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端午节旅游景点「潮汕地区端午节有什么民俗文化」

导读:潮汕端午节旅游景点「潮汕地区端午节有什么民俗文化」 潮汕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有哪些? 潮汕端午节风俗 潮州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潮州端午节的习俗 潮州端午节习俗 汕头市哪里有赛龙舟看?

潮汕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有哪些?

潮汕端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华夏子孙世代相沿的民间传统节日. 潮汕端午有各种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习俗。 潮人《端午》有名诗云:“家家插艾望消灾,欲食粽球兴满怀。 更喜龙舟竞渡处,锣频鼓急桨花开。" 诗文活灵活现地道出了潮汕人过端午节的生动逼真情景。

凭吊屈原

自古尽管对端午的得名和始源历来众说不一,但农历五月初五,是爱国诗人屈原怀才不遇,忧国伤时,悲愤投汨罗江殉难的日子。 屈原说的最早记载是:萧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世人作粽,并带五彩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在五月初五殉难后,楚国百姓便往江里扔粽子,使屈原之尸免遭鱼虾之侵吞,此说相沿至今。 故世人都把端午看作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龙舟竞渡

 潮汕就有《保贺儿婿抢头标》的民歌生动地反映潮汕民间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风情。 潮汕水乡,江河交错,池塘遍布。 岁逢端午,龙舟竞渡。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竞夺锦标,万人空巷,泼水助威,热闹非凡,潮诗《端午赛龙舟》云:“端午云开阵雨收,万人江上赛龙舟。 心随鼓点声声急,忘却屈原当日愁。 ”这是诗人描写人们观看赛龙舟的真实情景。

潮汕的龙舟分为两种:有“真龙”和“假龙”。 “真龙”,有龙头、龙颈、龙身、龙尾,龙船全长20多米,宽1.5米;设15对桨有3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34人。“假龙”,通称为辑船,船全长10米,设5对桨,有1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14人。 (有的也可不设敲锣)

吃端午粽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粽,曰角黍。 ”潮汕人俗称“粽”为“粽球”。  潮汕人家,世代相沿,端午包粽,是祭吊屈原遗风之一。 民间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可见粽球已成为潮汕名小吃历史悠长。 尤其是汕头老妈宫“双烹粽球”最为著名,最惹海外游子乡思,常念不忘。有的“老番客”刚回归故里,在汕头就专点“老妈宫粽球”,以先尝为快。品尝时先将包裹着的竹叶撕剥掉,呈现着热气腾腾,油香喷喷的糯米饭洁白晶莹,馅在里面的绿豆沙、瓜丁花生香肠虾米香菇、猪肉、腐乳汁、胡椒粉等可口的馅料五彩纷呈,自然而然地令人馋涎欲滴,细细品尝,香、甜、嫩、滑、色、香、味俱佳。

 悬插“五瑞”

潮汕人家,端午相沿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 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旧俗传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实,古代潮人先贤是针对“恶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瘟辟邪

澄海旧县志就载有:“端午门上插艾,用艾叶和榴花(页)簪在头发上,可辟邪。 ”

潮汕端午节风俗 潮州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导读:我们都知道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通常会影响其饮食文化比如我国潮汕地区就有吃栀粽的习俗。而栀粽就属于潮汕特有的饮食文化,但大家还听说过潮州端午节还有哪些传统风俗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盘点下潮汕端午节风俗。

潮汕端午节风俗

1、赛龙舟

潮汕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错,水流平缓,是赛龙舟的黄金水域。端午节期间潮汕人赛的龙舟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大型龙舟,长20—30米,宽1.4—1.6米,设20—30对桨,周身彩绘鱼龙图案。另外两种是彩头船(饶平南澳一带)和龙船仔。有些地方(如澄海),人们在赛龙舟后,要饮“龙舟水”,吃“龙舟饭”,祷求平安健康。

