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好看景点 - 清华大学好玩的景点

导读:清华好看景点 - 清华大学好玩的景点 1. 清华大学好玩的景点 2. 清华大学好玩的地方 3. 清华大学最近的景点 4. 清华大学周边景点 5. 清华大学必看景点 6. 清华大学必去的景点 7. 清华大学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8. 清华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9. 清华大学最美的景点 10. 清华大学有啥旅游景点

1. 清华大学好玩的景点

一,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大楼分西部东部两期建成。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这就是清华历史的开端。

1916年清华学堂大楼向东进行了扩建,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4560平方米。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的教学、行政等领导机构基本都设在清华学堂大楼里。

解放初期,学堂西部仍是校领导机关(校委会)所在地,东部的一部分曾用作中共清华党总支的办公室。五十年代以后,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迁入此楼,清华学堂大楼成为建筑系专用系馆。

二,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清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12年改建为清华学校,建立清华学校图书室;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现老馆东部)落成,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194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图书馆;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和国家教委拨款兴建的新馆落成,后被命名为“逸夫馆”。

三,清华大学大礼堂

位于清华大学中部,与二校门隔大草坪相望,由美国落成,与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一起构成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大礼堂融合希腊式与罗马式建筑风格,1921年建成时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体积12350立方米,坐席900多个,是当时中国大学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

四,清华大学科学馆

清华大学科学馆位于大礼堂西南,与同方部遥相对应,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建于1917年4月至1919年9月,包工者公顺记,设计者墨菲建筑师。科学馆为三层建筑,总面积约3550平方米,红墙灰顶,黄铜大门,门额上镌有“科学”和“SCIENCE BVILDING”(英文古体拼写)。

五、清华大学美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必打卡之地。虽然北京有很多美术馆,但是清华大学的美术博物馆还是很值得一去。达芬奇、莫奈等很多大师的作品都来清华大学做过展览,三层、四层是固定的展览,一层一般是流动型的展览,一般有志愿者进行志愿讲解,也可以扫描二维码了解每个展品的来源和历史。

六、近春园

原为清咸丰皇帝做皇子时的旧居,原为康熙皇帝的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属于“圆明五园”之一,现属于清华园的一部分,位于清华大学校园西面。近春园四面荷塘围绕,此处便是朱自清教授的名篇《荷塘月色》中的荷塘。近春园原为清咸丰皇帝的旧居,原为康熙皇帝熙春园的中心地带。清朝道光年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 ,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近春园园志上写着:“水木清华,为一时之繁囿胜地。”

2. 清华大学好玩的地方

截止到2010年4月,清华大学共有注册的学生社团112家,涵盖人文社科、科技、公益、文艺、体育五大类别,注册会员总数超过两万人次。

协会主要分为体育、科技、艺术、人文社科和公益五大类,涌现出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协会、国旗仪仗队、绿色协会、爱心公益协会、山野协会、摄影协会等众多优秀社团协会。

比较受欢迎的有学生绿色协会、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学生对外交流协会、学生汽车爱好者协会、学生越剧协会、学生轮滑协会、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协会、学生排球协会、学生定向越野协会、学生项目管理协会、学生心理协会、排球协会、学生外语协会、学生创新社、学生笃行社、学生三晋文化交流协会、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学生影视欣赏与评论协会、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协会、学生跆拳道协会、学生吉他协会。

3. 清华大学最近的景点

荷塘,大荷塘是朱自清的那个荷塘,不过朱自清像在小荷塘,小荷塘处还有水木清华

古月堂,以前被叫做狐堂,是以前的女生宿舍

近春园,大荷塘中间的小岛,八国联军侵略后,和圆明园的命运相似,沦为荒岛。不过现在岛上还挺有意思~有孔子像,还养有孔雀梅花鹿哦~

还有朱自清亭,闻一多像,闻亭,工字厅等

以上的都是校园西边旅游景点

在教学区内,还有情人坡——一片非常舒服的大草坪,边上有个长廊和一个园子,也很舒服,读书之佳地~

还有图书馆、大礼堂、日晷,清华的食堂也很有名~推荐桃李园、紫荆园、万人食堂,清芬园拉面鸡蛋饼也很赞~办张临时卡应该就可以在食堂吃东西了~

4. 清华大学周边景点

1.近春园

近春园原是清咸丰皇帝的旧居,又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原址。近春园的前身是康熙是“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前后达一百二十余年。到1979年,荒岛才被修复。

