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河西一处非主流“景点”,古时游人如织,如今却是清冷落寞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72篇:山西洪洞玉皇庙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0年6月4日

大槐树无疑是洪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文保级别只是省级(明代遗民遗址),故本次暂且不记。而这个景区的商业味儿也略显浓厚了些,当日给我留下最美好印象的,却是景区外的大槐树民俗饭店,在饱餐一顿洪洞美食后,继续西行寻访一处古迹。

过汾河后续行四五里拐入桃临线(S224),路西即辛北村,村中有一座玉皇庙,为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玉皇庙,顾名思义是奉祀玉皇大帝的。玉帝成为道教最高神,大概是宋真宗“册封”之后的事,虽然稍显“年轻”了一点,但这一信仰总归已是深入人心了,玉皇庙也随之遍布全国。我盘点了以玉皇庙为名的国保单位,如今一共是11处,有趣的是,它们竟然全在山西!若说这是个巧合吧,我恐怕是不太信,但究竟是什么道理,一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洪洞辛北村玉皇庙正门

辛北村玉皇庙始建于1229年,此年之正朔,应作金哀宗正大六年。那会正值金末乱世,蒙金战争已进行了十余年,山西迭遭兵燹,各州县的控制权也频繁易手。建庙之年左近,金朝曾一度逆转颓势,翻阅史料许久,一时却也难断,此时的洪洞在谁家之手。但在一年后,窝阔台御驾亲征,金朝在山西的统治最终土崩瓦解。故此处的1229年,也有作窝阔台汗元年一说。如今我们很难从史籍的只言片语中,真实体会当年的生灵涂炭,但我想,玉皇庙的创建,定当是寄托着当地百姓的一些美好期冀吧。

洪洞辛北村玉皇庙前院

战乱终将过去,一切又会重归太平。据说,在元明清三朝,此地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汾河以西,虽非县治所在,但每逢年节,玉皇庙必定香火大盛,方圆百里来此祷祝的人络绎不绝,在当地极有影响力。而如今,随着周边人口的激增,玉皇庙已被重重民居所环绕,如非特意寻来,殊难一窥其貌。就连其旧有格局,也因曾作辛北完小校舍四十余年之故而深受影响,至今仍能见到这般痕迹,近代改建的平房窑洞等,与古建颇不相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此处毕竟不是正式的旅游景点,对于是否开放,查不到有用信息,心中不免惴惴。我们来时正值午时,行至玉皇庙门前,但见大门敞开,这才放下心来。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迁出,文物保护与申报工作迅速落实,玉皇庙凭借着元代建筑的底子,在2001年时即已跻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行列。经近年的逐步恢复,玉皇庙现为二进院落的局面。前院很宽敞,但与“山门”一样,显是现代重新整治的。穿过过厅入后院,仪门当先而立,让空间顿感局促,但玉皇庙的精华,却尽在这小小的后院中。

仪门玉皇庙仪门及正殿——玉皇殿

中有位值守的老大爷,见我们来访,接待颇热情,遂得进殿观摩。正殿(玉皇殿)与东西朵殿(分别为二郎殿、关公殿)俱为元代建筑遗存,迄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整体布局亦与前文写到的商山庙相似。在正殿前有一明代八卦石罗盘,据说为全国现存之最,但石质斑驳,外面再加装了玻璃护体反光,竟是看不出个所以然,只能不明觉厉了。三殿中皆有元代壁画,可惜状况已极差,正殿为尤甚,画面几乎无存,据说是做学校那会受损的,现已再难恢复。关公殿中壁画有局部尚能一看,但也好不到哪去,其中一幕关羽提着不知是谁的首级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画面颇有“取汝首级犹如探囊取物”的气概。

正殿前的明代八卦石罗盘洪洞玉皇庙壁画局部

在这辛北村中,却也不止玉皇庙这一处古迹,步行返回停车处时,见其东北不远另有一红砖墙小院,近前发现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小庙,名为“清净寺”。此时柴门虚掩,寺中无人,寺内倾颓破败,殿中供奉观音。此清净寺在地图上概无标识,完全是默默无闻的,回来查阅文献也是毫无所获,根本不知来龙去脉。但以现场所见,当也是建成不晚于清中期的一处古迹。按说洪洞河西,类似的文物遗存也有一些,如再向北一些,马牧的近代革命遗迹。我看当地的白皮书,早在2004年就已有开发河西一带旅游的想法,怎奈一水之隔,即便是大槐树搞得如此风生水起,仍然是难以带动。

鲜为人知的辛北村清净寺

如此看来,玉皇庙恐也再难重现当年之盛况矣。

玉皇殿中新塑的玉帝像

前文链接:因苏三的传奇故事,“盘活”了洪洞县两处古迹,现成为著名打卡地

静思斋 于岳

2020年7月17日

有底蕴、有干货、有价值、可信赖的历史文物游记!

Hash:11e5b3a9020d7e243976dce5e24f565c6eaa633f

声明:此文由 静思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