2、祭祖先

在我国潮汕地区,我们这天不单是用来记念屈原,同时它也是做为我们记念自己逝去亲人的日子,在这天,我们会像清明节了一样,对自己的亲人进行记念,以勉怀他们生前的事痕,让生者更明白今天平定的日子来之平易。

3、插艾花浴(吃)药汤

潮汕“端午节”的另一主要习俗是插艾花浴(吃)药汤。这一天,各家各户门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秽”,驱瘟辟邪。另外,这一天称作“圣日”,吃药最有效。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汤”的习俗。“五果汤”即莲子、玉米、白果、黄豆、怀山等煮成。异族家的婆婆端午节这一天一定要用艾水洗澡,去风湿等。

4、洗龙须水

民间传说五月初五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来的水叫做龙须水,龙须水能治病和使人身体强壮。故以往潮汕人家在端午早上就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而今,每逢端午节男人们更喜欢纵身江河湖海中游泳,女人们则取水洗头;在家中则是主妇准备好放入艾草的清水,供全家人洗脸。凡此种种,皆是以“洗龙须水”祈求洁净平安,身体健康。

5、吃食真珠花菜

潮汕人有时将端午节称为“漏屎(拉稀)节”。在这时节,除了要服食圣甘枳和朴籽粿,还吃食真珠花菜(白花艾),用黄栀和蒲姜石灰制成的“栀粿”,或者用凉粉草做成的草粿等食物。

6、吃“麦熟

据《潮州府志》载:“大城所设正千户二员,副千户三员,百户十员,镇抚一百,旗军一千二百二十三员。”这些人来自大江南北,也带来了包括饮食习俗在内的各种风俗。像每年清明节过后,当地便盛行吃一种叫“麦熟”的食物。饼是从清明节开始,做到端午节过。

7、吃栀粽

潮汕端午节还有吃栀粽的习俗。栀粽是潮汕特有的,它是用栀子(俗称黄枝或枝子)捣碎后浸泡去渣,将黄色液体渗入蒲姜碱液,再渗入糯米粉浆中, 搅匀后倒入铺奠裸布的竹粽黄色,能助消化,增食欲,祛疫病。

潮汕栀粿的历史渊源

端午节这个季节天气非常炎热,蚊虫病害较多,而在旧时,医疗的水平没有现在好,农村更是出现没有医疗机构的情况,村中便会有几个专研医疗的郎中,见人们受病痛的困扰,便用一些基本的民间草药制作出栀粿来,虽说栀粿口感有些苦涩,但是沾上红糖吃,便有一种独特的香味,从此也深得人们的喜爱,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医疗保障渐渐提高,但这种传统的手艺却传承至今,演变成潮汕独特的民间习俗。

旧时潮汕的人们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但是民间不乏有智慧之人,用这种方式来抵抗疾病,并且将其做成一种当地美食,一举两得,而先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潮人已经不再需要用栀粿来抵抗疾病,但栀粿的传统手艺还是被潮人代代相传下来,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用栀粿的历史来源警醒着后代,先人在生活水平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能够迎难而上。

潮州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在潮汕也称五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究其端午由来,一方面,俗称农历五月别称为午;另一方面,每个月都有三个五,即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第一个五,是五月开端的五;又因为五与午谐音,故称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潮州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赛龙舟活动等。  

早晨取“龙须水” 传说五月初五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因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称之“龙须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于门 艾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蕲艾,自古是潮州人在端午节用于“辟邪”、“祛疫消灾”的植物。潮州民谣有:“端午半夏五月艾,悬挂门楣驱毒邪……” 端午节这一天,潮州人插艾于门上,祈求能保平安。艾草芳香浓郁,有的人把艾叶扎于香囊佩带着,以禳毒气,祛病健身。现代医学研究分析,艾叶含有挥发油,主要成份为苦艾素。还含有鞣酸、氯化钾及微量的维生素B、C及A类物质。苦艾素有较强的杀菌和抑菌作用,还能兴奋血管收缩中枢和运动中枢,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之效。由此,古代潮人端午节采用挂艾、插艾的民俗,也是一种空气消毒、驱虫杀菌的简便可行的方法,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当今仍然值得提倡。