近春园景点的核心景观是被一诺大荷塘包围的一座岛,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此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

2.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 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3.荷塘夜色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所述的引人入胜的景色在近春园一带。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前后达一百二十余年。

1927年仲夏,朱自清教授感于世变,夜不成寐,夤夜走出家门到这一带散步,以其精妙的构思和生花之笔写下名文《荷塘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4.自清亭

自清亭原名“迤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1978年改名“自清亭”以纪念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学家。他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至今脍炙人口。因自清亭设于此地,很多人误以为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即亦源于此地,其实不然。《荷塘月色》的“原址是在近春园环池的西北隅。现在近春园东山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

5.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在大礼堂大草坪的东南方,属于德国古典风格,是建校初期新建的首批校舍的主体建筑。总面积4650平方米。1925年,学校在此设立“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曾在此任教。

6.古月堂

古月堂建于清道光,与工字厅西院一巷之隔,总建筑面积约670平方米。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现在是学校各总务机关所在地。

7.清华大学大礼堂

大礼堂坐落于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庄严雄伟,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大礼堂始建于1917年9月,与图书馆、科学馆和体育馆合称“四大建筑”。

大礼堂位于大草坪的正北端,大礼堂平面呈正十字形,南端为门厅,北端为舞台。礼堂采用古城堡风格的大圆顶,属古罗马的拜占庭风格,四周各堆砌了一块巨大的三角顶楣,十字形的坡顶与最高处的铜面穹顶相辉映。门前四根汉白玉爱奥尼克式(一说科林斯式)石柱约两丈多高,约两人合抱,柱上纵向凹槽若干条,各凹槽的交接棱角上设计了一部分圆面,花篮式柱头以毛莨叶作装饰, 形似盛满花草,整体柱型设计规范而细腻,充满生气,属古希腊晚期的科林斯风格。礼堂有三个圆拱形刻有富丽精致浮雕的大铜门嵌在汉白玉的门套之中,白色的门廊和红色的砖墙形成鲜明的对比,门上部的圆拱中有粗细相间的十几根钢条拼接出的图案,在礼堂整个朴素端庄之中又添了一分生动活泼,每个正门上方有一个大型窗户。大礼堂建筑面积约1840平方米,礼堂内有1200个座位。

8.图书馆

图书馆由新馆和旧馆组成。旧馆始建于1916年4月,建成于1919年3月。新馆又叫逸夫馆,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和国家教委拨款兴建,清华大学关肇业院士设计。新馆与旧馆风格基本一致,浑然一体,又不失自身的时代感,新老图书馆一起成为校园中心区最大的建筑。如何与原有建筑和谐共处,是每一个新建筑都面临的问题,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在这方面是成功的。这一建筑入选上个世纪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

5. 清华大学必看景点

围着清华大学外面一圈的话是9公里

清华大学的建议游览时长一般是1小时 - 2小时,当然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间长短也会稍有不同,合理安排时间

清华大学是中国知名的大学之一,校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前身“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

校内的清华园曾是皇家园林,亭台楼榭与湖水树林相映,环境非常优美。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为特色。东区校园则建于20世纪50年代,以苏式主楼为主体,90年代开始在主楼前后新建了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雄伟大气,而又安静舒适。

清华大学的主要景观位于西门附近,游客从西门进入需要按照开放时间,持身份证排队登记,然后进入。仅游览西门部分的主要景观再从西门离开,仅需步行约2公里,走走看看1小时即可。清华整个的校园较大,长宽都有两公里左右,若要到校园其他地方逛逛则需3小时左右甚至更久。

清华校园内有公共汽车,还有专门做校园游生意的出租车,非常便利。但是游览清华最好的方式还是骑自行车,骑上共享单车,想走便走,想停便停,不放过清华园里的每一处美景

从西校门坐校内的公共汽车,停车场下,北行至近春园、清华园和大礼堂区,返至二校门,再坐车一路浏览风光,经主楼,到图书馆区、理学院,最后回到西校门。

若时间充裕,不妨拿出两个半天来,下午从南校门进入清华,逛逛南北主干道,向西走到二校门,在大礼堂区、清华园和图书馆区消磨一下午,然后去“万人大食堂”吃晚饭。傍晚再到近春园吹吹晚风,看湖光树影的风情变幻,晚上便住在校内。第二天早起,在理学院区转转,然后坐校内的公共汽车到东部的中央主楼区,从主校门出清华,最后游览清华科技园。

