓弩、竹矢,或骨为镞。自初为郡县,吏卒中国人多侵陵之,故率数岁一反。元帝时,遂罢弃之。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 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5. 海上丝绸之路的景点

山东烟台蓬莱阁景区,山东小清河古老的船运码头遗址。

6. 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

沿线一些国家有:东南亚国家联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

7. 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点

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 。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了"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唐代,山东半岛和江浙沿海的中韩日海上贸易逐渐兴起。宋代,宁波成为中韩日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口。

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 。2017年0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联合南京、宁波、江门阳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丽水等城市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

8.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也称“丝路”,陆上丝路是古代横贯亚洲、联结亚、欧、非三洲的交通道路,全长约7,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商路。其主要路线东端起自我国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或经今新疆境内塔里木河北面的通道,在疏勒(今喀什市)以西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经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今撒马尔罕附近)西行;或经塔里木河南面通道,在莎车(今莎车县)以西越过葱岭,再经大月氏(今阿姆河上、中游)西行。以上两条西行路线会于鹿城(今马里),然后西经和椟城(今里海东南达姆甘附近)、阿蛮(今哈马丹)、斯宾(今巴格达东南)等地,以抵地中海东岸,转达古罗马各地。其支线亦有取道天山北面的通道及伊犁河流域西行者。这条古代东西交通大道,是我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的。约自公元前二世纪以后千余年间,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

  除陆路外,古代我国对外交通路线还有海上通道。海上航线,或自中国南部泉州、广州、杭州扬州等港口直接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缅甸南部利用海道西运;或经由中亚转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道西运。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泉州经东南亚、西亚到达非洲埃及、肯尼亚等国的海上航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曾经率船队七下西洋,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丝绸之路虽以运丝和丝织品而得名,但经丝绸之路运输的货物却远远不止这些物品,还有漆器瓷器、铁器、茶叶等等;而由此路东传的物品有西方的玻璃、宝石葡萄、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等,以及大宛马、无花果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

  活版印刷术)也经由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而西方国家的文学艺术和宗教等也相继传到中国。丝绸之路象一条绚丽而坚韧的丝绸纽带,把人类古老文明联结起来,沟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友好往来,对人类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9. 海上丝绸之路景点存在的问题

自提出以来,经过 三年多的酝酿,已经从最初的理论设想阶段发展到目前的全面推进、务实合作阶段。非洲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方向,不少规划和项目已经逐步实施,双方在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与发展能力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但是,由于非洲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营商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的存在,中国拓展非洲经贸关系也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中国在拓展非洲经贸合作时应抓住重点国别和市场,以投资和产能合作为重点培育市场,强化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加强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合作,促进互联互通。

10. 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方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消亡了。

淮安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实证 海上丝绸之路

目前,学术界公认最早提出存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是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1918年),他在所著的《西突厥史料》中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而正式提出“海上丝绸之路”一词的是日本考古学家三杉隆敏,他在1967年出版《探寻海上的丝绸之路--东西陶瓷交流史》中首次使用“海上丝绸之路”一词。但笔者认为,从海上通过的古代这条商路,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水上丝绸之路”,因为在古代任何朝代任何贸易最终不可能不通向地处中原和内地的政治中心。那就是说,海路只是这种贸易的一段路程,还有一段路程就是内陆水路,这段“内陆水路”无论如何不应该被忽视。

淮安,拥有中国境内最古老的运河。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通邗沟至淮安末口,从此长江与淮河水系得以沟通。随着隋代大运河的南北贯通,更是把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贯穿于一线,而淮安扼三大水系中心之要,故明清两朝设漕运总督、河道总督驻跸淮安,这是重要地理位置的必然选择。毋容置疑,如果讲“水上丝绸之路”,淮安一定是陆上水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从史料和文物方面去考察,留有诸多实证。

1

实证之一:大云山汉墓出土的训犀俑、训象俑

犀牛

训象

云山汉墓的发掘是2009年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完成发掘。大云山汉墓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的大云山顶,现已确认这是一处西汉早期的规格极高的夫妻同冢异穴合葬墓,墓主人是江都王刘非。发掘不仅发现了黄肠题凑、金缕玉衣和玉棺(也称玉匣)等珍贵文物,还出土了一对训犀俑和一对训象俑。对淮安来说,这两对俑的出土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明显不是中土之物,很可能来自南亚次大陆甚至更遥远的地方,所以它成为汉代淮安对外货物贸易交往的实证。