赛龙舟 潮州有《保贺儿婿抢头标》的民歌,生动地反映潮州民间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风情。潮州江河交错,池塘遍布。岁逢端午,龙舟竞渡。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竞夺锦标,万人空巷,泼水助威,热闹非凡。潮诗《端午赛龙舟》云:“端午云开阵雨收,万人江上赛龙舟;心随鼓点声声急,忘却屈原当日愁。”这是诗人描写人们观看赛龙舟的真实情景。

尽管赛龙舟之俗在潮州城不时尚,但端午节日仍充满情趣。随着夏季的到来,节日的祭品也与他节不同。搓凉粉粽是各家主妇赛手巧之物。用地瓜粉和水适量,拌匀成软团,在一口锅上候水开之后,把软粉团用双手搓成细条,下于锅中,以粉条均匀为佳。煮熟之后捞起放于碗或钵子中,凉干成团,吃时用线割成小块,蘸糖粉吃,清凉爽口,是夏天相宜之物。

端午节做粽球,潮州城的粽球,以糯米为主料,咸甜相间,称为“双拼”。咸料有鸟蛋、火腿、莲只、香菇、虾米。甜料为绿豆蓉。用竹叶将糯米和咸甜料包成角球状,用咸草扎紧,下锅煮熟。吃时撕开竹叶,浓香扑鼻,极为可口。民间有互送粽球之俗。

还有一种碱粽,用糯米配碱适度制成,煮至糯米半明黄色,味微苦,吃后微甘。相传碱球可杀死肚中的疳虫。蘸糖粉而吃,是一种食疗之物。

端午节的午时正,吃真珠花菜汤,甜吃加糖,咸吃煮猪肉。传说此时吃此物,能明目和消毒。

部分摘自潮网(文/佚名)

潮州端午节习俗

潮汕的端午节习俗较为复杂,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一、叫法。当地不叫“端午节”而叫“五月节”;

二、粽子潮汕粽子叫做“粽球”,外表呈三角形四面体,价格从1元到5元不等。最出名的当属汕头老市区的“老妈宫粽球”(中华名小吃),每个粽子包有莲子、白果、南乳肉、鸟蛋、咸蛋黄、芋泥、豆沙、香菇等配料。一般是热吃,还要在粽子上淋上一层甜酱油

三、“粽”。不是粽子,而是一种馃品,金黄色,类似于潮汕传统小食——甜馃,但“粽”倒是有点苦,吃的时候要蘸上糖精。在潮汕语音中,“粽”和“壮”同音,所以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上下老小男男女女多多少少都要吃“粽”,祈求身体强壮健康。

四、拜神。潮汕地区是文化之邦,独特的文化自成体系,也因此保留了许多封建迷信的习俗。每年各家各户都有七个大节(春节元宵、端午、中元、重阳等),二十四个小节(二十四节气),还有祭祖活动,一般以大节的规模举行,大多数从家里最大辈的曾祖一辈至今的已故家人为祭拜对象。因此,端午节时的潮汕也是烟火弥漫,因为这是一个大节。

五、龙舟。潮汕称之为“划龙船”,与其他地区的差别我也不很了解。每到端午,镇里的各个村的龙船队就会分片区在各条河或池中进行比赛。

汕头市哪里有赛龙舟看?