温暖的红砖墙,古色古香的拱券外廊,优美的弧形楼梯,还有馆前水池中古朴的铜质喷水塔,透出图书馆浓浓的书卷和人文气息。馆内洁净明亮,高贵朴质,不显豪华。图书馆地板 用软木铺成,人们行走其上,没有一点声响;书库的地板是用透亮的厚玻璃铺成,新颖大胆,可以望得见楼下的光。这里也是当年曹禺先生奋笔疾书,写下不朽的话剧《雷雨》的地方。

近春园原是清咸丰皇帝的旧居,又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原址,每到夏季,诺大荷塘包围的一座岛,环境清幽,荷花浮动,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此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

从清华南门进入后,在南北与东西两条大道的交汇路口西行,便能看到一条满是银杏的大道。每到秋天,这条大道就被银杏叶点缀的金光闪闪。无论是清晨、午后还是黄昏,只要阳光明媚,透过树叶缝隙照射到地面,斑斑点点的光将这条路渲染得唯美且梦幻。

大礼堂与二校门隔草坪相望,圆顶红墙融合了希腊式与罗马式建筑风格,在大礼堂旁边还有一片大草坪,草坪和大礼堂的合影也是清华形象的代表之一。

清华学堂是一座别致的二层小楼,是清华大学的第一批校舍,有灰色的墙砖、白色的立柱,中西合璧,建筑非常优雅。

二校门位于清华学堂的南侧,这座圆拱式校门的照片流传甚广,是清华最为著名的景点,也是清华的代表形象,绝大多数游客都会在此留影纪念。

建于清道光二年前后,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后来成为清华第一个女生宿舍,因古月二字合起来为“胡”而被当时清华男戏称为狐堂。钱钟书和杨绛也是在此结识的。

名气最大的校内餐厅,又称“万人大食堂”,一楼有日常食堂窗口,二楼有自选区域,三楼可以点餐,可谓是应有尽有。比较推荐的有:滑蛋饭、麻辣香锅。此外,清华自产的酸奶冰淇淋也是相当美味,非常值得一试。

芝兰园餐厅位于清华大学紫荆公寓区21号楼与22号楼之间,餐厅分为两层。来到这里一定要尝尝清青小火锅,尤其推荐特色番茄锅底,涮到最后都不会腻!

学校里营业时间比较长的餐厅,过了饭点一般就来这里点餐。位置离近春园不远,从西门进来比较方便。以经营淮扬菜为主,扬州蟹粉狮子头干菜焖肉、黄焖河鳗、杭椒牛柳都比较值得推荐。

作为离宿舍最近的餐厅,桃李园是同学们早餐必刷地。推荐去一楼最左侧窗口尝尝烤冷面,或是“陕西风味”窗口的大盘鸡拌面

刚刚翻建完成的新清芬园,装修大气典雅,一层风味食堂,二层家常菜为主,地下是清真食堂。但改建之前清芬园食堂的包子、麻辣香锅等窗口都已物是人非。推荐自制酸梅汤,酸甜适宜,开胃解腻。

6. 清华大学必去的景点

近春园 近春园原是清咸丰皇帝的旧居,又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原址。近春园的前身是康熙是“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 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

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 “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

7. 清华大学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是北京清华园中的景点,位于清华大学工字厅的北侧。水木清华被称作清华园“园中之园”。 水木清华的主体景观是工字厅后面的一个荷塘,荷塘之畔垂杨山水之中掩映着一幢秀雅的古建筑,常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

8. 清华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1.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

2.第六教学楼:由台湾裕元集团捐资800万美元,清华大学注入75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第六教学楼,于2003年建成使用,命名为“裕元楼”。有7000多个座位,是目前清华规模最宏大、设施最先进的教学大楼。

3.新土木馆:由香港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捐资兴建,1998年落成,命名为“何善衡楼”,又称新土木馆。该馆是清华土木工程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

4.跳水馆:这是具有国际标准的比赛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9400平方米,拱形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包括一个游泳池和一个跳水池,共有1208个观众席位。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水比赛在此举行。

5.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

6.日晷:位于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这种校风使清华培养了一大批脚踏实地、报国奉献的优秀人物。