这一实证,在历史典籍中也得到了印证。《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记载:“江都易王非以孝景前二年立为汝南王,二十七年薨,子建嗣。”这位刘非的继承人刘建,是个很不安分的人,心中有反意,妄想勾结南越王作为后援,史书记载他“遣人通越繇王闽侯,遗以锦帛奇珍,繇王闽侯亦遗建荃、葛、珠玑、犀甲、翠羽、蝯熊奇兽,数通使往来。”可见,汉代的江淮地区,沟通南越已经成为平常之事。这也说明,丝绸之路在完成海上贸易后,是必然会向内陆延伸的,从而形成完整的“水上丝绸之路”。

《史记.淮阴侯》也从侧面反映了汉初淮阴的商业贸易情况。文中记载:“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这段话虽然只有二十余字,但可挖掘的信息量很大。首先,“信钓於城下”,说明当年的淮阴城市已经成型。其次,“诸母漂”,“竟漂数十日”,说明有一大群劳动妇女在从事同一种工作。再者,“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可见这群劳动妇女,是带着饭在工作的。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断这是一群为一个大作坊“打工”的中国最早期的“女工”。从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漂洗来看,这个作坊应该是丝绸麻布之类的作坊。可见,早在秦汉时期,淮安就是丝绸麻布的重要产地。从韩信胯下受辱后“一市人皆笑信”的记述看,当时淮安的“集市”已经成熟,充分说明淮安这个依托淮河水路生存的城市,其集市贸易的繁荣与“水上丝绸之路”密不可分。

2

实证之二:唐代李邕《娑罗树碑记》

李邕碑

《娑罗树碑记》刻于唐开元十一年(723)十月,全文1041字,碑原石久佚,明隆庆年间淮安知府陈文烛得旧拓本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处,乃嘱沐阳县吴从道摹勒上石,并筑宝翰堂以贮之。现明代摹刻碑仍然藏在淮安府署旧址,为镇馆之宝。

EVIDENCE

李邕娑罗树碑

李邕《娑罗树碑记》不仅为唐以后的书法家留下了精美的书法范本,更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从这份史料看,足以证明淮安在古代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首先,《娑罗树碑记》直接记载了唐代淮安水陆交通重要地位。“淮阴县者,江海通津,淮楚巨防,弥越走蜀,会闽驿吴。”李邕用五句二十字高度概括了淮安的水陆交通中心地位。淮安“江海通津”,是海上丝绸贸易向内陆发展的重要城市,南可达吴走闽越,西进则可望巴蜀。这样的交通要道,当然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其次,《娑罗树碑记》简要记录了淮安商旅云集的盛况。李邕用八个字描写了淮安水陆贸易、商旅络绎不绝的繁荣情况,即“胜引飞辔,商旅接舻。”从这简单的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淮安,陆路飞辔奔驰、马不停蹄,水上则商船首尾相接、绵延数里。

第三,《娑罗树碑记》留下了淮安生长南亚植物的记载。“娑罗树者,非中夏物土所宜有者已。”这是李邕碑文所述,娑罗树又称菩提树,相传释迦牟尼即生于娑罗树下,亦顿悟成道于娑罗树下,故娑罗树一向为佛门圣树。问题是淮安本土没有娑罗树,这棵娑罗树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应该是从水路而来的僧侣携带而来(后文补证)。说也奇怪,这棵外来的娑罗树,在淮安大地上并没有水土不服,而是长的十分茂盛,李邕记载其为:“婆娑十亩,映蔚千人,密握足以缀飞飙,高盖足以却流景”。其茂密程度,风暴刮不透,其冠盖可以挡住烈日阳光。这也说明,远方的物种都在淮安生根了,远方的货物岂能绕开淮安!