端午节汕头人俗称“五月节”。每逢五月节,潮汕人都举行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赛龙舟、食粽、插艾、喝药汤是主要习俗。潮汕江河交错、池塘遍布,很适合龙舟竞渡。潮诗《端午赛龙舟》中写道:“端午云开阵雨收,万人江上赛龙舟。”人们在赛龙舟之后都要饮“龙舟水”、吃“龙舟饭”,祈求平安健康。而吃粽则是潮汕人沿袭祭吊屈原遗风之一,潮语“粽”与“壮”同音,吃“粽”是图个好彩头。端午节这一天,民间家家户户还有在门上插艾草的习俗,以驱瘟辟邪。过去老辈人还认为这一天是“圣日”,喝药最有效。不少汕头人现在还有早餐喝“五果汤”的习俗。

昨天,汕头许多地方都举行了热烈的龙舟竞赛活动,如澄海、潮阳、�浦的一些乡村竞舟锣鼓此起彼伏,不仅吸引了四乡八里的村民前往观看,也吸引了许多城市居民。位于金平区月浦街道的沟南村昨天也举行了隆重的赛龙舟活动,活动充满独特的传统节日气息和文化内涵。记者昨天专程随汕头市社科联组织的一批专家学者,前往沟南领略端午佳节龙舟盛会。

沟南赛龙舟几十年来从未间断

沟南村自然景色十分迷人,人文资源更是底蕴丰厚,这里聚居的许氏宗族在近现代史上名贤辈出,地灵人杰,是潮汕宗族文化的典型缩影。作为一处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这里的村落富有潮汕人文色彩,有许氏宗祠、尚书街、登科路等等景点

作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赛龙舟也是沟南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据村里的老人讲,村里赛龙舟的传统习惯自有乡史记载就有了,到现在至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自解放以来每年都沿习赛龙舟的传统习惯,从未中断过。今年79岁的许顺弟老人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共有四条龙舟,一条红龙,一条粉龙,两条青龙。其中两条是1962年造的,另外两条于2001年造,每条规格都是17对半桨,即乘载37人,大约20来米长。

昨天,记者还见到沟南龙舟的制作者陈荣老人。陈荣是专程来看赛龙舟的,他今年72岁,是潮安县庵埠镇下露村人。陈荣一家四代人都是制造龙舟的师傅,潮汕三市有不少龙舟便是出自陈家之手。陈荣老人告诉记者,他自小就帮助父亲制造龙舟,18岁到庵埠造船厂当学徒,他每造一条船都记录下来,数十年至今共制作了64条龙舟。现在他四十多岁的儿子也是造龙舟好手。

三百年历史的老龙头来历奇特

有趣的是,除了四条龙舟,沟南村里还珍藏着一个历史悠久的老龙头。关于这个老龙头,村里有一个传说:大约三百多年前,有一段木头从韩江上游顺水漂流,通过双江嘴涵闸漂到村旁的河溪,这段外形就像龙头的木头居然会在夜里发光,村民便将它打捞起来做成了龙头。这个龙头被村民视为吉祥物,虽也历经劫难但一直保存至今。

沟南村的四条龙舟平时都藏在专门的“龙船厝”里,五个龙头则另外保存。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老辈人都称为“龙船鼓返”,村民就会买来五果,敲锣打鼓去拜拜龙头,然后在农历四月底将龙舟抬到水里浸泡几 天,同时搭起龙门,准备竞渡。于是从四月底开始就可以听到零星的龙舟锣鼓声了。许顺弟老人告诉记者,村里除了青壮年会赛龙舟外,八九岁的小孩每年都要下船练习,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村里传统。

赛龙舟吸引四乡八里和游客

昨天下午二时左右,位于沟南村前的大池周围围满了四面八方闻讯前来的村民和游客。大池里四条龙舟已是整装待发,池里用竹竿搭起了两座巨大的龙门,两座龙门相距约三百多米,岸上彩旗招展,人们欢声笑语,“瑞应祥龙”、“飞舟竞发”、“发展经济”、“蛟报平安”等字样随处可见。随着连续几串噼噼啪啪炸响的鞭炮声,竞赛的锣鼓开始敲打起来,两条龙舟各自在近四十名壮汉的划动下如离弦之箭,奋力冲向终点,木桨翻飞,水花四溅,竞渡鼓点与岸上掌声和欢呼声汇成一片,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Hash:756e8e0dfd0b712deb3188d362d3545fb6df894b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