7.清华学堂:这座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具有德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09年,是建校初期的主体建筑。总面积4650平方米。1925年,清华在此设立“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在这里荟集,形成了清华大学“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办学风格。

8.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里最幽静之处,是学生晨读和休息的好去处。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两旁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9.大礼堂:大礼堂是一座罗马式与希腊式相结合的古典建筑,科林斯风格的石柱,柱顶的涡形装饰带着古希腊晚期的情调,东罗马拜占庭风格的圆形屋顶,拓弘的拱形门窗有着罗马的辉煌与大气。它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之性格的象征。

10.科学馆:建于1919年,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当时清华的理工科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尤其 物理系可谓盛极一时。90年代曾作过统计,从此楼中曾经走出过7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0年代以后清华重建了理学院,现在新的理学院大楼占地27000平方米,位于清华气象台东北。

9. 清华大学最美的景点

相对来说北大更漂亮一些,北大北面有未名湖、森林自然景观(是海淀区物种丰度较高的地区,有保护动物,也有例如松鼠刺猬甚至有人观察到蛇,当然最多的是猫和鸟),也有红楼博雅塔名人墓碑、花神庙等人文景观,最著名的是清代各种园林的遗迹——北大现在的校园来自于燕大,在圆明园、颐和园旁边,是古代清朝皇族的园林聚集地。有古时和珅的鸣鹤园、庄静公主的镜春园、恭亲王奕䜣的朗润园、治贝子府都是保存比较完整的,只有一些遗迹的比如醇亲王载沣的蔚秀园、果亲王允礼的承泽园、康熙皇帝的畅春园,还有一些只剩下地名很少遗迹的比如勺园、只剩下船舫的和孝公主的淑春园等。清华的景观也不错,不过水比北大少一些,自然景观不如北大优美。人文景观则风格很不同的,清华原本也是古代园林,就叫做清华园,现在可以看的有近春园的(不过里面建筑都是现代修建的,北大则很多是历史上的遗迹,近春园是咸丰皇帝的园子,朱自清写过荷塘月色),但感觉清华内部比较好看的景点还是清华大学的一些早期建筑(民国风格),比如清华学堂,是西方风格的小楼。

10. 清华大学有啥旅游景点

武松公园

武松公园落成于清河县中心区,始建于1997年5月,占地面积166亩。其鉴古照今的雄浑风格和空灵悠远的景色意韵,构成了京九线上一道崭新的风景,使经济繁荣的地域特色溶入了更加浓郁的文化气息。规模庞大的仿古式群景建筑、园林式风格布局,渗透着大量的历史知识,逼真地再现了一些文化古迹和传说故事。

快活林公园

快活林

清河县快活林旅游区位于县城西部王什庄,邢清公路沿线,占地面积九千余亩,距京九铁路清河城站三公里,区内景点建设以《水浒》、《清河县志》及民间有关本县英雄武松的传说为依据,集《威震景阳岗》、《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平愤除井霸》、《大闹飞支浦》、《血溅鸳鸯楼》等故事,展示英雄形象,再现古林风貌。

新世纪广场

世纪广场位于清河国际羊绒科技园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330亩,由清华大学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整个广场自南向北分为三个区,自2002年 8月开工建设以来,已投资2700万元建成了广场Ⅰ区、Ⅱ区和Ⅲ区。

清河湖公园

清河湖公园位于城北2公里处,整个园区植花木10万株,内有23亩水泊人工湖,湖内共有景点30余处,亭、台、楼、榭、桥、廊、林、苑均按高规格构筑。

汉王古墓

辛集乡冢子村西30米处有一座大圆形土丘,故名冢子。冢子周围原有8座小冢子,并称清河九冢。8座小冢子已毁坏。根据已被毁坏的8座小冢子的出土文物断定,此冢子为汉代墓。198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植古墓

武植古墓

武植古墓(又名:武大郎墓)位于县城东部2公里处。武公名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搬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村)定居.

老城

老城墙位于清河县政府西2.5公里处,即古贝州城东南角内,建于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此城池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750米,呈椭圆形。城墙的里外两面都是用七层砌,中间用土夯筑,上百用1尺厚的灰渣封顶,高3丈,宽2丈,有东、西、南三门、无北门。城内旧衙、庙、城隍庙、戏楼等,金砖琉璃瓦,雕梁画柱的古建筑物,建筑艺术较高。1982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ash:1dda3cf0e45f48645db059a48b23604285810940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