第四,《娑罗树碑记》记录了淮安是西域僧侣经水路来中原的重要中转站。这棵娑罗树,之所以能够勒石成碑,因其与唐代著名高僧义净有关。 义净(635 一713),不仅是唐代高僧,还是旅行家、翻译家。俗姓张,齐州(今山东历城)人,于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 年)由海道往印度求法。经二十五年,历三十余国,得梵本佛典约四百部而归。在归途中写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李邕《娑罗树碑记》记载:“证圣载,有三藏义净还自西域,逮兹中休信宿,因依斋戒瞻叹。”说武则天证圣(695)年间 ,义净从西域回国的路上,经过淮安,在娑罗树下休息,连续休息两个晚上,突然顿悟,“荣灼道成”。也就是说 ,淮安娑罗树下,是高僧义净的道场,这块娑罗树碑正是为了纪念义净圆寂十周年而树立的。这充分说明,淮安是古代水路通往西域的重要城市。《娑罗树碑记》中还记载了在淮安修行的一位西域僧人,名字叫“都维那昙一”,这些西域僧人既来淮安修行,那么在淮安种下西域佛家圣树,当是情理中事,在此补证上文提及的淮安长有这棵娑罗树的原因。

3

实证之三:日本圆仁法师《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

入唐求法封面

圆仁(793-864),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门派创始人。俗姓壬生。下野国(今枥木县)人。838年以请益僧身份随遣唐使到中国求法,839年农历四月抵达中国,留唐近十年,他用汉文写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成为后人研究唐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可贵的是这份珍贵史料中,详细记载了唐代淮安,是海上来客进出内地的必经之地。

首先,《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录了圆仁首选路线即选择了淮安。《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一》记载:“开成三年(838)六月——开成四年(839)四月十八日,渡海来华—海陵县—扬州—楚州—海州。”唐代的楚州,即今天的淮安。说明圆仁法师登上中国大地,首次选择线路向内地进发时,即把淮安作为重要一站,这也是古代外国人从长江口登陆大多数选择的线路。圆仁第一次对淮安的风物作了外国人眼里的记述:十七日、十八日为向楚州,官私杂物等,装载船里。廿四日卯时,到宝应县白田市。午时到山阳县,去州六十五里。申后,到楚州城。此楚州北有大淮,自西而东流,所谓大淮横涉,到于东海。廿五日,卯时发。风吹正西,乘淮东行。未时到徐州管内涟水县南,于淮中停宿。

其次,《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录了唐代淮安新罗坊的情况。新罗坊是唐代新罗(位于朝鲜半岛)侨民在楚州的集中居住区,新罗侨民选择楚州建立新罗坊,主要是因为楚州优越的地理条件。唐时的楚州,处在古运河与淮河交汇处,交通十分方便,成为沿海一带的交通枢纽、政治经济中心、商贸中心,是一个重要的内河港口城市。新罗坊侨民中主体部分是商人、海外运输业者,以及船员、造船工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四》记载:“会昌五年,七月三日,得到楚州。先入新罗坊,见值管当州同军将薛、新罗译语刘慎言,相接存问殷懃。”证明淮安当年的新罗坊不仅有专人管理,还配备了专门的翻译人员,对外交往体系已经很完备。

另外,在唐代的淮安大地上,不仅府城楚州有新罗坊,在县区也设有新罗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四》记载,“九日,斋时到涟水县。县属泗。缘楚州译语有书付送涟水乡人,所嘱令安存,兼计会之事,仍到县,先入新罗坊。坊人相见,心不殷懃。”此时涟水县属泗州管辖,圆仁拿着楚州翻译人员的书信到涟水,先到了涟水的新罗坊。可见楚州新罗坊则是沿海一带新罗人的社会中心,而新罗侨民区也是以楚州为中心向海州、胶州、登州、如皋等地散开的。现在的淮安城北水关,即是当年的末口,唐代新罗坊集中在末口的两侧,也是水上丝绸之路的一大贸易中心。

