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文化遗址是一个区域什么?

导读:墓地文化遗址是一个区域什么? 一、墓地文化遗址是一个区域什么? 二、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原始()文化 三、简述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文化的类型、特征

一、墓地文化遗址是一个区域什么?

文化遗址是古代人类的建筑废墟以及在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如民居、村落、都城、宫殿、官署、寺庙、作坊等。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这些遗迹大都湮没埋藏在地下,少数在地面上残存一些高台殿基或残垣断壁,有的则沦为的废墟。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拣一块瓦就是历史

二、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原始()文化

河姆渡遗址

耜耕农业: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颖脉清晰、芒刺挺直,经专家鉴定属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籼混合种,以籼稻为主(占60%以上)。伴随稻谷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农具、主要是骨耜,有170件,其中2件骨耜柄部还留着残木柄和捆绑的藤条。骨耜的功能类似后世的铲,是翻土农具,说明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已进入“耜耕阶段”。当时的稻田分布在发掘区的北面和东面,面积约6公顷,最高总产为18.1吨。

半坡遗址

半坡先民在母系氏族公社内以从事农业为主,兼有打猎、捕鱼、家畜饲养和陶器制作等生产活动。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遗址证实,半坡的先民已进入农业社会,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有重要意义。

三、简述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文化的类型、特征

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就是马家滨文化马家浜文化分布  马家浜文化因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包括浙江吴兴邱城、桐乡罗家角、江苏吴县草鞋山、常州圩墩等遗址。墓葬盛行俯身葬,有些尸身头骨用陶器覆盖。

马家浜文化简介  1961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省古遗址调查中在江阴护城河北岸发现一处古文化遗址。遗  址面积东西长近300米,南北大部叠压在黄淤土之下,己暴露的最宽处约30米,文化层距  地表深约1米左右。遗址西部发现红烧土块和墓葬。出土有石斧、石锛和表面施红色彩衣  的红砂陶鼎以及陶钵等遗物,属于马家浜文化。而后来在江阴石庄乡高城墩也出土有红  陶鼎足、红陶残片等马家浜文化的遗物,这些都证明了6000多年以前的江阴已经出现了  最早的原始聚落。  马家浜文化时期,江阴的原始先民处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这个时期,先民们开  始使用磨制石器,开辟农田,种植水稻,并烧制陶器,过着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家畜  饲养和 鱼猎的经济生活。  江阴地处滨江,草木丰茂、气候温暖湿润,先民大多选择在高爽的岗地上营建旁屋  ,周围有水塘、河流等水源。当时用来盖房子主要是竹、木、草和泥巴。挡风避雨的家  有了,先民门也开始定居下来。当时的先民已开始了最早的男耕女织。水稻开始在这片  土地上出现。男人们不只是捕鱼打猎,而是开始用经过简单打磨后的石斧,石锛等原始  农具种植水稻,而女人们除了采集核桃、杏、梅、菱角等野生植物,也开始学会利用野  生葛纤维纺纱织布,做成衣裳,到后来崧泽文化的遗存江阴周庄龙爪墩遗址出土的陶纺  轮就证明先民们已掌握了最原始的织布技术。而这个时期,作为农业的副业,家畜饲养  业也开始出现了,先民们开始饲养猪、狗和水牛。  制陶业是当时妇女从事的一项重要手工艺,她们用手制的方法,烧制成夹砂陶和泥  ,下面生火,用来烧煮食物。当时的陶器制作还较原始,火候较低,陶器表面大多素面  ,极少装饰。编辑本段马家浜文化的特产  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们已制造出玉(),呈圆形,周边有一缺口,用以夹在耳边作为  妇女的装饰,稍晚又出现了玉璜。玉磺呈半环形,两端各钻有小孔,可系绳挂于胸前作  为饰品,可以推测,那个时候,先民们已有了一种朦胧的爱美的意识。

Hash:10fcea217d0125682452fc750ff603c0c7cec220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