第三,《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了有日本侨民落户淮安情况。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事件,佛教界称为“会昌法难”,圆仁在中国期间刚好遇到此事。所有来中国留学的僧侣不得不归国,但来时容易,回归谈何容易,圆仁也遇到了回国难题。《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四》记载:“廿三日,渡淮到盱眙县,去楚州望东二百里。本意拟从此到楚州,觅船过海。县家对递向扬州去,通状申论,县令不与道理,不免向扬州去。从盱眙县至扬州,九驿,无水路。文书笼箱,每驿赁驴之。” 本来准备走水路到楚州,上船回国,但县家却命令向扬州去,扬州不通水路,路途特别艰苦。但是到了扬州后,“江都县差人递到江阳县,用物请往楚州,县家便递向楚州去”。费了好多周折,还是到了楚州。其中“用物请往楚州”,证明楚州当年是贸易货物的集散地。圆仁回国尚且如此,其他僧侣当更为艰难,《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四》记载:“又日本国惠萼阇梨子,会昌二年,礼五台山。今遇国难还俗,见在楚州。”说明一部分无法回国的僧侣就地还俗,并选择了楚州定居。这些记载,都直接和间接地反映了唐代楚州的开放程度,以及国际侨民盛集的状况。

4

实证之四:古琉球国亲王郑文英

郑文英墓碑

郑文英墓位于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东、废黄河北岸,是保存完好的一处地上文物。郑文英是古琉球国使臣,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来我国朝拜,在从北京归国途经淮安时病逝,并就地安葬。现墓前两块石碑,一块是1936年立,此碑正中书"琉球国朝京都通事讳文英郑公之墓",上款刻"公于乾隆五十八年奉使来,十一月十四日道卒葬",下款刻"此石原半块民国二十五年里人重立,兴化金应元书"。另一块为原碑,于1980年出土,墓碑上刻“琉球国北京大通事、大岑亲王上郑文英之墓”。

郑文英墓坐落淮安,向世人证明:

其一,淮安是东南亚国家从海路进入中国政治中心必经的重要城市。明清时期,淮安号称是“南船北马”之孔道。所谓南船北马,就是所有乘船来的南方客人、货物,必须在淮安改乘陆上交通工具。这一改,就必然使淮安成为人流、物流中心,毫无疑问也应该是丝绸之路交易中心。

其二,淮安是对外交往中心城市。一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在他国去世,绝对不是小事,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国际事件。郑文英在淮安病逝,并在淮安顺利安葬,说明当时的淮安地方官员具有熟练的外交处变能力,正是这种官员的处理外事的能力,间接证明了当时的淮安对外交往的程度和广度。

从上述证,足以说明淮安在古水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那么,在今天的丝绸之路开发倡议中,应该有一席之地属于淮安。

作者简介:

姚顺忠,江苏省淮安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载须注明出处)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徐闻港/西行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

徐闻港,即徐闻古港遗址,位于徐闻县西南五里乡的二桥、南湾、仕尾村。从六十年代起,徐闻西南沿海以大黄乡华丰岭为主的村庄、田野发现大量汉墓群,出土大量陶器、钢铁器和珠饰。据《汉书》记载,徐闻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近年来,大量考古工作证实,现在的湛江徐闻县就是徐闻港所在地。

徐闻地历史悠久。在禹贡时,属天文牛女之分野。夏朝分九州,徐闻地属扬州的南境。商时,属百粤。周朝地分五服,徐闻誉为荒服之地,称南服,属南越。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徐闻港港口正南,列竖三个小岛,如三扇大厅,系天然良港。近年来,专家考察团多次至徐闻实地考察和论证,不断深化认识,认为徐闻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

徐闻这个汉代文化地理坐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在《汉书地理志》记述中,系南海丝路第一站。在中国两千多年,历史文献中,徐闻的名字与史长存。

据1983年、1990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恒彬等人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汉代的绳纹板瓦、筒瓦,还有“万岁”瓦当。其后由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又出土了方格戳印纹陶罐、陶盆等一批汉代文物,并发现铜质印章“臣固私印”。这处高规格建筑遗址的发现,使以往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汉徐闻县、徐闻港具体地点”问题得到重大的突破,可以说,二桥村、仕尾村一带,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有可能是汉徐闻县与徐闻港的地点,这个观点是实事求是的,并无虚言。另外在其范围内及城区附近已发现不少西汉时期的墓葬和遗物。如城南博爱、南门塘畔华建糖厂、二桥南港头村等,均发现西汉时期带圆形或菱形戳印纹饰的陶器。

两千多年来,徐闻古港在繁华和衰落的轮回中经历了太多的潮起潮落,让人不得不感慨世事的变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面环海的徐闻的历史实际就是一部港口的发展历史!而对于一个滨海城市来说,古老的港口更像是一本厚厚的相册,不管是模糊或是清晰,总能从这里找到城市发展、地貌变化、沿岸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像。

汉代徐闻港

《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随着汉代种桑养蚕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输出品。汉朝政府加强了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市的管理,例如在今徐闻“置左右候官,在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也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商业城市,例如番禺、徐闻、合浦、广信(今梧州)等。可以断言,此地在西汉时期,是相当发达的港口地区。具备西汉设候官驻骅和南渡海南岛以及出海贸易的条件。

汉武帝平南越后,设置徐闻县,并将徐闻港作为官港,这个地点就在今徐闻县南山镇的二桥村、仕尾村一带。据1983年、1990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恒彬等人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汉代的绳纹板瓦、筒瓦,还有“万岁”瓦当。其后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又出土了方格戳印纹陶罐、陶盆等一批汉代文物,并发现铜质印章“臣固私印”。这处高规格建筑遗址的发现,使以往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汉徐闻县、徐闻港具体地点”问题得到重大的突破,可以说,二桥村、仕尾村一带,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有可能是汉徐闻县与徐闻港的地点,这个观点是实事求是的,并无虚言。另外在其范围内及城区附近已发现不少西汉时期的墓葬和遗物。如城南博爱、南门塘、二桥南港头村等,均发现西汉时期带圆形或菱形戳印纹饰的陶器。

在汉徐闻港遗址附近现在仍有一座“候神岭”,一些考古工作者认为可能是“汉置左、右候官”的所在地。但是候官不是“神”,按西汉宫制,只不过是边郡都尉手下的常设官员,亦称“军候”,秩比六百石,相当于县级,既是哨所组织,又掌兵站设施。侯神岭的附近海面上有三个小海岛,今名“三墩”。

唐代沓磊浦

沓磊,位于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县城南7公里处,东倚楼墩岭,南临琼州海峡。港湾不远处有一小岛,名黄牛望月墩。附近岸边有清澈的泉水。东北面还有水牛潭,夏秋雨季潭边飞流挂瀑。据史料记载,唐代这里曾是我国著名的对外贸易口岸。

沓磊名称的由来相传唐代建村时,其地当时多石,因名踏磊,后开埠成商港后雅称为沓磊。唐代的沓磊口岸,距东距海安港2公里,据1962年省文物考古队考察,沓磊村在汉代已形成港口,古码头遗迹、遗物尚存。

据史料记载,三国两晋时期交趾(越南)常反叛,讨网口岸通往东南亚的航线受到严重阻碍,加之港口淤积等自然因素影响,到了晋代以后,番禺(广州)港逐步取代讨网港的地位,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

唐朝初年,合浦郡址由徐闻县的讨网村迁至广西合浦,同时讨网港址也从华丰村迁至今沓磊村,称沓磊浦。从此,沓磊港便取代讨网港的地位,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通往海南的重要港口口岸。唐朝口岸和管理设市舶使,当时南方只有泉州和广州两地设市舶使,沓磊口岸为广州市舶使所辖。

至元朝,雷州设海北道、海南道管理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并在沓磊设市舶提举司管辖雷州半岛的口岸。宋代后沓磊港逐渐衰落,明代,朝廷把沓磊辟为驿站,据《海口市志》上记:“经徐闻沓磊驿,通衢京都,方便官宦使节往来,传递京师、省城文图。以递送物资、公文等,还有舟渡往徐闻沓磊驿,配备船2只...”。明万历年间汤显祖贬谪徐闻时曾到此地游览,留下诗句:“沓磊风烟腊月秋,参天五指见琼州;旌直下三千尺,海气能高百尺楼”。

宋代递角场

早在西汉,徐闻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唐宋后逐渐衰落。但鲜为人知的是宋代时朝廷曾在徐闻南部沿海建立一个著名的盐场和南方的水路陆上结合的津梁——递角场,当时递角场的码头上舟船可谓是往来穿梭,水上运输和陆路转运曾十分繁忙。而对于递角场这个宋代交通要道和运输枢纽,在很多历史文献资料上都有所记载。

北宋状元、枢密使陈尧叟上疏宋真宗的奏折中记载:“琼州(今海南岛)的公用粮食是广西南面几州接济,并由广西派兵输送,因士兵不习水性,多次出现覆船死人的情况。臣(陈尧叟)到任即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经调查后,选正对琼州的雷州递角场为点,令雷、化、高、太平等四州的租米输集于场,因这四州与场接近,又有水路相通。然后叫琼州遣蜓兵(是善操舟楫的水上民族组成)具舟自取,使给和取的都感到方便........。”

递角场作为宋代南方的一个交通要塞和朝廷著名盐场所在地,这在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中都有所记载:北宋开宝五年废徐闻县和遂溪县并入海康县,南宋乾道七年复置徐闻县时“仍以递角场作县治”。唐、宋时期徐闻县县治在麻鞋村(即今徐闻县南山镇芒海村一带),递角场当在附近,清代一些地图也将递角场标在这一带。

明清时代的海安古港

白沙埠,位于徐闻县海安镇东,距县城15公里。从明清时期开始,白沙古埠就是“五府通商”(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钦州府和琼州府,俗称五府通商的口岸之一)的古商埠和渔埠,据有关史志考证,在清朝初中叶以前,已发展成为雷州东海岸的一个重要的渔港和沟通海内外的交通贸易埠头。据清《徐闻县志》记载:白沙古埠因地处海口镇对岸,海面宽阔,红坎湾附近水势平缓,舟蚁汇聚,商贾云集,通过白沙埠和海安港大量输出徐闻的沉香木、土糖寮、南药高良姜槟榔、红白藤等土特产,从广州、合浦、西营、海南等地换回煤油和大米、布匹、陶瓷等物品。后来,由于海安港的日益崛起,并利用港阔水深占领了强势地位。白沙埠的通商地位逐渐被十几公里外的海安港取代,逐渐冷落沉寂。

海安港埠在海安镇南,古港遗址大概在古海安千户所城东门外,当时东门下筑栈桥,建小亭,称“轻车桥”,拟古时于此地置轻车都尉之类将官把守之意。现仍有“桥”字残匾弃于水沟下。大水溪自北向南,于此处之海,港面平坦宽阔。东有白沙角,西南有博涨、水井角,互为犄角之势,颇似一天造门户。旧时潮水上涨,30吨的木帆船可抵达石莲山下。不难想象,此处曾经樯橹济济,热闹非凡。一有兵船,二有商船,三有渔船。由于后有军事所城倚背而蹲,明清代的海安,已成雷州府一最重要的商埠。据《粤海关志》称:清代海安港是广东省的七大总口之一,名曰雷廉总口。现亦有碑文可证。在古港沿岸约600米长地段,筑有石防波堤,以利于船只停泊。

海安埠是一处专营徐闻特产土糖寮为主的商埠,同时兼营粮、盐、渔生意。每年农历二三月是乡富(各乡村的糖客、布客)糖行、水客等商洽土糖交易的最活跃时期。单是糖厘一项,成为雷廉总口税收的一项重要收入。民国初年,徐闻城及整个雷州府城粮商自广西、安南等地运来的谷物,也在海安埠停卸,后由商会组织武装押运。

海安新港

徐闻县境内现在拥有三个大型的海港,分别是海安港、海安新港和粤海铁路火车轮渡北港。海安港和海安新港是中国最大的汽车轮渡港。海安新港建于2008年,总面积80万平方米,建有危险品专用码头泊位2个、年通过能力75万辆的滚装船专用码头泊位7个,2000吨级、年通过能力50万吨的综合性件杂货码头泊位2个及一系列配套设施,港池面积约20万平方米,能靠泊大型运输船舶20余艘。

粤海火车轮渡北港是亚洲第一大火车轮渡码头,设专用码头1个,工作船码头1个,铁路栈桥1座,汽车高架桥1座,人行天桥1座。港区内有客运站大楼、汽车地磅、汽车待渡场等港口服务设施,配有先进导航、平衡设备及轨道升降等设备,大风抗击力达8级以上,日均运输旅客量达到6000人次。

徐闻港的未来

博赊深水港及临港工业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是:依托粤西,服务西南,面向国际,建设具有起点高、模式新、发展潜力强的中国南方国际深水港区之一和以石化、火电、集装箱、海洋新兴装备制造业为支柱的临港工业基地,成为经济繁荣、体制开放、社会和谐、环境优美、风貌别致的临港新城

国际货运深水码头

利用拥有包括30万吨级超深泊位的航运条件,建设连接粤西、海南及西南腹地、面向环北部湾、东南亚及全球的国际深水港。

重化工业基地

利用30万吨级深水港优势,发展石油、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养殖与加工、火电、造船、港口机械、集装箱及其他新兴装备制造业项目。

滨海新城和特色旅游度假基地

依托港口和临港工业,以港兴城,城为港用,建设具有粤西海洋文化特色的生态型人居新城;发展依托海洋、火山温泉田园生态旅游业。

海上丝绸之路自由行旅游攻略

  • 海上丝绸之路景点 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

    海上丝绸之路景点 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 1. 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2. 丝绸之路的路线3. 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4.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5. 海上丝绸之路的景点6. 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7. 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点8.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9. 海上丝绸之路景点存在的问题10. 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方


    2023-02-24
    134 93
  • 淮安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实证

    目前,学术界公认最早提出存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是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1918年),他在所著的《西突厥史料》中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而正式提出“海上丝绸之路”一词的是日本考古学家三杉隆敏,他在1967年出版《探寻海上的丝绸之路--东西陶瓷交流史》中首次使用“海上丝绸之路”一词。但笔者认为,从海上通过的古代这条商路,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水上丝绸之路”,因为在古代任何朝代任何贸易最终不可能不通向

    2022-03-08
    1185 30
  •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徐闻港/西行文化

    徐闻港,即徐闻古港遗址,位于徐闻县西南五里乡的二桥、南湾、仕尾村。从六十年代起,徐闻西南沿海以大黄乡华丰岭为主的村庄、田野发现大量汉墓群,出土大量陶器、钢铁器和珠饰。据《汉书》记载,徐闻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近年来,大量考古工作证实,现在的湛江徐闻县就是徐闻港所在地。徐闻地历史悠久。在禹贡时,属天文牛女之分野。夏朝分九州,徐闻地属扬州的南境。商时,属百粤。周朝地分五服,徐闻誉为荒服


    2022-03-03
    1546 69
  • 那琴半岛: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驿站重焕生机

    摄制:黄一博央广网台山7月18日消息(记者刘一荻张胜强)奇石嶙峋、海阔鱼跃、百舸归航……17日,“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网络主题活动广东行采访团来到那琴半岛地质海洋公园,目睹了这个曾经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驿站在今天的变化与发展。那琴半岛地处台山市北陡镇南部海湾,在离这里不远处的海域上打捞出了“南海一号”宋代沉船,见证了当年在同一片海域上来往商船络绎不绝的历史,这段繁华的中外交流距今已

    2022-03-02
    1024 74
  • 《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实施1年多 为海丝史迹保驾护航

    《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是我市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制定的首部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为我市海丝史迹保护与利用提供强劲动力和法治支撑。我市以《条例》的实施为契机,对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新地村天主教堂等入选第一批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的海丝史迹进行调查研究、保护利用,切实解决了我市海丝史迹的现实问题。明确保护“

    2022-03-02
    566 50
  • 太棒了!雷州三个史迹入选粤西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游径!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发布仪式共公布了6条省内跨市主题历史文化游径东纵抗战历史文化游径东征革命历史文化游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历史文化游径粤西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游径六祖文化历史文化游径岭南名人故里历史文化游径其中,粤西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游径途经了雷州3个史迹关部康皇庙(粤海关雷州口部税馆旧址)雷州窑址群


    2022-02-22
    1528 2
  • 挑战野外生存,体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博实乐海南热带雨林野外生存研学课程即将开始

    宁碧学校办学以来一直坚持的教育使命,立足学生品质历练,培养人格健全、品质卓越、具有“中国心、世界眼、未来胜任力”时代精英人才。博实乐环学教育为帮助学生历练毅力品质,传承中国文化瑰宝,拓展国际视野,特别设计了挑战野外生存,体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博实乐海南热带雨林野外生存研学课程。博实乐环学教育坚持野外生存训练的教育理念,引入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户外运动、安全教育等多学科课程体系,从青少年

    2022-02-19
    460 72
  • 南澳至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石刻,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实物例证!

    南澳地处粤、闽、台三省交界海面,素有中国东南重要门户之称,明、清年代是名闻遐迩的海上军事重镇,先后有一百七十多任副总兵、总兵在此守卫御敌。众多文武官员、骚人墨客每每登临海岛,多有题作墨宝,全县已发现的宋、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碑记等金石达一百一十多处,而大潭摩崖石刻就是南澳至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石刻。大潭摩崖石刻位于南澳县黄花山管区大潭村。大潭摩崖石刻分别在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和政和五年

    2022-02-18
    532 90
  •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代演变

    【史海钩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大干线组成,并不断延伸、拓展,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海上交通网络。就其内涵而言,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被视为中外之间通过海洋通道进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与融通。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学界一般认为明清两代是其发生演变和终结的时期,进而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乃至终结。这一观


    2022-02-16
    1852 55
  • 世界海洋日||古都海韵­——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线上图片展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直享誉海内外,而南京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特殊的地位,却尚未被公众所完全熟知。目前南京拥有石头城、道场寺、明故宫、龙江船厂遗址、荐泥国王墓、天妃宫、静海寺、大报恩寺遗址、郑和墓、洪保墓、净觉寺、郑和府邸遗址等12处与海丝密切相关的遗产点。2012年,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这些遗产点虽大部分是早已声名显赫的古迹,甚至

    2022-02-07
    758 48
  • 海上丝绸之路”与沿海四大清真古寺之间的羁绊

    在我国伊斯兰教历史上,广州怀圣寺、扬州仙鹤寺、杭州凤凰寺和泉州圣友寺被称为沿海四大清真古寺。西北地区是我国各族穆斯林主要聚居的地方,为什么在东南沿海地区却有这样四座清真古寺,而且它们的建筑形制与中国传统建筑有所区别,这还得从“海上丝绸之路”与我国伊斯兰教的形成发展说起。自汉朝以来,我国在海上开始与周边国家有了贸易往来,隋唐时期在这条贸易之路上运输了大量丝绸,故有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也正是

    2022-02-05
    1359 84
  • 探秘:连平这条古老水路,是通往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

    河源是客家古邑,从秦朝赵佗建立龙川县至今2000多年来,东江上中游地区一直是岭南北接中原的主要通道。新丰江·古水道河源“海上丝绸之路”(赵佗雕像)新丰江干流长163公里,和连平河在隆街镇汇流后,水流量大、河道宽广,形成一条古老的水路,隆街、田源两镇有24公里航道,新丰江古水道是珠江水系东江古水道之一,自古以来便作为重要水路交通要道连接新丰连平与河源,东江连接北江、赣

    2022-02-02
    494 31
  •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的这座宋代古塔,见证了千年丝绸之路的兴衰

    泉州石狮有座名为“六胜塔”的古塔,虽然厦门到石狮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一直想来看看却总是失之交臂,最近终于逮着机会来拜访这座念想已久的古塔。从景区入口的停车场到“六胜塔”步行不到十分钟,平缓的坡道两边已经绿树成荫。原以为古塔是立在荒凉的海边,没想到景区已经修建得有模有样,环境十分宜人。六胜塔六胜塔又称日湖塔、石湖塔、万寿塔,位于泉州湾东南岸出海口岬角前端的金钗山上,这是一座花岗岩八角五

    2022-02-01
    96 96
  • 北海三大遗址列入更新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预备名单

    为进一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工作,促进各海丝申遗联盟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总结经验成果,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统筹部署下一步工作,5月13日至16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海丝联合申遗办(广州)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会议暨海丝文化遗产培训班在南京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2022-01-30
    55 65
  • 广西一小县惊现古墓群,出土万件珍贵文物,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的一个县里,竟挖掘清理了700多座汉墓。出土了大量精致珍贵的文物,其可追溯到汉代。原来,这个低调无闻的小县,竟然是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而这个汉墓群,则是当年盛极一时的见证。两千年来,它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又走过多少繁华。接下来,让我们跟着“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北海行”一起来探秘吧!这个“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就是合浦县,位

    2022-01-16
    1951 61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